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年重庆市北碚区中考化学一诊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年重庆市北碚区中考化学一诊试卷第1页
    2021年重庆市北碚区中考化学一诊试卷第2页
    2021年重庆市北碚区中考化学一诊试卷第3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重庆市北碚区中考化学一诊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重庆市北碚区中考化学一诊试卷,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重庆市北碚区中考化学一诊试卷
    一、单选题
    1.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肯定大于6毫升
    B.肯定小于6毫升
    C.肯定等于6毫升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毫升
    2.下列实验设计或结论合理的是(  )
    A.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除去Mg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Cl2,可加入适量的Mg(OH)2,充分搅拌后过滤
    C.CO32﹣、Na+、NO3﹣、K+四种离子可在pH=1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证明该气体中不含氧气
    3.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加入固体
    C.检查气密性 D.收集氧气
    4.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6.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
    A
    NaCl溶液
    NaOH
    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B
    Cu
    Fe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并过滤
    C
    CO2
    CO
    在氧气中点燃
    D
    CaCO3(固体)
    CaCl2(固体)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并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7.用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横坐标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则生成氢气的质量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
    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9.现有32g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88g二氧化碳和72g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氧化物
    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0.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有(  )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氢元素 D.氧原子
    11.已知某石灰石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杂质中不含碳元素),则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  )
    A.12% B.40% C.75% D.90%
    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
    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
    B
    C
    D
    A.A B.B C.C D.D
    13.如图是一些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B.示意图中只有③和⑥是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
    C.②和⑤能形成AB2型的化合物
    D.③和④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似
    14.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4:11
    C.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
    15.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相同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向左边的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锌,向右边的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镁。当反应停止后,金属都有剩余,天平指针的指向是(  )

    A.分度盘的左边 B.分度盘的中间
    C.分度盘的右边 D.3种情况都有可能
    16.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编号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7.(3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2)t2℃时,甲的溶解度   (填“>”、“<”或“=”)乙的溶解度。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   。
    (4)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   g 水。

    18.(3分)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如图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D中的x=   ,C粒子的符号为   。
    ②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和   (填序号)。
    ③A和B两种粒子的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

    ①已知丁是一种单质,则丁是   (写化学式)。
    ②根据图示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有   。
    A.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组过程
    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4:15
    D.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为1:1。
    19.(3分)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飞机制造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飞机外壳的主要材料是铝合金,“铝合金”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的方法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铁制品生锈是由于铁制品同时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   接触而锈蚀。
    (3)向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溶液。对滤渣和滤液分析正确的有   (填序号)。
    ①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一定不含有Cu
    ②若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Zn
    ③若滤渣中只含有一种金属,则溶液中一定含有Zn(NO3)2、Cu(NO3)2一定不含有AgNO3
    ④若向滤渣中添加稀盐酸无气体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可能含有AgNO3、Cu(NO3)2
    20.(3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1)铜可以做导线,主要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   。
    (2)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了防止铁质水龙头生锈,其表面常镀一层铬,该措施防锈的原理是   。
    (4)对A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下列所选试剂组不可行的是   。
    ①Fe、Ag、CuSO4溶液 ②Cu、Ag、FeSO4溶液 ③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5)化学小组在实验结束后,进行了如图废液处理:
    ①Ⅰ中的操作名称是   。
    ②写出Ⅱ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滤液的组成可能是   。
    21.(3分)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正确使用金属材料,首先应该了解金属.
    (1)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②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2)国家大剧院安装了近2万块被称作“太空金属”的钛(Ti)金属板,其密度只有钢的60%.钛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2H2SO4═Ti(SO4)2+2H2↑.
    在某稀有气体中,熔融状态下,镁与TiCl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2Mg2MgCl2+Ti.则Mg、Ti、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3)某实验室废液缸里的废液含有CuSO4、ZnSO4、FeSO4,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几位同学利用课余处理废液,回收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图:

