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保康三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答案】
展开2021-2022学年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保康三中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以下谚语或俗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点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秋风扫落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草原中存在着“牧草→兔→狐→狼”的食物链,如果牧草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下列生物中DDT含量最多的是( )
A.牧草 B.兔 C.狐 D.狼
3.如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 4 次得到的图象,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图象②放大倍数最大
B.图象①的视野范围最大
C.图象④的视野亮度最亮
D.图象③的标本距物镜最远
4.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的材料应薄而透明
B.目镜上有杂质时,用餐巾纸擦拭
C.当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目镜
D.光线偏暗时,应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5.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要判断污点的来源,下列操作无效的是( )
A.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
B.转动转换器,换一个物镜
C.移动载玻片
D.换一个目镜
6.小红同学观察到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则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记录
C.做出假设
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7.对于农田中的蝗虫来讲,它的生活环境是指( )
A.阳光、空气、土壤和温度等因素
B.农田中的其他蝗虫
C.农田中的其他各种生物
D.以上三项都是
8.如图所示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9.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动、植物细胞分裂是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B.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变化明显
C.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D.细胞分裂形成的新细胞与原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10.科学家将黑鼠卵的细胞核注入无细胞核的白鼠卵内,激活后,移入白鼠的子宫内。白鼠最终产下一个克隆鼠,该克隆鼠的体色是( )
A.灰色的 B.白色的 C.棕色的 D.黑色的
11.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C.一片水稻地
D.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
12.下表为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案。下列修改建议正确的是( )
鼠妇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20只
明亮
20℃
适宜
纸盒右半侧
20只
阴暗
30℃
适宜
A.左右两侧鼠妇的数量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
13.下列关于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B.西瓜籽属于组织
C.西瓜皮属于器官
D.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14.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d”字,请问透明纸上写的是( )
A.d B.b C.q D.p
15.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口过于集中和长期掠夺式的开发等原因,变成了荒山秃岭。这个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条件决定生物的形态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环境条件决定人口的数量
16.下列哪项不是人体细胞的结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水分
18.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表面
B.水圈、大气圈、岩石圈表面
C.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分、岩石圈表面
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19.在人们食用橘子时,橘瓣上的“筋络”是( )
A.营养组织 B.分生组织 C.保护组织 D.输导组织
20.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也能完成各种生理功能,能使其运动的结构是( )
A.表膜 B.口沟 C.纤毛 D.食物泡
21.海葚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落叶灌木,它的果实富含维生素、果胶、游离氨基酸、蛋白质以及铁、磷、钙等多种元素。有排毒养颜、补脾益肝、强身壮肾等功效。把海葚子放水中煮开后,汤汁会变成紫红色,味道酸甜。下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位于果实表面的色素将水染成紫红色
B.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液泡内的细胞液流出来
C.受热后,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色素从细胞质中流出
D.细胞核破裂,细胞核内的色素、营养物质流出来
22.生物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细胞生长,细胞分化
B.细胞分化,液泡增大
C.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
D.细胞分裂,液泡增大
23.一名同学在低倍镜下观察一临时装片时,视野内看到一黑点.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当他换用高信物镜时,黑点还在原处.对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
A.目镜需要清洗 B.物镜需要清洗
C.反光镜需要清洗 D.装片上有一黑点
24.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功能是( )
A.保护细胞 B.进行物质交换
C.控制物质进出 D.能量转换
25.注意观察的同学将会发现:韭菜的地上部分是绿色的,而地下部分是白色的.该现象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 )
A.水分 B.光 C.无机盐 D.空气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
26.(7分)小明做了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的有关实验,请据图回答:
(1)图1是制作临时玻片的有关步骤,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 片时,步骤②中往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
(2)图2是小明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中看到的两个视野,A 图中出现了气泡是由于图 1 中步骤[ ] 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3)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相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
(4)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图3中的 (填序号)。
(5)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移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图4显微镜的[ ] 。
27.(4分)妈妈买了一束花放在盛有自来水的花瓶中,但一般几天后花就会枯萎。小佳认为如果花瓶中加入的是矿泉水,花会保存更长时间。请完善她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可能的结果:
实验目的:探究自来水和矿泉水对插花保存时间的影响。
实验步骤:
①在花店中购买开花状况基本相同的花20枝;
②取大小相同的花瓶10个,分为A、B两组,每组5个;
③向A组每个花瓶加入500mL自来水,向B组每个花瓶加入 mL矿泉水;
④在每个花瓶中插放2枝花,并将花瓶放在家里 (填“相同”或“不同”)的位置;
