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展开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答案】D
【解析】A.揳xiē讪shàn ;B.虔qián 怆chuàng;C.廓kuò 讷 nè
2.【答案】C
【解析】A.崔--摧,慨--概;B.祥--详;D.祟--崇
3.【答案】C
【解析】A.难能可贵,是指不容易做到的事而做到,所以特别可贵。此处用“来之不易”更合语境。B ."大刀阔斧"意思是比喻像使大刀、用阔斧那样,形容办事果断而有魄力。根据语境,改为"雷厉风行"更合适。D.蒸:上升;蔚:聚集。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霞蔚云蒸,形容景物灿烂绚丽;此处为对象误用。
4.【答案】A
【解析】B.成分残缺“眼光”后加上“的检验” ;C.“大约”与“余”赘余;D. “是否”和“杰出表现”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
5. 【答案】B
【解析】第一空:“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指不用;毫无疑问,在这里指不存在问题,符合语境。故排除AC。第二空:“然而”表示转折;“况且”表示递进。根据语境“却未必带来更好的结果”,填“然而”。第三空:“沉溺”指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不能自拔;“沉迷”指(对某种事物)深深地迷恋。根据语境选“沉溺”。第四空:“消耗”指(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占据”指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此处应为“消耗”时间。
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中的连贯能力。语段文字为《红烛》诗歌短评。联系语境可知,空缺位置主要阐述《红烛》的七次变化,四扬三抑,局部结构为总分关系。可先观察选项,确定首句为总起句应选⑤,排除AD。而③句分析“全诗的收束”为尾句,故而选B。还可以利用语段中的标点提示进行序列验证。
7.【答案】
①结合自然景观规划好民居建设,建设美丽乡村。
②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乡愁文化。
③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乡村经济振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能力。语料内容切合家乡文化参与任务群。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语料,归纳小南洋村“留住乡愁”的经验,就不可随意发挥,应从语料中提取压缩。答案表述时要紧扣“留住乡愁”这一目的,每一条都要提到措施和相应的目的,若只提措施,该点只能给1分。语料中第一句对表述“目的”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可作为参考列点。其中第2点,若学生写“激发爱国爱乡之情”“树立乡村文明新风”亦可给分。
8.【答案】(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依据“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在写作时,不管怎样讲究文法,艺术,我们也不可能更完整地传情达意。
B.“所有人认同”有误,应该是“多数人认同”。
C.依据“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群体愈大,包括的人所有的经验愈繁杂,发生语言的一层共同基础也必然愈有限,于是语言也愈趋于简单化。”理解为语言的发生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层面,如果经验繁杂,发生语言的层面必然有限。
D. 依据“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这里说的是语言只是像筛子而已,并非能保证情意原汁原味。选项说“未必能够保证”,表达严谨准确。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作者运用类比推理,由电话、广播的使用大大影响书信的使用,推导出传真技术也可能影响文字运用。选项中“将取代”说法有误。原文“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故选A。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本文是一篇论述文,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考生需要梳理文意,概括层次。第1段提出了中心论点“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第2、3段论述了说话时可以不注意文法,但写作时得尽量的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但作者认为文字是间接说话,是不完善的工具。第4段进一步论述语言的社会性。第5、6段论述了语言发生的条件,是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另外,必然会因个人间的需要而发生许多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第7段论述了“特殊语言”常是特别有效,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第8段得出结论“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综合上述内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A.首先,提出了“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论点。
B.接着,论述了说话时和写作时要不要注意文法,传情达意上的区别。
C.然后,以反问形式提出“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取不太完善的文字呢”,表明作者倾向比较完善的语言。阐述了共同语言和特殊语言的概念和区别。
D.最后,得出“在面对面社群里,不但文字是多余,连语言都并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体系”的结论。
12.【答案】D
【解析】向村里的老支书讨教
13.【答案】C
【解析】文章罗列了一系列的数字表现百坭村的发展成绩,肯定了黄文秀为百坭村的发展付出的努力。其中除了特色种植产业,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努力。
