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安徽省宣城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安徽省宣城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docx
    •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pdf
    安徽省宣城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第1页
    安徽省宣城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第2页
    安徽省宣城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第3页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宣城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安徽省宣城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docx、高二语文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宣城六校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2021.11考生注意:1.本试由四个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创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时代。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家国情怀,已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摘编自《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的主题之一,使得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B.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感。C.文中举王昌龄《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为例,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的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进行解释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C.文章第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贤们诗词中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忧民体现在对民众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的同情和关怀。B.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等,共同开创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时代,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薪火相传的民族血脉,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要让制止餐饮浪费不流于一时一事的形式主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的广泛共识,进而发挥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应该以一种全流程思维来检视那些已经习焉不察的习惯和做法,从而全方位改变浪费的惯性,挖掘各方潜力,堵住餐饮浪费的漏洞。对于个人来说,即便没有感受到粮食短缺之虞,也应该认识到,节约粮食还事关保护地球环境。当我们说节约粮食的时候,节约的不仅是粮食,还有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资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节约的意识内化于心,践行在日常生活的很多细节当中,并以此为契机,养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让节约粮食与美好生活并行不悖。(摘编自邵岭《除了餐桌减量,制止餐饮浪费更需要全流程思维》)材料二:根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除粮食外的主要农产品稳步增长,居民食品来源日趋多样化。自2013年以来,居民在其他食品方面的人均消费量已经明显超过在粮食或谷物方面的消费量,并呈现稳步增长趋势,而粮食或谷物的人均消费量继续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18年,其他食品人均消费量比2013年增长了5.3%,而粮食和谷物人均消费量分别下降了14.5%和16.3%.这表明,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正在加快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升级,粮食安全也将向确保多元化的食品安全转变。(摘编自邵海鹏《十六连丰后的粮食问题:口粮绝对安全遭遇食品消费结构升级》)材料三:中国的粮食安全,其实主要是长远问题,而不是当前问题,换句话说,中国粮食安全当前是有保障的,但从长远来看,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需引起高度重视。一是,中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未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仍将继续,势必将占用一部分农田,如此,就需要我们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好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进一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来提高土地生产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二是,我们的粮食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尚不相适应。如目前我国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和储量不成问题,但细分类目中的优质大米和专用小麦数量存在缺口。由此反映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粮食安全上,“量”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要往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对此,要进一步深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加大市场对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把优质优价落到实处。三是,未来中国粮食供应对外依存度仍将上涨,我们要持续促进粮食尤其是饲料粮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进一步化解风险。或可向有粮食生产和贸易增长潜力的国家,缓慢释放中国进口增长的信号,使得潜在对象国有空间和时间对中国的需求增长作出反应,从而提高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同时也可避免中国大量进口对国际粮食贸易造成干扰。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摘编自叶兴庆《中国粮食安全是长远问题而非当前问题》)材料四: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由于粮食生产存在波动,粮食消费结构不停变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的供需平衡,必须借助进出口贸易来辅以调节,这促进了粮食贸易地位的显著上升。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增加,粮食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贸易总额、进额呈现出较大的体量,出口额相对较小。2018年,我国粮食进口量11555万吨,其中,进口大豆8803万吨,占进口量的76%,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技术瓶颈,单产能力低于玉米等其他粮食作物,导致了国内大豆的供给能力止步不前,自给率仅为7.87%,消费主要依靠进口,对外依存度较高,这为保障粮食安全留下了隐患。粮食贸易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进出口数量上,政治、经济、文化与粮食贸易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粮食是所有产业发展的根基,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操控粮食贸易来扰乱其他国家的粮食供需,从而影响到所有产业,甚至波及到其他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市场秩序。粮食安全与粮食贸易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制约。不同的粮食贸易政策会直接影响粮食安全水平,而粮食安全水平的变化又推动了新贸易政策的革新。(摘编自《我国口粮库存处于历史最充裕时期2020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4.下列关于我国粮食问题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主要是长远问题,每个人都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B.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粮食或谷物的人均消费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C.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国要在保障粮食的前提下追求的提升。D.目前国内大豆供给能力不足,主要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瓶颈。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做到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要有全流程思维,需要社会各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已由吃得饱升级为吃得好,粮食安全已转变为确保多元化的食品安全。C.节约粮食节约的不仅是粮食,还有与之相关的各种资源,因而节约粮食能够保护地球环境。D.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与粮食贸易政策密切相关,必须借助进出口贸易加以调节来达到供需平衡。6.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就如何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几点建议。(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桥边的老人[美国]海明威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①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什么动物?”我又问道。