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1、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教师版)
展开这是一份1、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教师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Ⅱ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0,5NaCl,1m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高一化学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Ⅱ卷在答题纸上作答。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题3分,共60分)
1.(★)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
①在农田中焚烧植物秸秆 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③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④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 ⑤集中掩埋废旧电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④⑤
考点 常见的环境污染及治理
题组 常见的环境污染及治理
答案 B
解析 ①焚烧植物秸秆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故①错误;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故②正确;③SO2的大量排放可导致酸雨,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可减少SO2的排放,故③正确;④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可减少白色污染,故④正确;⑤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掩埋废旧电池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故⑤错误。
点评 环境污染已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身体健康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学习该知识点时要注意污染的来源、危害、防治措施、变害为利的新工艺和新方法等。
2.(★)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淡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D.碱性
考点 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
题组 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
答案 B
解析 苹果汁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淡黄色(Fe3+),说明Fe2+被氧化生成了Fe3+。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Fe2+变成Fe3+,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链接拓展 抗氧化剂是指能防止或延缓食品被氧化,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经常用作抗氧化剂,就是利用了它的还原性。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常温常压下,11.2L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5NA
B.标准状况下,7.1g氯气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92g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A
D.100g17%的氨水中含有的NH3分子数为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题组 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 C
解析 常温常压下,11.2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所以其所含碳原子数目也不是0.5NA,A错误;7.1gCl2的物质的量为0.1mol,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该反应中氯气发生了歧化反应,1mol氯气完全反应转移1mol电子,所以0.1mol氯气完全反应转移0.1NA个电子,B错误;NO2、N2O4分子中N、O原子个数之比均为1∶2,N2O4可以写为(NO2)2,92g混合气体中“NO2”的物质的量为92g46g/mol=2mol,则含原子数为6NA,C正确;氨气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故100g17%的氨水中含有的氨分子数小于NA,D错误。
易错警示 1.注意22.4L/mol的使用条件:①必须是标准状况;②在标准状况下该物质应为气体。标准状况下H2O、SO3、HF、乙醇、苯和四氯化碳等不为气体。
2.当给出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时,则可以是非标准状况,因为此时物质所含的粒子数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
4.(★)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 )
A.Cl2+H2OHCl+HClO
B.2Na+2H2O2NaOH+H2↑
C.2F2+2H2O4HF+O2
D.2Na2O2+2H2O4NaOH+O2↑
考点 氧化剂和还原剂
题组 氧化剂和还原剂
答案 B
解析 A项,反应Cl2+H2OHCl+HClO中,水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既不做氧化剂也不做还原剂,A错误;B项,2Na+2H2O2NaOH+H2↑,水中氢元素化合价从+1价降低至氢气中的0价,水做氧化剂,B正确;C项,2F2+2H2O4HF+O2,水中氧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至氧气中的0价,水做还原剂,C错误;D项,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过氧化钠自身发生了歧化反应,水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水既不做氧化剂也不做还原剂,D错误。
5.(★)“纳米材料”是指微粒直径为几纳米(1nm=1×10-9m)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不同纳米材料分散到水中,关于得到的分散系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一定能通过半透膜 B.一定能通过滤纸
C.有丁达尔效应 D.有电泳现象
考点 胶体的性质
题组 胶体的性质
答案 A
解析 胶体的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而“纳米材料”的微粒直径在胶体粒子直径范围内,所以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而胶体具有电泳现象,具有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所以选项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易错警示 胶体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经常用渗析的方法来分离、提纯胶体。
