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32 次下载
- 3.1常见天气系统(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 30 次下载
-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 29 次下载
-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28 次下载
- 3.2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 27 次下载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课型:新授课
主备:
审核:
时间: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核心素养:
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地理实践力)
2.结合资料,掌握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综合思维)
【教学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教学难点】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学思结合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哥伦布1492年航海路线示意图
出发:9月8日星期六,一阵风从东方刮来,这阵风推动舰队稳稳向西行驶,航行最顺利时,一日可前进293公里,而且强风始终没有平息。
返程:1月16日星期三,船逆风航行,缓缓向北航去。
1月31日,风向转变,西风猛然刮起,这阵风似乎是朝着家乡吹去,帆船受风紧绷,一路顺风,高速横越大海。
【新课讲授】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图片导入)大气运动动画图
(2)意义: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图片导入)大气环流图
想一想:
大气环流是怎么形成的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以北半球为例:
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力。
(图片导入)气压带和风带图
①赤道低气压带的形成
(图片导入)赤道低气压带的形成动画图
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多,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这样赤道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带——赤道低压带。
(图片导入)赤道低气压带的形成动画图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北流的一支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高空时偏转成了西风。
②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
(图片导入)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动画图
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③东北信风的形成
(图片导入)东北信风的形成动画图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一部分向南流向赤道低压带,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三圈环流
a.低纬度环流圈的形成
(图片导入)低纬度环流圈的形成动画图
④盛行西风的形成
(图片导入)盛行西风的形成动画图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向北流出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⑤极地高压带的形成
(图片导入)极地高压带的形成动画图
北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少,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带。
⑥极地东风的形成
(图片导入)极地东风的形成动画图
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
⑦副极地低压带的形成
(图片导入)副极地低压带的形成动画图
极地东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形成一个相对的低压带,称为副极地低压带。
三圈环流
b.中纬度环流圈的形成
c.高纬度环流圈的形成
(图片导入)中纬度环流圈的形成和高纬度环流圈的形成动画图
从副极地低压带上升的气流在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从而形成了中纬度与高纬度环流圈
全球气压带的形成
(图片导入)全球气压带的形成动画图
全球风带的形成
(图片导入)全球风带的形成动画图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图片导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图
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
这样,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
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3.气压带风带的气候特征
(1).气流垂直运动与天气状况
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
下沉气流往往天气晴朗
(图片导入)气流上升和下沉图
(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图片导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图
问题探究:
麦哲伦环球航行
麦哲伦带领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船队进入30°S附近海域时,平静无风,炎热少雨。离开该海域后,沿途一直吹着东南风。 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进入赤道附近海域时,风平浪静。
(图片导入)麦哲伦环球航海示意图
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
麦哲伦船队航行至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受盛行西风影响,船队逆风航行。
哪段航程最为轻松?
船队航行至东南信风带时,顺风航行,这段航程最为轻松。
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 s附近海域时十分艰难?
航行至30°S附近海域时,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平静无风,加之天气炎热,航行十分艰难。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图片导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图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活动: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材料:
地球仪、透明胶布、不同颜色的纸条
要求:
把纸条剪成箭头形状,箭头指向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
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纸条表示上升气流、下沉气流、高空气流和近地面气流
制作南半球的三个环流圈
(图片导入)全球三圈环流图
【巩固练习】
1.读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图示时刻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B )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2.关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
A.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由空气下沉而成
C.盛行西风是由极地高压吹出来的气流 D.赤道低气压带北邻东北信风带
3.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 ( D )
A.地跨寒、温、热三带 B.终年受东北信风影响
C.地形复杂多样 D.亚洲与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4.资料显示:“1071-1999年美国东部樱花开花日期提前了7天”。下列最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 )
A.气候变迁 B.生态平衡 C.温室效应 D.焚风效应
5.读某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分布图,下图中35°S附近6月份降水量明显高于12月份的主要原因是( B )
A.纬度低,蒸发旺盛B.受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影响
C.受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影响D.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
6.2021年2月底,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25°N-36°N)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风雪,几百万人遭受停电停水影响,灾情非常严重。一般而言,寒潮对同纬度亚洲东部的影响强于美国中南部,其原因是( C )
A.离极地冷气团更近B.地形更利于冷空气南下
C.海陆热力差异更大D.对流层西风带影响更强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a.低纬度环流圈的形成
b.中纬度环流圈的形成
c.高纬度环流圈的形成
①赤道低气压带的形成
②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
③东北信风的形成
④盛行西风的形成
⑤极地高压带的形成
⑥极地东风的形成
⑦副极地低压带的形成
3.气压带风带的气候特征
(1).气流垂直运动与天气状况
(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多媒体展示,讲授新课,知识回顾,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课后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多媒体展示,讲授新课,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课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