⑤每天观察花的枯萎情况并做记录,最后计算出A、B两组的花开始枯萎时的平均天数。
实验结果及结论:
Ⅰ:若花开始枯萎时的天数是A组 (填“多于”、“少于”或“等于”)B组,则矿泉水更利于用来插花;
Ⅱ:若花开始枯萎时的天数是A组 (填“多于”、“少于”或“等于”)B组,则自来水更利于用来插花;
Ⅲ:若花开始枯萎时的天数是A组与B组相同,则矿泉水和自来水对插花保存时间影响差不多。
28.(6分)如图是人体的结构层次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B→C分别表示细胞的 、 过程。小张的身高今年比去年增加了5厘米,小张的长大与细胞的 有关。
(2)图中B→C形成人体的基本组织,血液属于 。
(3)在如图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玫瑰没有的是[ ] 。
29.(5分)如图是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中,A羊提供的是 ,B羊提供的是 ,它们结合形成的融合细胞被植入C羊的子宫中最终发育成“多莉”。
(2)克隆羊“多莉”的多数特征像 羊,由此说明 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控制中心。
(3)在“多莉”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是由 羊供给的。
30.(9分)仔细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时,调节 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清晰;若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40×,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了 倍;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而是在视野的左上方,应该把玻片向 (“右下方”或“左上方”)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2)组成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图中的填 (“甲”或“乙”)。
(3)图中,甲和乙图中的[2]是 ,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甲、乙细胞里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果汁主要来[ ] 。
31.(10分)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
(2)从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一显示的食物网中未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 。
(3)图二表示“绿色植物→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相对含量,则D对应的生物是 。
(4)图三表示“绿色植物→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的三类生物体内的总能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的来源是 。
(5)目前农田里经常喷洒农药消灭害虫,农药中的某些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图一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6)在图一的食物网中,蛇与鹰之间的关系是 。
(7)在该生态系统中,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蛇,则在短时间内昆虫的数量将迅速 ,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比例又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能力又是有一定限度的。
32.(9分)探究实验题: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 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鼠妇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 .
设计方案:
(1)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 纸板.控制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因此在盒里就形成了 和 两种环境.
(3)方法步骤:
①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 的鼠妇,静置2分钟(min).
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必须统计多次的原因是 .
(4)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 .
(5)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3
2
2
2
2
3
2
2
1
2
黑暗
17
18
18
18
18
17
18
18
19
18
(6)得出结论: .
(7)实验结束后,你怎么处理鼠妇呢? .
2021-2022学年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保康三中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2分)以下谚语或俗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点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秋风扫落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同时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解答】解: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属于遗传现象,A正确;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生物间的捕食关系,B错误;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正确;
D、秋风扫落叶,是环境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2分)草原中存在着“牧草→兔→狐→狼”的食物链,如果牧草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下列生物中DDT含量最多的是( )
A.牧草 B.兔 C.狐 D.狼
【分析】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称为生物富集,据此答题。
【解答】解: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而使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中流动。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在食物链:牧草→兔→狐→狼中狼的营养级最高、草的营养级最低,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是狼和草。
故选:D。
【点评】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3.(2分)如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 4 次得到的图象,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图象②放大倍数最大
B.图象①的视野范围最大
C.图象④的视野亮度最亮
D.图象③的标本距物镜最远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②③④中,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是③,细胞数目最多的是④,因此③视野放大倍数最大,④视野放大倍数最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变窄,光线变暗,物镜距离标本越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大,光线变亮,物镜距离标本越远;据此解答。
【解答】解:A、图象③视野放大倍数最大,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A错误;
B、图象④的放大倍数最小,视野范围最大,B错误;
C、图象④视野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C正确;
D、图象③的放大倍数最大,与标本的距离最近,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4.(2分)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的材料应薄而透明
B.目镜上有杂质时,用餐巾纸擦拭
C.当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目镜
D.光线偏暗时,应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分析】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要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使用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安装装片、调焦、观察.解答即可.
