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1学年全国部分高中语文高一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平江一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平江一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共24页。
2020-2021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平江一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乡土中国》中从“差序格局”到“男女有别”几篇文章,讲的是家、国、天下三者的伦常关系在社会学上的意义。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以“己”为中心,根据亲属关系的亲疏不断推衍出去的同心圆,这就是“差序格局”。无论是民间还是绅士,这条伦理道德秩序都是共通的。
“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而天下,是一条道路。《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而且重要的是,“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线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
他强调:“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唯一特出的群己界线。”这意味着在他看来,这个“差序格局”中“家、国、天下”的层次差等在当代社会仍旧需要延续下来,不过相对应的转变是“国”从皇常之家转为“民族”之家。对于这个转变费孝通在这里没有进一步延伸,不过,单纯从血缘的角度并不足以解释最基本的经验事实,就是任何社会的人群居处,总是得与“别人”交往,简单说就是得有联姻的基础;若只有“差序格局”,那么除非出了九族,不然没有婚姻的可能。近的如邻里,远的如不同民族,其中的关系要比这复杂得多。
(节选自王铭铭、杨清媚《费学进与<乡土甲国>》)材料二:《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作为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即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型塑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
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
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全。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局等。
(节选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材料三: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我们还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衣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观点:“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
明白了“传统”的此一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如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用不同标准来对待和自己关系不同的人的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但是局限于乡土社会的层面,在此书中的“差序格局”仅主要适用于亲属关系及其投影的地缘关系。这一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黄光国在其书《人情与面子:申国人的权力游戏》中继承发展了“差序格局”理论,将人际关系分成工具性关系、混合性关系和情感性关系,三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则分别适用着不同的交际法则 --公平法则、人情法则以及需求法则,以此来分析中国人情关系中的游戏规则及其思考过程。这种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是从现实中发现中国人注重人情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并延续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的一种很好的例证。
(节选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差序格局”,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衍出去的,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而天下。
B.“差序格局”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差别,与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二者相互影响,互为依存。
C.“差序格局”深深“嵌入”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长达数千载,有着顽强生命力和强大历史惯性,其内涵可以说一成不变。
D.梁治平与费孝通观点相似,他认为传统不只是曾经的过去,也是当下的存在,传统可以在历史中追寻,也可以从当下发现。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依然颇具启示意义。
B.材料二阐明并分析了“差序格局”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新特点,这是对费孝通相关理论的拓展与完善。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了“差序格局”概念的内涵,其目的都是为了印证费孝通理论的合理性。
D.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延续和发展了“差序格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的旧有特质。
(3) 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 ______
A.“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C.“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D.“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如何有效避免“差序格局”在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产生消极影响?请结合材料或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哦,香雪
铁凝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这条线正式营运后,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抉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了一天蒙受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
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
日久天长,她们又在这一分钟里增添了新的内容,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问。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等待迎候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准备着接受检阅。
火车停了,香雪顺着车身一直向前走去。她认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扒住了扶手。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忽然悸动,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香雪扑到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着:“凤娇 !我怎么办呀!”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香雪。
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已经把它悄悄塞在了女学生座位下面。
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她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而被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黑幽幽的大山,不再害怕小树林发出的塞窸窣窣的声音,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台儿沟走去。她边走边想,台儿沟将来一定会是“这样的”: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台儿沟在哪儿?香雪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迎面,那静止的队伍也流动起来了。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 !香雪!
(有删改)
(1)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______
A.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B.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等待迎候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准备着接受检阅。
C.而被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D.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铁轨铺进深山,火车为台儿沟带来了外面世界的信息,山里人接触到了更多的现代文明,产生了对山外世界的憧憬。
B.姑娘们在火车到来之前精心打扮自己,表现了姑娘们爱美的天性,侧面表现了生活环境的艰苦,反映了台儿沟的贫穷、闭塞。
C.“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香雪认定白拿铅笔盒是不光彩的事,坚持把鸡蛋留下,使双方达成“平等“。
D.作者选取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叙写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封闭山村生活带来的冲击,故事情节跌宕曲折,引人入胜。
(3) 小说写香雪边走边想象“台儿沟将来一定会是‘这样的’”,表现了香雪怎样的内心世界?