“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②的岔路上有卡车。”“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我告诉他。“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你这样想吗?”“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有删改)【注】埃布罗河:西班牙境内最长的一条河。托尔托萨:西班牙塔拉戈纳省城市。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尽管小说中的没有发表议论和流露感情,但是通过与老人的对话以及催促老人离开等细节可以看出,既同情老人又厌恶战争。B.与老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老人难以动身的原因有体力不支,对家园的留恋和对未来生活的茫然。C.老人最后说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只是二字交织着一种既的情感——我招惹谁了?我们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D.本文旨在反映战争的罪恶,既有对战争场面的正面描写,又有对一个孤苦的老人流离失所、外出逃难的遭遇的侧面描写,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8.老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9.小说开头车队、人流涌过浮桥的画面和孤零零的老人坐在路旁的情景,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向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B.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C.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D.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是对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B.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C.咸淳:帝王年号。中国封建社会里明清皇帝每人只有一个年号,其他朝代皇帝有多个年号。D.勤王: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官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B.文天祥堪当重任。他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为之动容,认为他有担当天下的能力。C.文天祥守节不屈。厓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将张弘范派遣使者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D.文天祥忠君爱国。长江上游告急时,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诗》,以明心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5分)2)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14.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由字统领全篇,诗人站在江楼之上,将诸多景物纳入眼底。B.天上繁星映入江水,万家灯火在黑夜中闪烁,自然美交织着生活美。C.本诗由夏天写到秋天,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描绘了月夜风起的美景。D.尾联呼应诗题,诗人登上江楼,享受到无限清凉,便邀请朋友共赏风光。15.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本诗的颈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2)《大学之道》中,用                     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3)《老子》四章》中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时,先用合抱之木来阐述,接着又以                     来形象说理,最后阐明走一千里路要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道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了优秀的文化基因,如天人合一、诚信友善、天下为公、勤劳节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这种优秀的文化基因已融进民族的血液,使得中华民族能够            。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的“根”与“魂”。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诸多严重问题,我们应本着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挖掘相关资源为原则,为所医治的消费主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同时,也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由此,学校在培育青少年理性消费观时,应不忘民族“根”,高举民族“魂”,在中华优秀文化中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弘扬勤俭节约美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反对铺张浪费行为,可谓正当其时。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丰厚精神         。无论在古书典籍、诗词歌赋还是民间市井中,都能见到它们的          。总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永不过时。面对当今盛行的消费主义,这些文化资源都是学校教育青少年的最好素材。(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用优秀文化润泽人心;帮助学生传承文化根脉,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从而远离消费主义的侵扰。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积累  周而复始  润泽  踪迹B.积淀  生生不息  滋养  踪影C.积淀  周而复始  滋养  踪迹D.积累  生生不息  润泽  踪影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诸多严重问题,我们应以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挖掘相关资源为原则,为所医治的消费主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B.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诸多严重问题,我们应本着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挖掘相关资源的原则,为所医治的消费主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C.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诸多严重问题,我们应本着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挖掘相关资源为原则,为医治消费主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D.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诸多严重问题,我们应以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挖掘相关资源为原则,为医治消费主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华优秀文化教育要被学校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B.被学校渗透到校园各个角落的是中华优秀文化教育C.学校要把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D.学校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的是中华优秀文化教育(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经常网购的消费者会发现,拆包襄时都会有“很费力”的感受。①      ,卖家和快递公司只好在包装上下功夫。为什么不少扎点胶纸或胶带呢?某快递网点负责人说:“我们也想节约成本,但如果因为包装问题,在物流过程中造成商品损坏,得不偿失。”去年中国200万个快递员运送了350亿个包裹。包裹多了,②       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我国现行的多为推荐性指标,约束力不强,执行有难度。尽快解决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一方面不能“包装过度”。        ,如何在两者之间获取平衡,如何使商家与快递公司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如何实现回收-循环-再利用,这些正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30字。(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上,33岁乒乓老将马龙夺得男单金牌,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乒乓球男单连冠的运动员,书写了人生的另一篇章。27岁的游泳队队员汪顺奋力拼搏三届奥运会,终于实现金牌突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苏炳添在男子百米比赛中打破亚洲纪录,大幅提高中国短跑竞技水平,挺进决赛,展现了中国速度,成为第一个冲进10秒大关的黄种人。材料二:中国跳水梦之队新面孔层出不穷,年仅14岁的全红婵在女子单人10米跳台的比赛中以五跳三个满分的骄人成绩夺得冠军,一跳成名,给全世界留下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也给后来的跳水运动员树立了一个更高的标杆。陈芋汐、王宗源、管晨辰、唐茜靖、孙颖莎等一大批00后都走上了领奖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生力量。材料三:1895年,亨利·马丁·迪东在他创办的体育学校确立下“更快、更高、更强”的校训,“更快、更高、更强”也成为奥林匹克的格言。多年来,奥运健儿不断拼搏,向着这样的目标前进。材料四:8月8日晚,东京奥运会顺利闭幕,而无论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这个世界,都将一如既往地“前进”。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宣城市三校高二上学期8月期初联考(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宣城市三校高二上学期8月期初联考(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共12页。

    安徽省宣城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联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联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