【解答】解:A、观察的材料应薄而透明,A正确;
B、目镜上有杂质时,用擦镜纸擦拭,B错误;
C、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C错误;
D、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D错误;
故选:A。
【点评】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5.(2分)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要判断污点的来源,下列操作无效的是( )
A.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
B.转动转换器,换一个物镜
C.移动载玻片
D.换一个目镜
【分析】(1)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2)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解答】解:A、如果反光镜上有污点,只会影响视野的明亮程度,不会在视野中出现污点,因此,“转动反光镜”不能判断污点的来源;
BCD、“转动转换器,换一个物镜”、“移动载玻片”、“换一个目镜”,都是判断污点的来源的方法。
所以,操作无效的是“转动反光镜”。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6.(2分)小红同学观察到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则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记录
C.做出假设
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分析】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小红同学观察到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则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发现并提出问题。
故选:A。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7.(2分)对于农田中的蝗虫来讲,它的生活环境是指( )
A.阳光、空气、土壤和温度等因素
B.农田中的其他蝗虫
C.农田中的其他各种生物
D.以上三项都是
【分析】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生物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解:“对于农田中的蝗虫来讲”,它的生活环境是指“阳光、空气、土壤和温度等因素”、“农田中的其他蝗虫”、“农田中的其他各种生物”。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活环境的含义。
8.(2分)如图所示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
【解答】解:由于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在食物链前端的生产者物质和能量最多,越往后物质和能量越少。根据能量的多少可以从多到少排序即食物链的顺序。因此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
故选:C。
【点评】理解物质和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即从多到少,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2分)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动、植物细胞分裂是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B.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变化明显
C.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D.细胞分裂形成的新细胞与原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如图:
2、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解答】解:A、动、植物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都先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平均分成两部分,所以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A正确;
BCD、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BD正确;C错误;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动、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
10.(2分)科学家将黑鼠卵的细胞核注入无细胞核的白鼠卵内,激活后,移入白鼠的子宫内。白鼠最终产下一个克隆鼠,该克隆鼠的体色是( )
A.灰色的 B.白色的 C.棕色的 D.黑色的
【分析】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
【解答】解:“科学家将黑鼠卵细胞的核物质注入一去除细胞核的白鼠卵细胞内,激活后,移入白鼠的子宫内。白鼠最终产下一只克隆鼠”的过程属于克隆,克隆鼠的体色与提供细胞核的棕鼠一样。即为黑色。
故选:D。
【点评】知道: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1.(2分)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C.一片水稻地
D.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此选项不正确;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此选项不正确;
C、一片水稻地,既包括了水稻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故此选项正确;
D、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只包括了环境部分的阳光、土壤和空气,也没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C。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
12.(2分)下表为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案。下列修改建议正确的是( )
鼠妇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20只
明亮
20℃
适宜
纸盒右半侧
20只
阴暗
30℃
适宜
A.左右两侧鼠妇的数量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
【分析】此题是一道探究实验题,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大多为对照实验,这就要求实验中探究条件的变量必须是唯一的,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
【解答】解: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变量是温度,因此在此题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温度是唯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而表格中温度不同、光线也不同(明亮、阴暗)有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的要求。因此应该为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阴暗环境,只有变量温度不同。
故选:C。
【点评】对照实验组的变量与探究的条件有关,必须要保持变量的唯一。
13.(2分)下列关于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B.西瓜籽属于组织
C.西瓜皮属于器官
D.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分析】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答】解:A、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西瓜籽是种子,属于生殖器官,B错误;
