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细胞的增殖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细胞的增殖同步练习题,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胞生长的结果可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第1课时 细胞增殖的周期性及有丝分裂过程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认识细胞生长和细胞增殖
1.细胞生长的结果可使( )
A.细胞数目增多 B.细胞体积增大
C.遗传物质改变 D.细胞体积变小
2.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增殖增加个体数
B.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增殖发育为成体
C.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D.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连续的过程
题组二 判断细胞周期的方法
3.如图表示细胞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深度解析 )
A.a→b为分裂期
B.b→a为分裂间期
C.a→b→a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D.DNA复制发生在b→a段
4.(2020山东济南历城二中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B.同种生物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C.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比染色质存在时间长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
5.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可表示如图,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同一种生物的不同种细胞来说,a、c时长必相等,b、d时长必相等
B.b+c为一个细胞周期
C.b和d段有染色体的出现
D.a、c阶段完成后,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的数目都加倍
6.细胞周期可分为间期和分裂期(M期),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如表为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单位:小时),若在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则 ( )
细胞周期
G1
S
G2
M
合计
时长(h)
10
7
3.5
1.5
22
A.M期细胞至少需要11.5小时才能到达G1期和S期的交界处
B.G2期细胞至少需要11.5小时才能到达G1期和S期的交界处
C.所有细胞被抑制在G1期和S期的交界处都需15小时
D.所有细胞都被抑制在G1期和S期的交界处都需22小时
题组三 分析细胞增殖各时期的特点
7.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不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
A.后期和末期 B.前期和末期
C.后期和中期 D.间期和中期
8.(2020陕西西安高三期中)如图是某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模式图,该时期可发生(出现)( )
A.细胞板
B.着丝粒分裂
C.中心粒倍增
D.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9.如图中(1)~(5)表示一个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是( )
A.(1)(4)(5)(3)(2)
B.(2)(3)(1)(4)(5)
C.(1)(5)(4)(3)(2)
D.(5)(4)(3)(2)(1)
10.下列有关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
B.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
C.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11.(2020江苏南通高二期中)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易错 )
A.染色体数加倍和核DNA分子数加倍
B.DNA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
C.着丝粒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D.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12.(2020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前期,纺锤体形成
B.中期,着丝粒一分为二
C.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
D.末期,核膜重新形成
13.(2020北京西城高一期末)如图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示意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B.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C.①和②是姐妹染色单体
D.③将在后期分裂为2个
14.(2020山东滨州高一期末)细胞增殖中,染色体的正确分离需要细胞内的监控机制来保证。其中,纺锤体组装检验点(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称为SAC)是保证染色体正确分离的重要机制之―,它监控着纺锤丝与着丝粒之间的连接。当所有的染色体与来自细胞两极的纺锤丝都正确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且SAC消失后,细胞才能由分裂中期进入后期。SAC功能异常时,部分染色体的着丝粒无法分裂,细胞也会进入分裂后期。
(1)细胞增殖具有周期性,分裂间期进行的物质准备主要是 。
(2)有丝分裂时,SAC消失前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的比值为 ;SAC消失后,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 。
(3)SAC功能异常的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中 会发生变化,导致细胞异常。
(4)纺锤体组装检验点对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保证了经过复制的染色体 ,维持了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的稳定性。
15.如图为有丝分裂相关示意图(此生物体细胞有6条染色体),根据图回答:
(1)该图是 有丝分裂相关简图,判断依据是 ,按分裂顺序依次是 (用字母表示)。
(2)图E表示细胞分裂的 期,图C所示的时期细胞代谢旺盛,主要进行 。
(3)图中一个细胞内有6条染色体(质)的是 。
(4)图A中的染色单体有 条,核DNA有 个。
16.(2019山西吕梁高一期中)如图Ⅰ、Ⅱ、Ⅲ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关图像,按要求回答:
(1)据图分析,图Ⅰ表示的是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 期,判断依据是该细胞 。
(2)图Ⅱ细胞中有 条染色单体。
(3)图Ⅰ→图Ⅱ的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主要行为变化是 。
(4)图Ⅲ表示细胞周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 。