6.(★)在0.5L某浓度的NaCl溶液中含有0.5molNa+,下列关于该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溶液中含有58.5NaCl
B.配制100mL该溶液需用托盘天平称取5.85gNaCl
C.量取100mL该溶液倒入烧杯中,烧杯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0.1mol
D.将0.5molNaCl溶于0.5L水中可得到该溶液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
题组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考查
答案 C
解析 0.5L某浓度的NaCl溶液中含有0.5molNa+,则溶质NaCl的物质的量为0.5mol,质量为29.25g,A错误;由于0.5L溶液中含有0.5molNaCl,所以100mL溶液中含溶质NaCl0.1mol,质量为5.85g,但是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所以不能称取5.85gNaCl,B错误;如B项所述,100mL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0.1mol,C正确;将0.5molNaCl溶于0.5L水中,所得溶液体积不是0.5L,所以不能得到题干中所述溶液,D错误。
易错警示 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所以溶剂水的体积不是最终所得溶液的体积,在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时要注意。
7.(★)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
A.NaCl溶液 B.液态HCl
C.熔融的KOH D.铜
考点 电解质的定义和导电性理解
题组 电解质和导电性的考查
答案 C
解析 NaCl溶于水发生电离产生Na+和Cl-,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但是NaCl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液态HCl不能发生电离,不能导电,但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液态HCl是电解质,但是不导电,B错误;熔融的KOH能电离产生K+和OH-,所以能导电,本身也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所以是电解质,C正确;铜虽然能导电,但是铜是单质,所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
链接拓展 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电解质溶液、熔融态的盐或强碱能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离子;金属单质、合金、石墨能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8.(★)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 ( )
A.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液
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石蕊试液
考点 铵根离子的检验
题组 离子检验
答案 B
解析 铵盐中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则证明该物质中含有铵根离子。其原理是NH4++OH-NH3↑+H2O,加热,氨气逸出,遇湿润的试纸形成氨水,而氨水显碱性,所以使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而不能滴入酚酞试液或石蕊试液,所以B正确。
易错警示 铵根离子的检验中,一定要注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必须加热,否则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逸出,逸出的氨气必须用湿润的试纸检验,让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最后使试纸显色。
9.(★)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HCO3-+H+CO2↑+H2O
B.往碳酸钙粉末上滴加稀盐酸:CO32-+2H+CO2↑+H2O
C.少量金属钠放入水中:Na+2H2ONa++2OH-+H2↑
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2OH-+CO2CO32-+H2O
考点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题组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答案 A
解析 小苏打(NaHCO3)属于弱酸的酸式盐,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HCO3-不拆开,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所以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H+CO2↑+H2O,A正确;碳酸钙难溶于水,所以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写化学式,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B错误;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C错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是难溶物,应该写化学式,所以离子方程式为Ca2++2OH-+CO2CaCO3↓+H2O,D错误。
易错警示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写、拆、删、查。最后检查电荷是否守恒、拆分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事实、是否漏掉相关反应等。
10.(★★)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4(NaBH4中H为-1价)能和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BH4+2H2ONaBO2+4H2↑。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NaB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NaBH4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C.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
D.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1∶1
考点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判定
题组 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D
解析 该反应中,NaBH4中的H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NaBH4是该反应的还原剂;H2O中的H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H2O是该反应的氧化剂。反应前后Na元素、B元素、O元素价态不变。在该反应中只有H元素价态发生变化,且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氢元素质量相等,故D选项正确。
链接拓展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物质关系如图:
