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二十三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群文阅读•文官类一含解析2021042613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二十四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群文阅读•文官类二含解析2021042613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群文阅读•武官类含解析2021042613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二十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含解析20210426134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九群文阅读•实用类连续性文本阅读综合练含解析20210426135 试卷 0 次下载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二十文言文阅读专项练•文化常识含解析20210426125
展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文化常识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弱冠,古时男子20岁,需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B.丁父忧,指遭逢父亲的丧事,古代朝廷官员如若父母去世,需要辞官守孝。
C.征,指的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员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D.上巳,指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重要的节日。
【解析】选C。C项,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沿海一带。
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解析】选C。“在各乡举行”错,应该是“在各省省城举行”。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理寺,中国古代官署名,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管司法刑狱,长官为大理寺卿。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
D.权,古代表示兼代某一官职的词语,此类词语还有领、署、知、摄、行、判、守。
【解析】选D。D项,“知”,主持,掌管。不是代理、兼任的意思。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取的名号,文中高祖、太宗、隋文帝都是庙号。
B.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是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C.弱冠、及笄,古代分别指男子和女子成年的年龄,男子加冠和女子插簪是成年的标志。
D.“日昳”对应的是古代采用地支计时方式十二时辰中的“未时”,现在指13时至15时。
【解析】选A。A项,“高祖、太宗、隋文帝都是庙号”表述有误,其中的“隋文帝”为“谥号”,需要强调的是,庙号一般常用“祖”和“宗”字,不用“帝”来取名号。故选A。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代,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解析】选A。A项,会试“由皇帝主持”错误,会试由钦差大臣主持。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兖州,地名,古代九州之一。九州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尔雅》《周礼》等九州的分别。
B.石头,石头城,本金陵城,孙权重筑改名,城负山面江,当交通要冲,六朝为建康军事重镇。
C.邑,食邑,古代君主赏赐臣子封地,即以此地租税作为俸禄,秦后受封人对土地有绝对统治权。
D.赙钱,“赙”,指拿出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赙钱”,指为帮助办丧事而赠送给丧主的钱财。
【解析】选C。C项,“秦后受封人对土地有绝对统治权”错误,从秦朝的“中央集权制”的角度分析,秦朝之前受封人对土地有统治权,秦朝后这种统治权被削弱。
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进士,指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B.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各级政府发布命令。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也称“致事”“致政”。
D.秩,本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后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解析】选B。B项,“各级政府发布命令”错,应为“皇帝发布诏令”。
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优”,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如《柳敬亭传》中提到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B.“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C.“顿首”,古时的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D.“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没有豕、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解析】选D。“少牢”指古代祭祀用的羊和豕,没有牛。
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女子受男尊女卑思想影响,没有取字的权利。
B.“光武”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后人常用“光武”来指代刘秀,称其为光武皇帝,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
C.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由中央任命,直接掌管一郡政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D.“青”“徐”指青州和徐州,是沿用我国上古时代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的称法。东汉时期已由九州演变为十三州。
【解析】选A。A项,“女子没有取字的权利”,错。
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古时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
D.“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驾、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解析】选C。根据积累的文化常识可知,“死”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其他所有人的死亡。
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卤簿,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汉之后并非天子专用。也作“卤部”。
B.西夏,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建立的朝代,因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史称西夏。
C.戎夷,戎指北方少数民族,夷指东方少数民族,文中“戎夷”泛指少数民族。
D.配飨,古代专指帝王宗庙及孔子庙的祔祀,后通指其他祠庙的祔祀,也作“配享”。
