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
展开2021-2022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45分)
1.(3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聚沙成塔 B.破釜沉舟 C.滴水成冰 D.火上浇油
2.(3分)如图是电解水实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A为正极
B.实验时要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以增强导电性
C.实验中电源为直流电源
D.该实验证明了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3.(3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4.(3分)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呈现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则呈现蓝紫色火焰
反应物的种类
A.A B.B C.C D.D
5.(3分)色氨酸[C11H12N2O2]是氨基酸中的一种,在人体内含量太低会影响睡眠质量,一般可通过食补黄豆、黑芝麻、海蟹和肉松等得以改善。有关色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色氨酸共含有27个原子
B.色氨酸不属于氧化物
C.色氨酸中有4个元素
D.色氨酸分子中含有氮分子
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
B.质子数相同的一类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门捷列夫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D.在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得氧气,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7.(3分)归纳总结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对主题知识的纳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鉴别
①过滤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②为了食品卫生,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①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过氧化氢
②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D.性质与用途
①制取气体: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药品
②称量一定质量药品:先加砝码后加药品
①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能做燃料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可以填充食品防腐
A.A B.B C.C D.D
8.(3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的基础自然学科。请你运用分子的性质判断,以下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新装修的房子中有异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9.(3分)某兴趣小组对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编号
氯酸钾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 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0
﹣
﹣
171
实验2
5.0
MnO2
0.5
49
实验3
5.0
Fe2O3
0.5
78
实验4
5.0
CuO
0.5
64
A.实验1的作用是为了进行对比实验
B.以上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C.该实验目的还可以通过测定反应相同时间所产生氧气的体积(相同条件下)来实现
D.该实验目的还可以通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来实现
10.(3分)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11.(3分)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分析如图变化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CO)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变化Ⅰ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变化Ⅰ中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D.变化Ⅱ、Ⅲ中分子没有改变,都属于物理变化
12.(3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
B
C
D
实
验
方
案
目
的
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
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13.(3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离子都带电,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二氧化锰加快了氯酸钾的受热分解的速率,所以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14.(3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水银温度计测温度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
Ca、Ca2+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C
O2和O3的化学性质有差异
氧原子的结构不同
D
用过滤法去除水中杂质
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A.A B.B C.C D.D
15.(3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D.电解水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19分)
16.(4分)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五个铝离子 ;
(2)两个氢原子 ;
(3)三个氮分子 ;
(4)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17.(3分)(1)如图所示,下列A﹣E容器中,分别盛有不同的物质,其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
(2)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各图示表示化合物的是 。
18.(3分)实验小组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如图所示。
实验名称: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实验改进。
实验仪器:锥形瓶(大无色可乐瓶)、细铁丝、胶塞、棉花、细线、青霉素瓶(小药瓶)、注射器、小泡沫砖。
实验试剂:酚酞、浓氨水
实验操作:1.把两个锥形瓶放在水平桌面上;
2.把细铁丝制作成小树并在树枝上放上小棉花团(3个小树);
3.在小棉花上均匀地滴上酚酞试液,把小树用细线拴好,并让小树花悬在瓶子的底部(小树花①)、中间(小树花②)小树花③放在两个锥形瓶之间。
4.事先在青霉素瓶中放少量浓氨水,将青霉素瓶用细线拴好并放在瓶底,或者用注射器向青霉素瓶中注射浓氨水,盖上胶塞,观察现象。
(1)该实验小组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写出该实验改进后的2个优点是① ;② 。
19.(9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水。
(1)下列做法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或减少水体污染的是 。
①农业和园林浇灌改为喷灌、滴灌
②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③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④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2)一种净水机可以将水厂原水直接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a.①中超滤膜可起到过滤不溶性杂质的作用,实验室过滤所需要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含滤纸)和 (填仪器名称),该仪器在过滤过程中的作用是 。
b.步骤②中活性炭有 作用。
c.家中可以用 鉴别硬水和软水,实验室可通过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水的净化
