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随堂练习题
展开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①地形区为(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东南丘陵
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起伏度越大,分布的人口越多
B.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的人口达20%
D.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
解析第1题,图中①地形区,地形起伏度较小。在相应纬度处我国东部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度大。青藏高原高原面上地形起伏度小,有“远看成山,近看成川”之说。故选A项。第2题,读取图中信息可知,起伏度越大,人口增加速度越慢,说明人口越少。②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人口分布不均;起伏度在1°~2°地区的人口比例约占13%;在地形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集中了我国全部人口的80%以上。故选D项。
答案1.A 2.D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数量与高程分布图(图1)及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图2),完成3~5题。
图1
图2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
A.人口密度随高程变化并不明显
B.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度迅速增加
C.5 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4.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太阳辐射能
B.土地利用方式
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
5.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 )
A.与村相比乡镇选择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
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时间
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
D.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小的方向是正北
解析第3题,读图,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度迅速下降。人口密度在高程1 500~3 000米先上升后降低,变化明显。5 000米以上人口总量很少,人口密度接近0,说明有大片无人区。澜沧江—湄公河自北向南流,海拔北高南低,人口分布南密北疏。故选C项。第4题,湄公河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人口密集;澜沧江上游地区山高谷深,地表崎岖,以林牧业为主,人口稀少,所以土地生产力较大的地区,人口较密集。因此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故选B项。第5题,读图可知,在向阳方位东南、正南乡镇级居民点较村级多,说明乡镇对坡向的选择较村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光时间上,较长时间的采光对农业生产和生活有利。澜沧江流域山体走向多为西北—东南向,居民点分布在偏东、偏南坡的比例较大,分布在偏西、偏北坡的比例较小,说明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有关。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小的方向是西北。故选A项。
答案3.C 4.B 5.A
下图所示为“美墨边境墙”,美国与墨西哥接壤的边界长达3 100多千米,而特朗普计划中的隔离墙据估算将高达100亿美元,并打算通过提高关税让墨西哥为其买单。读图,完成6~7题。
6.美国修筑“美墨边境墙”的困难主要是( )
A.边境线长,工程量大
B.交通不便,物资难运
C.地形复杂,地表崎岖
D.气温高,施工难
7.墨西哥北部人口主要集中在美墨边境的主要原因是 ( )
A.交通便利 B.地形平坦
C.就业机会多 D.临近河流
解析第6题,“美墨边境墙”附近交通线路稀疏,有沙漠分布,物资运输不方便。故选B项。第7题,由材料美国“打算通过提高关税让墨西哥为其买单”可知,墨西哥发展贸易的主要对象为美国,所以人口集中在美墨边境的主要原因是就业机会更多。故选C项。
答案6.B 7.C
8.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 世界人口垂直分布
图2 世界人口纬度分布
图3 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
地面积、人口占洲总面积、总人口的比例
(1)分析图1,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2)分析图2,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 。
(3)分析图3,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 地区、 纬度地区和 地区的趋向性。
(5)(多选)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
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西欧平原 D.美国阿拉斯加
E.朝鲜半岛 F.青藏高原
G.刚果盆地 H.加拿大东南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及其原因,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图1反映的是不同海拔人口的分布状况,56.5%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读图2可知,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是40°S以南地区,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纬度高,气候恶劣,南极地区无人定居;海洋面积大。图3反映了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人口占洲总面积、总人口的比例。从自然条件差异和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可以知道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从而可以正确选择。
答案(1)平原
(2)海洋面积大(或陆地面积小);纬度较高,气候恶劣
(3)南美洲
(4)低平 中低 沿海
(5)ACEH
能力提升
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
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
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
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
2.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
