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32426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教学教案】初三化学上册
- 【教学教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1单元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案 0 次下载
- 【教学教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 教案 0 次下载
- 【教学教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案 0 次下载
- 【教学教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教案 0 次下载
- 【教学教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1课时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药品的取用 教案 0 次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间的区别和联系,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维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认识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之间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起“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
教学难点
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的区别。
情境导入
课堂展示水、铁丝、食盐、粉笔、食醋、酒精等,请同学们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不同性质,比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溶解性、能否燃烧等。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 物质本身有许多固有的属性,哪些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哪些是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本身就固有的性质呢?
讨论交流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相关问题,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
探究实验
课堂讨论
1.如何正确地闻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气味?
2.上述实验结论中哪些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
1.①中的气体无色、无味,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2.②中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是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
探究点二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间的区别和联系
提出问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之间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呢?
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区别:
(1)物质的变化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其中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从描述的字眼上看,让人感觉到一种“现在进行时”的状态。如:纸张燃烧(化学变化)、钢铁生锈(化学变化)、小麦被磨成面粉(物理变化),它们都是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是静态的。在描述时通常用到“易、会、能、可以”等词语,如:煤能燃烧(化学性质)、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化学性质)、玻璃易被打碎(物理性质)、镁条可以被弯曲(物理性质),这些都是物质的性质。
2.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体现出性质。
探究点三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提出问题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如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石墨质软且呈深灰色,常用于制铅笔芯等。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2.本质区别: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
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体现出性质。
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物质性质决定,反映物质用途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
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
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导热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观察氧气、二氧化碳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
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氧气中:木条燃烧得更旺
二氧化碳中:木条熄灭
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成功之处
本堂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的认识达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讨论、合作、总结归纳,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不足之处
设计问题有些理论化,应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提出问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人类拥有的水资源,爱护水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课题1 空气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