(4) 小说以“哦,香雪!香雪!”反复呼告收结,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所奖待, 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僖宗次风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其年僖宗出幸宝鸡,复从之不及,退还河中。
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景福中,拜谏议大夫,时朝廷微弱,纪纲大坏,图自深惟出不如处,移疾不起。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会迁洛阳,鼎欲归梁,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手室迢图入朝图阳堕笏趣意野耄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家棺,遇胜日,引客坐扩中赋诗,酌酒裴回。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者老相乐,曾无傲色。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七十二。 图无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图阳堕笏/趣意野耄/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B.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图阳堕笏/趣意野耄/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C.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图/阳堕笏趣/意野耄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D.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图阳堕笏趣意/野耄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左迁”,“迁”与文中“拜”相同,在古代都指授予官职。“左迁”常指降职。
B.“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后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最重要的佐理之一。幕府的僚属多为主官自辟,或有奏请,或私聘。幕僚多无固定职掌、不入品秩、不见编制。
C.“鼎”,传国的重器。后遂以指代国家政权和帝位。
D.“居士”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隐士。唐宋时期,道教修行之人也自称居士,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许多人便以“居士”为号。比如笃信道教的李白号“香山居士”。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昭宗迁洛,政权将要落到梁王手里,司空图被迫赶到洛阳。谒见皇帝那天,他堕笏失仪,表现十分恐惧,这反映了他性格的一个侧面。
B.司空图对唐王朝十分忠心。唐僖宗两次外逃避难,司空图曾努力追随,但都因没有赶上而退回河中;看到朝中“纪纲大坏”,他感到无能为力,因而产生退隐之心。
C.退隐之后,司空图并不因为自己曾经在朝中为官而清高自傲,他乐于参加各种民间活动,和村野老人同席而坐,从来没有表现出骄傲的神色。
D.司空图先人有田土在中条山,退隐之后,带朋友到他为自己营造的墓圹中赋诗对饮,自适而放旷。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
②图无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5) 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司空图“忠于唐王朝”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4.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各题。
梅花引•荆溪阻雪
【宋】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蒋捷: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本词首句“白鸥问我泊孤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白鸥的口,说出了词人孤舟夜泊的境况。
B.“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一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孤舟中冷清寂寞的气氛。
C.“花外楼,柳下舟”一句虚实结合,写了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借繁华景物抒发喜悦之情。
D.“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渲染了词人此刻所处的环境之恶劣:天色昏黄,雪花纷飞,冰冷刺骨。
(2) 本词中,词人的“愁”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简要分析。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写出了诗人身处直上云霄的山路看到的景象。
(2) 《师说》中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的两句 ______ , ______ 。
(3)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劝学》中与《老子》中“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______ , ______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而我的乡思落脚点却不是河湾、小树和苍苔,① _____。
