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3声的利用(提升版)练习题第1页
    2.3声的利用(提升版)练习题第2页
    2.3声的利用(提升版)练习题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声的利用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声的利用复习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击打纸筒一端让其发声看到火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B.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声音的响度不同
    D.利用声音的音调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B.高速路部分路段两侧设置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声和光都能传播信息,但声音在真空中比光传播速度大
    D.利用声呐探测海深的原理与蝙蝠在夜间飞行的原理相同

    3.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声波能将玻璃杯击碎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高架桥两侧有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得慢
    D.用B超观察母体中的胎儿,说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5.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 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紫外线的热效应比较显著
    B.光能使胶卷感光,说明光具有能量
    C.汽车安装倒车雷达,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D.所有的声音中,只有超声波和次声波才具有能量

    7.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后,总结了以下四点,错误的是( )
    A.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
    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 20Hz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8. 如图,电动牙刷发出超声波,可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使牙刷得既干净又舒服,电动牙刷工作过程中发出的超声波( )

    A.将能量传递到牙齿B.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C.音调很低人听不到D.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9. 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B.
    C.D.

    10. 以下实例中属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雷声预示有雨
    B.铁路工人敲打铁轨判断是否有松动
    C.人们听说话声音判断是谁
    D.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

    11. 自然界中有许多奥妙的声,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
    B.用超声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利用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12.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
    C.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消除噪声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13.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不能用超声声呐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B.“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模仿不同名人的声音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C.医学上的“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性
    D.中考期间学校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蝙蝠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

    15. 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音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16. 听到铃声响了,同学们都坐好准备上课,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老师讲课时使用了扩音器,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________,声音传到了隔壁班级,隔壁的同学听出是自己的班主任在讲课,这是根据这位老师声音的________这个特性来判断的。

    17. 魔术师在某次演出中表演了“狮吼功”: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其奥秘为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魔术师表演中调节的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将酒杯震碎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18. “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________,一些同学通过“西瓜视频”软件上的一些科普视频来学习知识,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19.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后退,直至听不见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实验结果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


    20. 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个小实验:第一个实验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所用的装置:
    (1)音叉振动时,靠近乒乓球,乒乓球就会________.

    (2)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第二个实验是探究声音传播的实验,小红和小芳做法如下:

