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7课综合拔高练 试卷 6 次下载
- 4-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复习提升 试卷 试卷 7 次下载
- 1_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练习题 试卷 10 次下载
- 2_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练习题 试卷 10 次下载
- 3-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8~9课综合拔高练 试卷 9 次下载
历史人教统编版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展开单元达标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漫画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对殖民地的大肆掠夺,据此判断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动机是( )
A.加强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B.到海外去寻求财富
C.促进与世界各国的交往
D.传播世界先进文明
2.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萌芽是其根源;后来也有观点认为,应当突出宗教的重要作用;还有研究者提出,王室的支持才是其主要原因。据此可知历史事件( )
A.不能被正确认识
B.研究视角可以多元
C.只能有一种解释
D.可以随意加以阐释
3.15世纪末,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著作《地理学》被印刷出版,在欧洲广泛传播,“简直就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激动人心”。托勒密的地理著作引起极大轰动说明( )
A.人们开始怀疑基督教会的地球中心说
B.欧洲人认识未知世界的愿望空前强烈
C.托勒密著作准确预知了新大陆的存在
D.人文主义者热衷于复兴古代希腊文化
4.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该历史学家( )
A.否定了西欧航海家的作用
B.关注到殖民扩张的内在动力
C.意在提高资本家政治地位
D.强调了资本主义的侵略性质
5.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由此可知发生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 )
A.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
B.欧洲社会对东方商品的渴求
C.垄断贸易引发了激烈的商业竞争
D.西欧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6.某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新航路开辟后,航海贸易风险太大,可能有些船会沉没,船员沿途可能会死去,如果由众多个人共同参股集资,每位股东的责任最多是损失掉所投入的股金,不承担更多的风险。”以上现象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 )
A.海上贸易频繁 B.商品价格上涨
C.经营方式变革 D.商路中心转移
7.马可·波罗的报告中对安达曼群岛居民有这样的描绘:这些人的脸长得“像狗一样”。这表明当时( )
A.对外交流频繁使西方重新认识世界
B.马可·波罗用新文化对世界进行解读
C.相对隔绝的状态阻碍了人类的眼界
D.外来人种的发现推动了传统观念的更新
8.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恩格斯认为它“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这一论断主要基于当时的航海活动 ( )
A.使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
B.打破了世界隔绝的状态
C.导致欧洲严重的阶级对立
D.引起欧洲经济结构变动
9.美洲白银生产量在16世纪约为17 000吨。17世纪美洲白银生产量约为37 000吨,其中约有27 000吨运抵欧洲,然后欧洲又将约48%运往亚洲。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欧洲列强加紧对外输出资本
B.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残酷剥削
C.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亚洲
D.欧洲同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日益密切
10.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各种美洲高产作物逐渐传入欧洲,仅马铃薯一项就促使欧洲人口在1700—1900年的两百年间由占世界人口的18%增长到25%,城市化率也大幅度增加,催化了工业革命的产生。由此可知( )
A.人口的增长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B.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深远影响
C.欧洲的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D.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获取高产作物
11.“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50%。”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的波动
B.地中海的贸易中心地位即将丧失
C.西班牙的殖民活动向印度拓展
D.世界金融中心从欧洲向亚洲转移
12.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明朝的对外开放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亚洲人口的膨胀
13.新航路开辟后热衷于探险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看到可以用白银跟中国人做生意,便掀起了一场银矿开发狂潮。整整两个半世纪,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地流入中国。这反映了( )
A.白银流入促进了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B.对外贸易增加使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中国商品满足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
D.西、葡已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贸易伙伴
14.17世纪,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和金银矿的开发,欧洲国家确立了“非洲服务于美洲”的总政策。该“总政策”体现为欧洲国家( )
A.向美洲倾销廉价商品
B.引进非洲农作物品种
C.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