A.甲→乙
B.乙→甲
C.甲→乙→甲
D.乙→甲→乙
(5)图Ⅲ中a时期主要变化是 。
题组四 区分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17.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高等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 )
A.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B.后期有着丝粒的分裂
C.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末期在细胞的中央形成细胞板
18.(2020四川成都高一月考)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说明动植物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的主要区别的是( 深度解析 )
A.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B.间期的时间长短不同
C.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
D.染色体的活动规律不同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认识细胞周期
1.(2019北京延庆高一上期末,)有些细胞能够连续分裂,具有周期性。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深度解析 )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均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2.(2020安徽庐巢七校联盟联考,)如表是四种植物分生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植物
细胞周期的时间(h)
a时期(分裂间期)
b时期(分裂期)
物种1
10.6
0.4
物种2
18
3
物种3
16.5
2
物种4
10.4
2.3
A.物种2的分生组织细胞是观察有丝分裂过程的最好材料
B.处于a时期的细胞,核糖体、线粒体的活动都非常旺盛
C.不同植物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长于分裂期
D.四种植物的不同个体中,都只有部分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
题组二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各时
期的特点和数量变化
3.(不定项)()下图表示某动物体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含4条染色体)的细胞周期,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c最适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B.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时期是a、b、d
C.细胞周期的长短受环境温度影响
D.从b到b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4.(2020山东枣庄高一期末,)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
B.图2细胞中共有8个核DNA分子,0条染色单体
C.1构成纺锤体,动植物细胞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
D.图2的下一时期将在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
5.(2020陕西安康高一期末,)如图所示为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的时期对应图1
B.图1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比为1∶2
C.图2细胞中染色体数是正常体细胞中的两倍
D.图1和图2细胞中核DNA数和染色单体数均为8
6.(2020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期中,)如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核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细胞周期时长为14小时
B.染色体的数量在Ⅱ段发生倍增
C.细胞在Ⅱ段时形成赤道板
D.Ⅰ~Ⅱ段是一次完整的细胞周期
7.()如图所示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及着丝粒、动粒结构,其中动粒有驱动染色单体分离的作用。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染色体正处于细胞分裂 细胞中。
A.S期 B.G2期 C.中期 D.后期
(2)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中被纺锤丝捕获的结构是 (填“着丝粒”或“动粒”),当纺锤丝变短时,染色体出现的行为是 。
相关研究表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与黏连蛋白降解有关。黏连蛋白是一个蛋白复合体,至少含有4种亚单位,分离酶能剪切其中的一个亚单位,从而使黏连蛋白解聚。通常情况下,分离酶与securin蛋白结合而不表现出活性。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的后期促进复合体(APX)被激活,此复合体能特异性选择并引导securin蛋白降解,激活分离酶。APX自身不能独立工作,需要Cdc20(一种辅助因子)协助确定和选择被降解的靶蛋白种类及靶蛋白降解时间。
(3)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原因是 (多选)。
A.黏连蛋白发生解聚 B.securin蛋白被降解
C.APX与分离酶结合 D.Cdc20被抑制
(4)上述资料能表明的事实是 (多选)。
A.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与纺锤丝的活动无关
B.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不仅仅是动粒驱动的结果
C.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需要酶的参与
D.黏连蛋白、APX等物质的作用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第2课时 无丝分裂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对洋葱根尖染色时,可选用的试剂是( )
A.双缩脲试剂 B.甲紫溶液
C.斐林试剂 D.苏丹Ⅲ染液
2.利用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若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恰当的操作是( 易错 )
A.坚持对一个细胞持续观察
B.调节显微镜的焦距
C.移动显微镜下的装片位置
D.调节显微镜的亮度
3.(2020重庆一中高二月考)下列有关“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切取洋葱根尖的分生区作为实验材料,该区细胞排列松散易观察
B.解离的目的仅是将组织细胞杀死并固定细胞
C.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大部分细胞都具有核膜
D.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
4.为了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某同学以洋葱为材料,按下图所示实验流程设计并进行了实验。
洋葱根尖的培养→ 装片的制作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
有丝分裂的显微观察