请写出以上C选项涉及到的符号表达式 。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0.(4分)如图是一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②D所表示的粒子是 (填写化学符号),它属于第 周期的元素。
③在C、D、E、F中,化学性质相似的两种原子是 (填字母)。
21.(8分)A、B均为纯净物,C、D、E均为混合物;①~⑤五条途径(见图)都会产生气体M,实验室可利用途径①、②、③反应来制取M,工业上可通过途径④来生产M,自然界可通过途径⑤来提供M;途径①、②、③反应类型相同,途径①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N可作为途径②、③反应的催化剂。图中部分物质未写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的名称为 ,N的化学式是 。
(2)常温下,A、B为固体,C为液体,写出途径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工业上需要大量的M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⑤的生成物之一为葡萄糖(C6H12O6),通过该途径提供M在自然界中被称为 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22.(12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 、 。
(2)实验室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若要收集干燥的氧气,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 时开始收集,在结束实验时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内应采取的措施是: 。
(5)已知甲烷(CH4)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加热制取甲烷。你认为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23.(12分)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探究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作出猜想】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查阅资料】铁粉为黑色固体,铁可与水、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铁锈,活性炭、无机盐等可加快此反应。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在图2中 (填“A、B、C、D、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 段(用图2中字母表示)。
(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磷酸(H3PO4),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如下:猜想 正确。
(3)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 (填“能”或“不能”)精确地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 。
【拓展延伸】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反思与评价】
(4)兴趣小组分析对比曲线BC段和DE段,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由此联想到课本实验: (填物质名称)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被点燃并剧烈燃烧。
(5)兴趣小组认为可利用生活中一些物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他们设计了如图3的实验装置,将“暖宝宝”里面的药品粉末(成分:铁粉、活性炭、无机盐等)放在一酒杯中。倒扣的玻璃杯上事先画好刻度(酒杯等所占空间已排除在外),若药品粉末足量,一段时间经充分反应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021-2022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九洲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45分)
1.(3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聚沙成塔 B.破釜沉舟 C.滴水成冰 D.火上浇油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聚沙成塔、破釜沉舟、滴水成冰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聚沙成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破釜沉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火上浇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3分)如图是电解水实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A为正极
B.实验时要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以增强导电性
C.实验中电源为直流电源
D.该实验证明了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分析】在电解水时可观察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边产生较多的气体,该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该气体是氢气,可燃性的气体在点燃前要验纯;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边产生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为氧气;两边气体体积比为2:1;由实验可得出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结论。根据以上现象或结论,对题中叙述进行判断,选出错误的判断。
【解答】解:A、与电源A极相连的产生的气体较少为氧气,A为正极。故A说法正确;
B、电解水实验时要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以增强导电性。故B说法正确;
C、实验中电源为直流电源。故C说法正确;
D、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水电解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的为氢气,氢气、氧气体积比为2:1;练掌握水电解时的现象及结论,是解决此题的基础。
3.(3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10.05g固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100mL量筒量取9.5mL液体,误差太大,量筒选择不合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3分)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呈现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则呈现蓝紫色火焰
反应物的种类
A.A B.B C.C D.D
【分析】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有:温度,温度越高,反应越快;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物质间的接触面积越充分,反应速度越快;反应物颗粒的大小,颗粒越小,反应速度越快;通常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快;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其反应速率等;据此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说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选项推理合理。
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因为反应温度不同,温度升高,化学反应容易发生,故选项推理合理。
C、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说明了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推理合理。
D、硫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原因是氧气的浓度不同,故选项推理不合理。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了解影响反应的因素即可正确解答本题,可从温度、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物颗粒的大小、反应物的浓度及催化剂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虑.
