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神经调节达标检测 试卷 10 次下载
- 第1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练习题 试卷 4 次下载
- 第3章 体液调节第1~2节综合拔高练 试卷 3 次下载
-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练习题 试卷 3 次下载
- 专题强化练2 与激素相关的实验设计 试卷 4 次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习题
展开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1.(2020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不久,血液内( )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C.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含量都减少
D.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含量都增加
2.如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通过①→②→③使血糖恢复正常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胰高血糖素
B.若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A细胞受损
C.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三者起拮抗作用
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3.(2020江苏宿迁高二上期中)下列有关血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深度解析 )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抑制①②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②③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肝和骨骼肌细胞中
4.某健康高二学生进食早餐后,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M表示基础血糖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空腹状态下该同学的M值范围为3.9~6.1 mmol/L
B.A点时该同学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加
C.B点时该同学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题组二 掌握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5.(2020天津滨海高二上期末)如图是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B.物质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结构乙的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
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起反馈调节的作用
6.(2020河北唐山一中高二上期中改编)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器官A除分泌激素a外,还可以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B.器官B分泌的激素b浓度高时,对器官A和C均有抑制作用
C.器官C分泌的激素c浓度高时,对器官A有抑制作用
D.器官C还可分泌生长激素,与激素b为协同作用关系
7.(2020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二上期末)如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被释放到血液中。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该器官为肝脏,则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B.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高浓度的血糖,②可能是胰岛素
D.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
题组三 熟记激素调节的特点
8.(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下列有关动物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通过导管运输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细胞 D.微量和高效
9.(2020山东济南历城二中高二教学质量检测)下列有关人和高等动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可抑制下丘脑分泌TRH
B.盐酸进入小肠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属于激素调节
C.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中,起动员作用的是神经冲动和激素
10.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易错 )
A.激素都是小分子物质
B.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无特异性
C.激素对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D.激素具有作为信使传递信息的作用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
1.(2020河北邯郸高二期中联考,)下图是血糖调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刺激X为高血糖,激素Y为胰岛素
B.破坏靶细胞的受体后,激素Y含量减少,血糖浓度上升
C.图中的靶细胞可以是肌细胞
D.下丘脑通过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
2.(2020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下图是某同学在模拟活动中建立的血糖调节模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甲可使细胞乙的活动增强
B.细胞乙是胰岛B细胞
C.激素甲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D.激素乙能促进肌糖原的分解
3.(2020福建师大附中期末,)下列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胰岛素,葡萄糖将不能进入细胞
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受阻,但氧化分解正常
C.胰岛素不足,糖原合成减少,但细胞供能正常
D.胰岛素不足,细胞供能障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增多
4.(2020安徽安庆一中高二上期末,)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所示,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该过程属于激素调节
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5.(不定项)()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 g/L,血糖含量过高将导致糖尿病(分1型和2型两类)。注射胰岛素可以治疗1型糖尿病。为进行一次医学测试,A、B和C三名成年人禁食12 h,然后喝下含100 g葡萄糖的溶液。在摄入葡萄糖后的4 h内,定时测定每人血浆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成年人B是糖尿病患者,病因可能是胰岛B细胞发生功能阻碍
B.成年人A是正常人,饭后能够通过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C.成年人C是糖尿病患者,病因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
D.成年人C的血糖浓度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
6.(2020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节选,)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
请分析回答: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 ,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 的影响。
(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 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 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 的合成。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可与图中相应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其结构改变而失活)。图中因 (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此种抗体与 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4)为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材料和仪器: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
②实验步骤:
a.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甲组,另外20只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的大鼠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b. ,并进行数据统计。
c.丙组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 mL/d,甲组和乙组大鼠灌喂 ,连续灌喂4周。在这过程中,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d.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③实验结果:
请据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将“组别”栏补充完整,从上到下依次是 (用甲、乙、丙表示)。
组别
数量(只)
实验开始时(mmol/L)
4周后(mmol/L)
10
3.85
3.94
10
18.62
10.12
10
19.46
19.00
④实验结论: 。
题组二 剖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7.()下图中a~c表示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易错 )
