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度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3章 第4节 简单机械

    2021-2022学年度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3章 第4节 简单机械第1页
    2021-2022学年度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3章 第4节 简单机械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科学浙教版第4节 简单机械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科学浙教版第4节 简单机械教案,共5页。

    1、认知领域:了解杠杆的历史及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能找出杠杆的五要素: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2、技能领域:通过学习杠杆,培养学习下确画力臂的能力。
    3、情感领域:增强学习爱国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杠杆。
    (一)引入新课
    介绍阿基米德和他的那句名言(屏幕上出现阿基米德的想要撬动地球的画面,并播放他的原话)。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根神奇的杆子吧……
    (二)新课教学
    1、杠杆的初步认识
    创设情景:屏显猿人想要移动石块的图片
    [来源:Z。xx。k.Cm]
    质疑:猿人想要把大石块移动,用硬杆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
    观察:学生是否能想到在硬杆下垫一块小石头的方法,教师视具体情况作适当提示: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杠杆。――播放利用撬棍撬石头的动态视频画面。
    演示:请同学上台操作利用羊角锤拔钉子和用开瓶器开瓶。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同学在操作时的动作以及羊角锤、开瓶器的运动特点。
    小结:师生共同得出杠杆的基本特征:
    (1)在力的作用下会转动;
    (2)在转动时,杠杆有一个点是不动。
    一根硬棒能够在力的作用下围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这样的硬棒称为杠杆。
    同时教师指出实际的杠杆往往是硬棒的变形,并不都是一根直直的硬杆。
    演示:通过师生共同从撬苹果的实验,以及播放动态视频画面,分析得出杠杆的要素:支点、动力、阻力。
    讨论:在生活和生产中,举出其他杠杆的实例,并找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学生活动)
    小结:教师再结合撬棍来分析得出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强调“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垂线段的长度。
    ——从羊角锤、开瓶器、撬棍等实物中引导学生抓住“点-线-距离”等本质,略去表面的差别。得出杠杆的模型。
    演示:教师以用硬棒撬动石头为例,在黑板上进行有关杠杆几要素的作图。
    练习:见作业本的练习6,学生完成并选择部分在黑板上完成。
    2、人体中的杠杆
    过渡:其实在人体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杠杆在起作用。拿起一件东西,弯一下腰,甚至翘一下脚尖都是人体的杠杆在起作用。下面让我们来观察:
    视频:播放一段韵律操的动态视频画面,并请同学寻找其中的人体杠杆。
    分析:对课本图片中的手臂、脚部和头部进行有关杠杆的分析。
    3、杠杆的历史及发展过程
    介绍:古代历史上使用的各类杠杆:舂、桔槔,并播放舂和桔槔的视频片段
    介绍:在建造大型的建筑工程时,也很广泛地运用了杠杆,譬如中国的长城、古埃及的金字塔[屏显图片]古代建筑大型工程时的劳动场景,并请学生找出其中所使用的杠杆。
    而到了现代,杠杆的使用已变得越来越广泛,深入到了生产和生活的各个角落……
    视频:在优美背景音乐下,屏幕上依次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杠杆图片
    从猿人→古埃及的金字塔→长沙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天平→中国的长城→现代建筑工地上的机械手臂……
    第二课时
    1、认知领域: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技能领域: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了解滑轮组及其工作原理。
    3、情感领域: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规律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一)引入新课
    学校在升国旗的时候,为什么旗手往下拉绳,国旗却往上走,而且比较轻快?在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将砖瓦等建筑材料拉上房顶,为什么工人在房下就能把材料送上房顶?滑轮——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是属于一种简单机械。
    (二)新课教学
    1、定滑轮
    演示:用弹簧秤直接称出钩码的重量,然后再通过定滑轮用弹簧秤匀速拉动钩码,获得读数,比较两个读数的大小。
    滑轮位置固定不动
    定滑轮的特点 相当于是一个等臂杠杆(作图进行分析)
    不能省力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
    演示:通过动滑轮用弹簧秤匀速拉起钩码,获得读数,比较与直接称得的数值,是否不一致? 滑轮随钩码一起向上运动
    相当于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作图分析)
    动滑轮特点 可以省一半的力(不计摩擦和滑轮重)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并且动力移动距离2倍于物体上
    升距离。
    设疑: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缺点。那可不可以想一个办法来使滑
    轮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呢?
    趣味实验: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用两个铁架台的杆子,再让两位男同学来把住铁杆。用一根坚韧的绳子,一端固定在铁杆的一端,然后把两铁杆绕几个来回,再找一个女同学用单手拉动绳的一端,看能否将两个同学拉拢。想一想为什么?
    3、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一种简单机械。
    演示:(1)如何用滑轮组做到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先用一动一定来完成,学生上台简单演示)
    (2)如课本99页实验所示,先用弹簧秤测出钩码和动滑轮总重,然后借助于滑轮组(二动二定)测出提升钩码所需力的大小。(注意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
    小结: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特点:结合演示实验,说明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是却费了距离。动滑轮由几根绳子吊着,拉力移动的距离就是重物移动距离的几倍。
    第三课时
    1、认知领域:理解机械效率,知道有用功、无用功和总功的区别。
    2、技能领域:能用实验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3、情感领域: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规律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来
    (一)引入新课
    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以及使用动滑轮虽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使用机械可以给人们的工作带来方便,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却做了一些并不希望做的功。
    (二)新课教学
    1、以课本图3-32为例,研究做功的情况。让学生分析得出哪个功是我们所必需要做的?哪个功并不是我们所需要做的,但不得不做的?
    小结:必需要做的这部分功叫做有用功;虽然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叫额外功或无用功;两者的总和叫总功。
    W总=W有用+W额外
    讨论:在上述例子中,如果考虑绳子的自身重及滑轮轴心处的摩擦,所做的额外功还有哪些?
    ——克服绳子重力做的功,克服摩擦做的功。
    想一想: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提示:从做功的角度来分析)
    它们的有用功是多大?额外功多大?
    小结:从能量的转化角度来分析,
    总功(人提供的能量)一方面转化为有用功(物体增加的势能);另一方面转化为额外功(机械增加的势能或摩擦产生的热能)
    2、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用η表示。η越大,机械工作时能量的利用率越高。

    在使用机械时,总是尽可能减小额外功以提高机械效率。实际使用机械时,机械效率总小于1!
    [来源:Z*xx*k.Cm][来
    提问:出示图片——盘山公路。思考筑路采用这种方式有什么好处?
    小结: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使用斜面可以更省力。

    相关教案

    2020-2021学年第4节 简单机械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4节 简单机械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节 简单机械第3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节 简单机械第3课时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九年级上册第4节 简单机械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九年级上册第4节 简单机械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