14.【答案1】推荐理由:本通讯记述了时代新青年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感人事迹,具有很强的新闻价值。她的事迹谱写了新时代青春之歌,展现了青年人主动担当与奉献精神,突出了青年人在困难面前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毅力,深深地打动了读者。(扣“时代新青年”1分,“感人”“动人”1分,黄文秀事迹1分,传递的价值观1分)
【答案2】推荐理由:本通讯在写法上是人物通讯典范。细节描写逼真传神。“脱下外套帮他们(群众)扫院子、干农活、种油茶、摘果子”“带着村‘两委’班子熬夜做方案、拿对策”等细节刻画使读者感受深刻。突出典型事迹,既有正面描述其朋友圈等系列事例,又有侧面描写的事例,如写组织部的同志的评价和贫困户黄邦旋等系列事例,正侧面结合给读者以真实之感,进一步打动读者。(共2点,写人技法各1分,分析各1分,没有写读者体验不得满分)
【答案3】若学生从“新闻价值”“写人技巧”两个方面写,亦可。但每一点都要有理据意识,有概括有分析。
【解析】本题为改造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原题及答案如下:
原题:这则人物通讯是如何做到生动感人的?请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简要分析。
答案:①内容上突出了黄文秀的崇高境界。黄文秀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毅力,主动担当与奉献的精神,无不深深地打动了读者。写法上:①逼真传神的细节描写。“她到群众家不再拿着本子问东问西,而是脱下外套帮他们扫院子、干农活、种油茶、摘果子”“黄文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带着村‘两委’班子熬夜做方案、拿对策”等细节刻画使读者感受深刻。②典型事迹的罗列,既有正面描述其朋友圈等系列事例,又有侧面描写的事例,如写组织部的同志的评价和贫困户黄邦旋等系列事例,正侧面结合使读者有真实之感,进一步打动读者。
改造后的题目表述分成两个部分:情境——《时代新青年》杂志“最动人”栏目拟征集优秀人物通讯稿。任务——请你从新闻价值或写人技巧方面写一则推荐书,阐述推荐理由。(扣第二单元学习任务三)如果从新闻价值的角度进行推荐,要明确新闻价值的概念和要素。新闻价值,是指事实的内含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引起受众普遍关注的素质(要素),以及其传递价值观的能力,是新闻传播主体衡量、选择新闻事实的依据。新闻价值六要素是:真实性、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还要关注杂志名称和栏目定位,在答案中应该予以回应。如果从写人技巧方面回答则应该注意优秀人物通讯中写人的要义(第二单元知识短文中有: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如果从其他方面回答,言之成理也可得分。照搬照抄原题答案视为作弊给0分。没有回应情境任务,但是推介理由完整给3分。此外,本题设题用意也包含为写作题写人要注意细节和事例提供一个暗示。
附答案解读:从“黄文秀经常以‘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来勉励自己、激励队友,不向贫困低头、不向困难屈服,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毅力,带领群众在脱贫路上攻坚克难”“黄文秀用守初心、担使命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信赖,赢得了群众支持”“百坭村及村里贫困户取得的点点滴滴进步,都凝聚着她辛勤的汗水,闪耀着她奉献的光芒”等处可知,这则人物通讯从内容上突出了黄文秀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毅力、主动担当与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从这则人物通讯的写法上来看,通过“她到群众家不再拿着本子问东问西,而是脱下外套帮他们扫院子、干农活、种油茶、摘果子”“黄文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带着村‘两委’班子熬夜做方案、拿对策”等细节刻画使读者感受深刻,表现人物崇高的精神;从所选的典型事迹来看,既有“黄文秀在《扶贫,从‘新手’到‘熟路’》的文章中写道:“在我驻村满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我简单地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黄文秀经常以‘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来勉励自己、激励队友,不向贫困低头、不向困难屈服,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毅力,带领群众在脱贫路上攻坚克难”,通过正面描述其朋友圈等系列事例,又有侧面描写的事例,如写组织部的同志的评价——“‘当初组织考虑到一个女孩子去偏远的百坭村开展工作不方便,但黄文秀主动承担了责任,而且决心特别坚定。’百色市委组织部的同志说”,写贫困户黄邦旋等系列事例,正侧面结合使读者有真实之感,进一步打动读者。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得金光灿烂”一句,结合后文“刚从寂静的山庄来到这里,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听起来像洪水一般喧嚣。尽管满眼都是人群,但他感觉置身于荒无人烟的旷野。一种孤单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闭起来”可见,这景色并没有体现他对未来充满期待。小说最后一段景色描写后文是“看来这工不好上!至少今天是没有任何希望了!”不好上,并非上不了;至少今天没有任何希望,不代表明天没有希望。故选C。
16.【答案】①铺叙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1分),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1分);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1分)烘托人物置身繁闹中的孤独寂寞、恐慌不安。(1分)
【解析】题干中“前三段环境描写”是答题区间限制。“如何利用环境描写”实则考查“环境描写的手法”,“服务人物形象的塑造”要求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揣摩环境描写的作用。认真阅读不难发现,前三段主要表现了黄原城“古老”“庞大”“繁闹”的特点,主人公孙少平在这里展开具体活动。答题时要有上下文关联意识,第四段人物出场部分的描写对于答题有很大的帮助。在这个热闹繁华的城市,“他便置身于被这座群山包围的城市”“恍惚地立在汽车站外面,愕然地看着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一刹那间,他被庞大的城市震慑住了”,可知前三段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在陌生热闹城市的孤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17.【答案1】
