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展开原阳三中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考试范围:前两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70分)
1.读下图,图中①对应地月系,推理下面天体系统层次简图中与②③⑤对应的是( )
A.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B.太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C.地月系、太阳系 D.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本题8分) 2019春节上映了一部中国科幻片《流浪地球》,下图为该片剧照,讲述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人类暂时转入地下城生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但是把地球搬家的步骤也很繁琐: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自转;第五步,最近的适合居住的星系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行星。完成下面小题
2.(2分)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被严重影响的是(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宜的温度范围
C.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D.适中的日地距离
3.(2分)如果地球顺利泊入比邻星轨道,则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为(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地月系
4.(2分)《流浪地球》中导致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球表面温度太低
B.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将导致地球无法获得稳定的光照
C.地球由于人类无节制排放温室气体发生了极端天气,已不适应人类生存
D.没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
5.(2分)在电影里有这么一个情节,地球大气被木星吸走一部分,并有可能地球撞向木星,除了这些危险,在靠近木星时以下哪个也是地球可能面临的( )
A.被小行星撞击的几率增大 B.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白天地表温度越来越低
C.遭遇变形金刚反派威震天的破坏 D.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夜晚地表温度越来越高
(本题4分) 下图中左图为“1900~2000年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2分)太阳黑子出现在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太阳内部
7.(2分)下列年份中在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A.1957年 B.1975年 C.1985年 D.1995年
(本题6分) 青海省共和县平均海拔2920m,建设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的光伏电园区。园区建成后,大量生长的杂草对园区太阳能发电产生了影响。园区利用当地牧民的羊群啃食杂草,替代人工除草,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能牧互促”。近年园区要求企业把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提高到1.2m。读光伏电园区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8.(2分)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因为当地( )
A.人口少 B.气温高 C.纬度低 D.海拔高
9.(2分)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是为了( )
A.减少羊群的活动空间,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B.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增大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C.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D.减少羊群的活动空间,增大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10.(2分)推测园区光伏发电不稳定的原因有( )
①天气变化大②昼夜差异大③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大④人口数量少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1.(本题2分)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源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是( )
A.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B.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C.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D.整体分布较均衡
13.图中a、b、c、d四区域从年太阳辐射总量来看最适合太阳能开发的是( )
A.a区域 B.b区域 C.c区域 D.d区域
(本题6分) 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2分)该地质时期是指(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第四纪
15.(2分)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16.(2分)该地质时期( )
A.联合古陆形成 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
C.重要的成煤期 D.海洋脊椎动物灭绝
(本题6分) 据万州区应急管理局最新消息,北京时间2020年11月16日23时54分许,位于重庆万州区(北纬30.69度,东经108.38度)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万州区周边学校学生纷纷下楼避险。此次给当地造成明显震感,但目前暂未收到人员财产损失报告。下图为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2分)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18.(2分)地震发生时( )
A.a波无法传递到地面 B.当地居民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
C.a波比b波先传递到地面 D.当地居民感觉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19.(2分)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地下储有石油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本题4分) 读下面地球外部圈层构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2分)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21.(2分)有关地球几个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B.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是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的圈层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任何内部圈层没有什么关系
(本题6分)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众多假说,最为人熟知的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说。科学家发现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是相邻岩层的30多倍,而铱元素在地球表面罕见,在陨石中常见。据此推测约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200km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发生强烈爆炸,并造成超级火山喷发,大量烟尘弥漫天空,引起地球气候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2分)请推测超级火山喷发对地表气温的影响及原因( )
A.变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变暖;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C.变冷;大气逆辐射减弱
D.变冷;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23.(2分)关于中生代末期地层,以下推测最有可能的是( )
A.中生代裸子植物茂盛,可能存在大量煤矿
B.其下部为新生代地层,可能找到鸟类化石
C.其上部为古生代地层,可能找到蕨类植物化石
D.其下部为中生代早期地层,可能找到人类活动遗迹
24.(2分)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 )
A.岩石圈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外核
(本题6分) 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完成下面小题。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氮(N2)