11.(★★)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A.向某无色溶液中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中有Fe2+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里逐滴加入蒸馏水,到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考点 离子的检验及溶液的配制过程
题组 离子的检验及溶液的配制
答案 C
解析 当向无色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沉淀可能是硫酸钡、碳酸钡或者氯化银,因此A不正确;向溶液中加盐酸能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或者HCO3-,因此B不正确;Fe2+遇到KSCN溶液无现象,加入氯水后Fe2+被氧化成Fe3+,Fe3+遇到KSCN溶液变成红色,因此C正确;定容时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再改用胶头滴管,因此D不正确。
点评 注意离子检验时可能产生干扰的离子,在进行检验时要注意试剂的选取及试剂的加入顺序。例如:在检验硫酸根离子时,所加试剂为BaCl2溶液,但是能与BaCl2反应产生沉淀的有CO32-、SO32-、Ag+等,所以需要先加入盐酸酸化,若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含有SO42-。
12.(★★)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跟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与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4,该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3 B.2∶3 C.3∶4 D.4∶5
考点 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的计算
题组 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的计算
答案 A
解析 假设该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ymol,则反应消耗的H+的物质的量是(2x+y)mol,反应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是(x+y)mol,根据题意可得(2x+y)∶(x+y)=5∶4,解得x∶y=1∶3,因此选A。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在计算中利用原子守恒并结合物质性质及反应机理,进行综合计算,对学生知识和能力要求较高,题目难度中等。
13.(★)下列各组物质中,常温下能持续发生反应,且产生较多量气体的是 ( )
A.铁跟浓硫酸 B.碳跟稀硫酸
C.铜跟稀盐酸 D.铜跟浓硝酸
考点 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
题组 物质的性质及反应
答案 D
解析 常温下铁遇浓硫酸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碳和稀硫酸不反应,铜和稀盐酸不反应,铜和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气体,所以D正确。
易错警示 物质间发生反应是需要反应条件的,注意题干中的限定条件“常温下能持续发生反应”。
14.(★)现有下列离子方程式,据两式判断,下列各组离子中,还原性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1)2Fe3++2I-2Fe2++I2
(2)Br2+2Fe2+2Fe3++2Br-
A.Br->Fe2+>I- B.I->Fe2+>Br-
C.Br->I->Fe2+ D.Fe2+>I->Br-
考点 氧化性、还原性的比较
题组 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B
解析 由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所以反应(1)中I-的还原性强于Fe2+,反应(2)中Fe2+的还原性强于Br-,因此还原性:I->Fe2+>Br-,所以B正确。
归纳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如下规律: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15.(★)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Na+、Cu2+、Cl-、OH- B.H+、Ca2+、HCO3-、NO3-
C.Fe2+、H+、SO42-、NO3- D.Na+、CO32-、OH-、K+
考点 离子共存
题组 离子共存
答案 D
解析 A项中Cu2+不能与OH-大量共存;B项中H+不能与HCO3-大量共存;C项中Fe2+在酸性条件下能被NO3-氧化;D项中各离子能大量共存。
链接拓展 判断离子是否能大量共存实质上就是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就不能大量共存。常见反应类型有以下两种: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Ag+等不能与SO42-、CO32-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SO42-,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F-、ClO-、AlO2-、SiO32-、CN-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弱酸的酸式弱酸根离子如HCO3-、HPO42-、H2PO4-、HS-、HSO3-既不能与H+大量共存,也不能与OH-大量共存。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反应2S2-+SO32-+6H+3S↓+3H2O而不能大量共存。酸性条件下,S2O32-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而不能大量共存。
16.(★)(3分)下列各组反应中,硝酸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的是 ( )
A.C+HNO3 B.H2S+HNO3
C.Fe(OH)3+HNO3 D.Cu+HNO3
考点 硝酸的化学性质
题组 硝酸的性质
答案 D
解析 A项,C+4HNO3(浓)CO2↑+4NO2↑+2H2O,反应中硝酸完全被还原,只体现氧化性,A错误;B项,2HNO3+3H2S3S↓+2NO+4H2O,反应中硝酸完全被还原,只体现氧化性,B错误;C项,3HNO3+Fe(OH)3Fe(NO3)3+3H2O,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硝酸只体现酸性,C错误;D项,铜与硝酸的反应中既生成氮氧化物又生成硝酸铜,反应中硝酸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酸性,D正确。
点评 本题需要学生对硝酸性质及相关方程式熟练掌握,再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明确方程式中硝酸的性质体现。
17.(★★)把SO2通入下列各组物质的混合溶液中,肯定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 )
A.Ba(NO3)2,HCl B.BaCl2,NaCl
C.NH3·H2O,CaCl2 D.MgCl2,(NH4)2SO4
考点 二氧化硫的性质
题组 二氧化硫的性质
答案 A
解析 SO2通入Ba(NO3)2、HCl的混合溶液中,H+和NO3-共存具有强氧化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A正确;物质之间均不发生反应,不生成沉淀,B错误;SO2和NH3·H2O反应,若少量SO2与氨水反应,会生成(NH4)2SO3,(NH4)2SO3与CaCl2反应会生成CaSO3沉淀,但是若过量SO2与氨水反应,会生成NH4HSO3,NH4HSO3与CaCl2不反应,没有沉淀生成,所以C错误;物质之间均不发生反应,不生成沉淀,D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二氧化硫的性质及酸性条件下NO3-的强氧化性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8.(★★)在标准状况下,有同质量的SO2和SO3,则下列各项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所占体积相同