①面对原生态贫穷,孙少平“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表现出向前行的勇气。这告诉我们,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②面对没有经验和技能的严酷现实,孙少平绝不认输返回双水村,表现出选择后的坚持。这告诉我们,在挑战面前要有坚定的意志(不认输的精神)。③面对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自卑与怯懦,孙少平自我安慰,带着梦想追求不止。这告诉我们,困难面前要学会自我调适。
【答案2】
①要勇敢:面对原生态贫穷,孙少平“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表现出向前行的勇气。
②要坚定:面对没有经验和技能的严酷现实,孙少平绝不认输返回双水村,表现出选择后的坚持。
③要学会自我调适:面对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自卑与怯懦,孙少平自我安慰,带着梦想追求不止。
【说明】以上每点,启示1分,分析1分。先写启示后分析;或先分析文本后得出启示,均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精神特点能力,学生只需要按图索骥,找到划线句子分析心理活动的具体内容,联系前后文语境,即可得出启示。
划线句子为人物心理活动描写。①处,“这就是我要开始生活的地方吗?”“你,身上带着十几块钱,背着一点烂被褥,赤手空拳来到这里,你怎样才能生活下去呢”这是孙少平面对眼花缭乱、庞大的世界和自身贫穷的矛盾发出的疑问。随后,他“发了一会愣怔,便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表现出人物的勇敢。(答题时需要联系后文语境,看人物行动)②处,“那么,返回双水村吗?这很容易,明天早晨买一张汽车票,大半天就回去了一回到他那另一种苦恼之中……可是,他怎么能回去呢?”这个心理活动由前置语境“严酷的现实横在这个漂泊青年的面前。他既没有闯世的经验,又没有谋生的技能,仅仅凭着一股勇气就来到了这个城市。”,可知即使意识到自己对命运的驾驭能力有限的严酷现实,他仍然不愿意返回双水村,“怎么能回去呢?”用反问强烈表达出选择后的坚持。(答题时要联系前文语境,看人物面临的困境)③处,“他想:他本来就不是准备到这里享福的。他必须在这个城市里活下去。过去的生活都已经成为历史,而新的生活现在就从这大桥头开始了。”后文提到:“这种自我安慰的想法,使孙少平的心平静了一些,他开始谋算自己眼下该怎么办。”可见要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调适,让自己为追求梦想而一直努力下去。(答题时要联系后文语境,看作者用词)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
“言于玄宗”中“于玄宗”是“言”的后置状语,意思是“在玄宗面前说”,“于玄宗”是一个介词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
“论当世事”中“当世事”作动词“论”的宾语,意思是“谈论当代的大事”。“奏颂一篇”承前省略主语“李白”,意思是“李白献上一篇赋颂”,所以要求在“当世事”与“奏颂”之间断开。
19.【答案】C
【解析】皇帝命令宰相对杜甫考试文辞。
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
B.“志向高远;他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等为伍”“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错误。文中未提到“志向高远”“不屑与高力士等为伍”,“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与原文不一致,原文只是说“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还有原文“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皇帝想要封官赏赐,是贵妃阻止,不是李白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
故选B。
21.【答案】(1)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容纳,更加傲慢放任,不约束自己的言行。
(2)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1)为……所,表被动,被,1分;骜放,桀骜不驯,傲慢放任,1分;自修,宾语前置,即“修自”,约束自己,1分;句意1分。
(2)属,写,1分;且,将近1分;寄食于人,状语后置,即“于人寄食”,依赖别人过日子,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父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江油)。天宝初年,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馀思。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一起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深以为耻,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皇帝亲近的人所容纳,更加傲慢放任。不约束自己的言行。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经和崔宗之乘船从采石矶至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恕、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22.【答案】D
【解析】D项“以此获得精神上的解脱”为过度解读。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 ,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23.【答案】①诗歌语言平实(1分),场景普通(1分)。词人用平淡的语言写了普通农家的三个儿子劳作场景。(1分)②状貌生动,情趣盎然(1分,从白描角度说亦可)。三个儿子“各有所司”,劳而无怨,体现劳作(生活)之趣;大儿有担当,中儿不偷懒,小儿调皮却受父母喜爱,体现人情之趣;小儿“溪头卧剥莲蓬”,一“卧”字见出童真之趣,闲适之趣。(分析2分,结合下阙内容1分,概括出趣味1分,不苛求面面俱到,写出一点趣味即可,但必须扣紧趣味回答,否则不得分)
