![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六校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30329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六校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30329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六校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30329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六校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
展开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六校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
一、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15分)
1.(3分)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液体喷出 B.污染试剂
C.酒精溅出 D.读数偏大
2.(3分)如图能正确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3.(3分)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〇”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B.排列再紧密的分子之间也有间隙
C.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D.过程Ⅱ发生了物理变化
4.(3分)等质量的锌与过量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实验数据如表。收集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氢气,所需时间最短的一组是( )
组别 | A | B | C | D |
盐酸浓度/% | 2.5 | 2.5 | 4.0 | 4.0 |
温度/℃ | 25 | 25 | 40 | 40 |
锌的状态 | 块状 | 粉末 | 块状 | 粉末 |
A.A B.B C.C D.D
5.(3分)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下列固体,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7分)
6.(4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生活中常用铜作导线,主要是利用了铜的 。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丝与空气中的 和水蒸气生了化学反应。
(3)为了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择Al、Cu和下列试剂中的 来达到实验目的。(选填字母序号)
A.Al2(SO4)3溶液 B.FeSO4溶液 C.CuSO4溶液
(4)可“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3分)如图所示,一不会吸水的物体通过滑轮悬挂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外界温度不发生变化,不考虑水分的蒸发。
(1)在硝酸钾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弹簧秤读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硝酸钾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弹簧秤读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3分,共12分)
8.(12分)目前市场上加碘食盐通常加入的是碘酸钾(KIO3),替代了原来的碘化钾(KI),因碘化钾(KI)容易被氧化为碘单质(I2)而失效。为探究碘化钾(KI)被氯酸钾(KClO3)氧化变质的速度受H+浓度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①氯酸钾(KClO3)可溶于水;具有氧化性,能将碘化钾(KI)氧化为碘(I2)。
②碘单质(I2)遇淀粉液变蓝。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3% KI/毫升 | 1.0 | 1.0 | 1.0 | 1.0 |
KClO3/克 | 0.1 | 0.1 | 0.1 | 0.1 |
30% H2SO4/毫升 | 0 | 3.0 | 6.0 | 9.0 |
蒸馏水/毫升 | 9.0 |
| 3.0 | 0 |
淀粉液/滴 | 5 | 5 | 5 | 5 |
实验现象 |
|
|
|
|
【设计方案】
(1)记录方案中的实验现象。
(2)为了保证各试管中氯酸钾(KClO3)和碘化钾(KI)浓度相同,第2只试管中应加水多少毫升? 。
(3)本实验是探究H+的浓度对KI被KClO氧化变质的速度影响,你认为本实验还有什么不足,请补充实验完善。 。
四.解答题(6分)
9.(6分)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明采用如图1实验装置来研究。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稀盐酸累计加入量/g | 0 | 40.0 | 80.0 | 120.0 | 160.0 |
C装置的总重/g | 100 | 102.2 | 104.4 | 105.5 | 105.5 |
(1)装置B所盛的试剂要具备的性质是 。
(2)取用15g石灰石样品,把160g稀盐酸平均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如表,请计算:
①在如图2中画出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关系。
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六校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15分)
1.(3分)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液体喷出 B.污染试剂
C.酒精溅出 D.读数偏大
【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药品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以防液体喷出伤人,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
B、用自来水清洗过的滴管取取用试剂,会造成试剂的污染,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
C、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视线偏高(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则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小,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
故选:C。
2.(3分)如图能正确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加热到一定时间,氯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氯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减少至0;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生成的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49:96,即生成的氯化钾比氧气的质量多,观察图象,C符合变化过程。
故选:C。
3.(3分)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〇”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B.排列再紧密的分子之间也有间隙
C.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D.过程Ⅱ发生了物理变化
【分析】根据图示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过程Ⅰ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过程Ⅱ是二氧化碳的状态发生变化,据此解答。
【解答】解:由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过程Ⅰ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A、由上述方程式可知看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2:1,错误;
B、生成物紧密排列分子之间有间隙,正确;
C、过程Ⅰ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正确;
D、过程Ⅱ是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故选:A。
4.(3分)等质量的锌与过量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实验数据如表。收集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氢气,所需时间最短的一组是( )
组别 | A | B | C | D |
盐酸浓度/% | 2.5 | 2.5 | 4.0 | 4.0 |
温度/℃ | 25 | 25 | 40 | 40 |
锌的状态 | 块状 | 粉末 | 块状 | 粉末 |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则由表格数据可知,D组反应速率最快,收集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氢气,所需时间最短。
故选:D。
5.(3分)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下列固体,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A、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铜,能继续溶解,至达到饱和状态,溶质质量不再发生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氯化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锌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铜,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氯化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铜,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铜,能继续溶解,至达到饱和状态,溶质质量不再发生改变,加入氯化铜之前,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0,后逐渐增大,至达到饱和状态,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对应关系错误。