B.含硫原子数之比为1∶1
C.含硫元素的质量之比为5∶4
D.含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3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题组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答案 C
解析 相同质量的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4,由于一个SO2分子和一个SO3分子中均含有一个硫原子,所以所含硫元素的质量之比为5∶4,C正确;而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所以所占体积之比为5∶4,硫原子数之比为5∶4,氧原子数之比为(5×2)∶(4×3)=5∶6,A、B、D错误。
点评 本题先将气体物质的量求算出以后,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推算出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熟练利用公式即可。
19.(★★)把4.48LCO2通过一定量的固体过氧化钠后收集到3.36L气体(气体体积的测量均在标准状况下),则这3.36L气体的质量是 ( )
A.6.0g B.5.6g C.4.8g D.3.8g
考点 过氧化钠的相关计算
题组 过氧化钠的性质
答案 A
解析 设参与反应的CO2的物质的量为a,生成O2的物质的量为b,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存在体积差关系,利用差量法求算:
2CO2+2Na2O22Na2CO3+O2 气体体积减少
2mol 1mol 22.4L
a b (4.48-3.36)L
反应的C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所以剩余的CO2的物质的量为4.48L22.4L/mol-0.1mol=0.1mol
即剩余的气体是0.1mol的CO2和0.05mol的O2,质量为44g/mol×0.1mol+32g/mol×0.05mol=6.0g,故A正确。
点评 本题所给二氧化碳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应该利用差量法确定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和生成氧气的量,从而进行求解。
20.(★★)下列各组中,各溶液的浓度均为0.1mol·L-1,将它们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是 ( )
A.BaCl2溶液、NaNO3溶液、AgNO3溶液
B.Ba(OH)2溶液、CuCl2溶液、Na2SO4溶液
C.AlCl3溶液、NaCl溶液、NaOH溶液
D.Na2CO3溶液、FeCl2溶液、H2SO4溶液
考点 离子反应
题组 离子反应
答案 D
解析 A中会生成AgCl沉淀,不符合题意;B中会生成BaSO4和Cu(OH)2沉淀,不符合题意;C中会生成Al(OH)3沉淀,不符合题意;D中Na2CO3和H2SO4反应产生CO2气体,没有沉淀生成,符合题意。
易错警示 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反应有很多都涉及量的问题,即量不同产物不同,所以本题的审题关键就是浓度均为0.1mol/L且等体积混合,所以Al3+和OH-在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情况下会产生沉淀,而D中Fe2+和CO32-在有硫酸的情况下不会产生沉淀。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作答。
2.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直接答在试卷上无效。
二、填空题
21.(★)(4分)(1)在12g某二价金属的硫酸盐中,含有0.4mol氧原子,此硫酸盐的摩尔质量为 g/mol。
(2)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8g/cm3,则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考点 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求算
题组 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求算
解析 (1)欲求算摩尔质量,则需利用公式M=m/n,找出m和n即可,题中某二价金属的硫酸盐可写作MSO4,所以含有0.4mol氧原子的硫酸盐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该硫酸盐的摩尔质量=12g/0.1mol=120g/mol。
(2)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关系为c=1000ρω/M=1000×1.8×49%98mol/L=9mol/L。
答案 (1)120 (2)9
点评 熟练掌握相关公式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22.(★★)(6分)将铁粉、铜粉、氯化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和氯化铜溶液混合于容积合适的烧杯内,充分反应。试填写下列空白。
(1)若铁粉有剩余,则溶液不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从Fe2+、Cu2+、Fe3+中选填)。
(2)若溶液中氯化铁和氯化铜都有剩余,则不可能有的金属单质是 (从Fe、Cu中选填)。
(3)若铜粉有剩余,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从Fe3+、Cu2+、Fe2+中选填)。
20.(12分)
考点 Fe2+、Fe3+、Cu2+与Fe、Cu的反应关系
题组 铁盐与铁、铜的反应
解析 (1)若有铁粉剩余,则与Fe能反应的Fe3+和Cu2+肯定不能存在。
(2)若溶液中氯化铁和氯化铜都有剩余,则能与Fe3+发生反应的Fe和Cu肯定不能存在。
(3)若铜粉有剩余,则能与Cu反应的Fe3+肯定不能存在。
答案 (1)Fe3+、Cu2+ (2)Fe、Cu (3)Fe3+
思路分析 本题其实可以理解成共存问题,把相关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方程式弄清楚,问题即可解决。相关方程式如下:Fe+2Fe3+3Fe2+、Fe+Cu2+Fe2++Cu、Cu+2Fe3+2Fe2++Cu2+。
23.(★)(8分)对于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4NH3+5O24NO+6H2O,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被还原的元素是 。
(2)用单线桥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NH3+5O24NO+6H2O
(3)若反应转移了2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约为 。
考点 电子转移表示方式及氧化还原反应简单计算
题组 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1)在该反应中N元素的价态从NH3中-3价升高至NO中+2价,所以NH3失电子做还原剂,而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2)单线桥中,箭头从还原剂出发,指向氧化剂,变价元素要对正,箭头方向即电子转移方向,所以不用写出得或失的字样,只写出转移电子数目。
(3)该反应中生成4molNO时,转移了20mol电子,所以当转移2mol电子时,产生0.4mol的NO,标准状况下体积为0.4mol×22.4L/mol=8.96L。
答案 (1)NH3(或氨气) O(氧或氧元素)
(2)
(3)8.96L
点评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反应类型,要准确掌握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概念,电子的转移及相关计算、配平等是重点内容,本题比较基础,难度不大。