(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片的制作过程中,为了使细胞分散开,通常采取的方法有 和 等。
(2)观察时,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使自己能够在视野里同时看到约50个细胞,仔细统计视野中处于各时期的细胞数,记录在如下记录表“样本1”中。把视野移动到一个新的区域再统计,然后记录在记录表“样本2”中。处理表中数据求出X值。
细胞周期
样本1
样本2
总数
X值(每一时期的细胞
数/计数细胞的总数)
分裂间期
a
分
裂
期
前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
e
计数细胞的总数
①在观察结果中,处于间期的细胞最多,原因是 。
②已知洋葱根尖细胞一个细胞周期大约为12 h,那么间期经历的时间大约是 h。
③某同学观察过程中拍摄了如图所示的显微照片,则按照细胞周期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用图中文字和箭头表示)。
题组二 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
5.进行有丝分裂的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核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正发生着( 易错 )
A.细胞板形成
B.着丝粒一分为二
C.中心粒移向两极
D.DNA复制
6.在一个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分子的数量比不可能是( 深度解析 )
7.如图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易错 )
A.bc段一定发生了DNA分子的复制
B.cd段细胞内一定存在染色单体
C.de段一定发生了着丝粒的分裂
D.ef段细胞核DNA一定是cd段的一半
题组三 无丝分裂
8.如图为某细胞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易错 )
A.该分裂过程的正常顺序是②→④→①→③
B.该分裂过程只能出现在低等动植物的体内
C.该分裂过程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D.该分裂过程没有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2020浙江宁波高三适应性考试,)如图是“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细胞分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洋葱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轻轻压扁后滴加甲紫溶液染色
B.在低倍物镜下找到根尖根毛区细胞后,直接转换成高倍物镜观察
C.甲细胞中可观察到染色体缩短变粗、核仁逐渐解体
D.甲→乙→丙→丁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2.(2020辽宁本溪高中月考,)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深度解析 )
A.为节约实验材料,可将一条5 cm长的根剪成若干2~3 mm的小段,制作多个装片进行观察
B.制作装片时盖上盖玻片后,可用拇指按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便于观察
C.若在排列紧密呈正方形的细胞中未能找到分裂期细胞,可在呈长方形的细胞中继续寻找
D.统计各时期细胞数,计算其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值,可估算不同时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时间比例
3.(2020河北唐山高三联考,)如图所示是关于观察洋葱有丝分裂的实验的部分操作,下列评价合理的是( )
A.剪取洋葱根尖2~3 mm,因为该区域属于成熟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B.该实验步骤中唯一错误的是在②和③之间缺少用清水漂洗这一环节
C.在观察到的图像中,甲、乙属于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已死亡
D.统计图⑧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可计算细胞周期的长短
4.(2020湖北黄冈高三质量检测,)下面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关模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的顺序是甲→丁→乙→丙
B.乙图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量比为8∶8∶8
C.丁时期开始出现染色体,丙时期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
D.丁时期的细胞中,含有四对姐妹染色单体
题组二 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
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
5.(2020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模拟,)如图为细胞增殖过程中核DNA含量、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b、l→m、p→q的变化原因均为DNA分子复制
B.图中g→h、n→o、r→s变化的原因均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C.图中c→d、i→j、r→s变化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时期完全相同
D.染色单体在细胞周期中起点为0,终点也为0
6.()下面是进行有丝分裂的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对此进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D.②→③表示染色单体相互分离,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
7.(不定项)()如图是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Q→M段变化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
B.N→P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MN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2∶1
D.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的变化趋势为0→4N→0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第1课时 细胞增殖的周期性及有丝分裂过程
基础过关练
1.B
2.B
3.C
4.D
5.C
6.B
7.A
8.D
9.C
10.C
11.B
12.B
13.B
17.C
18.C
1.B 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体积由小变大,但遗传物质没有改变。能使细胞数目增多的是细胞分裂。
2.B 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增殖来增加个体数,A正确;多细胞生物从受精卵开始,要经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逐渐发育为成体,B错误;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C正确;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连续的过程,D正确。
3.C 分析图像可知,b→a为分裂间期,a→b为分裂期,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一个细胞周期可用b→a→b表示。
方法技巧
判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方法