灯火,是一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幔吞噬,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恋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二盏再一盏,全亮了。
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 _____着,直到整个村落安然眠睡,_____。一盏灯火赫然醒来,在狗吠中也赫然有了起床声,赫然有了开门声,一个村落苏醒了,透过门窗的灯火穿过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一盏又一盏灯火醒来,一个村落又醒来了。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过黑色依旧奔向远方,一个接连着一个,大大小小_____的村落刷刷地全醒了。
村落与村落似乎很近,近得只要有一盏有意无意的灯火,整个乡村便都在目;② _____,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才能完结一个心事,收获一次喜我的乡思里,不断演绎着一幕幕播种和_____乡情的美丽记忆。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保护
高枕无忧
街坊邻里
传播
B.守护
无忧无虑
左邻右舍
传播
C.保护
无忧无虑
街坊邻里
传颂
D.守护
高枕无忧
左邻右舍
传颂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为:“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另一村落,一盏再一盏,全亮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 请为文中①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7. 下面的文稿在表达和形式上有五处不妥,请指出并改正。
通告为保障冬季期间用电通畅,我公司决定对辖区电网进行维护,现将有关事宜宣布如下:维护将于 2019年10月20日7时至20日19时施工。涉及范围:东到云中路,西到牧马路,南至长征街,北至雁门大道。对维护工作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理解和支持。如有疑问,欢迎垂询。
2019年10月15日
忻府区电力公司
8. 请对下面新闻报道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语句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20年来,老年人口已从1.31亿升至2.49亿。但由于劳动力供给依然充足,人口素质大幅上升等因素,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红利仍然存在。当前,中国人的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整体提升,中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转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健康寿命的延长对老年人口经济的参与提供了基本保障。各种公共政策在有力推动老龄产业发展,这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张照片,记载着一个故事;一张照片,讲述了一段经历;一张照片,勾起了一份回忆;一张照片,饱含了一份情感。成长路上,总有一张照片让你难忘。
学校拟举行“记录成长 --照片里的故事”作品展,你将选择哪张照片参展?你的照片有着怎样的故事?请写出来分享给同学们。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特征鲜明;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名称(如果出现用“复兴中学”代替)、真实姓名;不少于 8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
【小题5】
【解析】(1)C.从材料二最后“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局等”可以看出,并非“一成不变”。
(2)B.并非“新特点”,原文是“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C.“其目的都是为了印证费孝通理论的合理性”理解有误,突出的是表现出文化价值的可贵何其重要性;D.结合文本“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局等”可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的旧有特质”的应该是“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
(3)D.“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体现的是一种公正精神,与题干表述不符。
(4)“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显示出观点极为明确,说理较为透彻,且思路清晰,内容明了。“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突出论证合理,具有生活特色。“伦是有差等的次序”“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是引证法,使得论证更为合理,更有力度。另外,还举出了例子,使得论证更有价值,更具说理性。
(5)本题属于开放性理解题,考查整本书阅读的当下理解,学生结合材料或者现实生活谈都可以,如从避免家族式腐败、避免形成“圈子”“派系”等具体方面来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答案:
(1)C
(2)A
(3)D
(4)①观点明确,说理透彻,论据契合生活实际;②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选文采用总分结构,主体采用并列结构;③论证有力,文章综合运用了例证、引证等方法。