【解析】这首词浅显易懂,没有阅读障碍。与教材中《插秧歌》的农家劳作画面、《归园田居》隐居生活和白描写法以及词人辛弃疾均可做一定的关联。适合学生调动多方面的学习经验。本题命制追求主要在学生答题规范意识的培养,表达能力要求照应第三单元写作任务“文学短评”。重点要把握四点答题技巧,这也是文学短评的写作技巧:1.阅读文本,确定观点。就本题而言,观点已经在题干中呈现“平中显趣”。2.角度集中,观点鲜明。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平”和“趣”。平,就是平凡,指内容平凡,语言平实。趣,趣味,答题时重点关注字面表达背后的人情之趣、生活之趣、童真之趣等,答题时要有扣关键信息的意识。3.叙议结合,语言精警。就本题而言,叙表现在结合下阙词句内容;议要体现出评价的概括性,答题语言要简洁。4.巧妙构思,合理安排。就本题而言主要体现在分点答题的意识,先说“平”再说“趣”。
【附词作赏析】
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刘熙载说 ,“词要清新”,“澹语要有味”(《艺概·词曲概》)。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语清新”、诗情画意的特点。它表现在描写手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 ,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 ”,亲密无间,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春秋时代属于吴国。“媪”,是对老年妇女的代称。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无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 。“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比“坐”“躺”“趴”等用得更妙。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 ,“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和谐、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 、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这首词 ,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 ,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24.【解析】
1.审题
本题为给材料命题作文。题目为“山外之人”,从材料引导看“山”并不是具体的山。“山”内是我(们),“山”外之人在某一方面比我们更强,写山外之人要关照到山内的我(们),可形成对照、比较、衬托等。材料第二句话对立意和取材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所写的“山外之人”,可以比我们更有追求,或者更有活力,或者更有毅力,使我们心生仰慕之情;省略号拓宽了立意空间,不必拘泥于材料所述,但要传递正向价值观。同时还要注意到,材料中提到“生活中”,这意味着写作要追求真实,落笔前要努力激活生活经验选择恰当的描写对象。
2.写法
①要选择典型且富有生活气息的事件。可以从自己熟悉的人中选择一个来写,如果是“群像”亦可。取材的范围很广,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可以写。所选择的事件,要能集中表现人物“比我们更强”的特点,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几件事。在记叙事件时,作者要有“目击”现场能力,学会运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再现当时的场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
②要准确地捕捉事物的细部特征,要学会用简约的笔触去勾勒、描摹,以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细节虽小,但不可小视其作用。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当然,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 判分
客观看待题目要求与学情之间的距离,鼓励给高分,慎判低分。
类别 | 主题 | 人物 | 故事 | 描写+细节 |
一类文(60—54) | 紧紧围绕“山外之人”更强更好的特点,记叙主题鲜明的故事,对社会人生有较为深入的思考。 | 人物形象丰满,有感染力,引人心生仰慕之情。 | 选例能够有力表现“山外之人”更强更好的特点。情节有发展变化,巧妙呈现主题。 | 对于人物或故事情节描写细腻,能够根据需要恰当进行语言、动作、神态、服饰或环境等细节描写,且能凸显主题。 |
二类文(53—48) | 能围绕围绕“山外之人”更强更好的特点记叙主题明确的事件,对社会人生有一定的思考。 | 人物形象更强更好的特点鲜明,能讲述事件来表现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 | 选例能够较好表现“山外之人”更强更好的特点。叙事清楚、合理、完整。 | 描写具体充分,较为生动,能扣合主题。 |
三类文(47—42) | 有主题但浅显,对题目内涵理解不足,缺少社会性思考。 | 人物形象更强更好的特点有所呈现,具体可感,能通过事件表现人物。 | 选例能够基本表现“山外之人”更强更好的特点。叙事比较清楚、完整。 | 描写有所呈现,能表现人物特点。 |
四类文(41—36) | 立意比较幼稚。 | 人物有特点,但对更强更好的特点体现不足顶格41分。 特点不够鲜明,或人物形象碎片化,40以下。 | 选例不能表现“山外之人”更强更好的特点。叙事基本完整。 | 描写能力不足,没有细节描写。 |
五类文(35-0) | 讲述的事件无法“山外之人”更强更好的特点,主题模糊,传递负面价值观。套作。 | 没有人物塑造。 | 不能讲述故事,与主题关系不清,叙事不完整。 | 没有细节描写。 |
其他扣分项:
①错别字每个扣1分(重复不计),满5分为止;②每少50字扣1分;③不足300字,不超过24分;④默写作文,不超过20分;⑤另:抄袭试卷中阅读材料的20分以下,抄袭优秀作文的25分以下。⑥没有题目扣2分;⑦文体不清35分以下。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西山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西山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9月份月考高一语文试卷docx、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9月份月考高一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一年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docx、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