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D.④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解析本组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国家。第1题,四个选项中,澳大利亚人口密度最小,且人口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大陆中部气候干旱,人口稀少,与图相符,故①国是澳大利亚;德国人口集中在莱茵河、多瑙河流域,故②国是德国;美国东部为平原,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西南部有几个大型城市,美国中部为大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区,家庭农场为主要模式,人口密度较小,故③国是美国;印度西北部是沙漠地区,人口稀少,东北部为恒河平原,人口稠密,故④国为印度。故选D项。第2题,①国为澳大利亚,中、西部气候干旱,人口稀少;②国为德国,人口主要分布于其典型工业区附近;③国为美国,地形分三大纵列带,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为落基山脉,由于高大山脉的阻挡,西部气候干旱,人口稀少;④国为印度,中部为德干高原。故选B项。
答案1.D 2.B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坡和北坡人口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山地可能是( )
A.阴山山脉
B.天山山脉
C.秦岭
D.南岭
4.北坡的人口分布,海拔1 500~2 000米较1 000~1 500米地带多,其原因是( )
A.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
B.气温高,降水多
C.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
D.矿产资源丰富
解析本组题以柱状统计图为载体,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第3题,读图可知,海拔1 000米以下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坡,而南坡人口分布较少,由此可判断海拔1 000米以下地区,北坡的自然条件优于南坡;海拔1 000~1 500米之间的地区,南坡人口比例大。天山山脉北坡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影响大,多地形雨,而山麓地带多洪积扇,与南坡相比,北坡海拔较低的地区自然条件较好;天山山脉南坡是阳坡,其山腰地带光照条件好,适宜人类居住。故选B项。第4题,北坡地处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多。但随着海拔升高,降水减少,热量条件变差,植被类型由森林过渡到草甸,形成山地草场,适宜发展畜牧业。因此北坡的人口分布,海拔1 500~2 000米较1 000~1 500米地带多。故选C项。
答案3.B 4.C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求,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读图,完成5~7题。
5.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3 550~3 650米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
C.距河8~10千米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 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6.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
A.巴西高原 B.南部非洲
C.藏南谷地 D.北美大草原
7.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能资源分布 B.地形地势和坡向
C.交通通达度 D.取用水方便程度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解题关键是读懂图,认清各条曲线表示的内容。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项错误;高程3 550~3 650米处曲线斜率最大,说明该百米高程人口分布最为密集,B项正确;距河1~2千米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C项错误;高程4 500米以上人口总数累积频率变化较小,说明人口密度变化小,D项错误。故选B项。第6题,高程3 500~4 000米,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最高,说明人口总数最多,人口密度比较大。高程4 000米以上人口累积频率小,人口密度比较小,说明人口较少。藏南谷地,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比较低的河谷地带,高程4 000米以上,气温较低,人口稀少,故选C项。第7题,由图可知,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距离河流越远,人口密度越小,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D项正确。
答案5.B 6.C 7.D
8.某岛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降水致使植物生长十分茂盛。岛屿东西两侧降水有明显的差异,人类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下图为该岛屿相关信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该岛东西两侧降水的差异,并从该岛屿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两个方面分析原因。
(2)描述该岛屿人口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该岛屿位于40°S至60°S之间,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内,从盛行风及山地的影响来分析其降水情况。第(2)题,读图,根据城市符号判断,人口主要在东部。主要在沿海分布,沿河流下游分布,沿交通线分布。进而从影响人口分布因素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1)西侧降水大于东侧 该岛屿位于40°S至60°S之间(或中纬度地带),常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控制,该岛屿以山地为主(东北—西南向山脉或地势西高东低),岛屿西侧成为西风迎风坡,气流抬升,降水多;东侧成为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2)沿海分布;沿河流下游分布;沿交通线(铁路线)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
沿海地区,对外交通便利;地势较低平,利于城市、交通建设和发展经济;河流下游,水资源充足(且取水成本低)。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优秀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4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人口分布优秀随堂练习题</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 人口容量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 人口容量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针对天津市的人口状况,今后应该,9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该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当地出现该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光伏产业园区引入牧羊业,有利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