D.向美洲提供生产设备
15.15世纪末以后的100多年中,葡萄牙从非洲运走黄金27.6万千克;1521—1544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每年运回黄金约2 900千克,白银约30 700千克;在1545—1560年间,西班牙平均每年从美洲运回黄金5 500千克,白银24.6万千克。这种现象( )
A.表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促使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
16.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下列现象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的是( )
A.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
B.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获利
C.出现一批垄断组织控制商品生产
D.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17.在新大陆的金银被大量开采之前,欧洲可用于国际贸易交换的值钱商品很少。后来,欧洲人把美洲出产的白银运到亚洲和欧洲,从亚洲购买商品,转运到欧洲和美洲高价卖出;运到欧洲的白银也被投入到中国市场,以购买丝绸、茶叶和瓷器。这表明( )
A.欧洲在与东方的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
B.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经济联系
C.贵金属的流入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D.欧洲的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18.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 ……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
A.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
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的剥削关系
D.给殖民地社会造成人才断层
19.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后期,英国占领此地,将其改名为纽约。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了( )
A.商业资本的强大
B.资本输出的兴起
C.议会制度的先进
D.殖民霸权的角逐
20.“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是 ( )
A.殖民扩张与掠夺
B.人员交流的频繁
C.东西文明的交汇
D.科技发明的推广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的许可以后,澳门开始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商埠,并一跃而成为葡萄牙—印度—中国—日本贸易航线的重要枢纽。西班牙人到达美洲以后,绕过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来到菲律宾群岛。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这迥然不同于以往的海上丝绸之路,它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而是越过大半个地球,由亚洲通向美洲的远程贸易。“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这就是驰名于历史的、持续了二百多年的沟通马尼拉与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葡、西两国及其殖民地无法用香料等初级产品与中国工艺精良的高级商品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因此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如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无疑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
——摘编自樊树志《文明的彷徨——晚明历史大变局》
材料二 大帆船贸易促进了原产墨西哥的玉米传入中国,此外,西红柿、花生、向日葵、马铃薯乃至南瓜等今天我们的日常食物也都起源于美洲。在菲律宾,大帆船建造主要是由中国木工、铁匠完成;帆船检修、货物搬运也依赖大批华工。勤劳的中国人还远渡重洋,为拉丁美洲带来了生产技术和中国文化。前往美洲的华人中有些是商人,他们携带中国货物直接前往阿卡普尔科换取白银;有些则是被当作仆役甚至奴隶运往美洲的;同期,还有旅菲的华人手工艺人和水手为逃避菲律宾殖民当局的迫害而踏上拉丁美洲的土地。他们到达墨西哥、秘鲁并在那里定居。当时的阿卡普尔科因华侨众多而被誉为“唐人城”,在墨西哥城甚至16世纪就出现了“唐人街”。
——摘编自韩晗《试析16—19世纪跨太平洋
“大帆船”贸易及其对拉丁美洲与中国的影响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大帆船贸易形成的历史条件。(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与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比呈现出的主要不同,并概括大帆船贸易的历史影响。(13分)
2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长安开始的这条向西绵延伸展的古代陆路交通线,成为联结东西方的古代交通大动脉。这条大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沿着这条大道,我国大量独步世界的丝织品源源不绝地运往中亚、西亚以及更遥远的西方……西方的物产以及西域的音乐、舞蹈也接踵东来,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汉朝使节到安息时,安息王派大将率领两万人马出迎数千里,并派使臣随汉使到长安,献给汉武帝大鸟卵(鸵鸟卵)和黎靬善眩人(指埃及、叙利亚一带的魔术师)。随着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远在地中海地区的人们现在也可以辗转来到中国了。
——摘编自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
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二 随着葡萄牙东方贸易帝国的创立,往日与印度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和威尼斯商人的地位逐步下降。这个帝国由少数岛屿和散布于绕非洲去东方的航道上的沿海商埠组成,它们在战略上都是重要的据点。葡萄牙人依靠它们得以控制伸展在半个地球上的航路,保证了葡萄牙商船畅通无阻地往来于欧亚之间,而且在航路上每隔一定距离都有一个停泊处,以补充食物和修整船只。葡萄牙就这样成为垄断欧亚之间及中国、日本和菲律宾之间贸易的霸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葡萄牙对外贸易之路与汉朝丝绸之路的不同点及其原因。(12分)
答案全解全析
1.B | 2.B | 3.B | 4.B | 5.C | 6.C | 7.C | 8.D | 9.D | 10.B |
