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十堰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湖北省十堰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句子默写,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抽噎yē 嗔怪chēng 菡萏hán 悲天悯人mǐn
B. 干涸hé 匿笑nì 攲斜qī 刨根问底pá
C. 侍弄sì 悭吝qiān 粗犷guǎng 人迹罕至 hǎn
D. 莅临lì 称职chèng 澄清chéng 咄咄逼人duǒ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搓捻 姊妹 美不胜收 粘轻怕重 B. 祈祷 诀别 不求甚解 神采奕奕
C. 烂漫 絮叨 大相迳庭 油然而生 D. 憔粹 倜傥 桀骜不顺 巍然不动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周国平说,我不认为读书可以成为时尚,并且对一切成为时尚的读书持 __________态度。读书属于个人的精神生活,必定是非常个人化的。可以成为时尚的不是读书,而是买书和谈书。譬如说,在媒体的 ________下,某一时期有某一本书特别畅销,谈论它显得特时髦,插不上嘴显得特 ________。
A. 怀疑 影响 落伍 B. 疑惑 影响 落后 C. 怀疑 指导 落伍 D. 疑惑 指导 落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B. 好的书需要多读,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C. 易中天老师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D. 课文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可以固执己见 , 只要言之成理,有何不可呢?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周星期一,学校都举行隆重升国旗仪式、国旗下讲话。
B. 县人民医院进一步扩大该院重点专科的影响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C. 在经营过程中,以营造环保、健康、安全的购物环境为目标。
D.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 )
①归结起来,有两种态度是正好相反的。②前者是错误的,注定会失败;后者是正确的,必然会胜利。③人们对待事物运动的力量可以采取种种不同的态度。④一种是积极疏导使之顺利发展。⑤一种是堵塞事物运动发展的道路。
A. ③⑤④①② B. ①②⑤④③ C. ①⑤④②③ D. ③①⑤④②
7.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寓言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B.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容有《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穿井得一人》等。
C.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展示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D. 美猴王后来又叫孙悟空,是菩提祖师给取的法名。祖师笑道:“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
二、句子默写
8.填空。
(1).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2). , 铁马冰河入梦来。(《十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3).君问归期未有期, 。(《夜雨寄北》李商隐)
(4).非学无以广才, 。(《诫子书》诸葛亮)
(5).《论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三、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传 递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 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⑥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⑨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1).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十分痛苦 ① 重拾希望 ② 十分感激
(2).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3).第(6)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⑦段“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一句中加点词语“温暖”的含义。
10.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失母
席慕蓉
①八岁还是九岁的那年,住在香港,有一回在最热闹的中环街上和姐姐走散了。
②在努力地左奔右跑试了一阵子之后,终于明白自己是回不去了,吓得魂飞魄散,一个人站在马路旁边大哭起来,一面哭一面还向聚过来看热闹的路人哀求:“请你带我回家好吗?”后来还真是有好心的路人替我找来警察,高大的警察把我带回办公室再通知父亲来领我回去。见到父亲时大哭了一场,回到家里,又害怕母亲会责怪我,就踌躇着不敢向前了,母亲微笑着什么话也没说,倒是姐姐们在旁边一直问我,问我真的好意思一个人站在马路上哭给大家看?