    请回答:
    ①操作1是   ,固体A的成分   .
    ②固体C是   .滤液1和滤液2中溶质相同,该溶质是   .
    ③写出加入过量锌粉的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④加入足量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计算题
    22.有一赤铁矿样品(主要成分为Fe2O3),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探究:小明取10g赤铁矿样品(杂质不溶于水和酸),不断加入稀盐酸到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加入稀盐酸的量如图所示:求:
    (1)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   ;
    (2)计算所使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四、探究题
    23.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Ⅰ:只有CaCl2;
    猜想Ⅱ:有   ;
    猜想Ⅲ:有CaCl2和Ca(OH)2;
    猜想Ⅳ: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   。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通入CO2
     滴加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   。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
    24.实验室中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Fe2O3粉末。

    反应后装置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军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同学们提出查阅资料,寻求真理。
    【查阅资料】
    ①一氧化碳还原Fe2O3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时间有关,产物可能是Fe3O4、FeO、Fe
    ②几种物质的性质
    物质
    性质
    Fe
    Fe2O3
    FeO
    Fe3O4
    颜色
    黑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能否被磁铁吸引

    不能
    不能

    ③已知反应:Fe3O4+8HCl=FeCl2+2FeCl3+4H2O,FeCl3溶液呈棕黄色
    【实验探究
    (1)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细后,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粉末中不可能含有Fe2O3和   (填化学式)。
    (2)黑色固体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Ⅰ:全部为Fe
    猜想Ⅱ:全部为Fe3O4
    猜想Ⅲ:   (填化学式)
    将黑色粉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全部溶解,观察现象:
    ①有无色气体产生,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②溶液呈棕黄色
    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上述猜想   正确。
    【评价与反思】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
    若撤出装置中点燃的酒精灯可能造成的后果   。

