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一单元测评 课时练习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021年)

    第一单元测评 课时练习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021年)第1页
    第一单元测评 课时练习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021年)第2页
    第一单元测评 课时练习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021年)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积累运用,情景分析,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B.冰雪融化
    C.大米酿酒D.铁铸成锅
    2.我们在打开某种饮料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
    3.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23
    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酒精灯:酒精灯熄灭后未盖灯帽
    D.玻璃棒:可用于搅拌液体
    4.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中正确的是( )
    5.奥运会火炬的燃料之一是丙烷。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气体
    B.温度达到450 ℃,即可燃烧
    C.沸点为-42.1 ℃,易液化
    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6.下列有关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结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原子也会破裂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使人类对化学的认识由表象转化为本质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少量的酒精洒在桌面上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用镊子小心地将块状固体放入竖直的试管中
    C.用100 mL量筒量取9.5 mL NaCl溶液
    D.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0 g
    8.当你在复印室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
    D.氧气与臭氧性质完全相同
    9.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给水加热时,水沸腾,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有小水滴生成
    B.碘化钾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有黄色碘化银沉淀生成
    C.在点燃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雾
    D.吹灭蜡烛时会产生一缕白烟
    10.如图所示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二、积累运用(共28分)
    11.(8分)(1)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一般用 。
    (2)读数时量筒必须放 ,视线与量筒内 相切。若俯视,则实际量取的液体量 ;若仰视,则实际量取的液体量 。
    (3)在量取液体时,当向量筒内倾倒液体接近 时,应停止倾倒,然后用 滴加到刻度线。
    (4)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作 ,也不能 。
    12.(8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描述如下:
    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④铁矿石冶炼成钢铁;⑤钢铁可生成铁锈;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13.(4分)据表回答问题:表中的实验操作图中各有一项明显错误,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A图中的错误是 ;
    (2)B图中的错误是 ;
    (3)若按C图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4)若按D图操作时使用了游码,会造成氧化铜的称量质量比实际质量 (填“大”或“小”)。
    14.(8分)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带,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粉末。根据上述有关镁的叙述回答问题: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由银白色的金属生成白色的固体粉末,该过程主要发生了 变化。
    (2)镁带燃烧时的现象是 。
    三、情景分析(12分)
    15.(8分)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位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一会儿,都熄灭了。原因是 。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
    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玻璃杯内壁变黑。
    (3)某工程项目在电焊施工时,焊渣不慎溅落,引燃室外堆放的防水卷材,产生较大烟雾。由甲同学的猜想得出启示,要迅速逃离火灾现场,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填序号)。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根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16.(4分)化学就在你身边。在寒冷的冬天,当你的爸爸下班回到家中,你可以为他沏上一杯热茶。你认为取下的茶杯盖、暖瓶塞应如何放在桌上比较卫生?洗刷茶杯后,怎样判断茶杯是否洗干净了?
    四、实验探究(30分)
    17.(8分)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2)指出图中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① ;
    ② ;
    ③ 。
    (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探究在平时实验中,因不正确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任举两例,上面的图示错误示例除外)。
    18.(10分)南宋诗人赵师秀有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灯花”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附着在蜡烛芯上的现象。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硬度 ,密度比水的密度 。
    (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如下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受热熔化
    B.石蜡燃烧
    C.未充分燃烧的蜡烛蒸气冷凝成固体
    (3)如图是小李同学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的实验装置。小李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小王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蜡烛蒸气。请你参与探究,确定“白烟”成分。验证小李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 ;支持小王同学猜想的方法是 。
    19.(12分)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放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王芳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讨论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
    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
    b.手摸烧杯有 的感觉;
    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其他物质的名称是 ,蜡烛燃烧为 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分析:通电前后,灯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 变化。
    【结论】猜想 (填“一”或“二”)正确。
    参考答案
