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含文体归类+方法指导+例文分析)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含文体归类+方法指导+例文分析)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阅读能力培养,诗歌阅读,说明文阅读,说明文知识,说明方法,记叙文阅读,记叙文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构建知识体系2、熟记答题技巧3、强化表述规范
诗歌阅读《考试说明》:一、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感受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一)思想内容1、边塞诗 孤独伤感、思乡念亲、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 (《出塞》、《凉州词》)2、田园诗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饮酒》)3、送别诗 依依不舍、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怀古诗 怀古伤今、怀才不遇等( 《潼关怀古》 、《赤壁 》)5、咏物诗 赞美品质、高洁正直、坚守节操、不慕荣利等(《咏柳》)6、羁旅诗 思乡念亲、羁旅愁思等(《天净沙· 秋思》《次北固山下》)7、爱国诗 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 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等 (《过零丁洋》)8、哲理诗 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 远大抱负等(《望岳》、《水调诗头》《登飞来峰》)9、抒怀诗 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等 (《浣溪沙》)
建功立业、远大抱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离愁别绪、豁达乐观;思念故乡、孤寂凄苦;不慕权贵、高洁正直;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二)作者的观点态度1、肯定、赞美、支持、同情、渴望等。2、否定、批判、揭露、不满、愤恨、惋惜、愤懑等。(三)作品形象:人物形象、自然景物1、人物形象:忧国忧民、积极乐观、远大抱负、 壮志难酬、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高尚节操、思乡游子……2、自然景物:柳树、月亮、红豆、芳草、乌鸦、 蝉、鸿雁、燕子、青鸟、羌笛……
(四)品析语言特点 1、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 含蓄、清新、风趣等。2、从用词的准确性、生动形象性和句式结构方面来考虑其精妙之处。 抓住关键词语(动词、叠词、拟声词、色彩词等),分析其含义和作用。3、常用词汇:简洁、明白如话、言简意赅、 浓墨重彩、诗情画意、富有哲理、 质朴清新、耐人寻味、意境优美、 重章叠句、一咏三叹、有音律美等。
(五)表达技巧(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
原则:1、“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 2、结合作者、背景、注释。思路:
(“怎么写”) (“写什么”) (“为什么”)
(2016年中考卷)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2分)
答题技巧:描绘意境=抓住意象+紧扣句意+添形容词(准、顺、美)
参考答案: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惊不已。
6.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对比,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2017年中考卷)一剪梅 舟过吴江①蒋 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②帘招,指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6.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3分)
答题技巧:点方式+例子+析情感
参考答案:①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②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
(2018年中考卷)在武昌作徐祯卿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1)徐祯卿的诗“熔炼精警”,请以诗歌第一联或第二联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2)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题技巧:明观点=例子(词语、句子)+析作用(内容、效果)+情感
参考答案:①第一联用“叶未下”“秋欲生”,写出了树叶泛黄但还未落下的景象,渲染出秋天将至未至但秋意渐生的凄清氛围,衬托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②第二联用一个“独”字,突出偌大的武昌城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感伤之情。
