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1学年全国部分地区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D,【答案】C,【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 下列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南阳玉雕 B. 洛阳剪纸 C. 开封汴绣 D. 汝州瓷器
- 二百年前,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A. 拉瓦锡 B. 门捷列夫 C. 道尔顿 D. 阿伏加德罗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 用金属铜制作电线 B.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 用煤作燃料 D. 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的是
A. 二氧化硫 B. 氮气 C. 二氧化氮 D.
-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氦气 B. 氨气 C. 铁 D. 氯化钠
-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黑色固体的是
A. 木炭 B. 镁条 C. 铁丝 D. 红磷
- 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锰、钛 B. 氩、金 C. 铅、铂 D. 氦、汞
-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闻气体气味
C. 液体的倾倒
D. 检查气密性
- 稀土元素镝常用于制造硬盘驱动器。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镝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镝原子的质子数为66
C. 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 稀士资源需合理利用和保护
- 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其原因是
A. 分子的体积变大 B. 分子分解变成了原子
C. 分子的间隔变大 D. 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 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C.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 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 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 海水、干冰 B. 冰水、水银 C. 食醋、黄铜 D. 煤、金刚石
- 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如图为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硅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B. 图中n的值为8
C.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 D. 硅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 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的气体是______。
-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的_______________填“最左边”、“中间”或“最右边”。
- 用化学用语表示:
钙元素 ______;
个铁原子 ______;
个铝离子 ______;
过氧化氢 ______。 - 分析下列做法对实验产生的影响.假定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用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
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所制得的氧气质量______. - 天然水受到污染后,净化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天然水污染的来源有______写出一种即可;常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 现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①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请将答案填在空格内;
A______ B______C______D______;
②写出的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 氧气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
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什么?
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或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 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电解水:______. - 请用分子的相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酒香不怕巷子深______
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的钢瓶中:______. - 在实验室里可采用多种方法制取氧气。
写出用如图装置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收集氧气可以采用排水法,这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______。
采用排空气法收集,请在下面方框中画出装置图 ______。
|
-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甲同学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一些因素的相关数据。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 | 温度 | 二氧化锰用量 | 氧气体积 | 反应所需时间 |
① | 5 | 12 | 20 | 125 | 11 | |
② | 30 | 12 | 20 | 125 | 2 | |
③ | 30 | 12 | 40 | / | 125 | 148 |
④ | 30 | 12 | 90 | / | 125 | 82 |
本实验中,测量体积的装置是 ______填编号。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______,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通过对比实验 ______和 ______可知,双氧水分解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______。
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的影响,乙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 实验药品 | 分解温度 |
① | 氯酸钾 | 580 |
② | 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 | 350 |
③ | 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l: | 370 |
④ | 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1: | 390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由实验 ______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______。
写出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分解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反思】
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______和 ______不变。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南阳玉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洛阳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开封汴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瓷器的烧制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2.【答案】A
【解析】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说;阿伏加德罗和道尔顿总结出了原子分子论。
故选:A。
根据近代化学的代表人物对化学发展的贡献来解答该题.
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新成就,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答案】C
【解析】解:A、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B、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煤能够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D、酒精挥发吸收热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C。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4.【答案】B
【解析】解: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
A、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属于空气的成分,是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我国空气质量评价所涉及的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空气污染指数作为我国空气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了解包括的各个项目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5.【答案】D
【解析】解: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7.【答案】A
【解析】解:A、锰:Mn,钛:Ti,第一个字母不相同,故A正确;
B、氩:Ar,金:Au,第一个字母相同,故B错;
C、铅:Pb,铂:Pt,第一个字母相同,故C错;
D、氦:He,汞:Hg,第一个字母相同,故D错。
故选:A。
本题较简单,关键是要熟记常见元素的符号,要注意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一定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规则。
8.【答案】B
【解析】解:A、酒精灯的点燃方法: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A错;
B、气体的闻味方法:用手扇着闻,故B正确;
C、倾倒液体的方法: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C错;
D、装置气密性检查时,装置必须密封,图示长颈漏斗与外界通着,故D错。
故选:B。
A、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
B、根据气体的闻味方法考虑;
C、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考虑;
D、根据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9.【答案】A
【解析】解:A、镝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镝原子的质子数为66,该选项说法正确;
C、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D、稀士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需合理利用和保护,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0.【答案】C
【解析】解: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鼓起,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运动加快。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A、冰块是固态的水,混合以后还是只有水这一种物质,故A错误;