    1.C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如果有其他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瓷碗破碎、冰雪融化、铁铸成锅都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大米酿酒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2.B
    3.D 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否则液体沸腾时易喷出伤人,A错;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要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B错;酒精灯熄灭后未盖灯帽会造成酒精挥发,C错;溶解物质时可用玻璃棒搅拌,可加速物质的溶解,D正确。
    4.D 胶头滴管使用后不能横放在桌面上,否则造成残液倒流至橡胶胶帽,使橡胶胶帽被腐蚀及沾污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应及时盖上试剂瓶瓶塞,防止试剂变质;砝码用完后应及时放回砝码盒。
    5.B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所以可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6.B
    7.A 少量酒精洒在桌面上并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既可以降低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所以可以灭火,A正确;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B错误;量取溶液时,选取量筒规格应该等于或稍微大于量取溶液体积,应该用10 mL量筒量取9.5 mL NaCl溶液,C错误;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 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出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0 g,D错误。
    8.B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而臭氧有一股特殊的气味,因此C、D两项错误。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A项错误,B项正确。
    9.B 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生成物的状态以及是否使用生成物名称等。碘化钾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有黄色沉淀生成,不能把生成物的名称当作现象描述。
    10.B 称量药品应“左物右码”,A错误;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B错误;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D错误。
    11.【解析】 量筒是一种计量仪器,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仰视读数会使量取的实际液体量偏多,俯视读数会使量取的实际液体量偏少。
    【答案】 (1)量筒
    (2)平稳 凹液面最低处 偏少 偏多
    (3)所需刻度 胶头滴管
    (4)反应器 加热
    12.【解析】 ①水能变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可以变成白云,都是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而不是变化的过程;③白云变成了雨雪描述了一种变化,且无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铁矿石炼成钢铁,⑥煤燃烧,这两种变化中都产生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⑤钢铁可生成铁锈描述的是钢铁的化学性质。
    【答案】 ①② ⑤ ③ ④⑥
    13.【答案】 (1)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2)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
    (3)液体外流 (4)小
    14.【解析】 (1)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银白色的镁条燃烧后生成了白色的氧化镁粉末,该过程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对生成物的描述只要指明其颜色、状态、气味等我们用感觉器官感知的现象即可,不能“直呼其名”,如本题在描述生成物时,指明生成了白色固体粉末即可,不能说生成了氧化镁。
    【答案】 (1)化学
    (2)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粉末
    15.【解析】 (1)通过对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一段时间都熄灭这一事实的分析,可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杯内支持燃烧的氧气逐渐减少,所以两支燃着的蜡烛均熄灭。(2)从二氧化碳的密度、不助燃性及其受温度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可得出答案。(3)由于本实验中甲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因此着火燃烧的房间内下部的有毒、有害气体含量较少,故逃离时应沿墙根迅速弯腰爬向门外;另外,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消防知识可知,用毛巾捂住口鼻也可。
    【答案】 (1)玻璃杯内空气中的氧气被耗尽
    (2)二氧化碳受热体积膨胀,自上而下充满整个烧杯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3)AC
    16.【解析】 此题将日常生活与化学实验联系起来,考查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化学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茶杯盖、暖瓶塞的放置方法可参照试剂瓶塞的放置方法;茶杯洗干净的标准可参照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
    【答案】 倒放在桌上;茶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7.【答案】 (1)C
    (2)①A,酒精溢出引发火灾 ②B,会使人中毒 ③D,会损坏试管
    (3)①给烧杯加热时不垫石棉网,会使烧杯炸裂;②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试管口高于试管底,会使试管炸裂。(除上述示例外,实验中还有多种因不正确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只要符合题意均可)
    18.【解析】 本题是一道有关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题。(1)蜡烛能用小刀切割,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2)石蜡熔化、石蜡蒸气冷凝都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3)小李认为“白烟”是水蒸气,则可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白烟”上方,看是否有水珠冷凝;小王认为“白烟”是蜡烛蒸气,则可将白烟点燃看其燃烧情况,或将“白烟”冷凝后看是否得到石蜡。
    【答案】 (1)较小 小 (2)AC B (3)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白烟”上方 将“白烟”用火柴点燃或将“白烟”冷却得到白色的蜡状固体
    19.【解析】 (1)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蜡烛燃烧是发光、放热的,手触摸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会感觉热或发烫;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表明生成了水。
    (2)钨丝通电前后没有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将实验结果与猜想对照,就能做出正确判断。
    【答案】 【验证过程】(1)发烫 水 化学
    (2)发烫 物理
    【结论】二
    实验
    内容
    加热固
    体药品
    加热液
    体药品
    倾倒
    液体
    称量固
    体氧化铜
    实验
    操作

    编号
    A
    B
    C
    D
    通电前
    通电中
    断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相关试卷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阶段测评卷(1·4单元):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阶段测评卷(1·4单元),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积累运用,情景分析,实验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积累运用,情景分析,实验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