5.(3分)色氨酸[C11H12N2O2]是氨基酸中的一种,在人体内含量太低会影响睡眠质量,一般可通过食补黄豆、黑芝麻、海蟹和肉松等得以改善。有关色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色氨酸共含有27个原子
B.色氨酸不属于氧化物
C.色氨酸中有4个元素
D.色氨酸分子中含有氮分子
【分析】A、根据色氨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色氨酸是由色氨酸分子构成的,1个色氨酸分子中共含有27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色氨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色氨酸分子中含有氮原子,不含氮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氧化物的特征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
B.质子数相同的一类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门捷列夫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D.在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得氧气,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析】A、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可能是原子、分子或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得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就能分解生成氧气,要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不一定必须加入二氧化锰,也可以用其它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质子数相同的一类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得氧气,利用的是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元素的特征、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原理、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得氧气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3分)归纳总结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对主题知识的纳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鉴别
①过滤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②为了食品卫生,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①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过氧化氢
②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D.性质与用途
①制取气体: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药品
②称量一定质量药品:先加砝码后加药品
①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能做燃料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可以填充食品防腐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过滤的原理以及保护环境的做法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以及鉴别方法来分析;
C、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A、①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但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②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故选项说法完全错误,A不合题意;
B、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而水无此性质,因此可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过氧化氢;②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不完全正确,B不合题意;
C、①制取气体: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药品;②称量一定质量药品:先加砝码后加药品,故选项说法完全正确,C符合题意;
D、①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②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可以填充食品防腐,故选项说法不完全正确,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选用立选法(只要发现选项中说法有错误,即可确定该选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3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的基础自然学科。请你运用分子的性质判断,以下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新装修的房子中有异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分析】把微粒的性质和宏观现象联系起来,利用粒子的体积和质量小,不断运动,粒子间有间隔等性质来解释宏观事实。
【解答】解:A、新装修的房间中有异味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装饰材料中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故正确;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很小,故正确;
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隔,在受热时间隔变大,气体的体积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错误;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变化,是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正确。
故选:C。
【点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改变,当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或粒子。
9.(3分)某兴趣小组对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编号
氯酸钾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 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0
﹣
﹣
171
实验2
5.0
MnO2
0.5
49
实验3
5.0
Fe2O3
0.5
78
实验4
5.0
CuO
0.5
64
A.实验1的作用是为了进行对比实验
B.以上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C.该实验目的还可以通过测定反应相同时间所产生氧气的体积(相同条件下)来实现
D.该实验目的还可以通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来实现
【分析】A、根据实验2、3、4中均使用了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2、3、4中的催化剂的种类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同时间所产生氧气的体积,可以说明反应的快慢,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2、3、4中均使用了催化剂,实验1的作用是为了进行对比实验,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2、3、4中的催化剂的种类不同,根据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可探究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同时间所产生氧气的体积,可以说明反应的快慢,可以说明催化剂催化作用的强弱,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能支持燃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均能复燃,不能说明催化剂催化作用的强弱,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3分)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分析】A、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1.(3分)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分析如图变化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CO)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变化Ⅰ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变化Ⅰ中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D.变化Ⅱ、Ⅲ中分子没有改变,都属于物理变化
【分析】A、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
B、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原子的变化;
C、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D、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变化的特性。
【解答】解:A、由物质的构成可知,一氧化碳(CO)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A说法正确;
B、变化Ⅰ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原子没有再分,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B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变化Ⅰ中分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了变化,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故C说法错误;
D、变化Ⅱ、Ⅲ主要是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没有改变,都属于物理变化,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实质的理解,结合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可。
12.(3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
B
C
D
实验方案
目的
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
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答;
B、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氨气分子,氨气分子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进行解答;
C、根据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进行解答;