    2021年重庆市北碚区中考化学一诊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肯定大于6毫升
    B.肯定小于6毫升
    C.肯定等于6毫升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毫升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解: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是正确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mL,仰读数偏小,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大,即剩余体积大于12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小于6mL。
    故选:B。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量筒的使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大,实际则偏小,仰视读数小,实际则偏大。
    2.下列实验设计或结论合理的是(  )
    A.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除去Mg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Cl2,可加入适量的Mg(OH)2,充分搅拌后过滤
    C.CO32﹣、Na+、NO3﹣、K+四种离子可在pH=1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证明该气体中不含氧气
    【分析】A、根据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会生成氢气,与碳酸盐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镁是不溶性碱,不会与氯化铜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pH=12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CO32﹣、Na+、NO3﹣、K+四种离子彼此之间不会反应,也不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只能说明氧气的浓度小进行分析.
    【解答】解:A、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会生成氢气,与碳酸盐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A错误;
    B、氢氧化镁是不溶性碱,不会与氯化铜反应,故B错误;
    C、pH=12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CO32﹣、Na+、NO3﹣、K+四种离子彼此之间不会反应,也不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故C正确;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只能说明氧气的浓度小,不能说明不含氧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3.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加入固体
    C.检查气密性 D.收集氧气
    【分析】A、根据加热液体的正确方法分析;
    B、根据加热固体药品的正确方法分析;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正确方法分析;
    D、根据收集气体的正确方法分析。
    【解答】解:A、加热烧杯内液体时,要垫石棉网,而且液体不能超过烧杯容积的三分之二,防止沸腾溅出,故错误;
    B、向试管内加入固体时,横放试管,用镊子送入试管底部,然后慢慢竖起,故错误;
    C、长颈漏斗底部插入液体中,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从长颈漏斗中加水,至管内形成一段液柱,观察液柱如果不下落,则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错误;
    D、图示是排水法收集气体,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4.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析】电解水的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表示:每两个水分子分解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然后,每2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根据对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的理解,归纳在此变化过程中可得到的规律或认识.
    【解答】解: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由水分子的构成可知,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在此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分析】A、根据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考虑;B、根据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考虑;C、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考虑;D、根据植物光合作用的生成物考虑。
    【解答】解:A、根据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故A说法正确;
    B、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故B说法正确;
    C、空气中氧气体积占空气体积的21%,故C错;
    D、植物光合作用的生成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知道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空气的组成,熟悉植物的光合作用。
    6.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
    A
    NaCl溶液
    NaOH
    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B
    Cu
    Fe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并过滤
    C
    CO2
    CO
    在氧气中点燃
    D
    CaCO3(固体)
    CaCl2(固体)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并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NaOH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Fe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在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并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7.用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横坐标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则生成氢气的质量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铁,金属的位置越靠前,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度越快,在坐标中表现曲线越陡,相同质量的铁和镁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产生的氢气量多。
    【解答】解: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铁中分别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至过量,开始时金属过量,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当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则镁和铁全部参加反应,
    Mg+2HCl═MgCl2+H2↑
    24 2
    Fe+2HCl═FeCl2+H2↑
    56 2
    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可以看出,镁生成的氢气大于铁。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g:100g=1:4,故A正确;
    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错误;
    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不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现有32g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88g二氧化碳和72g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氧化物
    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解答】解: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88g+72g﹣32g=128g,
    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100%=24g,氧元素的质量为:88g﹣24g=64g,
    72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72g××100%=8g,氧元素的质量为:72g﹣8g=64g,
    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可燃物,该可燃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4g+64g﹣128g=0,
    则该可燃物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故选:B。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0.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有(  )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氢元素 D.氧原子
    【分析】根据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气,即没有氧分子进行解答。
    【解答】解:因为生物的呼吸作用离不开氧气,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气,即没有氧分子。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从而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
    11.已知某石灰石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杂质中不含碳元素),则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  )
    A.12% B.40% C.75% D.90%
    【分析】先计算出纯净的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再根据纯度=×100%,进行解答。
    【解答】解: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2%,石灰石样品中含碳元素9%,
    根据纯度=×100%,可知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7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纯度的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
    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
    B
    C
    D
    A.A B.B C.C D.D
    【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解答】解:A、过程中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变浑浊更明显,说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过程中B中液体变红色,是因为A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过程中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了水,进一步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测定氧气含量,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如图是一些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B.示意图中只有③和⑥是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
    C.②和⑤能形成AB2型的化合物
    D.③和④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似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氩、氦都是稀有气体元素,在周期表的同一族;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据此解答.
    【解答】解:A、①是氦,④是氖,都是稀有气体元素,都达到了稳定结构,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故正确;
    B、示意图中③是阳离子,⑥是阴离子,只有③和⑥是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故正确;
    C、②是钠原子,易失去了1个电子,因此在化学反应中显+1价,⑤是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化合价显﹣1价,因此②⑤粒子能形成AB型化合物,故错误;
    D、③是钠离子,④是原子,化学性质不完全相似,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4.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4:11
    C.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所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于纯净物,至于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也可能部分来自于氧气,另一部分则来自于3g物质,可根据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判断;根据生成物CO2和H2O中C、H元素质量,让碳氢元素的质量分别除以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再相比,就可以得到该物质中碳氢两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又因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8.8g×=2.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5.4g×=0.6g,
    因此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之和是2.4g+0.6g═3.0g,说明该物质仅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8g+5.4g﹣3g=11.2g,则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1.2g:8.8g=14:11,故说法正确;
    C、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为:=7:6,故说法正确;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3,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度稍大。关键是找到确定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质量和原子个数比的方法。
    15.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相同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向左边的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锌,向右边的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镁。当反应停止后,金属都有剩余,天平指针的指向是(  )

