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3.2 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3239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3.2 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3239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3.2 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32397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3.2 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3.2 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哈佛大学的干细胞研究人员称他们以人类胚胎干细胞作为起点,第一次生成了满足细胞移植和医药用途所需的、能大量生成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这些胰岛B细胞在大多数方面都与功能正常的胰岛B细胞相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胚胎干细胞具有旺盛的增殖分化能力
B.胰岛B细胞内不具有控制胰高血糖素合成的直接模板,因为其内没有相关基因
C.胚胎干细胞转化成胰岛B细胞时,细胞内的遗传信息不变
D.人类胚胎干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解析: 胰岛B细胞不能合成胰高血糖素,不存在相关的mRNA(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但有相关基因;胚胎干细胞转化成胰岛B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而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即遗传信息不会改变。
答案: B
2.下面是细胞生命历程的部分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过程都进行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说明成熟红细胞凋亡不受基因控制
C.神经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只有神经递质
D.心肌细胞、神经细胞中mRNA都不相同,DNA、tRNA、rRNA都相同
解析: 成熟红细胞的凋亡过程也受基因控制。神经细胞也可以分泌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心肌细胞、神经细胞中mRNA部分相同,部分不同,如与呼吸相关酶的mRNA相同,细胞特有蛋白质的mRNA不同。
答案: A
3.如右图所示,哺乳动物机体中位于小肠绒毛基部的上皮细胞(a),不断增殖、分化形成吸收细胞(b)后向上迁移,补充小肠绒毛顶端凋亡的细胞(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已分化的b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但仍具有全能性
C.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增大,但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D.c细胞凋亡有利于吸收细胞更新,但不利于机体内部环境稳定
解析: 分裂后的细胞和分化后的细胞遗传物质不会改变,但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已分化的b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但仍具有全能性。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增大,酶活性降低,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c细胞凋亡有利于吸收细胞更新,并不会影响机体内部环境稳定。
答案: D
4.甲和乙为某一个体中的两种体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为浆细胞,乙为胰岛B细胞
B.甲和乙的mRNA不同导致其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
C.甲和乙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D.在显微镜下甲和乙细胞中都能观察到染色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化的本质。只有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所以甲是浆细胞;只有胰岛B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所以乙是胰岛B细胞,A正确。甲和乙来自同一个体,因此二者的基因型相同,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C正确。甲和乙细胞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观察不到染色体,D错误。
答案: D
5.视网膜母细胞瘤为恶性肿瘤,其发病与RB基因有关。R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称为Rb蛋白,分布于核内,能抑制细胞增殖。正常人体细胞中含有一对RB基因,当两个RB基因同时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RB基因发生的突变属于显性突变
B.RB基因为抑癌基因,能抑制细胞癌变
C.突变蛋白的产生体现了细胞分化的实质
D.突变蛋白可以延长细胞周期
解析: 当两个RB基因同时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这说明RB基因发生的突变属于隐性突变;RB基因能抑制细胞增殖,相当于抑癌基因;突变蛋白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突变蛋白能促进细胞增殖,可以缩短细胞周期。
答案: B
6.如图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进入c过程的细胞,酶活性逐渐降低,代谢逐渐减慢
B.过程a、b、c是基因控制的,对个体生长发育和机体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C.细胞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也相同,因此具有全能性
D.如果在a、b、c过程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则会成为癌细胞
解析: 由图可知,过程a、b、c分别为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衰老细胞的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对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和机体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且均受基因控制;细胞⑤⑥⑦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细胞癌变。
答案: C
7.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下图中甲、乙、丙表示细胞自噬的三种方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通过丙过程减少有害蛋白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缩短细胞寿命
B.自吞小泡与溶酶体融合能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C.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D.细胞自噬贯穿于正常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全过程
