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山西省太原、临汾地区阶段三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原卷+解析卷)
展开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山西省太原、临汾地区阶段三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及答案(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山西省太原临汾地区阶段三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学生卷docx、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山西省太原临汾地区阶段三质量评估生物试题教师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山西省太原、临汾地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阶段三质量评估生物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述的动物运动方式有( )
A.跳跃 爬行 B.飞行 游泳 C.行走 跳跃 D.奔跑 蠕动
2.下列动物中,身体呈辐射对称的是( )
A.水螅 B.涡虫 C.水蛭 D.蜘蛛
3.关于扁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华枝睾吸虫、扇贝身体扁平,都属于扁形动物
B.扁形动物身体呈左右对称,软体动物体表都有贝壳保护
C.扁形动物都营寄生生活
D.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是足
4.蚯蚓又名地龙,其营养丰富,繁殖迅速,食性杂,人工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蚯蚓也 可作为珍贵药物治疗多种疾病,用作高蛋白食品和饲料;蚯蚓挖穴松土、分解有机物,为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良好条件,在土壤改良、消除公害、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蚯蚓通过取食、消化、排泄(蚯蚓粪)、分泌(黏液)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 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做贡献,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下列有关蚯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蚯蚓身体分节,能够运动,属于节肢动物
B.蚯蚓挖穴松土主要依靠刚毛完成运动
C.蚯蚓能够排泄有机废物,污染环境
D.蚯蚓体表保持湿润,有利于其通过体表进行呼吸
5.下列动物中,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沙蚕 B.蟾蜍 C.虾 D.鳖
6.不同生物体体表有不同的结构,使其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下列动物类群与体表结构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动物类群
腔肠动物
线形动物
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
体表结构
鳞片
角质层
外骨骼
外套膜
A.A B.B C.C D.D
7.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大鲵、蝾螈、蟾蜍都属于两栖动物
②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③由于环境污染和水域面积缩减,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在减少
④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最早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的是(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9.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老马识途 B.喜鹊筑巢 C.孔雀开屏 D.蜻蜓点水
10.下图是蝗虫的形态示意图,下列有关蝗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蝗虫有三对足,适于跳跃,两对翅,适于飞行
B.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C.蝗虫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
D.腹部是蝗虫的运动中心
11.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这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的( )
A.高温灭菌 B.接种 C.配制培养基 D.在培养基上标出组别
12.消毒可大幅度降低手术的感染率,外科手术器械的消毒,以能够杀死哪种生物或结构为标准( )
A.球菌 B.杆菌 C.芽孢 D.荚膜
13.豆科植物根瘤内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这种现象属于( )
A.寄生 B.腐生 C.共生 D.捕食
14.2019年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11连胜卫冕世界冠军,为祖国70华诞献上最好的贺礼,女排姑娘们在赛场上伸肘扣球,屈肘传球,动作娴熟灵活。结合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肱二头肌,图一表示伸肘动作
B.②表示肱三头肌,在图二中处于舒张状态
C.排球运动仅靠运动系统就可以完成
D.升国旗奏国歌时,女排姑娘们双手自然下垂,感觉轻松,是因为①②均处于舒张状态
15.下列动物行为不属于动物“通讯”的是( )
A.蜜蜂的舞蹈动作 B.长尾猴发现豹时会发出一种叫声
C.小动物闻到老虎气味纷纷逃避 D.乌鸦见到老鹰时大声鸣叫
16.在发霉的橘子皮上,肉眼能看见的是一个个( )
A.孢子 B.菌落 C.芽孢 D.孢子印
17.同学们饮用的盒装牛奶,其常用的保存方法是( )
A.巴氏消毒法B.脱水法C.冷冻法 D.腌制法
18.成语“鹬蚌相争”中的鹬、蚌两种动物体内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场所分别是( )
A.肺、肺B.肺、鳃C.肺和气囊、肺 D.肺和气囊、鳃
19.在生物学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很多科学家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B.屠呦呦——杂交水稻之父
C.袁隆平——发现青蒿素 D.列文虎克—发现病毒
20.科学方法是指利用科学思维从事科学研究,从而得出所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生物学的学习离不开这些方法的指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下列关于科学方法及其过程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用浸水的棉絮轻擦其体表是为了保证其正常的呼吸
B.在“观察鲫鱼鳃”的实验中,可以看到鱼的口和鳃盖后缘同时张合
C.在“观察青霉”的实验中,需要进行染色以便于观察
D.在“探究蚂蚁通讯”的实验中,两根木条的材质、长度和宽度无需一致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21.下图表示人的起源以及受精作用和人的胚胎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上图中B器官除了能产生卵细胞外,还能分泌_____。
(2)上图中A和C分别表示______。
(3)胎儿在母体发育的场所是子宫,在发育过程中要通过_____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营养。
(4)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成人类和[D]______。
(5)下图表示人体不同部位生长速度曲线图,代表生殖器官发育曲线的是_____(填序号),其特点是进入青春期后迅速发育。
22.细菌、真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生物类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生物A是细菌,通过_____来运动,[②]是_____;生物B是____;与A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它的细胞内有[③]____。
(2)在显微镜下观察C生物,会发现它是多细胞生物,其中[④]是_____,颜色呈现_____,[⑤]是____,在生物D的[___]菌褶内也能产生大量的这种结构。
(3)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A、C两种生物的繁殖方式分别是____、_____,生物B长出了一个小突起,这是它正在进行____。
(4)图示生物体的细胞中都没有____,因此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