    (3)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

    (4)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请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
    分析与论证:声音传播靠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3声的利用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5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5分 )
    1.
    【答案】
    D
    【考点】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声与能量
    回声及其应用
    声音的产生
    【解析】
    解决此题要掌握: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知道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在探测某个海域海底深度的时候,首先要用回声探测仪向海底发出超声波,这种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超声波发出以后,到达海底就会反射回来,回声探测仪接收到讯号后,计算出超声波从发出到接收所用的时间,根据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每秒钟1500米,就能知道海底的深度了。
    【解答】
    A、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纸筒发出的声音传到灯焰处时,灯焰会晃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琴声是由于琴弦的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杯子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就会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测量海水的深度是利用的是回声测距,声音的频率必须大于20000Hz,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2.
    【答案】
    D
    【考点】
    回声及其应用
    声速
    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防治噪声的途径
    音色
    【解析】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音色是声音的特色;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
    【解答】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高速路部分路段两侧设置透明板墻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音和光都能传递信息,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光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利用声呐探测海深与蝙蝠在夜间能正常飞行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D正确。
    3.
    【答案】
    C
    【考点】
    人耳的构成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声速
    声与能量
    响度
    【解析】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不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是人耳听不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4)音量调节旋钮可以调节响度的大小。
    【解答】
    A、物体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是产生的声音不一定被人听到,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音才能被人耳听到,故A错误;
    B、声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
    C、声波能将玻璃杯击碎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
    D、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4.
    【答案】
    D
    【考点】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响度
    声速
    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与信息
    【解析】
    (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途径处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和气体;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
    A、此句中的“引吭高歌”意思是大声唱歌,应是响度大,故A错误;
    B、高架桥两侧有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和气体,故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得快,故C错误;
    D、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D正确。
    5.
    【答案】
    C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与能量
    音色
    人耳的构成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解析】
    (1)只有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
    (2)声音的音色是不同发声体所特有的,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声源处减弱。
    【解答】
    A、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但只有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A错误;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6.
    【答案】
    B
    【考点】
    声与信息
    紫外线
    声与能量
    【解析】
    (1)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2)光能传递能量;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
    A、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显著,故A错误;
    B、光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光能使胶卷感光,说明光具有能量,故B正确;
    C、汽车安装倒车雷达,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所有的声音都具有能量,故D错误。
    7.
    【答案】
    C
    【考点】
    声与能量
    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
    (3)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4)据课本可知,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解答】
    A、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
    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故B正确;
    C、次声波其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故C错误;
    D、据课本可知,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D正确。
    8.
    【答案】
    A
    【考点】
    声与能量
    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
    (1)超声波可传递能量;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4)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
    A、超声波可传递能量,故A正确;
    B、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超声波的频率比较高,要高于20000Hz,故C错误;
    D、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故D错误。
    9.
    【答案】
    B
    【考点】
    回声及其应用
    【解析】
    知道回收信号的时间,利用s=vt比较海底的深度,进而得出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
    【解答】
    根据v=st变形公式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大,因为0.30s>0.16s>0.14s,所以sA=sC=sE>sB>sD,故B符合题意。
    10.
    【答案】
    D
    【考点】
    声与能量
    【解析】
    声音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②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解答】
    A、雷声预示有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铁路工人敲打铁轨判断是否有松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人们听说话声音判断是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1.
    【答案】
    D
    【考点】
    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与信息
    声与能量
    【解析】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进行传播.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这一点和电磁波相似.
    减弱噪声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接收处进行.
    【解答】
    解:A、牙齿是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即骨传导现象.正确.
    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击碎体内的结石.正确.
    C、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正确.
    D、禁鸣喇叭是在噪声的产生处进行减弱的.错误.
    故选D.
    12.
    【答案】
    B
    【考点】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音的综合利用
    【解析】
    A、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而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B、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
    C、噪声强度显示仪可监测噪声,但不能消除噪声;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
    解: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而不是响度越大,A说法错误;
    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B说法正确;
    C、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但不能消除噪声,C说法错误;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传播速度应为零,D说法错误.
    故选B.
    13.
    【答案】
    B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与能量
    音色
    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答】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不能用声呐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故A正确。
    B、因为每个人的发声结构不同,杨光模仿不同名人的声音主要是模仿别人的音色,故B错误;
    C、因为声音具有能量,医学上的“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性,故C正确;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14.
    【答案】
    A
    【考点】
    音调
    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与能量
    【解析】
    (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3)声音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4)声音在传播时,碰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蝙蝠就是靠回声定位来确定周围的物体的.
    【解答】
    解: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两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不符题意;
    C、发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喇叭的振动激起空气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传播;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能传递能量;故C不符题意;
    D、声音会发生反射;蝙蝠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反射)来探测周围的物体;故D不符题意;
    故选A.
    15.
    【答案】
    A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
    【解析】
    A、声波具有能量可以利用声波能量来治病.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没有振动就不会有声音;
    C、“禁鸣喇叭”是从阻止噪声产生的角度控制噪声的;
    D、人们利用发声体的固有属性--音色来判断发声体的种类.
    【解答】
    解:A、超声波具有较高能量,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工作的,故A正确.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故B错误;
    C、“禁鸣喇叭”是从防止噪声产生角度控制噪声的,故C错误;
    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判断出来的,故D错误;
    故选A.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6.
    【答案】
    信息,响度,音色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声与信息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7.
    【答案】
    音调,能量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声与能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8.
    【答案】
    高,信息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声与信息
    【解析】
    (1)频率由波源决定,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时,播出声波的频率变为原来3倍;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
    (2)一些同学通过“西瓜视频”软件上的一些科普视频来学习知识,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高;信息。
    三、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19.
    【答案】
    机械闹钟,B,泡沫塑料、衣服、锡箔纸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
    【解析】
    (1)解决此题要知道实验声源应该选择声音稳定,有节奏的声音;
    【解答】
    解: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适合做实验声源;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B较好;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材料的隔音效果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A不适合;由表格数据可知,泡沫的距离最短,说明隔音效果最好;锡箔纸的距离最长,说明隔音效果最差.
    20.
    【答案】
    (1)被弹开或振动;
    (2)物体靠振动产生声音;
    (4)
    介质.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
    【解析】
    (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2)转换法是指用能直接观测的现象来显示不易直接观测的现象的方法.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解答】
    解:(1)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时,乒乓球就会被弹开或振动;
    (2)此实验把不易观察到的音叉发声时的现象转换成乒乓球的振动,由实验现象说明物体靠振动产生声音;
    (4)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好,两张课桌紧挨时,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耳朵的,声音大;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效果不如固体,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缝时,声音不光是靠空气传播,还有桌子也进行了传播,声音小.
    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发现,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且固体传声效果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的大小
    声音靠什么传播
    两张课桌紧挨时

    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缝时
    实验操作过程
    声音大小
    声音靠什么传播
    两张课桌紧挨时

    课桌(或固体)
    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

    空气+桌子

    相关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3节 声的利用精品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3节 声的利用精品同步练习题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 声的利用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 声的利用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声的利用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声的利用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声音传播的下列现象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