    A.分度盘的左边 B.分度盘的中间
    C.分度盘的右边 D.3种情况都有可能
    【分析】由金属活动性强弱镁>锌>氢,锌、镁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根据题意,通过比较10g金属锌、10g金属镁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氢气质量大小,判断天平指针的指向。
    【解答】解:当反应停止后,金属都有剩余,说明酸完全反应,因为注入相同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稀盐酸提供的氢元素质量相等,因此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则天平最后保持平衡,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的问题,天平是否平衡取决于两端所增加质量的大小,而增加质量大小又取决于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多少,这是解答本题时所做判断的依据。
    16.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编号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氯化钠的溶解性进行回答;
    B、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解答;
    C、根据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空气直接接触以及除去铁锈可用盐酸清洗方法进行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和NaOH溶液反应使瓶内的气压变小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氯化钠不溶于汽油,而溶于水。故实验呈现的不同现象能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故方法正确;
    B、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与温度有关,通过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白磷对比说明与氧气有关,故方法正确;
    C、对于实验C,一段时间观察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①试管中即提供了空气,也提供了水,②试管内铁钉不生锈,试管内只提供水,由此得出:铁生锈需要和氧气接触;故方法错误;
    D、二氧化碳和与水、氢氧化钠都反应,通过实验对比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说明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故方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是一道实验设计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燃烧的条件、铁生锈的条件、二氧化碳的性质、物质的溶解性,并进行知识的大胆迁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题。
    二、填空题
    17.(3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70 。
    (2)t2℃时,甲的溶解度 = (填“>”、“<”或“=”)乙的溶解度。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 。
    (4)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 150 g 水。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20g+50g=70g;t2℃时,溶解度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有关溶液的计算要准确。
    【解答】解:(1)t1℃时,丙的溶解度是40g,因此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20g+50g=70g;故答案为:70;
    (2)t2℃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故答案为:=;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4)设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水的质量为x,100g×10%=(100g+x)×4%,x=150g;故答案为:150;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8.(3分)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如图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D中的x= 8 ,C粒子的符号为 Cl﹣ 。
    ②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B 和 C (填序号)。
    ③A和B两种粒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