解析: 丙过程可以将细胞内有害蛋白清除,应该是有利于细胞寿命的延长,A错误;自吞小泡和溶酶体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B错误;正常状态下机体也会对自身的衰老、死亡的细胞器进行清除,C错误;正常生物体在细胞的生长、分化、衰老和凋亡等过程中都会发生细胞自噬,D正确。
答案: D
8.Ⅱ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高癌症风险,且可加速人体老化。在适宜强度超声波作用下,癌细胞膜的通透性会改变,使化疗药物更易于进入细胞,增强对癌细胞的毒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癌细胞的增殖与有关细胞凋亡的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有关
B.超声波可能使细胞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发生改变
C.胆固醇是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
D.人体老化过程中,新陈代谢变慢,细胞和细胞核体积均变大的细胞数目逐渐增加
解析: 正常人体内癌细胞会被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凋亡清除掉,Ⅱ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高癌症风险,其体内癌细胞的增殖与有关细胞凋亡的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有关。由题意可知超声波会改变膜的通透性,膜主要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的,所以超声波可能使细胞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发生改变。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人体老化过程中,新陈代谢变慢,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核体积变大。
答案: D
9.(2015·商丘二模)科学家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C(实验组)以研究其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得到下图曲线。据此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出现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B.实验组细胞在15 h时对培养液中含氮、磷的物质吸收速率最快
C.10 h时对照组中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均为体细胞的2倍
D.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
解析: 癌细胞的出现是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A错误;磷和氮是合成DNA和蛋白质的原料,合成DNA和蛋白质在分裂间期,实验组细胞在15 h时分裂期细胞占百分比高,所以此时对培养液中含氮、磷的物质吸收速率慢,B错误;10 h时对照组处于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其中只有后期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C错误;实验组的分裂间期时间明显延长,而分裂期持续的时间基本不变,说明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D正确。
答案: D
10.(2015·苏州一模)研究发现,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细胞中一个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正常细胞中Smac存在于线粒体内。当线粒体接收到释放Smac的信号时,就会将它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LAPs)反应,进而促进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mac从线粒体释放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B.癌细胞中不含指导LAPs合成的基因
C.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可能与指导LAPs合成的基因过度表达有关
D.对于多细胞生物体而言,细胞凋亡不利于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解析: 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大分子物质,从线粒体中释放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癌细胞中也含有指导LAPs合成的基因,B错误;LAPs是凋亡抑制蛋白,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可能与指导LAPs合成的基因过度表达有关,C正确;对于多细胞生物体而言,细胞凋亡有利于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D错误。
答案: C
11.(2015·南平二模)N脂酰鞘氨醇(Cer)在肿瘤细胞凋亡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它能通过线粒体的调节,促进凋亡酶激活因子释放,激活细胞内的凋亡酶,从而使肿瘤细胞凋亡,调控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B.过程②③④说明线粒体能进行信息交流
C.图示体现凋亡酶激活因子是一种致癌因子
D.图示体现细胞能实现自然更新及对异常细胞的清除
解析: 致癌因子使细胞发生癌变,由题可知,凋亡因子使肿瘤细胞凋亡,C错误。
答案: C
12.(2015·湖南长沙高三检测)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发生在多细胞生物的胚胎期,细胞衰老与死亡发生在老年期
B.细胞衰老会发生线粒体减少、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体积变小等现象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
D.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或产生了甲胎蛋白的细胞可能是癌细胞
解析: 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程度,而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也伴随着该生物的一生,A错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是细胞核的体积变大,B错误;细胞癌变的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因此,细胞癌变也受基因控制,C错误;根据教材可知,在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但甲胎蛋白可能增多,D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2015·重庆模拟)下图是与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的图解,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甲图A表示的是__________过程,B是__________过程。
(2)甲图中b、c、d、e具有相同的________。
(3)甲图中,若e能合成血红蛋白,则b、c、d都________(填“不能”或“能”)合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为植物细胞,而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说明d具有________性。
(5)乙图中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在分裂间期经过________形成的。