答题技巧:点手法+绘内容+表情感
参考答案:尾联以雁乐衬人悲,借问大雁为什么乐于远途跋涉,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漂泊他乡的倦怠之意,以及思归不得的无奈与惆怅。
1、说明文可以分为 和 。
2、说明文的顺序有 、 、 。
3、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 、 、 、 、 等。
4、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 、 。
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分类别 下定义
作用=说明方法+表述内容+说明效果+说明中心 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列数字,(列举……),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作比较,(把……和……作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 举例子,(举了……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 分类别,(给……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 下定义,(给……下定义),揭示本质特征,说明了……; 引用,(引用……) ,有力地说明了……(+诗情画意、趣味性等)
(2016年中考卷) ②胡萝卜和生菜、芹菜属于植物中的一大类,但它质脆味美,更受大部分家庭主妇青睐。胡萝卜栽培广泛,其根部富含营养物质,如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等,是世界各国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2.请写出第②段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3分)
答题技巧:点说明方法+分析作用(表述内容+效果词语+说明中心)
参考答案:作比较、举例子。作比较:把胡萝卜与生菜、芹菜作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胡萝卜质脆味美,更受大部分家庭主妇青睐。举例子:举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胡萝卜根部富含营养物质。
(2017年中考卷) 《北京地下水位16年来首回升》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改为括号内的词语,哪一句改变了愿意?(2分)。( ) A.多年来,北京不得不(只能够)超采地下水。 B.从1999年开始大幅(急剧)下降,到去年降至近26米。 C.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造成)地面下降。 D.连续15年,平均一年下降近(接近)一米。
答题技巧:辨别词意+结合语境+交换理解
(2018年中考卷) 《如果冬天来了,那夏天还会远吗?》12.文中引用孟郊和杜荀鹤的诗句,又引述齐景公和唐文宗对季节的感受,分别有什么作用?(2分)。
中国地处温带,一年四季分明。我们的祖先发明的二十四节气,便将四季的时间平均分配。从立冬到立春,再到立夏、立秋,都是间隔三个月。从历法的角度来看,春天的法定长度便是三个月,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杜荀鹤说得更加明确:“每岁春光九十日。”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春季变得越来越短了。据气象部门统计,2017年南京的春季只有54天,还不足两个月。今年的春姑娘也姗姗来迟,气象部门宣布,南京从3月23日才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比历法上的“立春”(2月4日)晚了47天!但昨天(3月27日)南京的气温迅速升至27度,夏季的脚步声已清晰可闻。看来今年南京的春季会比去年更加短促!《红楼梦》里贾府的四位姑娘,分别取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即迎之,又探之,可见春尚未至,然而紧接着就来了惜之!难道在曹雪芹生活的年代,南京的春季就是如此短促,所以“金陵十二钗”中的四位贾姓姑娘如此取名?
参考答案:引用孟郊和杜荀鹤的诗句表明从历法的角度看,春天的法定长度便是三个月。引述齐景公和唐文宗对季节的感受,表明由于贫富不均,贵贱有别,人们对四季的感觉也就千差万别。
就自然景观而言,春、夏、秋、冬各有千秋。然而人间贫富不均,贵贱有别,人们对四季的感觉也就千差万别。春秋时代的某个严冬,齐景公身穿孤白之裘,对大臣晏婴说:“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中唐的某个酷夏,唐文宗坐在凉爽的殿阁中与诸学士联句,文宗得句云:“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社会下层的普通劳动者对严寒、酷暑有切肤之痛,显然不会有这种闲情逸致。所以普通人更喜爱既不冷也不热的春、秋两季,总是在盛夏酷署时盼望着凉爽的秋天,在寒冬腊月时盼望着温暖的春天。可惜如今的春季越来越短,自然界中的百草千卉当然也就“春江水暖鸭先知”。至少在南京,春天的花卉似乎不再像从前那样先后有序,而变成扎堆开放。紫金山下的梅花刚谢,桃花、樱花、海棠、紫叶李便争先恐后地纷纷开花。这几天到城东来赏花的人熙熙攘攘,大家都明白“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我曾经十分喜爱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那春天还会远吗?”但如今的我更想把句中的“春天”改成“夏天”,不知其他地方的读者朋友同意这样改吗?