    ①已知丁是一种单质,则丁是 N2 (写化学式)。
    ②根据图示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有 AC 。
    A.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组过程
    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4:15
    D.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为1:1。
    【分析】(1)①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及微粒的构成分析回答;
    ②根据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分析回答。
    ③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单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
    【解答】解:(1)①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D中的x=18﹣2﹣8=8,C粒子的质子数是17,电子数是18,是氯离子,符号为:Cl﹣;
    ②B和C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③A和B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一种单质,单质为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丁的化学式是:N2;
    ②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组过程,故A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8×2):(30×2)=14:15,故C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为2:1故D错误。
    故答为:(1)①8,Cl﹣; ②B,C;③最外层电子数。(2)①N2,②A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及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19.(3分)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飞机制造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飞机外壳的主要材料是铝合金,“铝合金”属于 金属材料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的方法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铁制品生锈是由于铁制品同时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 氧气 接触而锈蚀。
    (3)向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溶液。对滤渣和滤液分析正确的有 ②④ (填序号)。
    ①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一定不含有Cu
    ②若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Zn
    ③若滤渣中只含有一种金属,则溶液中一定含有Zn(NO3)2、Cu(NO3)2一定不含有AgNO3
    ④若向滤渣中添加稀盐酸无气体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可能含有AgNO3、Cu(NO3)2
    【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以及炼铁的原理分析;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
    【解答】解:(1)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故填:金属材料;
    (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和水接触发生锈蚀;炼铁的原理是在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
    故填:Fe2O3+3CO2Fe+3CO2;氧气;
    (3)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铜>银,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铜粉,锌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生成银和硝酸锌;若锌不足,则铜继续参与反应,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
    ①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一定没有锌,故错误;
    ②若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也就是硝酸锌,说明锌足量(或过量),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Zn,故正确;
    ③若滤渣中只含有一种金属,则溶液中一定含有Zn(NO3)2、Cu(NO3)2,可能含有AgNO3,故错误;
    ④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体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没有锌,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故正确。
    故选:②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20.(3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1)铜可以做导线,主要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 导电性 。
    (2)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
    (3)为了防止铁质水龙头生锈,其表面常镀一层铬,该措施防锈的原理是 隔绝氧气和水 。
    (4)对A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下列所选试剂组不可行的是 ② 。
    ①Fe、Ag、CuSO4溶液 ②Cu、Ag、FeSO4溶液 ③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5)化学小组在实验结束后,进行了如图废液处理:
    ①Ⅰ中的操作名称是 过滤 。
    ②写出Ⅱ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
    ③滤液的组成可能是 硫酸锌或硫酸锌和硫酸亚铁 。
    【分析】(1)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3)使铁制品与水和氧气隔绝,能够防止铁制品生锈;
    (4)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
    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解答】解:(1)铜可以做导线,主要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故填:导电性。
    (2)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故填:Fe2O3+3CO2Fe+3CO2。
    (3)为了防止铁质水龙头生锈,其表面常镀一层铬,该措施防锈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故填:隔绝氧气和水。
    (4)①铁能和硫酸铜反应,银不能和硫酸铜反应,因此可以判断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
    ②铜、银都不能够和硫酸亚铁反应,因此不能判断铜、银、铁的活动性顺序;
    ③铜能和硝酸银反应,不能和硫酸亚铁反应,因此可以判断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
    故填:②。
    (5)①Ⅰ中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故填:过滤。
    ②如果锌过量,则滤渣中含有铁和锌,如果锌不足,则滤渣中只含有铁,因此Ⅱ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故填:Fe+H2SO4═FeSO4+H2↑。
    ③如果锌过量,则滤液是硫酸锌溶液,如果锌不足,则滤液是硫酸锌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
    故填:硫酸锌或硫酸锌和硫酸亚铁。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1.(3分)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正确使用金属材料,首先应该了解金属.
    (1)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填元素符号)
    ②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铁原子 .
    (2)国家大剧院安装了近2万块被称作“太空金属”的钛(Ti)金属板,其密度只有钢的60%.钛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2H2SO4═Ti(SO4)2+2H2↑.
    在某稀有气体中,熔融状态下,镁与TiCl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2Mg2MgCl2+Ti.则Mg、Ti、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Mg>Ti>Cu .
    (3)某实验室废液缸里的废液含有CuSO4、ZnSO4、FeSO4,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几位同学利用课余处理废液,回收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图:

    请回答:
    ①操作1是 过滤 ,固体A的成分 Cu、Zn、Fe .
    ②固体C是 Fe .滤液1和滤液2中溶质相同,该溶质是 ZnSO4 .
    ③写出加入过量锌粉的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CuSO4=ZnSO4+Cu ;
    ④加入足量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 .
    【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前五位的是氧硅铝铁钙,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金属有原子构成,保持其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原子,所以本题答案为:铝,铁原子;
    (2)钛与稀硫酸能生成氢气,说明钛在氢前,镁能与TiCl4反应,说明镁在钛的前面,所以本题答案为:Mg>Ti>Cu;
    (3)①操作1得到了固体和液体,说明是过滤操作,废液含有CuSO4、ZnSO4、FeSO4,加入过量的锌粉,则锌能将铜和铁置换出来还有剩余,剩余固体A中含有锌、铜和铁,所以本题答案为:过滤,Cu、Zn、Fe;
    ②铁能被磁铁吸引,而锌和铜不可以,得到的固体B加硫酸能得到铜,故B中含有锌和铜,而C中含有的是铁,锌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所以本题答案为:Fe,ZnSO4;
    ③加入过量锌粉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所以本题答案为:
    Zn+CuSO4=ZnSO4+Cu;
    ④加入足量稀硫酸时能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所以本题答案为:Zn+H2SO4=ZnSO4+H2↑.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有关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三、计算题
    22.有一赤铁矿样品(主要成分为Fe2O3),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探究:小明取10g赤铁矿样品(杂质不溶于水和酸),不断加入稀盐酸到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加入稀盐酸的量如图所示:求:
    (1)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 80% ;
    (2)计算所使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图可知,10g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2g,则氧化铁的质量为8g,可求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根据8g氧化铁和109.5g盐酸结合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求算其质量分数。
    【解答】解:
    (1)根据固体最后剩余2g可知,杂质的质量为2g,则氧化铁的质量为8g
    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00%=80%;
    (2)设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x
    Fe2O3+6HCl=2FeCl3+3H2O
    160 219
    8g x