(1)“先长后短”:一个细胞周期一定要先经过一个长的分裂间期,再经过一个短的分裂期。
(2)“终点到终点”: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3)“先复制后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一定要先完成DNA的复制,才能进行细胞的分裂。
4.D 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同种生物的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一定相同,B错误;染色体存在于分裂期,染色质存在于分裂间期,而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的时间比分裂间期短的多,因此染色体比染色质存在时间短,C错误;细胞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细胞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D正确。
5.C 同一种生物的不同种细胞分裂周期不一定相同,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时间也不一定相等,A错误;一个细胞周期可用a+b或c+d表示,不能用b+c表示,B错误;b和d段为分裂期,有染色体的出现,C正确;a、c阶段为分裂间期,a、c阶段完成后,细胞中核DNA的数目加倍,染色体数并未加倍,D错误。
6.B 由表中信息可知,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的M期细胞,即将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时,至少需要10小时才能到达G1期和S期的交界处,A错误;G2期细胞到达G1期和S期的交界处至少需要1.5+10=11.5(小时),B正确;由于DNA的合成发生在S期,当在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时,只有刚完成DNA复制的细胞经过G2期、M期和G1期后,被抑制在G1期和S期的交界处,共需要15小时,并不是所有细胞被抑制在G1期和S期的交界处都需要15小时,故C、D错误。
7.A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所以后期和末期不会出现染色单体;前期和中期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A符合题意。
8.D 题图中染色体散乱分布,核膜逐渐消失,说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该细胞为高等动物细胞,细胞板存在于植物细胞中,A不符合题意;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分裂后期,B不符合题意;中心粒倍增发生在间期,C不符合题意;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发生在分裂前期,D符合题意。
9.C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进行DNA的复制,一条染色体上形成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丝的形态(1);分裂期的前期染色质丝形成染色体(5);中期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到细胞中央(4);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3),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丝(2)。因此题图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为(1)(5)(4)(3)(2)。
10.C 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A、B正确;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C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D正确。
11.B 染色体数在后期加倍,而核DNA分子数在间期加倍,A不符合题意;DNA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都发生在间期,B符合题意;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后期,而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C不符合题意;细胞板在末期出现,而纺锤体在前期出现,D不符合题意。
易错警示
不能正确判断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而出错
(1)DNA数目加倍开始的时期—间期;
(2)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时期—间期;
(3)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后期;
(4)染色单体数为零的时期—后期和末期。
12.B 纺锤体形成于前期,A正确;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后期,B错误;后期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末期核膜和核仁重新形成,D正确。
13.B 该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A正确;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B错误;①和②是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③为着丝粒,在后期分裂为2个,D正确。
14.答案 (1)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1∶2 由2个变为1个 (3)染色体的数目(或核DNA数目、遗传信息) (4)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解析 (1)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进行的物质准备主要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根据题意“纺锤体组装检验点(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称为SAC)是保证染色体正确分离的重要机制之一,它监控着纺锤丝与着丝粒之间的连接”,说明SAC出现于前期;“当所有的染色体与来自细胞两极的纺锤丝都正确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且SAC消失后,细胞才能由分裂中期进入后期”,说明SAC的消失发生在有丝分裂的中期。因此SAC消失前染色体与核DNA数目的比值为1∶2;SAC消失后,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由2个变为1个。(3)SAC功能异常时,部分染色体的着丝粒无法分裂,因此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会发生变化,导致细胞异常。(4)纺锤体组装检验点的存在保证了经过复制的染色体能够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维持了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的稳定性。
15.答案 (1)植物 细胞有细胞壁、无中心体 C、A、E、B、D (2)中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A、C、D、E (4)12 12