(5)①推进依法治国,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确保司法公正,杜绝人情对司法的干扰;②完善公正、开放的社会治理体系,避免因血缘、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造成社会不公;③建立公开、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从制度上杜绝任人唯亲的不良现象;④加强个体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公民的公德意识和集体意识,增强团体凝聚力,改变缺乏公心和大局意识的公民思维习惯。
(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2)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和观点态度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5)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和个性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离不开上下文的语境,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同时分析句子本身的基本意思。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2.【答案】【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
【小题4】
【解析】(1)A.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B.没有运用修辞手法。C.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D.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故选B。
(2)D.“情节跌宕曲折”是错误的。本文描写了以香雪为代表的台儿沟的姑娘们在火车停留的一分钟的活动,接触到了更多的现代文明,情节并不复杂。故选D。
(3)本文写到台儿沟的姑娘们在火车停留的一分钟,站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甚至香雪为了铅笔盒被火车载走,所以香雪想到将来的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从而可以看出香雪渴望改变山村封闭落后的面貌及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
本文中火车是现代文明的象征,火车为台儿沟带来了外面世界的信息,山里人接触到了更多的现代文明,香雪对于台儿沟将来的设想,想到火车在台儿沟停留的时间越来原长,并且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从而可以看出香雪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香雪对于台儿沟将来的设想,希望将来的台儿沟不再封闭落后,不再贫穷,台儿沟的姑娘们能够从从容容的,从而表现了香雪拥有纯洁美好的心灵。
(4)本文的题目是“哦,香雪”,文章以“哦,香雪!香雪!”结尾,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富有诗意。
上文写到当寻找香雪的队伍看到香雪后,爆发出了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也被感动得颤栗了,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所以结尾的“哦!香雪!香雪!”紧承上文,写姑娘们的呼唤与山的回音交织,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从主旨上看,本文通过对香雪的描写,赞叹了香雪的纯洁美好的心灵,同时也写出了台儿沟贫穷落后,火车开进台儿沟,给台儿沟带来了现代文明,从而表现了对贫穷落后的怜悯和现代文明的召唤。文章以“哦!香雪!香雪!”结尾,蕴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从表达效果上来看,文章以“哦,香雪!香雪!”结尾,这种反复呼告式的结尾,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能引发读者的沉思。
答案:
(1)B
(2)D
(3)①表达了香雪渴望改变山村封闭落后的面貌及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热爱家乡想改变家乡面貌)。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现代文明)。③拥有纯洁美好的心灵。
(4)①呼应题目“哦,香雪”,富有诗意。②紧承上文,写姑娘们的呼唤与山的回音交织,营造出温馨的氛围。③蕴含作者复杂的情感,有对香雪美好心灵的赞叹,有对贫穷落后的怜悯和现代文明的召唤等。④更能引发读者的沉思。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的时候要结合相关要求细致分析,准确把握即可。
(2)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能力。解答的时候要结合文本细致分析,准确把握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多结尾作用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抓住相关要点,准确分析,重点把握即可。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3.【答案】【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
【小题5】
【解析】(1)B.“诛”为动词,作谓语,主语承前省,其前断句,排除A、C;“诏”为动词,“图入朝”为其宾语,其后不可断,排除D。句子翻译为:柳璨迎合贼人的旨意,陷害有才能有声望的人,帮助削弱王室。诏令司空图入朝。司空图假装失态掉笏,意趣粗野。柳璨知他无意于仕途,于是任凭他回山。