解析: (1)甲图中A、B分别是细胞数目增多和形态改变,说明其分别是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2)甲图中b、c、d、e细胞都是由a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所以遗传物质相同。(3)不同细胞,功能不同的内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才表达,在其他细胞中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遗传信息处于关闭状态,因此若e能合成血红蛋白,则b、c、d都不能合成血红蛋白。(4)植物细胞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5)乙图中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在分裂间期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的。
答案: (1)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2)遗传物质 (3)不能 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遗传信息处于关闭状态 (4)全能
(5)染色体复制
14.科学家们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杂志上的文章中指出,可以抽取扁桃体中的干细胞(这一部分是我们身体所不需要的)来修复受损的肝脏器官,且全程无需动手术便可实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干细胞指的是动物和人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细胞。
(2)人体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能分化出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细胞中较适合作为提取纯净细胞膜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扁桃体干细胞中有23对同源染色体。右图是人体扁桃体干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图,若图中a=________,则该曲线图表示的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
(4)题述受损的肝脏器官中存在部分死亡细胞,肝脏受损导致细胞的死亡称________,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被效应T细胞攻击的死亡称____________。
(5)干细胞内不存在转氨酶(肝脏细胞内特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造血干细胞属于多功能干细胞,可分化成各种血细胞。人(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核膜和其他各种细胞器膜,所以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最佳材料。有丝分裂过程中,AB段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最多,且是不增殖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的两倍,所以a=46×2=92(条)。细胞坏死是一种不正常死亡,而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答案: (1)少量具有增殖和分化能力 (2)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和血小板等 成熟的红细胞 (3)92 (4)细胞坏死 细胞凋亡 (5)干细胞中转氨酶基因未表达(或缺少控制转氨酶合成的直接模板)
15.肺癌骨转移是指肺部的癌细胞经血液转移到骨中。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
(1)由于癌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减少,使癌细胞能够分散转移至骨组织。癌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蛋白P,与破骨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激活破骨细胞,破坏骨组织。
(2)科研人员分别培养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株S-5和不发生转移的癌细胞株S-3,提取这两种细胞的总RNA,经逆转录得到这两株细胞的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定量PCR,结果如右图1所示。据此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癌细胞的骨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3)研究表明,破骨细胞释放生长因子TGFβ,为进一步探明膜蛋白A1和TGFβ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者进行了下图2所示实验:
图 2
①实验中的自变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较S5和S3细胞,说明发生转移的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提高。
③具图2分析,膜蛋白A1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种探究膜蛋白A1是否促进破骨细胞TGFβ的方法是:培养S3和A1过表达的S3细胞,并分别将它们与________混合培养,测定培养液中TGFβ的量,若A1过表达组的测定值较高,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细胞癌变时,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易于分散转移。癌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蛋白P,与破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激活破骨细胞,破坏骨组织。(2)利用RNA经逆转录得到的DNA属于这两株细胞的cDNA;根据膜蛋白A1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定量PCR;图l结果表明,癌细胞株S5膜蛋白A1的mRNA含量明显高,说明膜蛋白A1的表达量与癌细胞的骨转移能力密切相关。(3)①分析图2可知,横坐标和柱形图表明该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细胞株类型、TGFβ、膜蛋白A1的表达情况。②比较S5和S3细胞,添加TGFβ的组别蛋白P的含量都升高,说明发生转移的细胞中蛋白P的表达量提高。③图2结果表明,膜蛋白A1能够提高S5和S3细胞蛋白P的表达量。(4)要探究膜蛋白A1是否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β,可培养S3和A1过量表达的S3细胞,并分别将它们与破骨细胞混合培养,测定培养液中TGFβ的量;若A1过表达组的测定值较高,则说明A1能够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β。
答案: (1)糖蛋白 受体 (2)cDNA 膜蛋白A1基因 膜蛋白A1的表达量 (3)①细胞株类型、TGF—β、膜蛋白A1的表达情况 ②蛋白P的表达量 ③提高S5和S3细胞蛋白P的表达量 (4)破骨细胞 A1能够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质量检测1 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3.1 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三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质量检测2 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