11.B | 12.A | 13.C | 14.C | 15.C | 16.A | 17.D | 18.B | 19.D | 20.A |
一、选择题
1.B 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对金银财富的需求日益迫切,追逐金钱的梦想成为推动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动力,故到海外寻求财富,成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动机,故选B项。
2.B 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对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认识,而且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说明研究的视角可以是多元的,故B项正确。
3.B 材料未体现托勒密著作中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的论述,无法说明人们开始怀疑基督教会的地球中心说,故A项错误。15世纪末处于开辟新航路时期,材料“简直就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激动人心”反映了欧洲人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托勒密著作准确预知了新大陆的存在,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人文主义者热衷于复兴古代希腊文化,而是体现欧洲人探索未知世界的强烈愿望,故D项错误。
4.B 材料强调了资本家在欧洲海外扩张中的作用,但没有否定航海家的作用,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商业活动推动殖民范围的扩大,商业资本成为殖民扩张的内在动力,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提高了资本家的政治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资本主义的侵略性质,故D项错误。
5.C 从材料可知,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所以他们需要找到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由此可知,发生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垄断贸易引发了激烈的商业竞争,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奥斯曼帝国隔断了东西方的商路,故A项错误。欧洲社会对东方商品的渴求是直接原因,且不是材料主要强调的内容,故B项排除。西欧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也不是材料主要强调的内容,故D项排除。
6.C 材料中“参股集资”(股份制公司)是经营方式变革的表现,故C项正确。
7.C 材料“这些人的脸长得‘像狗一样’”表明相对隔绝的状态影响了人类的认识,阻碍了人类的眼界,故C项正确;A、B、D三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故排除。
8.D 当时的航海活动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使欧洲封建经济衰落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引发了欧洲对美洲的殖民掠夺,这并不能推翻当时欧洲的封建制度,故A项错误。打破了世界隔绝的状态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阶级对立也是经济结构变动的结果,故C项错误。
9.D 据材料“美洲白银……约有27 000吨运抵欧洲,然后欧洲又将约48%运往亚洲”可知,白银在美洲、欧洲、亚洲之间流通,说明欧洲同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日益密切,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列强加紧对外输出资本是在19世纪,故A项错误;材料只能反映白银的流通问题,不能说明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残酷剥削,故B项错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仍然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故C项错误。
10.B 材料强调的是地理大发现以后,物种交流促进了欧洲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反映的是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深远影响,故B项正确。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并非材料的主旨,只是地理大发现的深远影响之一,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欧洲人饮食结构的根本性改变,故C项错误。D项表述明显错误,开辟新航路不是为了获得高产作物。
11.B 材料未涉及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故A错误。“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50%”,这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导致贸易中心发生转移,贸易中心即将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B正确。哥伦布发现的是美洲,不是向印度拓展,故C错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世界金融中心向欧洲转移,故D错误。
12.A 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范围的贸易使得美洲大量的高产作物流入广大亚洲地区,引发“餐桌革命”,故A正确。明朝中后期实行“海禁”政策,B表述明显错误。根据所学可知,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C错误。亚洲人口的膨胀只是“餐桌革命”出现的重要前提而非主要原因,故D错误。
13.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所以白银的流入未促进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故A错误。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故B错误。据材料“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地流入中国”可知,明清时期手工业发达,产品受到西、葡两国消费者的喜爱,故C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成为西、葡的白银流入国,而不是强调西、葡两国的贸易伙伴地位,故D错误。
14.C 欧洲国家“向美洲倾销廉价商品”与“非洲服务于美洲”不符,故A错误。材料没有引进非洲农作物品种的内容,故B错误。“非洲服务于美洲”指把非洲的黑人作为劳动力贩卖到美洲,故C正确。D的表述也与“非洲服务于美洲”不符,故错误。