A.寒冷环境中,a、b、c含量都增多
B.若给动物饲喂含b的饲料,则a的含量基本不变
C.激素c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机制
D.垂体细胞的细胞膜上既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也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
8.(2020北京丰台高二期末,)炎性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滤泡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滤泡细胞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从而引起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的一种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直接受到下丘脑的控制
B.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比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数量多
C.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高
D.炎性甲亢患者体内细胞代谢旺盛,导致体重在短时间内增加
9.(2020江苏高二上期末,)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晚上分泌多,白天分泌少。下图为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人体生物钟进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褪黑素的分泌存在着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B.在褪黑素的分泌过程中,松果体属于效应器
C.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人体生物钟的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D.某同学熬夜玩手机,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的原因是长时间光刺激引起褪黑素分泌减少
10.()春天日照时间逐渐延长,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 调节完成的;激素调节的特点是 。
(2)据图判断,若要验证激素B的生理作用,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 。有同学提出了以下设计思路:取发育状况一致的雌鸟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不破坏垂体,并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乙组破坏垂体,并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破坏垂体,并注射等量且适宜浓度的激素B,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 。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B
2.A
3.A
4.C
5.D
6.B
7.D
8.A
9.C
10.D
1.B 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不久,血糖浓度会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使血糖浓度降低并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2.A 图示是血糖调控模式图,其中①表示血糖浓度低时,促进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②表示胰高血糖素促进肝脏中肝糖原的分解,补充血糖;③表示随着肝糖原的分解,血糖浓度升高,达到正常血糖状态。因此,通过①→②→③使血糖恢复正常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胰高血糖素,A正确。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升高,因此,若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是因为胰岛B细胞受损,B错误。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升高血糖浓度,三者起协同作用,C错误。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错误。
3.A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④)进行氧化分解(⑤)、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⑥)和转化为非糖物质(如甘油三酯)(⑦),A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即抑制②③过程,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不受胰岛素控制,B错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脂肪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即促进②③过程,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不受胰高血糖素控制,C错误;②过程可发生在肝细胞中,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D错误。
知识归纳 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其作用机理为: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甘油三酯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脂肪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脂肪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4.C 正常人空腹的血糖含量为3.9~6.1 mmol/L,则空腹状态下该同学的M值范围为3.9~6.1 mmol/L,A正确;A点时由于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故该同学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加,B正确;B点时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该同学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从而升高血糖浓度,C错误;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储存、利用葡萄糖,并抑制肝糖原分解和脂肪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脂肪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水平升高,两者通过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D正确。
5.D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可以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图示中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甲状腺,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A、B错误;结构乙的活动受到甲和丙的共同调节,C错误;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存在反馈调节,D正确。
6.B 由题图可知器官A是垂体,器官B是甲状腺,器官C是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是由器官C下丘脑分泌的,A错误;器官B(甲状腺)分泌的激素b(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时,通过反馈调节对器官A(垂体)和C(下丘脑)均有抑制作用,B正确;器官C(下丘脑)分泌的激素c浓度高时,对器官A(垂体)有促进作用,C错误;生长激素是由器官A(垂体)分泌的,D错误。
7.D 若该器官为肝脏,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则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A正确;若该器官为下丘脑,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正确;若该器官为胰腺,高浓度的血糖可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则①可能是高浓度的血糖,②可能是胰岛素,C正确;若该器官为性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而非性腺,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D错误。
8.A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通过体液进行运输是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A错误,B正确;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C正确;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D正确。
9.C 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通过反馈调节可抑制下丘脑分泌TRH,A正确;盐酸进入小肠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属于激素调节,B正确;激素可以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C错误;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在神经调节过程中,起动员作用的是神经冲动,在激素调节过程中,起动员作用的是激素,D正确。
10.D 有的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A错误;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误;激素对化学反应具有调节作用,不具有催化作用,酶具有催化作用,C错误;激素的作用方式,犹如信使将信息从内分泌腺细胞传递给靶器官、靶细胞,靶细胞、靶器官发生一系列代谢变化,激素可作为信使传递信息,D正确。
特别提醒 激素、酶、神经递质的比较:
比较项目
激素
酶
神经递质
化学
本质
蛋白质、多肽、类固醇、氨基酸衍生物等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酸类等
产生部位
内分泌细胞或器官
活细胞
神经细胞
作用部位
靶器官、靶细胞
细胞内外
突触后膜
作用后变化
被灭活
不发生改变
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