C、西瓜皮属于保护组织,C错误;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没有系统,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4.(2分)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d”字,请问透明纸上写的是( )
A.d B.b C.q D.p
【分析】此题是一道实验操作题,考查的是物体在显微镜中的成像特点。
【解答】解:物体在显微镜中的成像特点是成放大的倒像。所谓倒像就是原物体的上下左右全都反过来。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d”字,与透明纸上写的字母互为倒像,因此透明纸上写的是“p”。所以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d”字,透明纸上写的是“p”。
故选:D。
【点评】物体在显微镜中的成像特点是成放大的倒像,要正确理解“倒像”的含义。
15.(2分)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口过于集中和长期掠夺式的开发等原因,变成了荒山秃岭。这个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条件决定生物的形态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环境条件决定人口的数量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口过于集中和长期掠夺式的开发等原因,变成了荒山秃岭,表明人(生物)对环境(黄土高原)的影响。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活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6.(2分)下列哪项不是人体细胞的结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解答】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在细胞质中有大液泡和叶绿体。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在细胞质中没有大液泡和叶绿体。所以与植物细胞相比,人和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大液泡和叶绿体。所以下列不是人体细胞的结构是细胞壁。
故选:A。
【点评】与植物细胞相比,人和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大液泡和叶绿体,是初中阶段必考的考点。
17.(2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水分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参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答】解: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所以在落花传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和真菌。
故选:C。
【点评】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8.(2分)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表面
B.水圈、大气圈、岩石圈表面
C.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分、岩石圈表面
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圈的知识。可以从生物圈的概念、范围特点方面来解答。
【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19.(2分)在人们食用橘子时,橘瓣上的“筋络”是( )
A.营养组织 B.分生组织 C.保护组织 D.输导组织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各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据此解答。
名称
分布
细胞特点
功能
保护组织
一般都分布在植物体的表面
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而且在与空气接触的细胞壁上有着角质
对内部各种组织起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
细胞壁薄,液泡大
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机械组织
分布于茎、叶柄、叶片、花柄等部分
细胞壁厚壁
起支持作用
输导组织
贯穿于根、茎、叶等处
细胞呈长管形,细胞间以不同方式相互联系
运输水、无机盐、营养物质
分生组织
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解答】解:据分析可见:橘子中的筋络能够运输营养物质,有运输功能,属于输导组织。
故选:D。
【点评】植物的主要组织和功能是中考的热点,要重点掌握,做这题只要基础扎实,即可正确解答。
20.(2分)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也能完成各种生理功能,能使其运动的结构是( )
A.表膜 B.口沟 C.纤毛 D.食物泡
【分析】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要靠这个细胞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解答】解: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其结构及功能如下图
可见,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主要依靠纤毛的摆动。
故选:C。
【点评】可结合草履虫的图形来帮助理解和掌握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
21.(2分)海葚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落叶灌木,它的果实富含维生素、果胶、游离氨基酸、蛋白质以及铁、磷、钙等多种元素。有排毒养颜、补脾益肝、强身壮肾等功效。把海葚子放水中煮开后,汤汁会变成紫红色,味道酸甜。下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位于果实表面的色素将水染成紫红色
B.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液泡内的细胞液流出来
C.受热后,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色素从细胞质中流出
D.细胞核破裂,细胞核内的色素、营养物质流出来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膜作用。细胞膜具有保护,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作用。
【解答】解: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当把海葚子放水中煮开后,汤汁会变成紫红色,味道酸甜,是因为开水破坏了菠菜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液泡内的细胞液流出来。
故选:B。
【点评】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并具有保护作用。
22.(2分)生物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细胞生长,细胞分化
B.细胞分化,液泡增大
C.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
D.细胞分裂,液泡增大
【分析】生物体由小变大与细胞分裂、生长有关。
【解答】解:生物体由小长大,是通过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长大的。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使生物体形成不同层次。
故选:C。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3.(2分)一名同学在低倍镜下观察一临时装片时,视野内看到一黑点.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当他换用高信物镜时,黑点还在原处.对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
A.目镜需要清洗 B.物镜需要清洗
C.反光镜需要清洗 D.装片上有一黑点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视野中污点的位置,视野中污点的位置有三个:目镜、物镜、装片.