③而在今年五月三日的这一天,在台中一个专科学校的礼堂里,在千百人面前,在初闻噩耗的那一刻,我也和多少年前一样,魂飞魄散,不得不失声痛哭起来。只是因为一切来得实在太突然,我好像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忽然发现自己再也回不了原来的家。
④在前一天下午和母亲道别的时候,还没有任何预兆,一切如常,母亲仍然是那个安静平稳在努力做着保健运动的母亲,我仍然是那个匆忙急躁有着一切理由要跑出门去的女儿,是一个星期六下午,一切如常。我一面急着往外跑一面又回头高声向她说再见,我说我去台中领个奖章回来送她好不好?母亲正在护士的扶持下做一个困难的动作,没有回答我,而我也没有耐心停下来等她回答。
⑤我没有领到那个奖章。
⑥清晨就赶到台中的丈夫,在颁奖会场入口签名的地方伸手拦住了我,把我牵到旁边,迟疑又迟疑之后,用他所能用的最和缓的语气向我宣告:“妈妈过去了。”而在那个时候我脸上竟然还带着微笑,正惊喜于他的出现,正奇怪他为什么不让我签名,正疑惑他为什么不让我和我身旁的朋友打招呼。要在思索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明白那五个字的意思,要在挣扎抗拒了之后才在热泪滂沱中接受了命运的宣判。
⑦我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失声痛哭,忽然明白自己从此是个失母的人了,和许多年前的那一天完全不一样的是我从此再也没有可以回头的路,再也没有可以重新获得的机会了。
⑧五月终于过去了,此刻的母亲已经长眠在一处有着许多阳光的山坡上,山坡周围有野生的松树和台湾的相思,远处可以望到北海岸灰蓝色的海洋。父亲忽然回头问我:“妈妈这墓是朝北的吗?”我一时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北方,北方是那里?是哪一个方向呢?是妈妈用七十年的时间慢慢走过来的那个最初的地方吗?是妈妈在离开的时候并不知道从此就不能再回去的故乡吗?
⑨母亲的故乡在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一个遥远的她的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地方,只听说春天来时草原上会开满花朵,而夏日风过时草香直漫到天际。乡关路远,归梦难圆。而此刻,要经过生死的界限,要在终于长眠在温热的南国岛屿上之后,我们的母亲才能重新再回到她的土地上去了吧。
⑩而那是多远多远的一条路呢?
(注)席慕容:女,蒙古族,台湾著名诗人和作家。
(1)第⑥段划线句采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本文记叙了三件事,请你概括
(3)对文章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失去了母亲,失去了家,失去了精神寄托,表达了对家人的依恋。
B.“我”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故乡,失去了精神寄托,表达了对母亲的哀思。
C.“我”失去了母亲,失去了家,失去了精神寄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D.“我”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故乡,失去了精神寄托,表达了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
(4)文章第⑩段极富语言表现力,请做简要分析。
四、课外阅读
11.阅读蒲松龄的《狼》,完成后面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面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屠暴起(暴躁) 止有剩骨(仅,只)
B.缀行甚远(紧跟) 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C.顾野有麦场(顾及) 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
D.意暇甚(意思)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能有多少)
(2)翻译句子。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4)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诗歌鉴赏
12.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词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 “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的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诗人所见幽美、恬静的景象,让人心情舒畅。
D. 作者把平淡无奇的景物连缀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之中,情景交融。
(2).这首曲采用 的写法,表达了 。
六、作文
13.细致观察、体验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今年的冬天应该与以往的冬天不同吧、今年冬天的校园肯定与小学冬天的校园不同,请你仔细观察、慢慢感受、学会区别,用手中的笔写出独一无二的《冬天的新校园》。
要求:文体不限,叙事清楚,思路清晰,中心突出,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标点规范,不少于650字。
14.题目:那一次,我……….