能力提升练
1.B
2.C
3.D
4.C
5.BD
7.C
8.B
9.A
1.B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也可以通过神经调节,使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从而调节血糖,所以刺激X为高血糖,激素Y为胰岛素,A正确;破坏靶细胞的受体后,激素Y——胰岛素不能被识别失活,因此含量不会减少,但胰岛素也不能发挥作用,所以血糖浓度上升,B错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所有细胞,所以靶细胞可以是肌细胞,C正确;下丘脑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通过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使血糖降低,D正确。
2.C 分析题图可知,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的激素甲是胰岛素,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细胞甲)分泌的,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乙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细胞乙)分泌的,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可使细胞乙的活动减弱,A、B错误;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C正确;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D错误。
3.D 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没有胰岛素,葡萄糖进入细胞受阻,但不是完全不能进入细胞,A错误;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受阻,氧化分解异常,B错误;胰岛素不足,糖原合成减少,细胞供能障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增多,C错误,D正确。
4.C 血糖含量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化成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储存在ATP中,A正确;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能通过胞吐方式出细胞,结合图示,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B正确;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所以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升高会促使胰岛素释放,而葡萄糖浓度降低不会促使胰岛素释放,C错误;根据题图可知,葡萄糖浓度升高后,会通过转运蛋白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促进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胞外血糖浓度降低,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
5.BD 由题干和题图可知,摄入葡萄糖溶液后,成年人A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水平都表现正常,饭后可以通过分泌胰岛素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B错误;成年人B和成年人C的血糖水平都超出正常范围,可以认为成年人B和成年人C都是糖尿病患者,且成年人B在血糖浓度升高后胰岛素的分泌并没有明显增加,所以可判定成年人B的病因可能是胰岛B细胞发生功能障碍,成年人C的胰岛素分泌相对正常,其病因可能是胰岛素受体相关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A、C正确;成年人C的胰岛素受体基因可能发生突变,所以成年人C的血糖浓度不会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D错误。
6.答案 (1)神经递质 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 (2)葡萄糖 甘油三酯、糖原 (3)抗体1 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 (4)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 等量蒸馏水(或蒸馏水2 mL/d) 甲、丙、乙 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但不能使血糖降到正常水平
解析 (1)据题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从题图可以看出,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因素还有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2)根据图示,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甘油三酯、糖原的合成。(3)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抗体2与胰岛素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不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4)生物实验要遵循的一般原则主要有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②为测定桑叶提取液的降血糖效果,需要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初始的血糖浓度,并计算各组平均值,作为起始血糖浓度值。丙组作为实验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 mL/d,连续灌喂4周,甲组和乙组作为对照组,每只大鼠灌喂蒸馏水2 mL/d,连续灌喂4周。③由于桑叶提取液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甲组为正常小鼠,作为空白对照,4周后血糖浓度保持稳定;乙组为糖尿病小鼠,4周后血糖浓度最高;丙组为糖尿病小鼠且用桑叶提取液灌喂,4周后血糖浓度高于甲组但低于乙组,所以据题表分析,组别从上到下分别对应甲、丙、乙。④题表中数据表明,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7.C 由题图可知,a、b、c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寒冷环境中,a、b、c含量都增多,促进新陈代谢,产热增多,A正确;给动物饲喂含促甲状腺激素的饲料,促甲状腺激素为蛋白质类激素,会被消化酶水解成氨基酸,则动物体内a的含量基本不变,B正确;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C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垂体细胞的细胞膜上既存在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也存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D正确。
易错易混 对“分级调节、反馈调节”与“拮抗或协同作用”分辨不清。分级调节、反馈调节强调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物间的“纵向”关系(正方向为“分级调节”,逆方向为“反馈调节”)。而拮抗或协同关系则强调不同激素对同一靶器官(或靶细胞)的作用“效果”——若效果为“共同加强”,则为“协同”关系;若效果为“你强我弱”,则为“拮抗”关系。
8.B 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直接受垂体的控制,间接受下丘脑的控制,A错误;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而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因此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比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数量多,B正确;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根据反馈调节,该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低,C错误;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因此该患者的体内细胞代谢旺盛,导致体重在短时间内减轻,D错误。
9.A 分析题图可知,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生物钟进行调节,该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效应器)。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下丘脑,故褪黑素的分泌存在着反馈调节,但不存在分级调节,A错误;在褪黑素的分泌过程中,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属于效应器,B正确;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人体生物钟的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C正确;长期熬夜玩手机,手机的光刺激引起褪黑素的分泌减少,进而影响睡眠质量,D正确。
10.答案 (1)神经—激素 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 (2)若去除性腺,激素B没有靶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三组实验动物激素C的含量
解析 据题图分析可知,A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C表示性腺分泌的性激素。(1)据图分析,鸟类繁殖活动的过程有传入神经的参与,说明有神经调节;与性腺相关,有性激素的参与,说明有激素调节。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为信使传递信息等特点。(2)若去除了鸟的性腺,则失去了促性腺激素(B)作用的靶器官,无法验证激素B的生理作用,因此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来验证激素B的生理作用。激素B 是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C),因此根据实验设计思路,对实验组进行处理后,应该分别检测三组实验动物激素C的含量。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测试题,共13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章 体液调节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章 体液调节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同步测试题,共8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