【解答】解:反光镜只是用来反射光线的,我们的视野看不到反光镜上的东西,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在实验中移动装片和换用物镜污点都不动,这就排除了污点在装片与物镜上的可能,只能是在目镜上了。
故选:A。
【点评】关于视野中的污点的位置,可结合着具体的情况分析,需要记住的一点就是污点的位置只能有三个.
24.(2分)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功能是( )
A.保护细胞 B.进行物质交换
C.控制物质进出 D.能量转换
【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解答】解: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线粒体则可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通过复杂的变化,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因此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功能是进行能量转换。
故选:D。
【点评】理解掌握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主要。
25.(2分)注意观察的同学将会发现:韭菜的地上部分是绿色的,而地下部分是白色的.该现象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 )
A.水分 B.光 C.无机盐 D.空气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可以通过探究实验来探究,韭菜的地上部分是绿色的,而地下部分是白色的,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条件是光。
故选:B。
【点评】关键要知道光是形成叶绿素的重要条件.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
26.(7分)小明做了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的有关实验,请据图回答:
(1)图1是制作临时玻片的有关步骤,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 片时,步骤②中往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清水和生理盐水 。
(2)图2是小明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中看到的两个视野,A 图中出现了气泡是由于图 1 中步骤[ ⑤ ] 盖盖玻片 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3)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相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细胞壁和液泡 。
(4)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图3中的 ①③ (填序号)。
(5)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移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图4显微镜的[ 7 ] 物镜 。
【分析】(1)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刮→涂→盖→染;
(2)观图可知:图3中①②是目镜、③④是物镜,图4中1是镜座、2是镜柱、3是镜臂、4是镜筒、5是目镜、6是转换器、7是物镜、8是粗准焦螺旋、9是细准焦螺旋、10是载物台、11是通光孔、12是压片夹、13是遮光器、14是反光镜;解答即可。
【解答】解:(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上图步骤②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清水,其作用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而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步骤②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
(2)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所以A 图中出现了气泡是由于图 1 中步骤[⑤]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3)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洋葱表皮细胞无叶绿体,所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相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和液泡;
(4)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有螺纹;目镜安放在镜筒上,没有螺纹。因此①②是目镜,③④是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因而要想看到细胞的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小,即最小目镜和物镜组合。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所以,应选择①号物镜和③号目镜;
(5)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移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图4显微镜的[7]物镜,防止物镜压坏玻片标本。
故答案为:
(1)清水河生理盐水;
(2)⑤盖盖玻片;
(3)细胞壁和液泡;
(4)①③;
(5)7物镜。
【点评】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7.(4分)妈妈买了一束花放在盛有自来水的花瓶中,但一般几天后花就会枯萎。小佳认为如果花瓶中加入的是矿泉水,花会保存更长时间。请完善她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可能的结果:
实验目的:探究自来水和矿泉水对插花保存时间的影响。
实验步骤:
①在花店中购买开花状况基本相同的花20枝;
②取大小相同的花瓶10个,分为A、B两组,每组5个;
③向A组每个花瓶加入500mL自来水,向B组每个花瓶加入 500 mL矿泉水;
④在每个花瓶中插放2枝花,并将花瓶放在家里 相同 (填“相同”或“不同”)的位置;
⑤每天观察花的枯萎情况并做记录,最后计算出A、B两组的花开始枯萎时的平均天数。
实验结果及结论:
Ⅰ:若花开始枯萎时的天数是A组 少于 (填“多于”、“少于”或“等于”)B组,则矿泉水更利于用来插花;
Ⅱ:若花开始枯萎时的天数是A组 多于 (填“多于”、“少于”或“等于”)B组,则自来水更利于用来插花;
Ⅲ:若花开始枯萎时的天数是A组与B组相同,则矿泉水和自来水对插花保存时间影响差不多。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纯净水和矿泉水对插花保存时间的影响,实验变量是矿泉水,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
【解答】解:题干中妈妈买了一束花放在盛有自来水的花瓶中,但一般几天后花就会枯萎。小佳认为如果花瓶中加入的是矿泉水,花会保存更长时间。因此实验目的:探究自来水和矿泉水对插花保存时间的影响。
实验步骤: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自来水和矿泉水对插花保存时间的影响,实验变量是矿泉水,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要用20支花、每组5个,这是因为实验过程中形成对照实验,分组不能太少会具有偶然性。
除了矿泉水和自来水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向A组每个花瓶加入500mL自来水作为对照组,向B组每个花瓶加入500mL矿泉水作为实验组,说明矿泉水和自来水对插花保存时间的影响。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在每个花瓶中插放2枝花,并将花瓶放在家里相同的位。
(3)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Ⅰ若A组花开始枯萎时的天数小于B组,说明矿泉水更利于用来插花;