24.(★)(7分)(1)某实验需要用1.0mol·L-1NaOH溶液500mL。配制该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和 。
配制实验操作步骤有:
a.在天平上称量NaOH固体,加水溶解,冷却至室温。
b.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注入一定容积容量瓶中。
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至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d.用少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并摇匀。
e.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填写下列空白:
(2)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
(3)该配制过程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 。
(4)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会使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考点 溶液配制中的仪器选择、配制步骤及误差分析
题组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解析 (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托盘天平、药匙、小烧杯(氢氧化钠易潮解,用小烧杯称量);溶解——烧杯、玻璃棒(搅拌);冷却,转移——500mL容量瓶、玻璃棒(引流);定容——胶头滴管;摇匀,装瓶。所以题干中仪器还缺少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要特别注意由于容量瓶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所以必须写出容积,即500mL容量瓶。
(2)根据(1)中描述可知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abdce。
(3)两次用到玻璃棒,第一次是溶解,作用是搅拌;第二次是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作用是引流。
(4)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会使溶液体积偏小,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答案 (1)50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2)abdce (3)搅拌 引流 (4)偏高
链接拓展 定容时的读数问题
仰视时(如图1),液面超过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俯视时(如图2),液面低于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
25.(★★)(11分)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氯气为黄绿色,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
反应③ 。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反应④ ;
反应⑥ 。
考点 有关钠、铝、铁及其化合物的框图转化关系
题组 无机推断
思路分析 纵观题目中的典型信息,焰色为黄色的金属A为钠,黄绿色气体为氯气,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其余物质再根据相关反应和物质性质推测得到。
解析 (1)焰色为黄色的金属A为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所以气体甲是氢气,物质D是氢氧化钠,而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B是金属铝,黄绿色气体乙是氯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丙),氯化氢溶于水生成物质E(盐酸)。金属C与盐酸反应生成物质F,由物质F到物质G,最后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可知,金属C是金属铁,所以物质F是氯化亚铁,物质G是氯化铁。
(2)反应①是钠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反应③是铝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2Al+2H2O+2NaOH2NaAlO2+3H2↑。
(3)反应④是铁单质与盐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Fe+2H+Fe2++H2↑;反应⑥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铁的反应,离子方程式:Fe3++3OH-Fe(OH)3↓。
答案 (1)Na Al Fe
(2)2Na+2H2O2NaOH+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3)Fe+2H+Fe2++H2↑ Fe3++3OH-Fe(OH)3↓
思路分析 无机推断题的解题方法: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寻找“突破口”、注意联系、全面分析(正推或逆推)、验证确认。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依据物质的特性或特征转化来确定“突破口”,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
26.(★★)(4分)已知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
(1)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试用下图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编号
①
②
③
④
装
置
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是(填装置中导管的编号): 接 , 接 , 接 。
考点 碳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探究
题组 浓硫酸的性质及实验设计
解析 (1)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2)检验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时用到的溶液中均含有水,所以先检验水的存在,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先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再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然后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干净,最后接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所以接口连接顺序为g接c(或d),d(或c)接a,b接f。
答案 (1)2H2SO4(浓)+C2H2O+CO2↑+2SO2↑
(2)g c(或d) d(或c) a d f
点评 本题检验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顺序是考查重点,一般情况下都是先检验水的存在,二氧化硫对二氧化碳检验有干扰,所以先检验二氧化硫,再除去,还要检验是否除干净,最后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学生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Ⅱ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0,5NaCl,1m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