78
75.52
氧(O2)
21
23.15
氩(Ar)
0.93
1.28
二氧化碳(CO2)
0.03(变动)
0.05
25.(2分)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 )
A.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 B.占大气成分的99%
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
26.(2分)目前,导致二氧化碳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
①植树造林②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7.(2分)下列关于大气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氢气 B.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C.水汽和固体尘埃吸收可见光 D.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红外线
(本题4分)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曲线表示等压面)完成下面小题
28.(2分)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9.(2分)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②→① B.①→④ C.③→④ D.③→②
2012年1月9日,延庆县千家店镇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内发现了大批珍贵的、距今约1.4亿至1.5亿年前的恐龙足迹化石,这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存活过的证据。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0.恐龙大量繁生的时代是( )
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
31.根据恐龙足迹化石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
A.干旱环境 B.地势低洼的河湖岸边 C.热带海域 D.森林密布
32.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臭氧
33.太阳活动的最主要标志为( )
A.耀斑和日珥 B.黑子和日珥
C.黑子和耀斑 D.日珥和太阳风
北京时间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着陆器携带的一面“织物版”五星红旗在月面成功展开,这是我国在月球表面首次实现国旗的“独立展示”,也标志着月面国旗展示系统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试验发现,如果把地球上使用的国旗放在月球上,它的颜色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褪色、串色,甚至分解,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A.冷热交变 B.极低真空 C.太空强辐射 D.暴风骤雨
35.下列诗句描绘的景象与国旗展开时的季节相符合的是( )
A.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B.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共30分)
36.(本题10分)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分析,A层是____,B层是____,C层是____。
(2)A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____,B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____。
(3)对流运动强烈的是图中的____层,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____层,对无线电通信有影响的是____层,发射人造卫星在____层(填字母)。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出现在____(填字母)。
37.(本题10分)下面两幅图分别表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左图中,甲乙两地中,气压较高的是____,气温较高的是____。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___,理由是____。
(2)在左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3)假若左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地。
(4)右图中北京与东京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理由是____。
38.读“太阳系示意图(左图)”和“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本题10分)
(1)八颗行星中,C表示_______,H表示_______,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星和_______星轨道之间(填名称)。
(2)从运动特征来看,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具有_______性、近圆性和_______性。
(3)上左图不仅反映出地球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而且还能反映出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一些自身有利条件。此图能反映出来的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自身条件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除了此条件,地球适合生物生存的自身有利条件还有_______,_______。
(4)太阳活动能量高度集中释放的形式是_______,它发生在_______层(填名称)。呈暗黑斑点状的太阳活动类型是_______,它发生在_______层(填字母)。
(5)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为_______年,世界上许多地区气候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活动周期有一定关系,常诱发水旱灾害。此外,太阳活动还影响地面无线电_______通讯,也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_____现象,两极地区也可能产生_______现象。
参考答案
1.A
【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天气系统分为四个层级,①级别最低,应为地月系,包含地月系的上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则②为太阳系,包含太阳系的上一级天体系统是银河系,则③为银河系,银河系与同级的河外星系共同组成总星系,则④为河外星系,故④应为河外星系,⑤为总星系。由此判断,天体系统层次简图中与②③⑤对应的是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B
3.B
4.D
5.A
【解析】
2.
据材料可知,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是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自转,这样会使昼夜更替的周期变为一年,白天气温会非常高,夜晚气温会非常低,严重影响了适宜的温度条件,故B正确。地球停止自转,并没有改变宇宙环境、日地距离,因此A、D错。地球停止自转,没有改变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因此,对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影响不大,C错。故选B。
3.
因比邻星是独立于太阳之外的恒星,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由材料“最近的适合居住的星系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可知,比邻星位于银河系,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比邻星不属于河外星系,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转移过程中,地月系不一定还会存在,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
材料中提到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根据所学知识,这里包括两个关键点,一是太阳急速衰老膨胀,会导致地球没有稳定的光照;二是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会导致地球没有安全的宇宙环境。所以,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
没有大气的保护极易受小行星撞击,A选项正确。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白天地表温度越来越高,B选项错误。遭遇变形金刚反派威震天的破坏说法没有科学依据,C选项错误。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夜晚地表温度越来越低,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是:外部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安全的宇宙环境。有稳定的太阳光照。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
6.A
7.A
【解析】
6.
太阳大气层中由内到外的①、②、③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发暗的斑点,发生在①层。所以选A。
7.