解析 (1)题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关简图,判断依据是细胞有细胞壁、无中心体;A细胞处于分裂前期,B细胞处于分裂后期,C细胞处于分裂间期,D为分裂末期结束形成两个子细胞,E细胞处于分裂中期,因此按细胞分裂顺序依次为C、A、E、B、D。(2)图E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图C所示的时期(分裂间期)细胞代谢旺盛,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3)图中一个细胞内有6条染色体(质)的是A、C、D、E,图B细胞含有12条染色体。(4)图A细胞中有12条染色单体,12个核DNA分子。
16.答案 (1)动物 中 无细胞壁,有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而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2)0 (3)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4)C (5)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解析 (1)题图细胞没有细胞壁,可判断其为动物细胞,图Ⅰ所示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可判断其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2)图Ⅱ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故该细胞中含有0条染色单体。(3)图Ⅰ→图Ⅱ是有丝分裂中期到后期的过程,此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主要行为变化是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4)图Ⅲ表示细胞周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甲→乙→甲,C符合题意。(5)图Ⅲ中a时期为细胞分裂间期,其主要变化是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17.C 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均会发生: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上、后期着丝粒分裂,A、B不符合题意。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高等植物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C符合题意。末期植物细胞在中央形成细胞板,细胞板延伸成为细胞壁,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通过细胞膜向内凹陷,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D不符合题意。
18.C 动植物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形成方式相同,都是染色质高度螺旋、缩短变粗,A不符合题意。不同生物的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长短不同,但这不是动植物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的主要区别,B不符合题意。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末期细胞质的分开方式不同: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质缢裂为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C符合题意;动植物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活动规律相同,D不符合题意。
归纳总结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
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
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质缢裂为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能力提升练
1.D
2.A
3.BD
4.D
5.D
6.B
1. D 成熟的生殖细胞一般情况下不能进行分裂,无细胞周期,A错误;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B错误;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因此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C错误;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物质准备,D正确。
归纳总结
影响细胞周期的因素
(1)内部因素: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间期和分裂期所占的比例也不同。
(2)外部因素:温度、pH、生理和病理状况等通过影响酶活性影响细胞周期。
2.A 最好选用物种4的分生组织细胞作为观察有丝分裂过程的材料,因其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比例最大,A错误;a时期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核糖体、线粒体活动旺盛,B正确;由表格数据可以知道,不同植物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时间长,C正确;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植物体内有些细胞已不再分裂,不同植物个体中都只有部分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D正确。
3.BD 根据细胞周期的概念可知,a处于分裂间期,b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处于有丝分裂后期,e处于有丝分裂末期。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时期是中期,此时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A正确;由于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因此在分裂间期、前期、中期的细胞中都有4条染色体,而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B错误;细胞周期中发生的代谢过程需要酶的催化,而酶活性受温度影响,C正确;细胞周期的概念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D错误。
4.D 据题图分析,图示细胞没有细胞壁,为某种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其中图1细胞中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1为星射线;图2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1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姐妹染色单体,8个核DNA分子,A正确;图2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此时细胞中含有8个核DNA分子,无染色单体,B正确;图1中由星射线构成纺锤体,动植物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方式是不同的,C正确;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板,D错误。
5.D 题图1细胞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2细胞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对应图1,A正确;图1细胞中有染色单体,则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比为1∶2,B正确;图2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染色体数是正常体细胞中的两倍,C正确;图2细胞中无染色单体,D错误。