    x=10.95g
    所以所使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
    答:(1)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 80%;
    (2)所使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四、探究题
    23.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2HCl═CaCl2+2H2O 。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Ⅰ:只有CaCl2;
    猜想Ⅱ:有 CaCl2、HCl ;
    猜想Ⅲ:有CaCl2和Ca(OH)2;
    猜想Ⅳ: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 稀盐酸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通入CO2
     滴加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变蓝色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也能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反应物是否过量 。
    【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解答】解:【演示实验】
    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2HCl═CaCl2+2H2O。
    故填:Ca(OH)2+2HCl═CaCl2+2H2O。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只有CaCl2;
    猜想Ⅱ:稀盐酸过量时溶质有CaCl2、HCl;
    猜想Ⅲ:氢氧化钙过量时溶质有CaCl2和Ca(OH)2;
    猜想Ⅳ: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故填:CaCl2、HCl;稀盐酸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方案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通入CO2
     滴加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变蓝色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评价反思】
    (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原因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也能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故填: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也能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故填:反应物是否过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实验室中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Fe2O3粉末。

    反应后装置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军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同学们提出查阅资料,寻求真理。
    【查阅资料】
    ①一氧化碳还原Fe2O3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时间有关,产物可能是Fe3O4、FeO、Fe
    ②几种物质的性质
    物质
    性质
    Fe
    Fe2O3
    FeO
    Fe3O4
    颜色
    黑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能否被磁铁吸引

    不能
    不能

    ③已知反应:Fe3O4+8HCl=FeCl2+2FeCl3+4H2O,FeCl3溶液呈棕黄色
    【实验探究
    (1)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细后,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粉末中不可能含有Fe2O3和 FeO (填化学式)。
    (2)黑色固体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Ⅰ:全部为Fe
    猜想Ⅱ:全部为Fe3O4
    猜想Ⅲ: Fe和Fe3O4 (填化学式)
    将黑色粉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全部溶解,观察现象:
    ①有无色气体产生,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Fe (填化学式)。
    ②溶液呈棕黄色
    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上述猜想 Ⅲ 正确。
    【评价与反思】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检验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碳 。
    若撤出装置中点燃的酒精灯可能造成的后果 污染环境 。
    【分析】【实验探究】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黑色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
    黑色固体粉末可能全部为Fe,也可能全部为Fe3O4,也可能是Fe和Fe3O4;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评价与反思】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解答】解:【实验探究】
    (1)黑色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粉末中不可能含有Fe2O3和FeO;
    (2)黑色固体粉末可能全部为Fe,也可能全部为Fe3O4,也可能是Fe和Fe3O4;
    ①有无色气体产生,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Fe;
    ②溶液呈棕黄色,说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Fe3O4;
    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上述猜想Ⅲ正确。
    故填:FeO;Fe和Fe3O4;Fe;Ⅲ。
    【评价与反思】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碳,如果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若撤出装置中点燃的酒精灯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一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故填:检验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碳;污染环境。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相关试卷

    2023年重庆市育才教育集团中考化学三诊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重庆市育才教育集团中考化学三诊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9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年九年级化学下学期一诊考试试卷pdf,无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年九年级化学下学期一诊考试试卷pdf,无答案),共5页。

    重庆市北碚区兼善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北碚区兼善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