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合川、璧山、沙坪坝四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展开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0米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成为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关于跨栏比赛时人体的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有多组肌肉参与了运动
B. 只有运动系统参与了运动
C. 除运动系统外,其余系统也都密切配合,加强了其生理功能
D. 肌肉运动是受到体内神经刺激而产生的
人体在完成屈肘运动时,以肘关节为支点,施力的肌肉名称是( )
A. 肱三头肌B. 胸大肌C. 肱二头肌D. 三角肌
下列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蚂蚁筑巢B. 马拉车
C. 蜜蜂采蜜D. 秋天的大雁往南飞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一只绿鹭把面包片放到水面上,当鱼来取食面包时,绿鹭就捕鱼吃。下列关于绿鹭这种“钓鱼”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种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B. 这种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
C. 这种行为的出现离不开环境因素的作用
D. 这种行为的出现与遗传因素无关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 )
A. 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B. 动物使食物网复杂化,使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C. 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分解者分解后,可以被生产者利用
D. 动物种类繁多,其中很多动物具有食用、药用等价值
老鼠对人类有害并被列为“四害”之一,我们对它应( )
A. 想尽办法赶尽杀绝B. 顺其自然不加控制
C. 大力保护并减少其天敌的数量D. 设法控制其数量,减少危害
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B. 有些病毒能够引起动植物患病
C. 病毒也可以为人类造福D. 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
下列生物中,属于真菌的是( )
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乳酸菌
C. 蘑菇D. 大肠杆菌
有关动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章鱼、鱿鱼、带鱼用鳃呼吸,都是鱼类
B. 青蛙的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
C. 爬行类的生殖和发育不能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D. 鸟类和哺乳类并不都是恒温动物
下面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
A.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现象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光对生物的影响
D.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染色体和DNA的关系是( )
①DNA位于染色体上
②染色体就是DNA
③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④染色体和DNA都是遗传物质
⑤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
A. ①③⑤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③④⑤
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其理由是( )
A. 是昆虫对陆地生活的一种适应
B. 长期的飞行生活,身体表面受损而脱落
C. 身体表面的角质层随昆虫的生长而脱落
D. 外骨骼不能随昆虫的生长而继续长大,只能脱落
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始,人体的受精作用发生在( )
A. 卵巢B. 输卵管C. 子宫D. 子宫内膜
已知有耳垂(M)对无耳垂(m)为显性,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儿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肯定是( )
A. MM和MmB. MM和mmC. Mm和MmD. mm和mm
下列有关动物运动或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蚯蚓依靠肌肉收缩和刚毛的协助进行运动
B. 鸟发达胸肌的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胸骨上
C.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复杂
D. 人体的运动依赖骨骼和骨骼肌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随机选取四只(A、B、C、D)经饥饿处理的1月龄小鼠,在如图所示迷宫中分别进行寻找食物的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请据此回答问题。
(1)刚出生小鼠即可吸吮乳汁或吃食物,从获得途径看,该行为属于 ______ 行为。
(2)随着训练次数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时间 ______ ,说明此类行为可通过训练得以 ______ (填“强化”或“弱化”),该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 ______ 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
(3)四只小鼠经过5次训练后找到食物的时间 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说明此类行为存在个体差异。若将这四只小鼠放入自然环境,请推测小鼠 ______ (填小鼠编号)获取食物能力可能最强,理由是 ______ 。
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平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表:
分析实验,回答:
(1)B与C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A与B的对照实验中,分析实验结果,小平得出的结论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用的馒头可以为霉菌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_;
(4)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参与物质循环。
(5)请你预测,由于大量霉菌的生长,一段时间后,B组馒头中的有机物含量会________(选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某兴趣小组选用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来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根的影响,其实验步骤为:
①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带芽的枝条若干,均分为A、B、C、D、E、F六组;
②将六组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下表所示的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溶液中,处理1天后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根的生长状况,统计各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据表回答:
(1)将实验步骤①补充完整。
(2)该实验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的影响。
(3)根据________组的对照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超过一定浓度时,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4)由实验结果可知,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促进作用,其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丹麦曾经对许多家庭作过眼睛颜色的遗传调查,如表是原始材料,据表回答:
(1)人的蓝眼和褐眼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根据______组可以判断,褐眼基因(B)是显性,蓝眼基因(b)是隐性。
(2)为了进一步确定丙组家庭中子女眼色的基因型,下面请你完成如图所示图解,展示你的推导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人体的肌肉附着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上,肌肉有收缩和舒张两种状态,一个动作需要肌肉收缩和舒张共同协调完成,因此,人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一块肌肉完成的,而是多组肌肉共同配合完成的,正确;
B.人体完成的每一个运动,都要由神经系统的调节,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才能完成,错误;
C.运动器官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同时人体的运动要消耗能量,需要有机物的分解,还需要其它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参与,正确;
D.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体内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正确。
故选:B。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熟记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及其之间关系.关键认识运动系统:骨--杠杆;关节--支点;骨骼肌--动力.可结合结构模式图来理解记忆.