6.B 图中Ⅰ表示分裂间期的S期,此时期进行DNA的复制,Ⅱ表示分裂间期的G2期和分裂期,Ⅲ表示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的G1期。细胞周期包含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时长为20小时,A错误;染色体的数量在有丝分裂后期随着着丝粒的分裂倍增,B正确;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称为赤道板,但赤道板是个假想的面,并不真实存在,C错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指的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故Ⅰ~Ⅱ段不是一次完整的细胞周期,D错误。
7.答案 (1)C (2)动粒 已分离的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 (3)AB (4)ABCD
解析 (1)分析图解可知,图中染色体的着丝粒的两侧有纺锤丝牵引,并且染色体高度螺旋,因此该染色体正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细胞中。(2)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中被纺锤丝捕获的结构是动粒,当纺锤丝变短时,染色体出现的行为是已分离的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3)分析题意可知,“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与黏连蛋白降解有关”,A符合题意;“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的后期促进复合体(APX)被激活,此复合体能特异性选择并引导securin蛋白降解,激活分离酶”,B符合题意;根据题干信息,APX并没有与分离酶结合,C不符合题意;“APX自身不能独立工作,需要Cdc20(一种辅助因子)协助确定和选择被降解的靶蛋白种类及靶蛋白降解时间”,即Cdc20没有被抑制,D不符合题意。(4)由题述资料可知,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与纺锤丝的活动无关,A符合题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不仅需要动粒驱动,还需要酶的参与,B、C符合题意;黏连蛋白、APX等物质的作用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符合题意。
第2课时 无丝分裂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基础过关练
1.B
2.C
3.C
5.C
6.A
7.D
8.C
1.B 双缩脲试剂是用于鉴定蛋白质的试剂,A不符合题意;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可用于细胞中染色体的染色,B符合题意;斐林试剂是用于鉴定还原糖的试剂,C不符合题意;苏丹Ⅲ染液是用于鉴定脂肪的试剂,D不符合题意。
2.C 解离过程中细胞已死亡,坚持对一个细胞持续观察不能观察到多个分裂时期,A错误;调节显微镜的焦距不能观察到各个分裂时期的细胞,B错误;移动显微镜下的装片位置,可以观察多个细胞,从而观察到多个分裂时期的细胞,C正确;调节显微镜的亮度对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没有影响,不能观察到多个分裂时期的细胞,D错误。
易错警示
误认为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有丝分裂整个动态变化过程
在解离过程中细胞已被解离液杀死,因此,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都是死细胞,不能看到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若视野中找不到处于某一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区域中寻找。
3.C 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A错误;解离的目的是将组织细胞杀死固定细胞,并使细胞相互分散开,B错误;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比例大,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有细胞核,故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间期,都具有核膜,C正确;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故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D错误。
4.答案 (1)解离 用镊子把根尖弄碎或压片等 (2)①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最大 ②12a ③甲→丁→戊→乙→丙
解析 (1)装片制作过程中,为了使细胞分散开,通常采取的方法有解离和压片等。(2)①因为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最大,所以观察结果中,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②根据每一时期的细胞数计数细胞的总数=每一时期的时间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即a=间期时间12,间期时间大约是12a小时。③根据细胞增殖各时期特点可知,图中甲为分裂间期细胞,乙为分裂后期细胞,丙为分裂末期细胞,丁为分裂前期细胞,戊为分裂中期细胞,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为甲→丁→戊→乙→丙。
5.C 由题图可知,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该动物细胞可能处于分裂间期的G2期、分裂期的前期或中期。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板,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板形成于有丝分裂末期,A不符合题意;着丝粒一分为二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B不符合题意;中心粒移向两极发生在前期,C符合题意;DNA复制发生在间期的S期,D不符合题意。
易错警示
不能根据图示判断细胞所处的时期
(1)先看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数可能是0,而染色体数和核DNA数不可能是0。
(2)再看核DNA和染色体:核DNA数可能是染色体数的2倍,而染色体数不可能是核DNA数的2倍。
6.A 染色体数∶核DNA数=1∶1时,细胞内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核DNA数=1∶2时,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此时存在染色单体。
归纳总结
在DNA复制前和着丝粒分裂后,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而完成DNA复制后和着丝粒分裂前,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
7.D DNA未复制时,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结合题图可知,bc段一定发生了DNA分子的复制,A正确;de段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使一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恢复为1个,cd段细胞内一定存在染色单体,B、C正确;ef段代表有丝分裂后期、末期,只有末期结束后细胞核DNA是cd段的一半,D错误。
易错警示
混淆“核DNA含量”和“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