D、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进行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情况可以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故A正确;
B、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烧杯放入倒扣的大烧杯中时,会看到酚酞试液变红的现象,从而能够说明氨气的分子从氨水的烧杯进入到盛有酚酞试液的烧杯,能够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故B正确;
C、向左推动活塞,若玻璃导管中液面上升,或向右拉动活塞,若玻璃导管中有气泡冒出,都说明装置气密性好,故C正确;
D、硫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但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使测量结果不准确,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13.(3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离子都带电,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二氧化锰加快了氯酸钾的受热分解的速率,所以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解:A、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不属于单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C、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带正电荷,不是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而不是一定加快反应速率,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14.(3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水银温度计测温度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
Ca、Ca2+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C
O2和O3的化学性质有差异
氧原子的结构不同
D
用过滤法去除水中杂质
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Ca、Ca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C、O2和O3的化学性质有差异,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D、用过滤法去除水中杂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3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D.电解水
【分析】A、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B、根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分析;
C、根据催化剂的作用分析;
D、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
【解答】解: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剩余的气体约为,故A不正确;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开始产生氧气,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氧气,故B正确;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加与不加催化剂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生成的氧气的质量都相等,故C错误;
D、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体积比为2:1,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19分)
16.(4分)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五个铝离子 5Al3+ ;
(2)两个氢原子 2H ;
(3)三个氮分子 3N2 ;
(4)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CO2 。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铝离子可表示为:5Al3+;
(2)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氮分子可表示为:3N2;
(4)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其符号为:CO2。
故答案为:(1)5Al3+;
(2)2H;
(3)3N2;
(4)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3分)(1)如图所示,下列A﹣E容器中,分别盛有不同的物质,其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BCE (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A 。
(2)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各图示表示化合物的是 A 。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氧气和臭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过氧化氢和水都属于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气和液氧中只有氧分子,属于单质;故答案为:BCE;A;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图A中是一种分子,一个分子中有两种不同的原子,属于化合物;图B、D都属于混合物,图C属于单质;故答案为: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图示的辨别,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8.(3分)实验小组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如图所示。
实验名称: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实验改进。
实验仪器:锥形瓶(大无色可乐瓶)、细铁丝、胶塞、棉花、细线、青霉素瓶(小药瓶)、注射器、小泡沫砖。
实验试剂:酚酞、浓氨水
实验操作:1.把两个锥形瓶放在水平桌面上;
2.把细铁丝制作成小树并在树枝上放上小棉花团(3个小树);
3.在小棉花上均匀地滴上酚酞试液,把小树用细线拴好,并让小树花悬在瓶子的底部(小树花①)、中间(小树花②)小树花③放在两个锥形瓶之间。
4.事先在青霉素瓶中放少量浓氨水,将青霉素瓶用细线拴好并放在瓶底,或者用注射器向青霉素瓶中注射浓氨水,盖上胶塞,观察现象。
(1)该实验小组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 小树花②先变红色,小树花①后变红色,小树花③不变色 ;
(2)写出该实验改进后的2个优点是① 节约药品 ;② 更环保 。
【分析】(1)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
【解答】解:(1)该实验小组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小树花②先变红色(青霉素瓶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小树花上时,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小树花①后变红色( ),小树花③不能和氨分子接触,小树花③不变色。
故填:小树花②先变红色,小树花①后变红色,小树花③不变色。
(2)该实验改进后的2个优点是节约药品,更环保。
故填:节约药品;更环保。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9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水。
(1)下列做法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或减少水体污染的是 ①③ 。
①农业和园林浇灌改为喷灌、滴灌
②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③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④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2)一种净水机可以将水厂原水直接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a.①中超滤膜可起到过滤不溶性杂质的作用,实验室过滤所需要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含滤纸)和 玻璃棒 (填仪器名称),该仪器在过滤过程中的作用是 引流 。
b.步骤②中活性炭有 吸附 作用。
c.家中可以用 肥皂水 鉴别硬水和软水,实验室可通过 蒸馏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 AC (填字母序号)。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水的净化
请写出以上C选项涉及到的符号表达式 H2OH2+O2 。
【分析】(1)根据节约水资源和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分析;
(2)a、根据过滤所用仪器和玻璃棒的作用分析;
b、根据活性炭的作用分析;
c、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和硬水软化的方法分析;
(3)证明水的组成的变化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来分析。
【解答】解:(1)①农业和园林浇灌改为喷灌、滴灌分别可节水40%和70%以上,故①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②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会使水体收到污染,故②不利于减少水体污染;
③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有利于减少水体污染,故③有利于减少水体污染;
④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故④不利于减少水体污染;
故选:①③;
(2)a、超滤膜可起到过滤不溶性杂质的作用,实验室过滤所需要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含滤纸)和玻璃棒,该仪器在过滤过程中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洒出;故答案为:玻璃棒;引流;
b、步骤②中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作用;故答案为:吸附;
c、家中可以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若泡沫多则为软水,若浮渣多则为硬水,实验室可通过蒸馏降低水的硬度;故答案为:肥皂水;蒸馏;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和水的电解;而水的蒸发和水的净化均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水的组成;故选:AC;C选项水的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H2+O2;故答案为:AC;H2OH2+O2。
【点评】本题不难,掌握节约水资源,防治水体污染,水的净化和水的电解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0.(4分)如图是一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9.00 。
②D所表示的粒子是 Na+ (填写化学符号),它属于第 三 周期的元素。
③在C、D、E、F中,化学性质相似的两种原子是 CF (填字母)。
【分析】(1)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2)每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