极光是太阳活动爆发时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两极地区稀薄大气摩擦所形成的一种现象,因此太阳活动强烈时更易出现极光现象,由图中可以看出,1957年太阳黑子数最多,是太阳活动极大年,最易出现极光现象。所以选A。
【点睛】
研究发现,太阳黑子数多的年份也是其他太阳活动强烈的年份,太阳黑子数少的年份也是其他太阳活动微弱的年份,因此将太阳黑子看做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爆发时会在短时期内向外释放大量能量,被称为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8.D
9.C
10.A
【分析】
8.
由材料可知,当地为青海,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能丰富,D正确;青海地处中纬度,纬度较高,C错误;人口和气温对太阳能丰富程度影响很小,且青海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夜晚气温较低,AB错误。故选D。
9.
羊群在光伏板间和板下活动,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能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AD错误;较高的杂草对光伏板有遮阴作用,故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能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B错误、C正确。故选C。
10.
人口数量少,不影响光伏发电的稳定性,④错误;昼夜变化,规律性强,不是光伏发电不稳定的主要原因,②错误;青海地处高原,天气多变,日照时间不稳定,①正确;夏季太阳辐射强,昼更长,冬季太阳辐射弱,昼更短,导致光伏发电不稳定,③正确。故选A。
【点睛】
影响光照或太阳辐射的因素:
①纬度:太阳辐射量(太阳高度角)低纬>高纬,但高纬地区夏季光照时间更长(如: 新疆、内蒙、东北)。
②季节:夏季>冬季。
③地形: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更强。
④天气情况:晴天>阴天(晴阴天多少取决于降水、降水取决于气候)。
11.D
【详解】
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①正确。磁暴是由于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而形成的,和太阳辐射无关,②错误。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③正确。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发生核聚变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核聚变,④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
风能、水能本质上是太阳能。
12.C
13.A
【分析】
12.
读图根据图例、数值等可知,图示反映我国年太阳辐射总体上是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内蒙古西部和青藏地区最多,四川盆地最少。读图,图示反映我国年太阳辐射总体总体上是北方多,南方少,不是逐渐增加,故A错误;读图,我国年太阳辐射总体总体上是从东南向西北不是逐渐增多,故B错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体上是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故C正确;我国年太阳辐射总体上是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分布不均衡,故D错误。故选C。
13.
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结合题干分析,结合题干分析最适合太阳能开发的区域应为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地区,据图a区域太阳能辐射总量大于1700KW.h/m3,数值最大,与其他地区相比,太阳能资源丰富,最合适进行太阳能开发,故选A。
【点睛】
影响太阳辐射分布分的因素: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
(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
(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
(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14.B
15.C
16.C
【分析】
14.
依据地质时期的景观复原图,图中有数量众多的恐龙和高大植物,恐龙出现在中生代,据此判断景观所示的地质时期是中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
结台图示可知恐龙数量众多,而在中生代,爬行动物极度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C正确;海生无脊椎动物和海生脊椎动物都繁盛于古生代,哺乳动物繁盛于新生代,ABD错误,故选C。
16.
中生代由于板块剧烈运动,联台古陆开始解体发生漂移,该时期裸子植物繁盛,因此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C正确;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A错误;现代海陆位置形成于新生代,B错误;海洋脊椎动物灭绝于古生代,D错误。故选C。
【点睛】
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
1. 动物演化: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多细胞生物→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海洋脊椎动物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2. 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3. 海陆演化:海洋、陆地形成→海陆格局大变迁,联合古陆形成→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大陆漂移→联合古陆彻底解体,大陆漂移到现在位置,形成现在海陆格局。
17.A
18.D
19.A
【分析】
17.
根据材料信息,重庆万州区(北纬30.69度,东经108.38度)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重庆,位于大陆,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此次震源深度为8千米,说明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地幔深度超过地下深度8千米,BC错误;地核在地下2900千米深度之下,D错误。故选A。
18.
据图可看出,a波的速度小于b波,所以a为横波,b为纵波,横波和纵波都能经过固体,能够到达地面,A错误;当地的居民位于陆地,因为纵波的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居民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错误,D正确。纵波的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b波比a波先传递到地面,C错误。故选D。
19.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油气矿藏。可根据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能够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依据,如果地下储存有石油,那么横波会消失,甲图地震波的变化说明可能地下储存有石油,A正确,乙丙丁横波都没有消失,不会储有石油,BCD错误。故选A。
【点睛】
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外到里分别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之间为莫霍面,地幔和地核之间为古登堡面。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面,地震波经过莫霍面时,横波和纵波的速度突然增加,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地震波经过古登堡面时,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
20.B
21.D
【分析】
20.