2.【答案】C
【解析】解:屈肘时,以肱二头肌为主的屈肌肌群处于收缩状态,以肱三头肌为主的伸肌肌群处于舒张状态;因此主要收缩的肌肉是肱二头肌。如图所示:
故选:C。
人体每一个动作的产生,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多组肌群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骨骼肌在运动中具有协作的关系,没有这种协作关系,要完成一个动作是不可能的.
3.【答案】B
【解析】解:蚂蚁筑巢、蜜蜂采蜜、秋天的大雁往南飞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马拉车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B。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行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解答】
A、学习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A正确;
B、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多变环境。B正确;
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形成的,C正确;
D、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D错误。
故选:D。
5.【答案】B
【解析】解:A、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A不符合题意;
B、动物使食物网复杂化,使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B符合题意;
C、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分解者分解后,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说明动物能促进物质循环,C不符合题意;
D、动物种类繁多,其中很多动物具有食用、药用等价值,说明动物能够提供营养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考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6.【答案】D
【解析】解:老鼠虽然是有害动物,但我们不能使之灭绝,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它本身就是一个基因库,老鼠一旦灭绝,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永远消失,当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或减少时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次动物作为消费者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又是有害动物,也不能使之数量过多,我们应该设法控制其数量,尽量减少其危害,如采用引进天敌灭鼠等生物防治的办法。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老鼠、苍蝇、蚊子和蟑螂称为“四害”,我们设法控制其数量,减少危害。据此答题。
了解四害的知识,正确对待四害。正确的做法就是设法控制其数量,尽量减少其危害。
7.【答案】A
【解析】解: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噬菌体是一种只感染其他病毒或细菌细胞的病毒。人们可以利用噬菌体治疗细菌性疾病如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因此有的病毒对人有益;有些动物病毒可以使动物生病。如朊病毒可以使牛患疯牛病和人患克雅氏病。
故选:A。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体的不同,我们把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结构特点与人类的关系.
8.【答案】C
【解析】解:A金黄色葡萄球菌、B乳酸菌和D大肠杆菌都属于细菌,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型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C蘑菇是真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可见C正确。
故选:C。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各种动物的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各种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解答】
A.章鱼和鱿鱼属于软体动物、带鱼是鱼类,用鳃呼吸,A错误;
B.在雄性青蛙眼睛的后面,有鼓膜,实际上是青蛙的鸣囊。依靠这个结构,雄性青蛙发出的叫声与之产生共鸣,听起来声音动听悦耳,B正确;
C.爬行类动物的卵有坚硬的卵壳,其的生殖和发育能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C错误;
D.鸟类和哺乳类体表被毛或羽毛,体温恒定,都是恒温动物,D错误。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解:A、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句话表示了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A正确;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生物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命周期,说明生物体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下一代的能力,B正确;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C错误;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大鱼、小鱼分别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是捕食关系,D正确。
故选:C。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释实际问题。
11.【答案】A
【解析】解:①DNA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呈双螺旋结构.①正确;
②③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②错误;③正确;
④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④错误;
⑤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这个分有没有处在分裂期和分裂期的某个时期,处在分裂期的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含有一个DNA分子外,其他的分裂期都是两个DNA分子,不处在分裂期这只有一个DNA分子,⑤正确。
故选:A。
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1)DNA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3)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显隐性之分,它们控制的生物性状就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三者的包含关系,如图:
熟记染色体、基因、DNA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结合三者的关系图来理解记忆.解答时可以从染色体的概念、组成、DNA的分子结构特点、基因的概念方面来切入.
12.【答案】D
【解析】解:昆虫的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但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继续长大,所以在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每蜕一次皮,昆虫就增加一龄,蜕皮完成后变成成虫。
A、具有外骨骼是昆虫对陆地生活的一种适应,而昆虫蜕皮后身体非常柔软,不适应陆地生活。故此选项不正确;
B、昆虫的蜕皮现象是一种生长现象,不是身体表面受损而脱落的。故此选项不正确;
C、昆虫的蜕皮是因为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继续长大,为了继续生长必须蜕皮。故此选项不正确;
D、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继续长大,外骨骼限制了昆虫的生长。所以在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具有外骨骼是昆虫对陆地生活的一种适应,但是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因此昆虫具有蜕皮现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昆虫蜕皮的原因。
13.【答案】B
【解析】答:精子与卵细胞的受精作用是在输卵管中完成的。
A、卵巢是产生卵细胞的场所,产生的卵细胞排出后,靠输卵管的蠕动到达输卵管与精子完成受精作用的,故不符合题意。
B、精子与卵细胞完成受精作用的场所是输卵管,故符合题意。
C、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受精卵在输卵管形成后移动到此处发育的,故不符合题意。
D、受精卵埋入子宫内膜称为着床。子宫内膜不是受精的场所,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一定数量的精子通过女方的阴道----宫颈----子宫腔-----输卵管,停留在输卵管的腹壶部等待卵子;卵子排出后被输卵管伞端拾获,靠输卵管的蠕动到达输卵管腹壶部;精子穿过卵子的透明带就是生命的开始。
精子与卵细胞是在输卵管相遇的
14.【答案】C
【解析】解: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因此儿子的性状是隐性性状,父母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如果耳垂的有无是由一对基因(M/m)所控制的,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那么父亲、母亲和儿子的基因组成分别为Mm、Mm、mm.