学生常常不能准确区分细胞中“核DNA含量”和“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解答此类试题时,学生需记住以下两点:
(1)无论纵坐标表示核DNA含量还是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曲线中都有“斜线出现”,且“斜线”的起点、终点一样,均为分裂间期DNA开始复制时、分裂间期DNA复制完成时。
(2)DNA减半发生的时期不一致: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减半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时,而细胞中核DNA含量减半发生在有丝分裂完成时。
8.C 题图为细胞无丝分裂过程,②→①细胞核延长并开始缢裂→④细胞质开始缢裂→③形成两个子细胞,即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A错误;图示为无丝分裂过程,该分裂过程不仅能出现在某些低等动植物的体内,也能出现在某些高等动物体内,如蛙的红细胞,B错误;无丝分裂过程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C正确;无丝分裂过程中有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D错误。
易错警示
误认为无丝分裂没有DNA的复制
无丝分裂由于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而得名,但并不表示该过程没有DNA分子的复制。
能力提升练
1.A
2.D
3.C
4.B
5.C
6.C
7.ABD
1.A 甲细胞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处于分裂前期,乙细胞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分裂中期,丙细胞着丝粒分裂,处于分裂后期,丁细胞处于分裂结束后,产生两个子细胞。将洋葱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轻轻压扁后滴加甲紫溶液染色,A正确;在低倍物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后,移到视野的中央,将图像调至清晰,然后再转换成高倍物镜观察,B错误;经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缩短变粗、核仁逐渐解体的过程,C错误;图中还缺少分裂间期,甲→乙→丙→丁不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D错误。
2.D 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应剪取洋葱根尖分生区部位制作装片,分生区位于洋葱根尖2~3 mm处,A错误;制作装片时,直接用拇指按压盖玻片,会导致盖玻片上出现指纹而影响正常观察,且盖玻片易碎,应用镊子弄碎根尖,盖上盖玻片后再加盖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B错误;伸长区细胞呈长方形,在呈长方形的细胞中找不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C错误;观察到的某个时期的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值与该时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时间的比例成正比,所以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值,可估算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时间占比,D正确。
归纳总结
细胞周期的计算
T=tNn,其中T为一个细胞周期所用时间,t为各时期所用的时间,n为各时期的细胞数,N为取样的总细胞数。
3.C 剪取洋葱根尖2~3 mm,因为该区域属于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A不合理;该实验步骤中③和④顺序颠倒了,B不合理;在观察到的图像中,甲、乙都属于分生区的细胞,且在解离步骤中已死亡,C合理;统计图⑧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和视野中所有细胞的数目,能推算出分裂期所占细胞周期的时间比例,D不合理。
4.B 题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关模式图,其中甲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乙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的细胞质中央向内凹陷,处于有丝分裂末期;丁细胞中出现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有丝分裂前期。题图细胞分裂的顺序是甲→丁→乙→丙,A正确;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无染色单体,B错误;染色体出现于分裂前期,即丁时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时期是分裂末期,即丙时期,C正确;丁时期的细胞中含有四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都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D正确。
5.C 图中a→b、l→m、p→q的变化原因均为DNA分子复制,细胞内核DNA含量、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均加倍,A正确;着丝粒分裂后,细胞中不再有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核DNA,图中g→h、n→o、r→s变化的原因均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B正确;图中c→d、i→j表示有丝分裂末期结束染色体、核DNA进入两个子细胞核,r→s代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C错误;DNA复制后才出现染色单体,着丝粒分裂后不再有染色单体,染色单体在细胞周期中起点为0,终点也为0,D正确。
6.C ①可表示分裂间期G2期、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该时期DNA和染色体的复制均已经完成,A错误;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板,B错误;①→②表示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C正确;③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结束,②→③过程形成了两个子细胞,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该过程中没有染色单体,D错误。
7.ABD Q→M段表示染色单体的形成,其原因是DNA分子复制,A正确;N→P段染色单体消失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B正确;MN段可表示细胞分裂间期的G2期、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2,C错误;由图可知,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的变化趋势为0→4N→0,D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细胞的增殖第1课时课时练习,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1 第10讲 细胞的增殖,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细胞周期,无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1 第10讲 细胞的增殖,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细胞周期,无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