据图可看出,A为大气圈,C为水圈,D为岩石圈,B为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上部的生物圈,所以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大气圈、生物圈、水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
大气圈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A正确,不合题意;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不合题意;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上部,是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的圈层,C正确,不合题意;地球上有生命,由地壳(或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所以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地壳关系密切,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外到里分别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之间为莫霍面,地幔和地核之间为古登堡面。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上部,生物是生物圈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22.D
23.A
24.B
【分析】
22.
根据材料可知,超级火山喷发导致“大量烟尘弥漫天空”,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弱,地表气温降低,D正确。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对地球表面的主要作用是“保温”,而地球上热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当太阳辐射到达地表的量减少时,即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保温”作用增强,也改变不了地球温度低的情况,因此超级火山喷发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是通过大量烟尘弥漫天空减弱了太阳辐射而实现的,与二氧化碳浓度关系较小,A错误。根据前面分析,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会导致地面长波辐射也减少,B错误。“大量烟尘弥漫天空”,会增强大气逆辐射,C错误。故选D。
23.
中生代裸子植物茂盛,是重要的造煤时期,A正确。中生代末期地层上部应该为更新的新生代地层,下部为更古老的古生代或者中生代早期地层,B、C错误。人类出现在新生代末期的第四纪,在中生代早期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人类活动遗迹,D错误。故选A。
24.
一般认为,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地球上热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当太阳辐射到达地表的量减少时,即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保温”作用增强,也改变不了地球温度低的情况。
25.A
26.B
27.B
【分析】
25.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氮和氧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在干洁空气成分中,氮和氧约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因此故又称地球大气为“氮氧大气”,A正确、B错。氮不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C错。 在其他天体上也存在,D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6.
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原因是森林破坏、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故②④对,①植树造林会增加二氧化碳吸收、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①③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7.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氮气和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约为78%、21%,两者合占99%,A项错误;二氧化碳较容易吸收长波辐射,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B项正确。水汽和固体尘埃主要吸收红外线,C项错误。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不易吸收红外线,D项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的有关知识。
28.D
29.C
【分析】
28.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中①、④位于高空,②、③位于近地面,因此气压③>④、②>①,A错误;高空①处等压面向下凹,④处向上凸,因此气压④>①,C错误;前面分析可知,气压③>④、④>①,因此③>①,B错误;近地面③处等压面向下凹,②处向上凸,因此气压②>③,D正确。故选D。
29.
近地面③处等压面向下凹,②处向上凸,因此气压②>③,材料信息表明,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按照热力环流的原理,近地面②处气压高应是空气遇冷下沉所致,因此空气运动方向是①→②,近地面③处气压低应是空气受热上升所致,因此空气运动方向是③→④,A错误,C正确;在近地面,由于气压②>③,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气流运动方向是②→③,D错误;在高空,由于气压④>①,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气流运动方向是④→①,B错误。故选C。
【点睛】
等压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高。等压面凹陷,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低。同一地点的高空等压面与低空等压面往往对称相反。
30.D
31.B
【分析】
30.
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大大小小的恐龙繁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1.
恐龙足迹化石的形成首先应是在潮湿的环境留下脚印,另外,化石只能存在于沉积岩中,要发生沉积,地势应该低洼。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地质历史年代的相关知识。
32.D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33.C
【详解】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主要包括光球层上的黑子、色球层上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风,而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所以该题选C。
【点睛】
34.D
35.D
【分析】
考查月球表面环境及四季景象判断。
34.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因而没有风雨,D对;没有到大气等同于真空,没有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因此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太阳辐射很强,织物很容易被风化,ABC错,故选D。
35.