故选:C。
此题通过对家庭各成员的某些性状的调查,考查了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性别的遗传,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在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15.【答案】B
【解析】解: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A正确;
B、鸟发达的胸肌一端都附着在胸骨上,另一端附着在翼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B错误;
C、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C正确;
D、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D正确。
故选:B。
动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面对环境中的各种变化,动物要维持个体的存活和种族的繁衍,一方面要靠发生在身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活动;另一方面要靠运动、取食、交配等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即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要理解掌握动物行为。
16.【答案】先天性 减少 强化 适应 不同 C 在同样迷宫中寻找食物用时最少
【解析】解:(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因此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刚出生小鼠即可吸吮乳汁或吃食物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通过曲线可知:四只小白鼠用的时间随着次数的增加都在减少,说明通过训练可以强化学习行为。该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3)四只小鼠经过5次训练后找到食物的时间不同,说明此类行为存在个体差异。由图表中可以得出C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最短,因此若将这四只小鼠放入自然环境,请推测C小鼠获取食物能力可能最强,理由是在同样迷宫中寻找食物用时最少。
故答案为:(1)先天性
(2)减少(或缩短);强化;适应
(3)不同;C;在同样迷宫中寻找食物用时最少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3、生物越高等,建立学习行为的时间越短。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17.【答案】(1)温度
(2)霉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
(3)有机物
(4)分解者
(5)减少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的探究实验,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食物腐败的原因、霉菌的营养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1)B组放在20℃环境里与C组放在0℃环境里的对照实验中变量是温度,因此通过B与C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温度。
(2) A与B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是水分,分析实验结果,20℃环境里烤干的馒头片不发霉,而20℃环境里湿润的馒头片发霉,小平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即霉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
(3)霉菌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故实验用的馒头可以为霉菌生长提供有机物。
(4)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5)馒头可以为霉菌生长提供有机物,故由于大量霉菌的生长,一段时间后,B组馒头中的有机物含量会减少。
18.【答案】(1)同种植物的生长状况相似;
(2)比较每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
(3)AF;
(4)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的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
【解答】
(1)①某兴趣小组选用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来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根的影响,变量是吲哚丁酸的浓度,其它条件都应相同,所以①取同种植物长势相同的带芽的枝条若干,均分为A、B、C、D、E、F六组;
(2)该实验通过平均生根数量来判断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的影响;
(3)根据图标可知,A组用蒸馏水平均生根数量5条,B组用200mg/L溶液浓度平均生根数量是10条,C组用400mg/L溶液浓度平均生根数量是12条,D组用600mg/L溶液浓度平均生根数量是18条,E组用800mg/L溶液浓度平均生根数量是14条,F组用200mg/L溶液浓度平均生根数量是3条,根据F组的对照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超过一定浓度时,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作用;
(4)由实验结果可知,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促进作用,其规律是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或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的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故答案为:
(1)同种植物的生长状况相似;
(2)比较每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
(3)AF;
(4)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的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此图考查了对探究扦插材料处理的认识,难度较大,多以选择、实验题形式出题。
19.【答案】相对性状 丙
【解析】解:(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若亲代性状相同,在子代中没有出现新性状,则不能判断亲代的性状是显性还是隐性的;如果在子代中出现了新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代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甲组父母、子女都是蓝眼,乙组家庭父亲是蓝眼,母亲是褐眼,子女中有蓝眼的,也有褐眼的;这两组都不能确定蓝眼与褐眼哪一个是显性性状.丙组家庭,父母都是褐眼,如果褐眼是隐性性状,子女中就不会出现蓝眼的性状,只有褐眼,这与事实不符,说明褐眼是显性性状,蓝眼是隐性性状.
(2)若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结合(1)可知①Bb、②Bb、③B、④b、⑤B、⑥b、⑦BB、Bb、bb
故答案为:
(1)相对性状;丙
(2)①Bb、②Bb、③B、④b、⑤B、⑥b、⑦BB、Bb、bb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1月龄
小鼠
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s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A
106
88
80
60
30
B
111
98
59
51
49
C
97
77
72
32
28
D
155
95
48
53
33
平均值
117.3
87.0
60.3
49.0
35.0
组别
A
B
C
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0℃环境里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0℃环境里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0℃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溶液浓度(mg/L)
蒸馏水
200
400
600
800
1000
平均生根数量(条)
5
10
12
18
14
3
婚配
调查家庭数目
子女眼的颜色
甲:蓝眼×蓝眼
150
蓝625
乙:蓝眼×褐眼
158
蓝317 褐322
丙:褐眼×褐眼
29
蓝25 褐82
2022年重庆北碚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重庆北碚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合川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合川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_2019年重庆北碚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_2019年重庆北碚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