要求:文体不限,叙事清楚,思路清晰,中心突出,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标点规范,不少于6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A.嗔怪——chēn,菡萏——hàn dàn; C.侍弄——shì;D.称职——chèn,咄咄逼人——duō。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答案】 B
【解析】【分析】A.粘轻怕重——拈轻怕重;C.大相迳庭——大相径庭;D.憔粹——憔悴,桀骜不顺——桀骜不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3.【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疑惑,意思是对人和事物有疑虑和困惑;怀疑,指心中存疑,后者符合第一句的语境。影响,指以间接或无形的方式来作用或改变;指导,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媒体只能通过自己的力量,产生“影响”,不能做具体的“指导”。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落在时代发展和形势要求的后面;落后,指在行进中落在同行者的后面。结合“时髦”理解为赶不上时代的意思,所以“落伍”最恰当。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2、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3、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4.【答案】 B
【解析】【分析】A.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使用对象错误。B.意为读书总会有收益。使用正确。C.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使用语境错误。D.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使用语境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5.【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病的辨析。A.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举行”和“活动”搭配。改为“学校都举行隆重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的活动”。选项错误。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改为“我们要以营造环保、健康、安全的购物环境为目标”。选项错误。D.成分残缺,缺少宾语。改为“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职责”。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6.【答案】 D
【解析】【分析】这几句话是阐述人们对待事物运动的力量的态度问题。③提出话题,显然为总起句,应排在首位;①为过渡句,应放在第二位;④⑤中的“一种是”衔接①中的“两种态度”,应放在①后;又根据②中“前者是错误的”“后者是正确的”推断⑤在④前。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7.【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列子》一书深刻反映了夏末周初交替与春秋战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列子》可以说是一篇恢宏的史诗,当时的哲学、 神话、音乐、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列子》保存了神话传说、音乐史、杂技史等众多珍贵的先秦史料。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二、句子默写
8.【答案】 (1)落花时节又逢君
(2)夜阑卧听风吹雨
(3)巴山夜雨涨秋池
(4)非志无以成学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背诵能力。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看清题目的要求,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注意“阑”“罔”“殆”等易错字。
故答案为:⑴ 1、落花时节又逢君 ⑵ 1、夜阑卧听风吹雨 ⑶ 1、巴山夜雨涨秋池 (4) 1、非志无以成学 (5) 1、学而不思则罔 2、思而不学则殆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三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三、现代文阅读
9.【答案】 (1)①非常感动;②心急如焚
(2)善良(拾金不昧)、懂事、勤劳、乐观、知恩图报
(3)插叙。交代了小男孩贫苦的家境和捡废品的原因,突出了小男孩懂事、善良、乐观的品质,为下文写“她”给男孩废品并资助他上学做铺垫。
(4)既指风停了,“她”的身体感到暖和,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温暖。(或小男孩的乐观坚强使“她”深受鼓舞,重拾希望。)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学生的筛选整合文本的能力,比较简单,只要顺着文章寻找,就可以找到文中“她”的情感变化的词语。因为题干中给出了一部分,所以选择的范围缩小,更容易找出。
(2)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题型,需要就文中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行动、心理或事件的分析来加以分析。文中的小男孩自己家里非常穷,居然捡到手机久等主人并还给失主,男孩在得到别人的帮助后,知恩图报,总汇钱给恩人,并将恩人退回的钱以恩人名义捐给当地的小学。由此可知小男孩是一个:善良(拾金不昧)、懂事、勤劳、乐观、知恩图报的人。
(3)这是考查记叙文的记叙顺序的题型。对于插叙的作用首先要有一定的认识。记叙文中插叙的作用是:补充说明了什么内容,丰富了谁的形象,突出了什么中心。联系文中的内容可知,此内容交代了小男孩的家境,也体现了孩子的品格,同时还为下文“我”资助男孩找到了依据。