资料二:绿色植物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
资料三:动物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以有机物为食物,因此动物具有与植物 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进行摄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感觉、运动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动物摄取的有机物,有的参与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产生尿素等代谢废物。
资料四:细菌、真菌个体虽小,不像动植物那样引人注目,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却 是不可低估的,如果没有它们,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如图是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作用的示意图。
(1)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包括____部分和_____部分。
(2)绿色植物通过叶片进行____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3)阅读资料,结合所学的知识,请你说说动物在自然界有哪些作用?(至少说出两点)①____;②____。
(4)在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A]_____、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因此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探究题
24.制作泡菜的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是否有影响。作出假设:_____。
实验步骤: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调节料液的食醋浓度分别为0、0.3%、0.6% 、0.9%。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重复3次。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随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_____,并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
实验结论:四组食醋浓度中,食醋浓度为_____时,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抑制作用均下降。
交流分析:①制作泡菜所利用的细菌是____。
②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的变量是____。
③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合本实验的结果,请你对家庭自制泡白菜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爬行、游泳、行走等。
【详解】
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中,鹰的前肢变成翼,运动方式是飞翔,鱼的运动方式为游泳。B正确。
【点睛】
关于动物的运动方式,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结合着具体的例子理解。
2.A
【解析】
【分析】
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详解】
A、水螅是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A正确。
B、涡虫是扁形动物,身体呈左右对称,B不正确。
C、水蛭是环节动物,身体呈左右对称,C不正确。
D、蜘蛛是节肢动物,身体呈左右对称,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3.D
【解析】
【分析】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据此解答。
【详解】
A. 华枝睾吸虫、属于扁形动物,扇贝属于软体动物,A错误。
B.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但有的种类贝壳已经退化。变成了内壳,如乌贼,B错误。
C. 扁形动物有自由生活的种类,如涡虫,也有寄生生活的种类如吸血虫,C错误。
D. 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是足,很多发生的变异,如河蚌的是斧足,蜗牛的是腹足,D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扁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特征。
4.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蚯蚓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蚯蚓的特点、结构、呼吸方面来切入。
【详解】
A. 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蚯蚓属于环节动物,A错误。
B. 蚯蚓能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所以蚯蚓挖穴松土主要依靠肌肉和刚毛配合完成,B错误。
C. 蚯蚓能分解土壤中的腐烂有机物(有机质),获取能量维持生存,同时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水、二氧化碳,回归自然环境,有利于改善环境,C不符合题意。
D. 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所以蚯蚓体表保持湿润,有利于其通过体表进行呼吸,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蚯蚓的特点以及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5.C
【解析】
【分析】
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
【详解】
A. 沙蚕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A不符合题意。
B. 蟾蜍变态发育,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属于爬行动物,B不符合题意。
C. 虾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属于节肢动物,C符合题意。
D. 鳖真正属于陆生生活的脊椎动物,是爬行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6.A
【解析】
【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多种,与其运动器官和生活环境有关。
【详解】
A、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体表没有鳞片,A错误。
B、线形动物体表有角质层,生殖器官发达,适于寄生生活,B正确。
C、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干燥环境生活,C正确。
D、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分泌形成贝壳,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同时熟记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7.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两栖动物的判断,可以从两栖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殖发育来解答。
【详解】
大鲵、蝾螈、蟾蜍都属于两栖动物①正确的;②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两栖动物②错误。由于青蛙的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所以由于环境污染和水域面积缩减,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在减少,③正确。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④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除了对两栖动物知识的考查,还考查了大家的审题能。所以大家在做题时,一定要审好题,不要以点盖面。
8.C
【解析】
【分析】
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其中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详解】