Ⅱ若A组花开始枯萎时的天数大于B组,说明自来水更利于用来插花;
Ⅲ若A组花开始枯萎时的天数与B组相同,说明矿泉水和自来水对插花保存时间影响差不多。
故答案为:500;相同;少于;多于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的方法。
28.(6分)如图是人体的结构层次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B→C分别表示细胞的 分裂 、 分化 过程。小张的身高今年比去年增加了5厘米,小张的长大与细胞的 分裂和生长 有关。
(2)图中B→C形成人体的基本组织,血液属于 结缔组织 。
(3)在如图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玫瑰没有的是[ E ] 系统 。
【分析】1、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2、植物体由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植物体,而动物除了由器官构成外,还有系统这个结构层次。
3、由图可知:A受精卵、B细胞分裂、C组织、D器官、E系统。
【解答】解:(1)A→B是由一个细胞变成多个细胞,表示细胞分裂;B→C是由细胞群变成了不同的组织,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所以小张的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关。
(2)人体的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血液具有营养、保护等功能,属于结缔组织。
(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所以,人体具有而玫瑰没有的是结构层次是系统。
故答案为:(1)分裂、分化;分裂和生长
(2)结缔组织
(3)E系统
【点评】熟练掌握动物体和人的结构层次。
29.(5分)如图是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中,A羊提供的是 无核卵细胞 ,B羊提供的是 细胞核 ,它们结合形成的融合细胞被植入C羊的子宫中最终发育成“多莉”。
(2)克隆羊“多莉”的多数特征像 羊,由此说明 细胞核 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控制中心。
(3)在“多莉”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是由 C 羊供给的。
【分析】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解答】解:(1)由图示可以看出:A羊提供了无核卵细胞;B羊提供了乳腺细胞核;C羊提供了子宫,即胚胎发育的场所,最终发育成“多莉”。
(2)细胞核是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能经复制后传给子代,同时遗传物质还必须将其控制的生物性状特征表现出来,这些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细胞核中。“多莉”体内的遗传物质来自于B羊。所以其性状像B羊。因此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储存在细胞核内。
(3)在“多莉”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胎盘、脐带从C羊体内获得,因此C羊是养母。
故答案为:(1)无核卵细胞;细胞核
(2)B;细胞核
(3)C
【点评】掌握克隆的原理及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30.(9分)仔细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时,调节 细 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清晰;若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40×,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了 200 倍;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而是在视野的左上方,应该把玻片向 左上方 (“右下方”或“左上方”)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2)组成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图中的填 乙 (“甲”或“乙”)。
(3)图中,甲和乙图中的[2]是 细胞膜 ,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甲、乙细胞里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7 ] 线粒体 ;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果汁主要来[ 5 ] 液泡 。
【分析】图中:1细胞壁、2细胞膜、3叶绿体、4细胞核、5液泡、6细胞质、7线粒体;甲细胞属于植物细胞,乙细胞属于动物细胞。
【解答】解:(1)用显微镜观察时,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清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若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40×,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了5×40=200(倍);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而是在视野的左上方,应该把玻片向左上方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2)甲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因此属于植物细胞,乙细胞不具有这三种结构因此属于动物细胞,故组成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图中的乙动物细胞。
(3)图中,甲和乙图中的[2]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据图可知,甲、乙细胞里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7]线粒体;植物细胞的液体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的细胞液中,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果汁主要来[5]液泡。
故答案为:(1)细;200;左上方。
(2)乙。
(3)细胞膜;7线粒体;5液泡。
【点评】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1.(10分)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共有 4 条食物链;请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绿色植物→昆虫→蛙→蛇→猫头鹰 。
(2)从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一显示的食物网中未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 分解者 。
(3)图二表示“绿色植物→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相对含量,则D对应的生物是 绿色植物 。
(4)图三表示“绿色植物→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的三类生物体内的总能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猫头鹰 。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的来源是 太阳能 。
(5)目前农田里经常喷洒农药消灭害虫,农药中的某些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图一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猫头鹰 。
(6)在图一的食物网中,蛇与鹰之间的关系是 捕食和竞争 。
