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三维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懂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2.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概念,并能书写离子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观察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2.观察教材图理解离子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物质的粒子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离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以及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情境导入
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要求学生根据小论文的内容在草稿纸上画出原子的构成。同学们,你们知道氢、碳、氧、钠、硫等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吗?原子核对这些电子的吸引力是否相同?这些电子的排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提出问题 核外电子绕核不停地做高速运动,电子是按什么轨迹排布运动的呢?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所占体积很小,原子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2)科学研究表明,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依次类推为三、四、五、六、七层,离核最远的也叫最外层。
(3)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
①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2n2(n表示电子层数)个电子,即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
②作为最外层,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电子。
2.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洁、方便地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意义:
(3)原子种类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②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个(氢原子为1),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
③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化学性质不活泼。
探究点二 离子
提出问题 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样才能达到稳定呢?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的形成:原子不显电性,在化学变化中,一些原子容易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从而带上电荷,原子便转变成离子。
3.离子符号及其意义。
(1)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原子团或原子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如Xn+(阳离子符号)或Xn-(阴离子符号),当n=1时,n不写,如H+、OH-等。
(2)离子符号的意义(以“2Mg2+”为例):
4.离子的分类:
离子阳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 如Na+、Ca2+等
阴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如Cl-、SO2-4等
知识拓展 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离子的形成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离子
1.定义:带电的原子。
2.分类:阳离子、阴离子。
3.离子符号及其意义:
4.离子与原子的关系:
阳离子得电子,失电子原子得电子,失电子阴离子
粒子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粒子
结构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
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符号
如氧原子表示为O
如钠离子表示为Na+
如氧离子表示为O2-
联系
阳离子得电子
失电子原子得电子
失电子阴离子
成功之处
本堂课借助直观的挂图和模型,通过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学生的微观想象力,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不足之处
本节课知识抽象,部分学生缺乏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学起来枯燥无味,有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发言少,很少参与交流活动,需教师不断反思并探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共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