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代的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古代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其中鱼类和两栖类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而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9.A
【解析】
【分析】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即必须借助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详解】
由分析可知,选项中的B. 喜鹊筑巢C. 孔雀开屏D. 蜻蜓点水的行为都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而老马识途则是一种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故选:A。
【点睛】
正确的判断动物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主要看该行为是否是一出生就有的。
10.D
【解析】
【分析】
蝗虫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胸部着生有两对翅、三对足,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
【详解】
A、蝗虫胸部生有三对足,分别是前足、中足、后足,后足发达适于跳跃,生有两对翅,适于飞行,A不符合题意。
B、蝗虫属于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着生有两对翅、三对足,B不符合题意。
C、蝗虫腹部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C不符合题意。
D、蝗虫的胸部着生有三对足,后足发达,适于跳跃,是运动中心,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昆虫的特征。
11.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接种。解答时可以从接种的概念方法目的方面来切入。
【详解】
接种,就是把已有的菌种,用某种方式取少量的菌种,接到培养基上的过程。接种的目的有多种,如:扩大培养、筛选菌种、选育等。不过其他的目的一般都建立在扩大培养的基础上。如划线法、涂布法、倾注法、斜面接种法、液体培养基接种法、螺旋接种法等。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手上的细菌被黏附在棉棒上,相当于取菌种,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细菌的菌种就接到了培养基上,这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接种。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接种的方式目的。
12.C
【解析】
【分析】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当环境适宜时,芽孢就又萌发形成一个细菌,明确这不是细菌的生殖方式,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详解】
外科手术器械要灭菌,要杀灭一切生物,包括芽孢,而芽孢是最难杀灭的,因为芽孢是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一种休眠体,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都有很强的抵抗力,故而杀死了芽孢,细菌就都被杀死了。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细菌的体眠体芽孢。理解掌握灭菌的概念及芽孢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C
【解析】
【分析】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详解】
A、寄生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体内,并从这种生物体的体表,体内获取营养维持生活的现象,可见豆科植物根和根瘤菌不属于这种关系,A不符合题意。
B、腐生是一种生物利用动植物的遗体、遗迹为食,获取营养维持生存的现象,可见豆科植物根和根瘤菌不属于这种关系,B不符合题意。
C、共生是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信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题干中的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因此根瘤菌与大豆的关系是共生关系,C符合题意。
D、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可见豆科植物根和根瘤菌不属于这种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4.D
【解析】
【分析】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详解】
A、①表示肱二头肌,图一表示屈肘动作,此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展,A不符合题意。
B、②表示肱三头肌,在图二中处于收缩状态,此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展,B不符合题意。
C、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可见排球运动仅靠运动系统就可以完成是错误的。
D、升国旗奏国歌时,女排姑娘们双手自然下垂,感觉轻松,是因为①②均处于舒张状态,D正确。
故选:D。
【点睛】
掌握躯体运动的形成过程。
15.C
【解析】
【分析】
动物“通讯”指的是同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
【详解】
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同种动物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因此选项 C不是同种动物内形成的不是动物的通讯;
故选:B。
【点睛】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6.B
【解析】
在发霉的橘子皮上,生长的是霉菌,霉菌较小,单个的肉眼不能看到,肉眼能看见的是一个个的菌落。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
故选B。
17.A
【解析】
【分析】
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据此解答
【详解】
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如保存牛奶的巴氏消毒法是通过高温灭菌来杀死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从而达到保存牛奶的目的。故选:A。
【点睛】
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18.B
【解析】
【分析】
鸟类的呼吸器官是肺和气囊,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是鳃。
【详解】
鹬属于鸟类,鸟类的体内有许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在飞行过程中吸气时,空气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是双重呼吸方式,因此鹬体内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而河蚌属于软体动物,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都是鳃。
故选B。
【点睛】
考查鸟类和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
19.A
【解析】
【分析】
从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中生物学家的作用思考作答。
【详解】
A、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是世界上第一位揭开细菌奥秘的人,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A正确。
B. 屠呦呦诺伯尔奖获得者,主要贡献是提取了能够治疗疟疾病的青蒿素,B错误。
C.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其培养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C错误。
D. 列文虎克利用自制显微镜从软木塞中发现了细胞,D错误。
故选:A。
【点睛】
关键是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了解一些生物学家的事迹。
20.A
【解析】
【分析】
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观察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资料收集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
【详解】