15.C 大量黄金、白银进入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传统的封建地主贵族阶层逐渐衰落,工商业者逐渐崛起,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西欧是世界贸易的中心,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故B项错误。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便捷也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16.A 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的开辟在欧洲商业领域引发了一些新变化,它加强了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促进了欧洲各地区之间的商业发展,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A项正确。
17.D 材料仅体现了欧洲对外贸易的状况,不能体现出欧洲在与东方的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故A项错误。从材料“在新大陆的金银被大量开采之前,欧洲可用于国际贸易交换的值钱商品很少。后来,欧洲人把美洲出产的白银运到亚洲和欧洲”可知,材料反映的时间是开辟新航路时期,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不仅贵金属的流入,还有与亚洲的对外贸易都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欧洲利用美洲的白银同亚洲国家进行贸易活动,可知欧洲进入了为资本主义工业化积累原始资本的阶段,故D项正确。
18.B 西方的征服活动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同时殖民者也给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可知西方的征服活动破坏了殖民地的旧秩序、旧制度,但没有使其产生一个“新世界”,反而使其境况更差,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故B项正确。“瓦解了殖民地封建的剥削关系”并不适用于所有被西方征服的国家和地区,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的信息,故D项错误。
19.D 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了英国取代荷兰,确立了世界商业和殖民霸权,与商业资本的强大无关,故A项错误,D项正确。资本输出的兴起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议会制度与纽约名称的改变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
20.A 殖民扩张与掠夺是世界各民族历史逐渐融合的主要途径,故A项正确。B项不是主要途径,故错误。“文明的交汇”是世界历史逐渐融合的条件,而不是途径,故C项错误。科技发明的推广有利于世界历史的逐渐融合,但不是主要途径,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历史条件:以澳门为中心的国际贸易提升了中国商品的知名度;环球航行的成功;美洲盛产金银;巨额利润的刺激;美洲与中国经济结构的差异性与互补性;美洲对东方商品的市场需求;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工商业发达。(7分)
(2)主要不同:以太平洋为中心,贸易范围更广;行程远及中南美洲;航线自西向东;西班牙殖民者主导;属于垄断贸易的一种;白银等贵金属发挥了重要作用;促成更大规模的华人外迁。(7分)
历史影响:密切了亚洲与美洲间的联系;促进了大量白银流入亚洲特别是中国;有利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玉米等物种在亚洲的传播;推动了菲律宾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提高了华人华侨的地位;推动了华人向美洲的迁移。(6分)
解析 (1)结合材料一信息,从澳门与马尼拉的地理位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差异性、中国工商业的发展等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主要不同,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贸易范围、航程、航线、主导者、贸易性质、人口流动等角度归纳作答;第二小问历史影响,从对中国的影响、物种传播、对菲律宾的发展、工商业发展、人口流动等角度作答。
22.答案 (1)作用:连接了东西方交通线;有利于东西方物产、技术、文艺等的交流;互派使节,加强了官方之间的来往;商贸和人员往来频繁,促进东西方经济的发展。(8分)
(2)不同点:汉朝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文明的和平交流,葡萄牙的对外贸易之路也是其对外殖民侵略和扩张的道路。(4分)
原因:汉朝国力强盛,文明领先世界,对外交流有弘扬国威的目的;中华文化中的“仁”“和”等观念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前夕,东西方商路被阻断;葡萄牙最先进行海上探险,并以掠夺海外财富为目的;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8分)
解析 (1)对材料一信息进行分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2)第一小问不同点,根据材料一汉朝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用可知,汉代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文明的和平交流,根据材料二“葡萄牙就这样成为垄断欧亚之间及中国、日本和菲律宾之间贸易的霸主”可知,葡萄牙对外贸易之路也是其对外殖民侵略和扩张的道路。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汉朝对外交流的目的、儒家思想等角度分析汉朝丝绸之路推动文明和平交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原因及直接原因、早期殖民扩张的目的等角度分析葡萄牙对外贸易之路也是其对外殖民侵略和扩张的道路的原因。
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纲要下册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达标检测(基础卷+提升卷)(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纲要下册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达标检测(基础卷+提升卷)(word版含解析),文件包含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纲要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达标检测基础卷word版含解析doc、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纲要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达标检测提升卷word版含解析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