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教案 30 次下载
- 3.1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32 次下载
- 3.2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29 次下载
-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 29 次下载
-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28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课型:新授课
主备:
审核:
时间:
知识目标:
1.综合思维:运用天气系统相关知识,结合具体图文材料,判断影响某地天气的天气系统;分析天气变化趋势。
2.地理实践力:绘制气旋、反气旋示意图。观察学校某时段天气变化并运用天气系统知识加以解释。
3.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能够科学的认识地球。
【教学重点】基本气压场的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分析。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学思结合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曾经发生的台风现象导入,并提出问题:
。“莫兰蒂”生成的地点为何会是西北太平洋洋面?“莫兰蒂”为什么登陆后逐渐减弱?
【新课讲授】
1. 基本气压场及相关概念
【问题】
什么是高压中心、低压中心?
什么是高压脊、低压槽?
(请同学预习教材后回答)
教师展示幻灯片,结合幻灯片讲解知识。
【教师讲解】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从高压伸展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好比地形上的山脊。
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好比地形上的山谷。
板书:2. 低气压(气旋)
【问题】
什么是低气压?
请描述低气压的形成过程?
低气压控制下的天气如何?
(请同学预习教材后回答)
教师展示幻灯片,结合幻灯片讲解知识。
【教师讲解】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低压的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按逆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向左偏转,按顺时针方向流动。
大气的这种流动,很像江河中的漩涡,所以低压又叫气旋。
低压中心形成上升气流。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的水汽凝结成云和雨。
因此,一个地方受低压控制时,常出现阴雨天气。
板书:3. 高气压(反气旋)
【问题】
什么是高气压?
请描述高气压的形成过程?
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如何?
(请同学预习教材后回答)
教师展示幻灯片,结合幻灯片讲解知识。
【教师讲解】
高压中心形成下沉气流。
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夏季,高压控制的地区,天气炎热干燥。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就是在副热带高压(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
冬季,高压控制的地区,天气寒冷干燥。我国的寒潮天气就是高纬度大陆上的反气旋东移南下形成的。
【巩固练习】
读冰雹产生机制示意图及我国某地多年平均一天中不同时段冰雹发生的百分比统计图,回答下列小题。
1.据图分析下列关于冰雹形成的基本条件,不正确的是( D )
A.云层中有充足水汽B.大气温度低于0℃
C.强烈的上升气流D.稳定的大气环流
2.造成冰雹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段的天气系统是( C )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地理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获奖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获奖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锋与天气,低气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多媒体展示1,讲授新课,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锋与天气,低气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