(2)D.“李白号‘香山居士’”错,李白为青莲居士。
(3)A.“他堕笏失仪,表现十分恐惧,这反映了他性格的一个侧面”错,原文为“图阳堕笏”,他是假装失态掉笏,因此不能看出其恐惧,也就不能说反映了他性格的一个侧面。
(4)①俄而:不久;坐:因……犯罪;从:跟从。句子翻译为:不久,王凝犯法被贬到商州。司空图感激他知遇之恩,跟他同去商州。
②嗣:继承人;为……所:表被动;责:责怪。句子翻译为:司空图没有儿子,把外甥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曾经被御史弹劾,昭宗也不加责怪。
(5)本题对应的原文信息有:
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
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图阳堕笏,趣意野耄。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
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
根据上述信息概括作答。
答案:
(1)B
(2)D
(3)A
(4)①不久,王凝犯法被贬到商州。司空图感激他知遇之恩,跟他同去商州。
②司空图没有儿子,把外甥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曾经被御史弹劾,昭宗也不加责怪。
(5)①司空图弟弟的奴仆段章规劝他投奔贼军,但他不肯前往。(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
②柳璨帮助贼人削弱王室,想召司空图入朝,司空图假装失态掉笏委婉拒绝。(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图阳堕笏,趣意野耄。)
③朱全忠篡位,征召司空图为礼部尚书,他不去。(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
④哀帝被杀,司空图听说后,绝食而死。(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
参考译文: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司空图咸通末年考中进士,礼部侍郎王凝对他特别赞许。不久,王凝犯法贬为商州刺史。司空图感激他知己之恩,跟他同去商州。后来王凝被起用任宣歙观察使,于是召他入幕府。皇帝召司空图任殿中侍御史,他不忍离开王凝府,台官指斥他误期之罪,于是贬为光禄寺主簿,分管东都。卢携以原宰相的身分住在洛阳,赏识司空图的气节,常与之交往。卢携回朝时经过陕虢,叮嘱观察使卢渥说:“司空御史,是志行高洁的人。”卢渥即刻上表请任司空图为同僚官佐。正逢卢携重新执政,委任司空图为礼部员外郎,不久,被升为郎中。
黄巢攻陷长安,司空图准备随天子避难,但未成行。司空图的弟弟有个仆人段章在黄巢军中,拉着司空图的手说:“我的首领张将军喜欢结交读书人,可以去见他,不要冤枉送命。”司空图不肯去,段章为之落泪。司空图于是逃到咸阳,历尽艰险到达河中。此时僖宗住在凤翔,就在行宫委任他为知制诰,升为中书舍人。后来皇帝巡狩宝鸡,司空图来不及跟从,又回到河中。
龙纪初年,他官复原职,因病辞官。景福年间又委任他为谏议大夫,当时朝廷衰弱,纲纪败坏,司空图深知出来做官还不如在家,称病不到任。后来又召他为户部侍郎。司空图到朝廷致谢,几天后又走了。昭宗在华州,召他为兵部侍郎,他说自己腿有病坚持请辞。恰逢迁都洛阳,朝廷权柄落于梁王手中,柳璨迎合贼人的旨意,陷害有才能有声望的人,帮助削弱王室。诏令司空图入朝。司空图假装失态掉笏,意趣粗野。柳璨知他无意于仕途,于是任凭他回山。
司空图原住中条山王官谷,有祖上的田产,于是隐居不出。建造了简陋的亭观等房子。在亭中画下唐兴以来全部有节操者及知名文人的图象,并题名为“休休亭”,写文章表述心志。自称为“耐辱居士”。他的言语奇特古怪,以此来免祸。他预先准备了棺材坟地,遇到好天气就领客人们坐在墓穴里饮酒赋诗。客人觉得难堪,司空图说:“你为什么看不开呀。生与死本是一回事,我哪里只是在此暂游呢?”每年过年时,村里集合击鼓跳舞祝祷,司空图与乡里老人们同乐。没有丝毫看不起的神色。
朱全忠已经篡位,召司空图为礼部尚书,他不去。哀帝被杀,司空图听说后,绝食而死,享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没有儿子,把外甥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曾经被御史弹劾,昭宗也不加责怪。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4.【答案】【小题1】C
【小题2】
【解析】(1)C.“写了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借繁华景物抒发喜悦之情”错误,“花外楼,柳下舟”一句回忆了词人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只是虚写,非虚实结合,同时并非抒发喜悦之情。
(2)从“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泊孤舟”可以看出词人受阻于风雪,被迫泊船荆溪,身体羁留,但内心却不情愿的无奈之情。从“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可以分析出词人在寒冷的雪夜,形单影只,冷冷清清。从“旧游旧游今在否”可以看出作者在回忆曾经与友人故国同游的美好场景,但是从“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可以看出就算想要在梦里重温这样的情景,也如梦不成。表现出作者的悲凉;从“湿透木棉裘”可以看出,作者行程不顺,颠沛流离,而又无可奈何的忧愁悲愤。
答案:
(1)C
(2)①滞留之愁;词人受阻于风雪,被迫泊舟荆溪,身体羁留,但内心却不情愿。②孤单寂寞之愁;词人在寒冷的血液形单影只冷冷清清,只有灯影相伴。③悲凉愁苦之愁,词人郁闷中重温与友人故国同游的美好场景,却入梦不成。④亡国悲愤之愁,词人思及国破家亡,想到自己颠沛流离,且行程不顺的处境。
译文:
那自由自在的白鸥问我:“怎么在这儿停舟?是被迫身留?若是愉悦心留,又为何愁云锁眉头?”江风拍打着船窗的小帘,灯影儿摇曳不休。独对孤灯闲影,冷清清、无聊赖,忆念旧时游。
呵!旧游呵,旧游!今日可否仍在心头?只记得花外有楼柳下系舟。梦魂呵,梦魂!梦魂儿飞不到,让寒水空自流。漠漠的黄云,将铁木棉衣湿透。都说没有人似我一般愁,今夜飞雪,有梅花似我一般愁。