B、水的蒸发是指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故C正确;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分子的基本性质、纯净物的特征、水的电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解:A、海水属于混合物,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B、冰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水银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C、食醋、黄铜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煤属于混合物,金刚石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答案】D
【解析】解:A、硅最外层电子数是4,不属于稀有气体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图中n的值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为14,相对原子质量不是1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硅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原子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因此位于第三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就处于第几周期。
本题考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构成、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名称的汉字书写特点可以判断元素的分类;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原子的构成分析。
14.【答案】C
【解析】解:A、由反应的图示可知反应后生成的分子种类只有一种,所以生成物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B、由反应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所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开;
C、由图示可知反应的前后都含有两种原子,且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由反应的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所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故选:C。
分析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据此结合有关的选项信息判断即可;
模型能直观地表示了变化的微观过程;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5.【答案】氧或;氮气或
【解析】解: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氧气大约占、稀有气体大约占、二氧化碳大约占、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
故答案为:氧或;
氮气或。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6.【答案】; ;最右边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解答】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意义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左上角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10,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核内质子数是10,核外有10个电子,第一层排2个,第二层排8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的最右边。
故答:;;最右边。
17.【答案】
【解析】解: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钙的元素符号是Ca。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铁原子表示为3Fe。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铝离子可表示为。
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
;
;
。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根据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8.【答案】偏小 不变
【解析】解: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用红磷的量不足,空气中氧气不能完全耗尽,使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二氧化锰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对反应的结果不产生影响,即使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所制得的氧气质量不会改变;
故答案为:
偏小.
不变.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用红磷应足量或过量,以确保空气中氧气完全耗尽;
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二氧化锰作为反应的催化剂,量的多少对反应放出氧气的量没有影响,只是改变反应速率.
明确物质在反应中的作用,才能正确判断该物质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从而对实验测定结果做出正确评价.
19.【答案】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吸附
【解析】解: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净水就是除去水中的杂质,常用的方法有沉降、吸附、消毒、蒸馏等.
故答案为: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吸附.
①水的污染源主要有: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水土流失;矿山污水;
②常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出水中杂质,蒸馏、煮沸,除去硬水中的钙镁离子;吸附除去水中异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污染的来源的认识和水的净化方法的掌握.
20.【答案】氧气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解析】解: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故B为硫,A为氧气,C为二氧化硫;把D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故D为二氧化碳。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氧气,B为硫,C为二氧化硫,D为二氧化碳
②B硫在A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①氧气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②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记住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是解答本题关键。
21.【答案】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
与氧气浓度有关,如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或与接触面积有关,如煤粉比煤块燃烧得更加剧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氧气的性质与检验,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可燃物的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铁丝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做这个实验时,应预先在盛氧气的集气瓶里装入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故答案为: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例如:硫在氧气里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容易发生.如将木柴劈开架空后易燃烧,煤粉比煤块燃烧得更加剧烈.
故答案为:与氧气浓度有关,如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或与接触面积有关,如煤粉比煤块燃烧得更加剧烈.
22.【答案】
【解析】解: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3.【答案】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分子间有间隔
【解析】解: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
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
故答案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4.【答案】或 不易溶于水
【解析】解:装置A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或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或;
收集氧气可以采用排水法,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集气瓶正放,导管伸入集气瓶的底部,装置图为。
故答案为:或;
氧气不易溶于水;
。
根据装置A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氧气进行分析;
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与收集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5.【答案】c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 ③ ④ 温度越高,双氧水分解速率越快 ① 二氧化锰 质量 化学性质
【解析】解:氧气不易溶于水,在顶部先聚集,所以氧气从短口进气,水从长口排出,故选c为测量装置;
故答案为:c。
①和②中变量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所以探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分解速度的影响,浓度大的所需时间短,说明反应速度快;探究温度对分解速度的影响,因此选择变量只有温度的实验组,实验③和④符合此条件;在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温度升高,收集气体时间变短,说明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
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③;④;温度越高,双氧水分解速率越快。
猜想氧化铁也可作为催化剂,因此需要证明加不加氧化铁是否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温度,因此选择①和④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①。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加入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最低,所以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最佳;
故答案为:二氧化锰。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书写符号表达式不需要配平和气体符号,所以为;
故答案为:。
【反思】催化剂具有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性质,因此还需验证氧化铁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故答案为:质量;化学性质。
根据氧气性质选择测量装置;
根据实验变量分析回答此题;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数据分析回答此题;
根据实验变量选择对照实验组;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回答此题;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据此书写符号表达式;
【反思】根据催化剂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鹤壁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部分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