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第3课时导学案
展开课题
乘加乘减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使学生根据前后口诀间的关系进行乘法的正确计算,但如果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会正确计算这一层次,那么可以说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一听就会,最后本课就会变成类似于练习课的一堂课。如此一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不到丝毫的发展。所以这节课在培养学生正确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说、摆、练等多种形式发挥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观察、理解情境图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并能理解、掌握计算的顺序。整节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学习目标
1.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并能正确地计算,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求乘加、乘减方法的过程,形成基本的解题策略。
3.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习重点
1.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答题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计算题。
9+4= 15-6=
3×3= 5×3=
8+7= 16-7=
4×2= 4×4=
2.质疑:上面的计算题有加、减法,还有乘法,要是把加法或减法和乘法放到一起计算,你能计算出结果吗?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乘加、乘减。
1.学生认真观察题目并思考,以开火车的形式说出每道题的结果。
2.学生对教师的质疑进行讨论。
3.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1.计算。
13+5+7=(25)
14-3-6=(5)
16+9-7=(18)
25-12+10=(23)
2.看图列算式。
(1)□□□□
□□□□
□□□□
□□
列式:4×3+2
(2)△△△△△
△△△△△
△△△△△
△△△△
列式:5×3+4
3.计算下面各题。
4×3+22=(34)
5×4-14=(6)
4×2+20=(28)
3×2-4=(2)
5×5+11=(36)
4.学校教学楼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后来又盖了8间教室。学校现在一共有多少间教室?
5×4+8=28(间)
答:学校现在一共有28间教室。
5.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5×2+3=13(张)
5×3-2=13(张)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例5。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从中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提问: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写在你的本子上。
3.展示学生的算法,师生共同交流。
4.全班交流:说明每种列式方法的原因。
5.明确运算顺序。
提问:像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同学们觉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在这样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1.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有三个木马上各坐3个小朋友;有一个木马上坐2个小朋友。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坐了多少人?
2.学生小组讨论,在本子上写出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学生展示结果。
可能出现如下结果:
①3+3+3+2
②3×3+2
③3×4-1
4.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方法的依据。小组派代表向全班说明。
5.学生探讨交流3×3+2、3×4-1这两个算式的意义,明确运算顺序。
预设:
生1:3×3+2就是求比3个3多2的数,所以计算时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生2:3×4-1就是求比4个3少1的数,所以计算时应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3.完成教材第59页第3题。
4.完成教材第59页第5题。
1.学生先看图,明确题意、独立做、点名汇报、集体订正。(说出思考过程)
2.学生独立完成,三名同学板演,点名汇报、订正。
3.第3题独立完成,点名汇报,说出运算顺序。
4.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点名汇报思路、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乘加乘减
①3+3+3+2=11(个)(连加)
②3×3+2=11(个)(乘加)
③3×4-1=11(个)(乘减)
乘加、乘减运算顺序: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的设想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通过乘加、乘减算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运算;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想法,提高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
教师点评和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第6课时 乘加和乘减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第6课时 乘加和乘减学案,共3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第4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第4课时学案,共1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准备,学习过程,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