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 诫子书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 诫子书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诫子书,诸葛亮,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对称之美,欣赏文中之美,对比之美,句式之美,情感之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
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常见的考查形式:(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下列句子翻译无误(有误)的一项是( )。
答题技法: 翻译五原则——留、替、调、增、删。 答题四步骤——审清、译准、连顺、誉清。
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古义: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义:多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德。
2.文章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阐释中心论点的?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需先立志,之后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5.第四句话阐明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从反面论述说明不“静”即“淫慢”和“险躁”的害处,实际上在说明“静”的重要性。
6.第五句话表达了什么内容?
讲述了不珍惜时间的后果,从反面论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告诫儿子珍惜时间,勤学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1.论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论证(1)阐述“静”的价值: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治学(须“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面)(3)修身(戒“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论证“静”的重要性)3.结论:劝诫儿子惜时勤学
正(静)反(躁)论证(治学、修身)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则不能励精, 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正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敬语 落款 时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即问近好 父字 时间***
请你以诸葛亮的身份,用浅白的语言说说这封信传达的关键点信息。
我们自己的父母平时对我们语重心长说的语言是怎样的?
刘备认为好的人生贵在: 宁静: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节俭:俭以养德; 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 好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有才学:非学无以广才; 有志向:非志无以成学; 有速度有效率:淫慢则不能励精; 性格沉稳踏实:险躁则不能治性; 有时间观念: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修身养德的要求、途径
先正后反——“静”与“学”“才”“志”的关系
反面说明——“淫慢”和“险躁”的害处
反面论述——惜时勤学,奉献社会
阐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阐发“静”的价值
诸葛亮通过这封家书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希望儿子可以珍惜时光,坚定意志,刻苦学习,学有所成。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带着父亲诸葛亮的劝诫,诸葛瞻也成了优秀卓越的人。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邓艾奇袭阴平,诸葛瞻率军抵抗,后退守绵竹。邓艾派使者来诱降,意欲封诸葛瞻为琅琊王,诸葛瞻大怒并斩杀使者,与其子诸葛尚率军抵抗,后英勇牺牲。
关于“立志”“学习”“惜时”的名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阳明 死、生、穷、达,不易其操。 ——苏轼 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能建功成事者。 ——朱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孟郊《劝学》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 诫子书教学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作者简介,作品简介,疏解字词,新课讲授,古今异义,三知识积累,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 诫子书评优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诸葛亮居住过的地方,河南南阳卧龙冈武侯祠,成都武侯祠,作者简介,称颂诸葛亮的诗句,写作背景,学习目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全体朗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教学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行行为操守,通译全文,诫子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品读课文,非志无以成学,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