(4)这是考查词语的含义的题型,看到此类题既要考虑词语的表层含义,也要考虑其深层含义。联系文章的内容全方位考虑。
故答案为:⑴①非常感动②心急如焚
⑵善良(拾金不昧)、懂事、勤劳、乐观、知恩图报
⑶插叙。交代了小男孩贫苦的家境和捡废品的原因,突出了小男孩懂事、善良、乐观的品质,为下文写“她”给男孩废品并资助他上学做铺垫。
(4)既指风停了,“她”的身体感到暖和,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温暖。(或小男孩的乐观坚强使“她”深受鼓舞,重拾希望。)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理清文章的层次,结合题干的提示,在相应的段落,找到关键语句,结合题干的示例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情感。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归纳概括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文本,结合与人物相关的写作语句,故事情节进行概括。注意对故事情节的准确理解,注意对人物描写的语句的把握。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记叙顺序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的记叙顺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要求考生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注意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注意上下文的联系等。
(4)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的答题模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的一般含义和具体意思,注意要准确理解。
10.【答案】 (1)排比,其作用是突出强调“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丈夫的突然出现带来了噩耗,增强了语势。
(2)①八岁还是九岁,我迷路后在别人的帮助下回到家。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年五月,我失去了母亲,回不了原来的家|五月以后,我在母亲的墓前遥想、追寻
(3)D
(4)疑问句式,引起读者思考,问而不答,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两个“多远”反复使用,强调了对母亲来说,回到故乡的曲折和困难,故乡是母亲的精神寄托,而母亲至死也没有回去,暗示母亲对故乡的怀念,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乡之情的感慨和理解;同时,这条路又是指自己和母亲再也不能回到从前,再也不能获得和母亲重新在一起的机会,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愧疚和遗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分析】(1)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续用三个“正……”,写出了丈夫的行为的反常,突出强调了“我”对于母亲的去世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2)本题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考查。在这篇文章中,有着明显的标志着结构的词语“八岁还是九岁的那年”“今年五月三日的这一天”“五月终于过去了”。学生可以根据时间词划分段落,进行事件的概括。今年五月,没有一点预兆,“我”失去了母亲,回不了有母亲的原来的家。五月以后,“我”在母亲的墓前遥想“我”回不了原来的家,而母亲也回不了自己的故乡。(3)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出现在首段与末段,是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D从“乡关路远,归梦难圆。而此刻;要经过生死的界限,要在终于长眠在温热的南国岛屿上之后,我们的母亲才能重新再回到她的土地上去了吧”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不仅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故选D。(4)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结构上根据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来区。内容上:母亲去世了,我永远失去了她,失去了“我”的精神寄托。而自己却没有在母亲活着的时候,好好陪陪母亲,表达作者的后悔。母亲远离深爱的故乡,故乡是母亲的精神寄托。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对故乡的向往、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形式上:连词“而”是对上文的语义的转折。“多远多远”是重叠,强调回故乡之路的漫长遥远。疑问句式的运用(或反问的修辞方法),表达对故乡的向往与追寻。语言风格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故答案为:⑴ 排比,其作用是突出强调“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丈夫的突然出现带来了噩耗,增强了语势。 ⑵ 今年五月,我失去了母亲,回不了原来的家|五月以后,我在母亲的墓前遥想、追寻 ⑶D(4) 疑问句式,引起读者思考,问而不答,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两个“多远”反复使用,强调了对母亲来说,回到故乡的曲折和困难,故乡是母亲的精神寄托,而母亲至死也没有回去,暗示母亲对故乡的怀念,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乡之情的感慨和理解;同时,这条路又是指自己和母亲再也不能回到从前,再也不能获得和母亲重新在一起的机会,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愧疚和遗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清层次,注意找准答题的范围,结合标志性的词语,对段落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考生要主题感知文章,理解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品味选项的内容和说法,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辨析,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语段语言特点的理解。要求考生熟读语段,理解语段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注意重点审视语句的语言特点,选取好角度结合语句的内容、情感进行分析理解。
