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分物游戏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分物游戏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内容
平均分的意义。(教材第58页)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三、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平均分的过程,正确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难点: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并用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圆片、小棒。
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一、情境引入
师: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它俩合作摘了4个桃子,回家后开始分桃子。你能帮它们分一分吗?
师:请同桌之间先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
(板书课题:分物游戏)
二、学习新课
1.分桃子。
(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问题1中的插图)
师:观察教材第58页问题1中的插图,你知道两只小猴是怎样分的吗?(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两只小猴分4个桃子,一开始一只小猴分到3个桃子,另一只小猴分到1个桃子,这样一只小猴分到的桃子多,另一只小猴分到的桃子少,不公平,分得少的小猴不高兴了。继续分,两只小猴都分到2个桃子,这样每只小猴分到的桃子一样多,很公平,两只小猴都很满意。
2.分萝卜。
(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问题2中的插图)
师: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每只小兔分到几根萝卜?(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分,分的结果怎样。
学生汇报:①1根1根地分,分了4次才分完,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②2根2根地分,分了2次就分完了,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③3根3根地分,分了1次后,还剩下3根,再分剩下的3根,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④4根4根地分,分了1次就分完了,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
教师对于学生的合理分法要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探究第四种分法。
3.分骨头。
(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问题3中的插图)
师: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狗,每只狗分到几根?(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结合分萝卜,想一想怎样分骨头。
师:平均分给3只小狗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平均分给3只小狗是指每只小狗分得同样多的骨头。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分一分。
师:下面的纪录方法你能看懂吗?把你分的方法以图画的形式表示出来,并说一说。(组织学生交流,派代表汇报)
学生汇报:
第一幅图:3个圆圈分别代表3只狗,然后1根1根地分骨头,每分到1根骨头就在那只狗的下面画1个小竖线表示分到1根骨头,到最后每只狗的下面都有5根骨头。
第二幅图:用3个五角星分别代表3只狗,第一次分2根,就在每只狗的下面画2个小竖线,然后1根1根地分,每分到1根就在下面加1个小竖线,到最后每只狗都分到了5根骨头。
第三幅图:先画15个小竖线,表示15根骨头,然后用3个圆圈表示3只狗,接着把骨头每3根圈在一起,表示每只狗都从圈里分到1根骨头,这样画了5个圈,表示每只狗都可以分到5根骨头。
师:试一试,不用摆小棒,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图表示分法,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汇报,展示分法。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59页“练一练”第1~5题。(组织学生独立分一分,同桌交流并订正)
第1题:3
第2题:7
第3题:5
第4题:4
第5题:9 6 3 2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了吗?
分物游戏
每只猴子能分到2个桃子。
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每只狗分到5根。
1.平均分的含义:把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叫作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要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给每份分1个,直到分完;也可以每次给每份分2个(或3个、4个……),再把剩下的每份分1个(或2个、3个……),直到分完。
1.创设多种问题情境,通过小数目“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平均分的图形表征是对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概括,有助于形成表象,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2.平均分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不必作为固定名词,也不必用固定的语言给它下定义,可以用“分得同样多”“分得一样多”来理解或替换它。教学时必须要强调人人操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孔融让梨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名字叫孔融。他家有六个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儿,因为他性格活泼、随和,大家都喜欢他。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父母对他们每个人都要求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有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孔融年纪虽小,但父亲和母亲的话,他都铭记于心。他喜欢做事,总是抢着扫地呀,端碗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
在孔融四岁那年,父亲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在父亲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他先拿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再挑两个大的给父亲和母亲;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拿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父亲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来,父亲的学生便把孔融分梨、让梨的故事写成了文章,于是大家就把它传颂开了,从古代一直讲到现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长颈鹿和小鸟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松果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