根据材料可知国旗展开时是北半球的冬季,A春气暖为春季,A错,B夏夜霜为夏季,B错,C霜满天、江枫为秋季,C错,D三更雪是冬季景象,D对,故选D。
【点睛】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因此白天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升温快,晚上没有保温作用降温快,昼夜温差很大。
36.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递减 递增 A B C C A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的能力。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并图中信息分析可知,A层对流层,B层是平流层,C层是高层大气。
(2)读图中横坐标可知,A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B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增。
(3)由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的空气受热上升,而位于上面的冷空气下沉,这样就发生了对流运动,所以对流运动强烈的是图中的A层;平流层水汽和尘埃的含量非常少,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所以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B层;高层大气中存在电离层,太阳活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所以对无线电通信有影响的是C层,发射人造卫星在C层。
(4)由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最台,所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出现在A。
【点睛】
37.(1)甲;乙; 甲; 甲处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2)(逆时针方向)
(3)甲
(4)北京;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分析】
试题考查热力环流、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详解】
(1)甲地等压面向高空凸,为高压,乙地等压面向低处凹为低压,气压较高的是甲地。气温高的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因此气温较高的是乙地。甲地气流下沉,水汽不容易凝结,为晴朗天气,乙地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冷却凝结,为阴雨天气。所以气温日较差大的是甲地。
(2)近地面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也就是由甲指向乙。乙地为低压,气流上升,由乙指向丙。甲地为高压,气流下沉,由丁指向甲。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由丙指向丁。总体来看为甲—乙—丙—丁—甲,呈逆时针方向环流。
(3)城市气温比郊区高,气流上升,近地面为低压,为图中的乙地。郊区气温比城市低,气流下沉,近地面为高压,为图中的甲地。
(4)从图中看,北京等压线比东京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比东京大。
【点睛】
38.地球 海王星 火 木 同向 共面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 充足液态水 适合生物呼吸大气厚度、成分 耀斑 色球 黑子 A 11 短波 磁暴 极光
【分析】
本题以“太阳系示意图”和“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太阳系结构和行星的运动特征、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太阳大气层结构、太阳活动类型及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详解】
(1)图中C是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应为地球;H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应为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图中的D行星和E行星轨道之间,即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2)根据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行星轨道面大致位于同一平面,即共面性;行星轨道近似圆形,即近圆性;各行星均自西向东绕日公转,即同向性。
(3)由图可知,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除此之外,地球具有适合生物呼吸大气厚度、成分及液态水的存在,也是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4)根据所学知识,太阳活动能量高度集中释放的形式是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呈暗黑斑点状的太阳活动类型是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太阳大气的最里层,即图中A层。
(5)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波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强烈干扰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也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流与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原阳三中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一般
考试范围:自然地理、选修地理
细 / 目 / 表 / 分 / 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能力维度分析
详细知识点
一、单选题
1
0.94
识记
天体系统;
2
0.65
识记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存在生命的行星;天体系统;
3
0.65
理解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4
0.65
简单应用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5
0.65
理解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辐射及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6
0.94
识记
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7
0.65
识记
生物演化规律;地球环境演化与矿产形成;
8
0.65
理解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震波分类及其传播特征;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主要特征;
9
0.65
理解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相互关系;岩石圈的组成;
10
0.65
掌握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主要特征;大气的受热过程;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11
0.65
识记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12
0.65
识记
热力环流的成因、原理;等压面与等压线的判读;
13
0.94
识记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14
0.94
识记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15
0.94
识记
太阳活动及类型;
16
0.94
识记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二、综合题
17
0.94
识记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8
0.94
理解
热力环流的成因、原理;
19
0.94
理解
存在生命的行星;太阳系行星运动特征;太阳活动及类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知 / 识 / 点 / 分 / 析
知识模块
题量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自然地理
18
1
0.94
天体系统;
2
0.65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存在生命的行星;天体系统;
3
0.65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4
0.65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5
0.65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辐射及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6
0.94
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7
0.65
生物演化规律;地球环境演化与矿产形成;
8
0.65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震波分类及其传播特征;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主要特征;
9
0.65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相互关系;岩石圈的组成;
10
0.65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主要特征;大气的受热过程;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11
0.65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12
0.65
热力环流的成因、原理;等压面与等压线的判读;
14
0.94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15
0.94
太阳活动及类型;
16
0.94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7
0.94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8
0.94
热力环流的成因、原理;
19
0.94
存在生命的行星;太阳系行星运动特征;太阳活动及类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选修地理
2
10
0.65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主要特征;大气的受热过程;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13
0.94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