赏析:
上阕开端以白鸥发问引出下文,将词境带入虚幻。“心留”,则是心甘情愿地停留驻足、显然词人此时是因为受风雪所阻,才停泊靠岸,但他却未作正面回答,借白鸥之口传情,词境深幽自非直笔描写所能比。“风拍”几句中词人的视野从宽广的舟外转移到舟内。“冷清清”散发出孤独之意,因此才有“忆旧游”的情思。
下阕依然以设问开始,紧承上阕“忆旧游”。回忆总是美好的,“花柳楼,月下舟”,想当年一起结伴出游,小楼旁边景色宜人,都是花团似锦,柳树成荫,有时候还会月下驾着轻舟出去吟诗赋曲 然而,“梦也”几句使词人又被拉回到现实,这份寒意不仅让人身体备受折磨,更侵袭着人的内心,令人愁肠百结。“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以梅花自比,进一步烘托词人心境凄凉。都说傲雪寒梅,然而如此的寒夜,这梅花恐怕也难熬寒苦,与词人一样愁苦万分。
全词音节婉转流畅,诉说自然婉转,情思绵丽。词人开始两句以问而未答的方式,营造出一种虚境,以此衬托出内心真实的感受,笔法高妙。末尾以傲雪的寒梅不耐寒愁的设置,新意尽出,足见设景功力之深。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2)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分析时不能笼统的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愉悦的感情,要说具体,再结合具体诗句详细分析。
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是否正确。
5.【答案】【小题1】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小题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小题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解析】故答案为:
(1)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重点字:壁)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重点字:谀)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重点字:至)
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师说》中的名句辑录:
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答案】【小题1】D
【小题2】
【小题3】
【解析】(1)第一空:“保护“指尽力照顾,使自身(或他人、或其他事物)的权益不受损害;“守护“指守卫保护。根据后面一句语境应选填“守护“。第二空:“无忧无虑“指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高枕无忧“指头枕在枕头上面,舒服地睡安心觉。根据前面“安然眠睡“一词,应选“高枕无忧“。第三空:“街坊邻里“和“左邻右舍“都指邻居,但“街坊邻里“侧重街巷或城市居住生活区邻居,此处用来修饰村落,“左邻右舍“更准确。第四空:“传播“指广泛散布;“传颂“指辗转传布颂扬。此处与“乡情“搭配,有颂扬赞美之意,故选“传颂“。
故选:D。
(2)此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字充满动态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乡村人家的灯火次第亮起的场景。
(3)第一处,根据上文“不是河湾、小树和苍苔“和下文“灯火,是一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推知应填“而|是无数个乡村的灯火“;第二处,根据上句“村落与村落似乎很近“和下句“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推知应填“却又好像真的很远“。
答案:
(1)D
(2)此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由点到面,富有动态感,生动形象,更能充分表达作者对故乡灯火次第亮起来的喜悦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①而是无数个乡村的灯火②却又好像真的很远
(1)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分析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之处,再分析原句的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要考虑到六个一致:陈述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陈述逻辑一致、语言风格一致、陈述句式一致、内容衔接一致。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7.【答案】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时使用的公文,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书写格式。“宣布”指向听众宣读某个决定、信息,用在通告中不恰当。“维护将于2016年1月20日7时至20日19时施工”是病句,“维护……施工”搭配不当。“贵”是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用在“用户”前不恰当。“不安”是客套话,表达歉意和感激,发通告的单位是电力公司,没有必要表达感激之情,“不安”用在此处不得体。从通告的一般格式来看,落款应先写单位后写日期,单位在日期之上。
答案:
①“宣布”改为“通告”“通知”或“公告”;
②“维护……施工”改为“维护……展开”“维护……进行”或“我公司……施工”;
③“贵用户”改为“您”或“各位用户”或删去“贵”字;
④“不安”改为“歉意”;
⑤落款单位应在日期之上。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
语言表达应注意:
①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②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