四、课外阅读
11.【答案】 (1) B
(2)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3)C
(4)启示: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A.屠户突然起身。暴:突然。选项错误。
C.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选项错误。D.神情悠闲得很。意:神情。选项错误。故选B。(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意为: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前:上前。耽耽:注视的样子。相:偏指一方。(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选项错误。故选C。(4)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属于开放性试题。谈看法谈启示的题,注意一定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加以发挥。从狼的角度,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归是要被识破的。从屠户的角度,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妥协让步,要敢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故答案为:⑴B⑵ 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⑶C(4) 启示: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阅读感悟,术语个性化阅读体验,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寓意,联系生活进行阐述,注意阐述的理由要充分,要恰当。
【附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五、诗歌鉴赏
12.【答案】 (1)C
(2)融情于景(景物烘托、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浓浓的乡愁(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C.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反衬了“枯藤老树昏鸦”,使萧瑟的景色更让人满目凄凉,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沥。故选C。(2)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技法的赏析。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表达了作者浓浓的乡愁。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故答案为:⑴C⑵ 1、融情于景(景物烘托、借景抒情) 2、表达了作者浓浓的乡愁(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要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曲的理解。要求考生熟读曲,在结合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理解曲的内容,结合题干的要求,仔细研读,准确进行回答。
六、作文
13.【答案】 【参考例文】
冬天的新校园
伴随着飘落下的雪花,等待最后一片落叶在寒风中飘落。她,冬姑娘,坐在洁白的云朵上,悄悄的飘到了校园中。
校园——银装素裹
冬姑娘用魔法棒挥一挥,天空就飘荡着柳絮般的小雪花。在学校门口的斜坡上,结上了一层滑滑的冰霜,走进校园,教学楼也被冻的瑟瑟发抖,扶手上已布满了雪。远望操场,草坪上的白点繁繁密密,就如给草坪穿上了一件雪白的新衣,看上去晶莹剔透,十分美丽。雾爷爷也被这天气弄糊涂了,向山顶喷射了许多浓雾,在校园内,我仿佛觉得这就是童话故事里的仙境,这是多美啊,我沉迷在这个美丽的幻想中,不想被拉回现实。校园的冬天大不一样,整个校园一片洁白,舞动的雪花飘舞着,旋转着。冬天的校园,你是多么美丽啊,你是春的使者,春的前夜,我爱冬天,更爱冬天的校园。冬天,校园焕然一新,是冬天给我们梦般的幻想,让我们生活在童话故事的国度,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乐趣——不请自来
冬日的校园是十分热闹的,下课后,同学们都纷纷跑到操场,拥入雪的怀抱。打雪仗,已是同学们常玩的游戏。笑声、欢叫声已充满整个校园。操场上,雪球如果雨,随便一抬头,就能看到雪球飞来飞去,欢乐也随处可见,操场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冬天的校园,是多么欢乐啊!你是欢乐的使者,我爱冬天,更爱冬天的校园。天气很寒冷,但我们一点也不怕冷。我跟同学们一起玩着,风弟弟顽皮的轻吻着我的脸,悄悄的拍打着我,撩起了我的衣角,冷的我打颤,可因我的欢笑,早已忘记了这些,我的欢笑已在操场漫延。这样的乐趣,还需要请来吗?
学生——冒寒学习
上课了,同学们纷纷回到了教室,教室里传来一阵琅琅书声。整齐的读书声就如美妙的音乐,好听悦耳。这给冬天的校园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虽然冬天的校园寒冷,但寒冷屈服不了学生们爱学习的心。冬天的校园,你是多么无情啊!许多学生都感冒了,甚至有些学生去医院打针。校园的大变样,我们真的把持不了。但我知道。冬姑娘这是考验我们面对挫折的勇力和面对挫折的态度与方法,冬姑娘,你还真有一手啊!