A、由于蚯蚓是用体壁呼吸,所以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用浸水的棉絮轻擦其体表是为了保证其正常的呼吸,A正确。
B、由于鲫鱼是从口进水、从鳃出水,所以在“观察鲫鱼鳃”的实验中,可以看到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B错误。
C. 在“观察青霉”的实验中,由于青霉本身就具有颜色,所以不需要染色,染色是对颜色浅,不易观察的材料进行处于,以便于观察,C错误。
D. 在科学探究中,必须控制唯一变量,在“探究蚂蚁通讯”的实验中,两根木条的材质、长度和宽度必须一致,D错误。
【点睛】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熟知常见的实验。
21.雌性激素 精子和受精卵 胎盘 现代类人猿 ③
【解析】
【分析】
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成新个体,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人体的生殖系统包括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详解】
(1)B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2)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因此A是精子,它是由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C受精卵。
(3)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
(4)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D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
(5)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至成熟,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生殖器官的开始迅速发育直到成熟标志着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女孩的青春期为10-20岁,男孩一般比女孩晚2年。所以图中代表生殖器官发育曲线的是③。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体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可结合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图去熟悉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的过程,便于记忆。
22.鞭毛 DNA集中的区域(或DNA) 酵母菌 细胞核 孢子 青绿色 直立菌丝 ⑥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 叶绿体
【解析】
【分析】
解答时可以从病毒、细菌、真菌的结构、功能、营养特点、与植物细胞的不同特点方面来切入。
【详解】
(1))图中A是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有最外层细胞壁、紧靠细胞壁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有的细菌有长的1鞭毛,有的在细胞壁外面还有较厚荚膜,②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是鞭毛,依靠鞭毛的摆动使细菌能够运动;生物B是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菌与真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
(2)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C,会发现它是由大量丝状结构构成的,其中是⑤直立菌丝,它的顶端分支呈扫帚状,上面成串生长着④孢子,其颜色是青绿色;在生物D蘑菇菌的⑥菌褶内也能产生大量的④孢子这种结构,所以它们的生殖方式主要是孢子生殖。
(3)在环境条件恶劣时,细菌能够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以抵抗不良环境;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它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C青霉、D蘑菇都属于多细胞真菌。都可以依靠孢子繁殖后代;生物B酵母菌长出了一个小突起叫做芽体,长大后会从母体脱离,发育为一个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出芽生殖。
(4)图示生物体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因此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腐生或寄生。
【点睛】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分析图形,灵活解答。
23.生物 非生物 光合作用 维持生态平衡 促进物质循环(或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二氧化碳 分解者
【解析】
【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
(1)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绿色植物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它能够将太阳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同时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3)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4)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他能够把动植物遗体被分解成水、无机盐、二氧化碳,产生的无机物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是必不可少的。
【点睛】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物质循环、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的相关知识。
24.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有影响 先上升后下降 0.6% 乳酸菌 食醋浓度 对照 制作泡白菜时可适当加醋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解答即可。
【详解】
作出假设:假设是对问题的肯定或否定,所以:从“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可以作出假设是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有(没有)影响。
结果分析:分析曲线,随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 先上升后下降,并在第3天均达到最大值。
实验结论: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含量的最大值,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是食醋能抑制泡白菜亚硝酸盐的产生;三组食浓度中,0.6%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抑制作用均下降。
交流分析:①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主要作用,如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菜的品质。
②该实验中除了食醋浓度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所以该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的变量是食醋浓度。
③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中添加的材料需取等量,目的是控制无关变量。
④结合本实验,对家庭自制泡白菜提出一条建议:制作泡白菜时可适当加酷,可以抑制亚硝酸盐的产生。
【点睛】
熟练掌握制作泡菜的原理,同时也要注意其它的发酵产品的知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2021_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评估卷—生物(含答案),共5页。
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评估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章,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山大附中八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章),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