③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④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8.【答案】抓住“老年人口已从1.31亿升至2.49亿”分析概括,主语讲中国老年人口增长;抓住“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红利仍然存在”分析,主要讲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红利仍然存在;结合“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健康寿命的延长对老年人口经济的参与提供了基本保障。各种公共政策在有力推动老龄产业发展,这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分析,主要讲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答案:
中国老年人口增长,但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红利仍然存在,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对相关信息分析、归纳、得出答案。
提炼语意题解题步骤如下:①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归纳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②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③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④按题目要求,选择最佳句式,恰切表达,注意语言的连贯。
9.【答案】记忆中的画面 记忆是一条长廊,两边挂满了我们生活的各种瞬间,它们或闪烁着温暖的光,或低沉,或活跃,无论怎样,它们都是我岁月长河中拾起的贝壳,是无可替代,无与伦比的。
爸爸的笑 爸爸是一个“不浪漫”“没有情趣”的人,这是我妈妈给他套上的形容词。是的,爸爸严肃、古板、老老实实,我很少见他笑,我和妈妈为一个笑话捧腹大笑时,爸爸依旧淡定地做自己的事;即使是拍照时在“茄子--”的提醒下,也只是勉强挤出一个僵硬的笑,真是一张撬不开的嘴啊!父亲节那天,我清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给爸爸发一条“父亲节快乐”的短信。没想到收到短信后他居然笑嘻嘻地来到我房间,说:“咱们出去吃早餐吧!”我愣住了,看到爸爸那总是写满淡定的老脸笑得像一朵绽开的花,该怎么形容那种感觉呢?我迅速按下拿在手中的数码相机的快门,难得捕捉到的爸爸会心的微笑,便定格在这父亲节。爸爸的这次微笑,就像经年干枯的土地迎来了第一滴雨水,就像冲破长夜的第一丝光明。爸爸不是不会笑,而是我从没想过我也能用女儿的爱令他开怀……后来,我偷偷地将这张实在值得珍藏的照片晒出来,专门买回相框装好,放在我卧室的显眼处,没事便端详这伟大的微笑。
爸爸的笑让我学会了回报,是的,爱需要回报,虽然只是一点点的爱,但对于在乎你的人来说,那就是全世界。
妈妈的笔记本 在一次清理房间时,我发现了一个泛黄的笔记本,本子封面画着一只可爱的老鼠,那是我的生肖。扉页写着开始使用的日期:2000年1月1日。那年我刚上幼儿园,总是撒娇不愿在学校寄宿,哭着闹着要回家。扉页的空白处,贴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我刚进幼儿园的时候,在幼儿园大门口跟爸妈的合影,不得不承认非常具有纪念意义。我翻动笔记,偶尔有妈妈的娟秀的字,但更多的,却是每页都有一张关于我的照片,用糨糊粘住的。从妈妈的笔记本里,我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和洋娃娃的亲密、和积木的合影、和爷爷奶奶的合影……看着看着,思绪也迅速地飞回照片上的年代,眼睛却已被泪水渐渐模糊。
妈妈的笔记与其说是笔记,不如说是相册。不,不是相册,而是我成长轨迹的影像记载。这让我领悟到,世界上有一种最深沉的爱,深沉而绵长。
这一个一个画面拼凑成属于我的独家记忆,它们是我生命中美丽而独特的贝壳,每一枚都弥足珍贵,每一枚都值得一辈子珍藏,它们温暖着我,鼓舞着我,启迪着我,丰富着我越走越开阔的人生。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来确定作文的立意,完成作文。材料的主题是“照片”,是非常贴近生活的一个事物,是考生基本都很感兴趣的事物,由此可以引发考生的诸多联想,比如跟父母家人的照片、亲戚朋友的照片、跟老师同学的合影,等等。而我们根据材料要求,“学校拟举行“记录成长--照片里的故事”作品展,你将选择哪张照片参展?你的照片有着怎样的故事?请写出来分享给同学们”可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重点抓住照片里的故事,来记录成长的过程。文体不限,但是比较适合写成记叙文。例如我们可以围绕照片中的人物、事件来展开叙述,抓住照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或者某个值得记忆的点,来描写,通过记录自己的成长故事,来展现一定的主题。照片当然也有传统的黑白照片,又涉及现代流行的数码照片,这也可以拓宽考生的写作素材和构思空间。如此生活化的题材,考生看到材料很亲切,很容易勾起考生的回忆,构思起来就灵活自如了。在列举具体事例方面要注意详略得当;语言表达上要尽量注意人物描写的方法和细节描写等。
参考立意:
照片里的故事--记录我的成长;
记忆中的画面;
照片里的温暖故事;
一张记忆犹新的照片。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小说的结尾有何妙处?, 本图宦达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颐华高级中学(平江)有限公司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颐华高级中学平江有限公司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颐华高级中学平江有限公司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试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