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随堂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随堂练习题,共14页。
1. 如图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的消声器
B. 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
C. 学校附近静止鸣笛
D.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2. 如图所示,下列措施中通过阻断噪声传播来控制噪声的是( )
A. 噪声监控
B. 在校园周边植树
C. 禁止鸣笛
D. 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3. 年,桂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入关键阶段,讲文明、讲礼貌、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图所示为市区某街道旁新树立的交通标志,这表示的意思是( )
A.禁止停车B.允许停车C.禁止鸣笛D.允许鸣笛
4.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频率很低,人听不到
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余音绕梁”指声音不一定由振动产生
D.“不敢高声语”中“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5. 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
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
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
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高”是指音调高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7. 如果你家附近建筑工地在施工,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噪声的干扰,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关紧门窗
B.打开门窗,让空气加快流通
C.戴上耳罩
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8. 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9.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们能够分辨出钢琴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声的音调不同
B.超声波能够粉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C.“男高音”和“引吭高歌”中的“高”都是指音调高
D.“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0.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喇叭播放的歌曲任何时候都是乐音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1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大于水中的声速
B.《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调猜出歌手
C.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2. 如图所示为被称为“水中芭蕾”的花样游泳,运动员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水下或水面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关于这一运动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水中能听到音乐声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B.声音在水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C.运动员在表演时如果观众发出的巨大喝彩声是噪声
D.泳池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光线从空气射向水中时折射的结果
13.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B.有一种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暗语才能把锁打开,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C.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D.中高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种措施是防止噪声产生
1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可能不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C.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乐器发出声音一定是乐音
15. 小明同学能分辨歌手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夜深人静时,高声歌唱,会干扰人们的休息,这种声音属于________(选填“噪声”或“乐音”)。
16. 随着人们对住宅功能标准的不断提高,门窗玻璃由普通玻璃改用双层真空玻璃,如图所示.这种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起到减弱噪声的效果,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________的原理,从________减弱噪声.
17. 课堂上,小华回答问题的声音是小华声带的________产生的;老师上课前把手机关机,目的是在________控制噪声.
18. 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声已成为日常课题。校园附近禁止鸣笛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马路两旁植树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19. 如图所示为某公共场所环境监测装置显示的信息,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__(音调/响度/音色)。提醒“使用耳塞”是为了在________减弱噪声。
20.(15分) 小明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
(1)如图所示,小明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变小”,这是在描述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________。
(2)小明用塑料袋把一只正在响铃的小闹钟密封好放进水中后,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________;小明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属于________(选填减弱噪声的方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基础版)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1.
【答案】
D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D
2.
【答案】
B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B
3.
【答案】
C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物理常识
光的反射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为禁止鸣笛,故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故选
4.
【答案】
B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声音的产生
【解析】
(1)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频率高于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的声波叫次声波;
(2)控制噪声:①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③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3)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
(4)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
解:.超声波频率很高,超出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故错误;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正确;
.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故错误;
.不敢高声语”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错误.
故选.
5.
【答案】
D
【考点】
声音的产生
防治噪声的途径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
①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②音色指声音的特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解答】
解:.紧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来减弱噪声,故选项错误;
.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小响度来减弱噪声,故选项错误;
.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选项错误;
.蛙声和蝉声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
6.
【答案】
D
【考点】
声与能量
防治噪声的途径
人耳的构成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不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是人耳听不到;
(2)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
(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的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
解:.物体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是产生的声音不一定被人听到,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音才能被人耳听到,故错误;
.“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高,故错误;
.“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错误;
.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故正确.
故选.
7.
【答案】
B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
防治噪声的三条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
解:.关紧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合理;
.打开门窗,让空气加速流通,是增强了噪声的传播,故不合理;
.戴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合理;
.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是在声源处消除噪声,故合理.
故选:.
8.
【答案】
D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图示含义为禁止鸣笛,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不合题意.
.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
9.
【答案】
B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声与能量
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3)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4)声音即可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
解:.人们能够分辨出钢琴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声的音色不同,故错误;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故正确;
.“引吭高歌”中的“高”指响度大,不是指声音的音调高,故错误;
.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错误.
故选.
10.
【答案】
B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音色
声速
噪声及来源
【解析】
.一般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音色是区别不同发生体的依据;
.喇叭播放的歌曲对于正在睡觉的人来说不是乐音而是噪声;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解答】
解:.一般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慢,故错误;
.音色是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正确;
.喇叭播放的歌曲对于正在睡觉的人来说不是乐音而是噪声,故错误;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错误.
故选.
11.
【答案】
D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超声波与次声波
声速
音色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2.
【答案】
A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声音的传播条件
噪声及来源
声速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解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凡是影响人们工作、学习或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4)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解答】
、运动员在水中能听到音乐声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正确;
、声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故错误;
、此处喝彩声不影响球员们,故不属于噪声,故错误;
、水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浅一些,是因为池底反射光线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我们看到池底位置比实际的位置浅一些,故错误。
13.
【答案】
A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声音的传播条件
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4.
【答案】
C
【考点】
声速
噪声及来源
声与能量
声音的产生
【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解答】
、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故正确;
、如果乐器发出的声音影响了人们正常工作,就不是乐音而是噪声。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5分 )
15.
【答案】
音调,噪声
【考点】
噪声及来源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响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我们能分辨不同歌手的声音,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
从环保角度来讲,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音。在夜深人静时高声歌唱,影响了人们休息,故属于噪音。
16.
【答案】
不能传声,传播过程中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双层真空玻璃“既不影响采光,又能隔音”,其主要是因为光可以在透明物质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7.
【答案】
振动,声源处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音的产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小华回答问题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把手机关机,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18.
【答案】
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
校园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而马路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9.
【答案】
响度,人耳处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5分 )
20.
【答案】
响度,真空不能传声
液体可以传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音的传播条件
响度
【解析】
(1)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
物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
①防止噪声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②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
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是指声音的响度小;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用塑料袋把一只正在响铃的小闹钟密封好放进水中后,仍可以听到铃声,这说明了水能够传播声音,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液体可以传声;
小明同学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属于在人耳处减弱了噪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课一练,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观察与思考,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从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考虑,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下列有关噪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堂检测,共12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精品同步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