2、线索:事线、物线、人线、时线、地线、情线。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记叙顺序: 顺叙:使文章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使人印象深刻。 倒叙: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 补叙:
起补充、衬托或说明的作用(人物、情节、中心)。
4、记叙人称: 第一人称:便于自我抒情,使文章充满真情实感。 第二人称:便于直接抒情,情感交流;拟人化,使文章生动形象。 第三人称:便于多角度叙述,不受时空限制。
5、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6、描写方法: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7、修辞手法(常见): 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 拟人: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使物人格化,富有生命力,动态感,表达了……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强调了……,表达了…… 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表达了…… 设问:引起读者思考,从而产生共鸣,强调了……,表达了…… 对偶:句式整齐,内容相对,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音韵美。 反复:起到了强调作用,强调了……,表达了……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比:把……和……对比,衬托了……,表达了……
7、表现手法(常见): 对比:把……和……对比,突出强调了…… 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衬托:用……来衬托……,突出了…… 铺垫:为……作铺垫,暗示……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借景抒情:借……抒发……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前后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联想、想象:由……联想到…… ;想象……的画面,突出表现了……使文章充满画面感,内容更加丰富,让人身临其境。 虚实结合:使内容更加充实、丰富。 托物言志:借……抒发…… 间接表现作者的志趣,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欲扬先抑:先写……后写……突出……使文章跌宕起伏,形成鲜明对比,给人印象深刻。
(2016年中考卷)《骑自行车翻山越河》15.围绕以前骑自行车,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3分)
答题技巧:抓住概括要点;理清行文思路; 找出答题区域;明确答题格式。
参考答案:“我”学骑自行车;“我”和父亲骑自行车卖土豆拌倒,父亲扶起“我”;上中学时,“我”常在周六骑车回家,周日清晨返校;有一次,“我”骑自行车回家时链条断掉,陌生村民帮“我”修好.
(2016年中考卷)《骑自行车翻山越河》17.结合第③段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3分)
答题技巧:通过事件、人物的描写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从文中“父亲很快就学会了骑车,总挂两只菜篮子在后座两边去赶集”、我”和父亲骑自行车卖土豆事件,可以看出父亲的勤劳;从我摔倒后父亲扶我起来事件,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关爱;从文中“父亲将车慢慢地往地上一摊”可以看出父亲对东西的珍惜。
从……或“……”,可见人
形象(外在特点、内在品质)
(2016年中考卷) 《骑自行车翻山越河》19.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你对第⑥段中画线句的理解。(3分) “我曾凭借着它们生活在家乡。”(2017年中考卷)《要如何留念,才不枉此生》20.第⑤段中,“一代又一代最优秀的念头组合却像通电的钨丝一样,在智慧的夜空勾勒着永不熄灭的痕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
答题技巧:结合具体语境 结合写作意图 结合词句特点
参考答案:19、“我”过去生活在家乡时曾和“自行车”“我养过的牛、猪、鸡”,父亲在一起,而现在 “它们现在在哪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的人、物的深切的怀念之情和对他们无法寻觅的失落感。20.①人类的思想与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创造的;②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类的思想与文化“像通电的钨丝”一样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行之路;③人类的思想与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优秀念头”不断的“组合”而不断发展的。
(2018年中考卷)《饺子记盛》16. 第③段中,作者用很多的笔墨来写饺子的“调馅”,有什么用意?(3分)。
答题技巧:
参考答案:突出饺子是否好吃,关键是调馅。作者借调馅的功夫表达了中国烹调的文化含义:把握好主客关系,处理好搭配关系,这样就超越了饮食的范畴,富有哲理。
(2017年中考卷)《要如何留念,才不枉此生》21.文章最后的比喻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念头”?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内容上:句义或段义+情感+点明(深化)中心 (手法及作用)
参考答案:①要制造充满睿智的、能穿越时代“雾海”的优秀的念头;②要制造充满生命力、被人们喜爱而不断存在下去的念头。③在结构上很好的照应了文章的标题,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与结尾呼应 渲染……气氛,为下文写……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引出下文…… 使文章上下连贯
结尾:总结全文,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 体,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2015年中考卷) 《杏荫井台》17.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4分) 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
参考答案:比喻、拟人。比喻,作者把有裂缝的杏儿比作开了大门的宝库,形象地写出其开裂、甜美的特点。拟人,作者赋予蚂蚁以人的心理与行为,形象地写出其成群结队聚集在裂缝处品尝果肉的情景,突出了杏儿的味美。
答题技巧:点出写法 结合内容 分析作用(熟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02 考场作文:文体不限-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应对方法,判断文体,课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1 考场作文备考攻略-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写作能力训练--02 考场作文:文体不限(精品指导课件),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