【解析】选C。C项,“戎指北方少数民族”错,“戎”古代指西方少数民族。
1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侍卫,古代官名,清代选拔各族勋戚子弟及武进士担任,又在其中特选御前侍卫。
B.母忧,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遇母亲去世一般停职守丧三年,期间不婚娶不赴宴。
C.刑部,主管刑罚,最高官员为刑部尚书,在清代与都察院,大理寺合称“三法司”。
D.直隶,即直接隶属,清入关不久成立直隶省,包括今北京郊区、河北、天津等地。
【解析】选A。A项,“清代选拔各族勋戚子弟及武进士担任”错误。清代选满蒙勋戚子弟及武进士为侍卫。
1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胡床:《释名》云:“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云:“栖,谓之床。”顾名思义,胡床是指汉代自胡人处传来的一种睡具。
B.斛:中国旧量器名。古代常用容器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釜、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一斛。
C.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巨室、门阀等。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D.搢绅: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专用为官宦的代称。
【解析】选A。A项,“胡床是指汉代自胡人处传来的一种睡具”错误。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不是通常所说的睡觉用的床。
1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郎中”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同时也是官职名,即帝王的侍从官。
B.“虎符”是古代用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
C.“信州路”与辛弃疾词中“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均为宋时行政区划名。
D.“累迁”中的“迁”意为调动官职,在古代一般指升职。累迁就是多次升官。
【解析】选A。“郎中”本是官职名,战国始有。宋代民间才尊称医生为郎中。
1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太祖多指开国帝王的庙号。魏晋后,用“祖”作为庙号已经泛滥。
B.可汗,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国,其最高统治者皆称“可汗”。
C.羽檄,又称为“羽书”,古代军事文书,插上鸟羽以示万分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D.薨,古代称皇帝、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其所生皇子公主、诸侯或封王的贵族死去。
【解析】选D。薨,不可以用于皇帝,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古代有许多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除”是授予职务的,“罢”是免除职务的,“调”“迁”“移”是调动职务的。
B.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天子或在京师,或出巡狩,不可预定,故言行在所耳,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司空,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
D.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是为“改元”。
【解析】选A。A项,“‘调’‘迁’‘移’是调动职务的”表述错,“迁”应该是“升职”。
1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赙,本义是拿钱财助人办理丧事;赙赠是古代丧礼之一,是指亲朋好友至丧家致奠时赠送货财之礼。
B.包拯,宋仁宗天圣年间进士,为官刚正,断讼明敏,廉洁奉公,被誉为“包青天”,是中国古代清官的典型。
C.鼎镬,本是古代一种用于祭祀的器具;也指古代酷刑刑具,即用鼎镬把人煮死,引申为残酷的刑罚。
D.御史,原为史官与负责文书的官职,后改为监察官,负责纠察官员过失等,其首领为“御史大夫”。
【解析】选C。C项,“本是古代一种用于祭祀的器具”错误。“鼎镬”,不是祭祀用具。本指炊具,“鼎”“镬”不同:鼎,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镬,形似大鼎而无足。
1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神宗,指北宋皇帝赵顼,他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此举对宋王朝影响很大。
B.擢,指提升官职。古代表示升迁的词语还有晋、进、升、提、陟、右迁、超迁等。
C.禁中,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帝王所居宫苑不许人随便进出,故有此称。
D.《本草》,即《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编成的药典,为我国医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解析】选D。D项,“即《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编成的药典,为我国医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错误。《本草》,《神农本草经》的省称,古代著名药书。因所记各药以草类为多,故称《本草》。
1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迁”,一是升迁,二是改任同品级官职,三是降职。
B.“三公”,据说周代已有。据杜佑的《通典》记载:“夏、商以前,云天子无爵,三公无官。”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来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C.“薨”“崩”“卒”“不禄”“死”都表示“人死”的意思,在古代,不同阶层人的死需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薨”在古代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D.“赠”,指为已死的官员加封。“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解析】选C。“‘薨’在古代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错误。“薨”,古代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大夫死叫“卒”。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演练四十六图文转换专项练含解析20210426164: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演练四十六图文转换专项练含解析20210426164,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演练十九文言文阅读专项练•正确判断文言句读断句含解析20210426152: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演练十九文言文阅读专项练•正确判断文言句读断句含解析20210426152,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二十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含解析20210426134: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二十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含解析2021042613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片段训练,整体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