(3)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解答】解:(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
故答案为:19.00。
(2)D所表示的粒子是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可以表示为Na+,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属于第三周期的元素。
故答案为:Na+;三。
(3)在CDEF中,化学性质相似的两种原子是CF,是因为它们都是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故答案为:CF。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21.(8分)A、B均为纯净物,C、D、E均为混合物;①~⑤五条途径(见图)都会产生气体M,实验室可利用途径①、②、③反应来制取M,工业上可通过途径④来生产M,自然界可通过途径⑤来提供M;途径①、②、③反应类型相同,途径①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N可作为途径②、③反应的催化剂。图中部分物质未写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的名称为 氧气 ,N的化学式是 MnO2 。
(2)常温下,A、B为固体,C为液体,写出途径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属于 分解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工业上需要大量的M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④ ,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⑤的生成物之一为葡萄糖(C6H12O6),通过该途径提供M在自然界中被称为 光合 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CO2+6H2OC6H12O6+6O2 。
【分析】实验室可以利用途径①、②、③反应来制取M,工业上可通过途径④来生产M,自然界可通过途径⑤来提供M,可知M为氧气,实验室通过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制取氧气,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A、B为纯净物,C为混合物,则C为双氧水,A反应生成N可以为B和C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可知A为高锰酸钾,B为氯酸钾,N为二氧化锰,E通过自然界途径制取氧气,符合光合作用的特点,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叶绿体作用合成葡萄糖和氧气,据此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1)根据题目中实验室可以利用途径①、②、③反应来制取M,工业上可通过途径④来生产M,自然界可通过途径⑤来提供M,可知M为氧气,通过不同的方法制取氧气,而A反应后生成N作为B和C反应催化剂,符合高锰酸钾产生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为氯酸钾和双氧水反应的催化剂的特点,所以A高锰酸钾,B为氯酸钾,C为双氧水,N为二氧化锰;
故答案为:氧气;MnO2。
(2)途径②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符合一变多特点,所以为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分解反应。
(3)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方法制取氧气,符合途径④的方法,通过不同沸点分离气体,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④;物理。
(4)自然界通过光合作用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作用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C6H12O6+6O2;
故答案为:光合;6CO2+6H2OC6H12O6+6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四.(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22.(12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 铁架台 、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KMnO4K2MnO4+MnO2+O2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若要收集干燥的氧气,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E ,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 连续均匀冒出 时开始收集,在结束实验时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内应采取的措施是: 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
(5)已知甲烷(CH4)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加热制取甲烷。你认为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不均,会发生炸裂,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催化剂,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4)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以及实验结束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5)根据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①、②的名称是铁架台、长颈漏斗;
(2)实验室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是:KMnO4K2MnO4+MnO2+O2;
(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催化剂,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若要收集干燥的氧气,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在结束实验时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内应采取的措施是: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5)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
故答案为:(1)铁架台;长颈漏斗;
(2)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KMnO4K2MnO4+MnO2+O2;
(3)B;E;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4)连续均匀冒出;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5)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3.(12分)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探究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作出猜想】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查阅资料】铁粉为黑色固体,铁可与水、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铁锈,活性炭、无机盐等可加快此反应。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P+O2P2O5 ,在图2中 C (填“A、B、C、D、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 D﹣E 段(用图2中字母表示)。
(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磷酸(H3PO4),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P2O5+H2O→H3PO4 。
【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如下:猜想 ① 正确。
(3)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 不能 (填“能”或“不能”)精确地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 红磷不能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 。
【拓展延伸】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反思与评价】
(4)兴趣小组分析对比曲线BC段和DE段,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由此联想到课本实验: 铁 (填物质名称)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被点燃并剧烈燃烧。
(5)兴趣小组认为可利用生活中一些物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他们设计了如图3的实验装置,将“暖宝宝”里面的药品粉末(成分:铁粉、活性炭、无机盐等)放在一酒杯中。倒扣的玻璃杯上事先画好刻度(酒杯等所占空间已排除在外),若药品粉末足量,一段时间经充分反应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水进入玻璃杯至1刻度处 。
【分析】磷燃烧、铁生锈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P+O2P2O5,在图2中C点时红磷燃烧熄灭,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D﹣E段。
故答案为:P+O2P2O5;C;D﹣E。
(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磷酸(H3PO4),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P2O5+H2O→H3PO4。
故答案为:P2O5+H2O→H3PO4。
【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如下:猜想①正确。
故答案为:①。
(3)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精确地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红磷不能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
故答案为:不能;红磷不能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
(4)兴趣小组分析对比曲线BC段和DE段,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由此联想到课本实验: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被点燃并剧烈燃烧。
故答案为:铁。
(5)若药品粉末足量,一段时间经充分反应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水进入玻璃杯至1刻度处,是因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故答案为:水进入玻璃杯至1刻度处。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3页。
2022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秒内完成充电,01,【答案】A,【答案】C,【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word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word版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