(7)在该生态系统中,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蛇,则在短时间内昆虫的数量将迅速 减少 ,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比例又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能力 能力,但这种能力又是有一定限度的。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3)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低,获得的物质越多,生物的数量越多。
(4)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有限度的,若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
【解答】解:(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图示甲中的食物链有4条,分别是:绿色植物→鼠→猫头鹰、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绿色植物→昆虫→食虫鸟→猫头鹰;绿色植物→昆虫→蛙→蛇→猫头鹰。其中最长的食物链:绿色植物→昆虫→蛙→蛇→猫头鹰。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因此图中所有动物统称为消费者,图中植物属于生产者,所以尚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3)根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植物的有机物最多,肉食性动物有机物最少,若图乙中A、B、C、D分别表示有机物含量,则可以写成食物链:D→A→B→C.与食物链:绿色植物→昆虫→食虫鸟→猫头鹰相比,则D对应绿色植物。
(4)根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植物的总能量最多,肉食性动物总能量最少,若图乙中A、B、C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与食物链:绿色植物→鼠→猫头鹰相比,丙对应的生物是猫头鹰。 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最终来源都是由太阳提供
(5)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重金属等)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增高有富集现象,营养级别越高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高。在该生态系统中猫头鹰 的营养级别最高所以所积累的有毒污染物最多。
(6)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蛇与鹰存在的关系有捕食和竞争。
(7)“在此生态系统中,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蛇”,直接导致青蛙的数量大量增加,昆虫的数量减少“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比例又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又是有一定限度的。
故答案为:(1)4; 绿色植物→昆虫→蛙→蛇→猫头鹰;(2)分解者; (3)绿色植物; (4)猫头鹰; 太阳能;(5)猫头鹰; (6)捕食和竞争; (7)减少(或降低);自动调节能力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2.(9分)探究实验题: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 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鼠妇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 鼠妇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
设计方案:
(1)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 纸板.控制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光照 ,因此在盒里就形成了 黑暗 和 明亮 两种环境.
(3)方法步骤:
①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 相同(或20只) 的鼠妇,静置2分钟(min).
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必须统计多次的原因是 取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 .
(4)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 记录 .
(5)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3
2
2
2
2
3
2
2
1
2
黑暗
17
18
18
18
18
17
18
18
19
18
(6)得出结论: 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
(7)实验结束后,你怎么处理鼠妇呢? 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 .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唯一性.还要注意多统计次数,计算平均值,减少误差.
【解答】解:根据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提出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可作出假设:鼠妇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2)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明亮与黑暗两种环境,是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3)①为了控制变量的唯一性,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相等(或20只)的鼠妇,静置2分钟(min).
②统计一次容易产生误差,有可能其他因素导致产生偶然现象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多实验几次,然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在实验过程中,每分钟统计一次不同环境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最后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使结论更准确.
(4)实验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作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到下表中.
(6)通过求实验数据平均值可知:明亮环境中平均一只鼠妇,阴暗环境中平均九只,故可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7)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故答案为:
鼠妇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2).光照 黑暗 明亮(注意“黑暗”和“明亮”亦可对换)
(3)相同(或20只) 取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或取平均值,避免实验偶然性,提高实验准确度等类似表述即可得分)
(4).记录
(6).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7)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或放回大自然等即可得分)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通过此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6页。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部分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部分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