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6课《春望》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春望》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页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春 望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春 望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本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乐于朗诵,乐于合作与分享,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的大意,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不断的朗读,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忧国思亲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大意,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忧国思亲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
    2.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全诗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3.朗读诗歌,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春望》的意思。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战乱持续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4.诗文解释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炼字: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
    情感:“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
    成强烈的反差,深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炼字、修辞:“溅”“惊”二字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诗人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与愁绪表现了出来。“感时”“恨别”都凝聚着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表现手法:运用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通过美好景物的衬托,表现了诗人感时伤世之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修辞: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炼字、情感:“白头”为忧国、伤时、思家所致,“搔”字是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更”可见愁的程度,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家之情。
    5.文本分析
    (1)有人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深沉的黍离之悲?请简要分析。
    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2)诗人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景的“花”“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这一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如何理解这句诗?
    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又想起自己流落辗转,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同时也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简析这两句诗中的细节描写的妙处。
    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无限痛苦和愁怨。
    八、本课总结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相关教案

    初中人教部编版春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春望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名言导入,与诗人相遇,读韵律·与诗人同行,赏诗意·与诗人同忧,悟诗魂·与诗人相知,积累拓展,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望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望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对话,导入新课,探索新知,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望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诵读,感知近体诗的韵律,译文,探究活动,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