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苏科版第2章 管理计算机第3节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1 计算机安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信息技术苏科版第2章 管理计算机第3节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1 计算机安全教案,共2页。
计算机安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及常见的安全措施;(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一般特征及传播途径;(3)掌握防毒、杀毒的基本方法,学会主动防范计算机病毒。2、过程与方法(1)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网络资源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和技术创新的使命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4、行为与创新(1)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能够合理地引用他人的观点或使用他人的成果;(2)积极参加各种与信息技术教育有关的创新设计和开发活动;(3)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学难点: 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小组竞赛、启发引导、自主探究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2006年12月27日,因特网上很多用户遭受不明病毒攻击,计算机中所有可执行文件都变成一种“熊猫烧香”的图案,中毒症状表现为系统蓝屏、频繁重启、硬盘数据被破坏等。该病毒可通过局域网进行传播,感染局域网内所有的计算机系统,最终导致整个局域网瘫痪 。大家听说过这种计算机病毒吗?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病毒,掌握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知识。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计算机。2、新课讲授(1)计算机病毒①、计算机病毒的概念教师: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它和我们平时提到的生物病毒一样吗?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以上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教师: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这种特殊的程序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自我复制来传播,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破坏计算机系统,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种程序具有类似生物病毒的特点,如繁殖性、传染性和潜伏性等,所以人们用“计算机病毒”一词来称呼这类破坏性程序。针对教材中的“讨论学习”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可适当参与并进行引导。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总结,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②、计算机病毒的特征请个人学生谈谈感染计算机病毒的过程,再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教师:同学们可能接触过一些计算机病毒,但是真正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并不多,除了提到的“熊猫烧香”病毒以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计算机病毒?还了解哪些与计算机病毒相关的知识?教师发送准备好的计算机病毒资料给学生。学生阅读资料,并尝试进行概括、总结。学生分组活动,并由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教师: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认识了很多计算机病毒,那么同学们又没有发现她们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呢?学生分组活动,阅读计算机病毒的资料及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联系实际生活中生物病毒的特征,总结、归纳出计算机病毒的特征。③、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师:对于计算机病毒,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想办法防治它,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并进行总结,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 (2)计算机安全教师: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工作,现在的计算机是不是已经真正安全了呢?什么才是计算机安全?除了病毒以外,计算机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①、计算机安全的定义计算机安全是由计算机管理派生出来的一门技术,目的是为了改善计算机系统和应用中的某些不可靠因素,以保证计算机正常、安全地运行。②、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任务小结:小组合作讨论,总结所学的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知识。教师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3、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和了解了计算机病毒,还知道如何去防治它。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病毒防治不能仅仅依赖于杀毒软件,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防病毒意识,认识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这节课我们还尝试利用网络资源来解决问题,这让我们受益匪浅。教学反思:在本节课开头,我就明确提出了本节课的目标要求,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学生在平时也会遇到计算机安全的相关知识,现在有机会自己较为理论的学习,学习积极性相当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七年级全册第1章 走进信息世界第1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2 信息技术优质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进制,字符编码,课堂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全册1 计算机安全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材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苏科版七年级全册2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