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苏教版1.拓展教案
展开
第六单元 拓展与应用
1.拓展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
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层次2: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层次3: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探究能力
层次1: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不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不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层次2: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不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层次3: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教学准备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本领。(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解释,如:地球上的陨石坑等)
二、探索和调查
1.其实,像这种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对问题进行探究就是一种“拓展(开拓发展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古人曾说过“举一反三”和“闻一之十”也是同样的道理。
2.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书上的现象。
瓶中的草为什么和外面的长的不一样呢?
3.学生将自己的解释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4.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5.总结:像这样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和问题进行的解释就是一种对所学内容的拓展。
6.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器材动手探究,并将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记录下来。
(1)两人小组完成尺挑报纸的实验
(2)四人小组完成金鱼在试管中存活的实验
(3)每人单独完成气垫汽车的实验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实验
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都要要求学生进行初步地假设—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释—讨论与交流。
7.像这样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拓展。
三、回顾和解释
你还能对生活中发现的哪些现象,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呢?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拓展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拓展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动手做实验,动脑做解释,动脑做解释,课后去验证,总结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六年级下册1.拓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下册1.拓展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苏教版1.拓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苏教版1.拓展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探索和调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