春天的校园生机盎然;夏天的校园活力四射;秋天的校园别有深意;但冬天的校园另有一番“风趣”冬天的校园,焕然一新,我爱你。
【解析】【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属于校园作文。“冬天”限制写作的时间为冬天,“新”说明要写来到新校园的新人新景新事。我们可以写冬天校园的美景,要把校园景物写得美,主要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要进行生动描述,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想象,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所绘之景更具体形象,更真实可感。第二个办法是要使用“精美”的语言。美景要用“美言”说,把平时积累下来的好词好句,恰当地活用于校园作文中,就能把美景写得美丽异常。比如写校园树木可用“郁郁葱葱”,写校园小路可用“曲径通幽”,写花可以用“瓣如粉蝶”“蕊如明珠”“花影摇曳”“落英缤纷”等。我们可以写冬天校园发生的美食,记叙的事情应该是发生在我们身上或是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而非“瞎编乱造”。作文源于生活,所以文章应当凭借生活的真实感动人。只有让作文中所写之事呈现出“真实”状态,读者才会认可事情的“发生”与“发展”,才会被事情的“结果”所感动。
【点评】命题作文时要做到:一、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二、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三、在构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四、在表达上,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表现个性特点。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而不要出现模糊文体色彩的错误。表现个性特点,就是要表现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就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谋篇,从语气、结构、主题方面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甚至期望有超过水平发挥,力争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
14.【答案】 【参考例文】
那一次,我很感动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感动,世界才会如此和谐。在我的记忆深处,也有一次刻骨铭心的感动。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在外面玩耍。天气突变,狂风夹杂着豆大的雨点打下来,树枝呼呼地摇摆着,似乎在与死神搏斗。我心中一阵惶恐,第一反应是回家,可这是哪里呢?我这才发现迷路了。
赶快打车,我一摸口袋,糟糕!钱也忘带了,我一筹莫展,欲哭无泪,只好在这陌生的村子里边躲雨边寻找出路,可这迷宫般的村子使我晕头转向,更糟的是,还没一会儿,我衣服淋湿了,我只好坐在路边的一张木椅上,心想:我怎么办呢?
“卖熟菜哦,卖熟菜哦——”咦,哪来的叫卖声,这时前面有一位蹬着三轮车的老公公,穿着一件雨衣,艰难地骑着,一边骑一边吆喝着,瘦弱的身子似乎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我想:他怎么还在卖菜?现在能有什么生意?我正想着,他骑到我前面,猛然停下。我忙说:“我不买菜。”他笑笑,亲切地问道:“小朋友,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么大雨你不回家干什么?”我老老实实地说:“我迷路了。”心里却想:你又帮不了什么忙。他关切地说:“哦。上车吧,你家在什么小区,我送你回去。”我还没反应过来,一只有力的双手迅速地把我拉上了车,他用自己的雨衣把我遮得严严实实的,我告诉他我家地址后他便带着我出发了。
这时,雨更大了,风更强了,树枝抵挡不过狂风暴雨,“啪啪啪”掉了一大堆枝叶。老人骑车更加费力了,没过几分钟,他已经气喘吁吁,头上滑落下来的分不清雨水还是汗水,虽然我穿了雨衣,雨还是像小玻璃珠一般,落到我头上,我只能低下头,看到老人瘦弱的背影,弯曲的脊梁。对了,他还没穿雨衣呢,我突然意识到,他竟为了一个陌生的孩子,自己在淋雨。我的眼睛模糊了,仿佛在我眼前不是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而是一位充满力量的老人,他弯着背,双脚一上一下踏车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心中,使我感动不已。
“叮铃铃!”到家了,我下了车,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老人已消失在茫茫雨帘中,那一刻,我真的好感动。
点点雨滴滴到我的脸上,那么纯洁,那么美丽……
【解析】【分析】作文标题“那一次,我…….”。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所谓半命题,就是命题人只出一半题目,另一半由作者来补上。补什么?一般说补我们最熟悉的内容,最有趣的内容,最有教益的内容。题目中的“那一次”指的是曾经发生过的一件事情,“我 ”是在那一件事情的感受和感悟。这件事应该是对我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或者发生相当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写生活中特别的感受,如可以是成功、后悔、感动、哭、笑……同时从选材方面可以启发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生活中有多少个“那一次”,你是否抓住了,多少事又是发生在若干个“那一次”。文章除了要有具体生动的描写外,还应有恰当的抒情议论,这样会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不太适合写成议论文。
【点评】写作提示:半命题作文写作时,首先要审题准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不能错误的理解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再者,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句子默写,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湖北省十堰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句子默写,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