B、氯化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质量也不可能为0,故选项对应关系错误。
C、锌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铜,加入锌粉之前,固体的质量为0,故选项对应关系错误。
D、氯化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铜,沉淀的质量从0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D。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7分)
6.(4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生活中常用铜作导线,主要是利用了铜的 导电性 。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丝与空气中的 氧气 和水蒸气生了化学反应。
(3)为了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择Al、Cu和下列试剂中的 B 来达到实验目的。(选填字母序号)
A.Al2(SO4)3溶液 B.FeSO4溶液 C.CuSO4溶液
(4)可“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原理是 Fe2O3+6HCl=2FeCl3+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分析】(1)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铁锈蚀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盐酸除铁锈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生活中常用铜作导线,主要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故填:导电性;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丝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生了化学反应;故填:氧气;
(3)为了验证三种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择Al、Cu和下列试剂中的硫酸亚铁溶液,把铝、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时,铝表面附着一层固体,说明铝比铁活泼,铜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故选B;
(4)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与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7.(3分)如图所示,一不会吸水的物体通过滑轮悬挂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外界温度不发生变化,不考虑水分的蒸发。
(1)在硝酸钾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弹簧秤读数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硝酸钾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弹簧秤读数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1)根据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进行分析解答。
(2)在硝酸钾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液的密度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在硝酸钾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不能继续溶解,溶液的密度不变,物体所受浮力不变,弹簧秤读数将不变。
(2)在硝酸钾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液的密度减小,物体所受浮力减小,所以弹簧秤读数变大。
故答案为:
(1)不变;
(2)变大。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3分,共12分)
8.(12分)目前市场上加碘食盐通常加入的是碘酸钾(KIO3),替代了原来的碘化钾(KI),因碘化钾(KI)容易被氧化为碘单质(I2)而失效。为探究碘化钾(KI)被氯酸钾(KClO3)氧化变质的速度受H+浓度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①氯酸钾(KClO3)可溶于水;具有氧化性,能将碘化钾(KI)氧化为碘(I2)。
②碘单质(I2)遇淀粉液变蓝。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3% KI/毫升 | 1.0 | 1.0 | 1.0 | 1.0 |
KClO3/克 | 0.1 | 0.1 | 0.1 | 0.1 |
30% H2SO4/毫升 | 0 | 3.0 | 6.0 | 9.0 |
蒸馏水/毫升 | 9.0 | 6.0 | 3.0 | 0 |
淀粉液/滴 | 5 | 5 | 5 | 5 |
实验现象 | 无明显变化 | 溶液变蓝色 | 溶液变蓝色,颜色较试管2中溶液蓝色深 | 溶液变蓝色,颜色较试管3中溶液蓝色深 |
【设计方案】
(1)记录方案中的实验现象。
(2)为了保证各试管中氯酸钾(KClO3)和碘化钾(KI)浓度相同,第2只试管中应加水多少毫升? 6.0 。
(3)本实验是探究H+的浓度对KI被KClO氧化变质的速度影响,你认为本实验还有什么不足,请补充实验完善。 将试管4中9.0mL30%硫酸替换成9.0mL30%Na2SO4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从离子角度分析可知:氢离子能促进KI与O2反应的进行 。
【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解答;
(2)根据控制变量的实验要求来分析解答;
(3)根据溶液中的离子对实验的影响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表中数据知,混合后只有硫酸浓度不同,由此得知其研究目的是探究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故试管1中的现象是无明显变化;试管2中的现象是溶液变蓝色;试管3中的现象是溶液变蓝色,颜色较试管2中溶液蓝色深;试管4中的现象是溶液变蓝色,颜色较试管3中溶液蓝色深;
(2)加入稀硫酸的量与加入蒸馏水的总量均为9mL,实验中加入不同量的蒸馏水的作用是控制变量,保证参加反应的KI溶液浓度相同,所以第2只试管中应加水6.0毫升;
(3)将试管4中9.0mL30% 硫酸替换成9.0mL30% Na2SO4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从离子角度分析可知:H+能促进KI与O2反应的进行。
故答案为:(1)无明显变化;溶液变蓝色;溶液变蓝色,颜色较试管2中溶液蓝色深;溶液变蓝色,颜色较试管3中溶液蓝色深;
(2)6.0;
(3)将试管4中9.0mL30% 硫酸替换成9.0mL30% Na2SO4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从离子角度分析可知:氢离子能促进KI与O2反应的进行。
四.解答题(6分)
9.(6分)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明采用如图1实验装置来研究。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稀盐酸累计加入量/g | 0 | 40.0 | 80.0 | 120.0 | 160.0 |
C装置的总重/g | 100 | 102.2 | 104.4 | 105.5 | 105.5 |
(1)装置B所盛的试剂要具备的性质是 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能够吸收水蒸气 。
(2)取用15g石灰石样品,把160g稀盐酸平均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如表,请计算:
①在如图2中画出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关系。
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分析】B装置中的药品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1)装置B所盛的试剂要具备的性质是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能够吸收水蒸气。
故填: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能够吸收水蒸气。
(2)①由表中数据可知,4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2.2g二氧化碳,最终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是5.5g,说明反应的稀盐酸质量是100g,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如下所示:
。
故填:。
②设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5.5g
=,
x=12.5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100%=83.3%,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3.3%。
浙江省温州市五校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五校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推论正确的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台成尿素[CO,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四校联考九上化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四校联考九上化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