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新教材一轮复习考点新型考题——“文字”图像化解读(2)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3318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三语文新教材一轮复习考点新型考题——“文字”图像化解读(2)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3318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三语文新教材一轮复习考点新型考题——“文字”图像化解读(2)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3318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三语文新教材一轮复习考点易错题试题含答案专题
高三语文新教材一轮复习考点新型考题——“文字”图像化解读(2)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三语文新教材一轮复习考点新型考题——“文字”图像化解读(2)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潜心探汉字,“国”里有乾坤,图形推断字义——“杳”,刘禹锡《洗心亭记》,作文——“人”书写的漫画与寓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考点:新型考题——“文字”图像化解读(2)(试题版)
考点:
1.汉字的演变与模仿表达——“大”与“天”
2.潜心探汉字,“国”里有乾坤
3.图形推断字义——“杳”
4.(唐)刘禹锡《洗心亭记》:象形字的联想意义
5.作文——“人”书写的漫画与寓意
【考点研究】素材+考点=考题
1.打通考点分“打破文体壁障型”与“打破专题壁障型”;
2.补充型模仿:在示例内容的基础上,补充示例不存在的内容。
3.象形字的联想意义——实物图景与虚化象征义、表意性
【考题对接】
一、汉字的演变与模仿表达——“大”与“天”
1.汉字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许多奥秘。从下面“大”和“天”的字形演变过程中可以推测,“大”原本表示一个正面站立的大人形,借成人的形象表示“大”的意思。由此你可以推测,“天”原本表示 。(2分)
二、潜心探汉字,“国”里有乾坤
甲骨文 金文 篆文 隶书 楷书
“或”是“國”的本字。——《字源解说》
或,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口,郭也。一,地也。——《说文解字》
2.填空。(2分)
(1)根据以上提示,甲骨文 = + ,“戈”与“口”两者结合表示的意思是 。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国”字的义项有:①国家;②周代诸侯国及汉以后王或侯的封地;③国都,京城。《穿井得一人》中“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的“国”的意思是_____。(填序号)
三、图形推断字义——“杳”
3.根据下图,推测“杳”字的意思。(2 分)
四、(唐)刘禹锡《洗心亭记》:象形字的联想意义
洗心亭记
(唐)刘禹锡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②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③高孕虚,万景坌④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⑤。月来松闲,雕缕轩墀⑥。石列笋虡⑦,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⑧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选自《刘禹锡集》)
①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②弭:消除。③槃(pán):回旋,弯曲。④坌(bèn):并,一起。⑤榱(cuī):椽子。⑥墀(chí):台阶。⑦虡(jù):柱子。⑧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修竹万竿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既志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故名洗心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蹲 名 山 俯 大 江 荆 吴 云 水 交 错 如 绣。
3.是“月来松闲”中“闲”字的繁体篆书,“月色入户”是为。请赏析“月来松闲”中“闲”的妙处。(3分)
4.有同学认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语,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此亭可叫“息心亭”。请你比较“息心”“洗心”的内涵,说说刘禹锡为何将此亭命名为“洗心亭”。(3分)
五、作文——“人”书写的漫画与寓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 (常规作文)
700
800
2022届高考考点:新型考题——“文字”图像化解读(2)(试题版)答案
一、汉字的演变与模仿表达
1.示例:一个正面站立的人,特别突出头部,因为头部位于人体最高处,由此引申为比头顶更高的是“天空”。
【解析】补充型模仿:在示例内容的基础上,补充示例不存在的内容。
【资料链接】
林西莉《汉字王国中的“人”》
二、潜心探汉字,“国”里有乾坤
2.(1)用武力卫护城邑、疆域;(2)③ 。 (每题1分)
三、图形推断字义——“杳”
3.杳:日在木下,表示昏暗。
【解析】此题注重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对汉字的理解能力。由题目中“杲”、“東”、“旦”的解 释,可推断出“杳”的本义是表示昏暗。
四、(唐)刘禹锡《洗心亭记》:象形字的联想意义
1. A【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A.遗憾; B.修长/培养; C.记下/立志; D.所以/旧的,原来的。
2.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解析】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句意为: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西为荆州山水,东南是吴地风光,山水交织,灿烂如锦绣。
3. 示例:“月来松闲”令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古诗文中的“明月”“山松”常常营造出清朗的意境。作者用拟人手法,以松之“闲”表现景之消幽与人之清闲,“松闲”实则作者自己内心的观照。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月来松闲”句意:明月照在闲适的松林中。“闲”用来指松林,是拟人修辞,表面是写松林的清幽,实则作者内心的写照。
4.示例:“忧人”“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 、患得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利 、处心积虑之人,“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四周之最令人心思变 得恬淡 、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 。相比较而言,“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 、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意: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美丽的山峰就平息了追求功名利禄之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
“忧人处之,百虑冰息”句意:忧郁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永远消失。“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意思是我凭借这个亭子环视了一下四周,认为没有不适宜的地方。不仅赏心悦目又能让人心里清净,所以命名为“洗心”。“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
前者的“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和后者的“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相比,后者更能表现作者的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注释】
1、秀州:今浙江省嘉兴县。报本禅院:初建于唐,宋代改名本觉寺,此仍用旧名。乡僧:寺僧文长老是作者同乡,故称乡僧。方丈:寺院住持和尚。相传维摩洁居士所住石室,长宽只有一丈,方丈之名,即由此而来。
2、吴音:吴地(今江浙一带)的方言语音。两句意谓:常常在梦中回到远隔万里的家乡,久住吴地,连小孩也是满口吴地方言了。
3、蜀叟:指文长老。峨眉翠扫空:苍翠入云的峨眉山横亘天空。两句意谓:每逢与文长老竟日长谈,便觉得苍翠入云的峨眉山就横陈眼前。
4、师:指文长老。忘言:不能言说,无须言说。《庄子·齐物论》:“大辩不言”;《庄子·外物》篇:“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陶渊明《饮酒》之五:“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搜句:指写诗。两句意谓:法师已修行到了“无言”的境界,真正是得道之人,而我除了写诗之外别无成就。
5、天台:即天台山,在浙江省东部,是著名的风景胜地和佛教圣地。
【译文】
天下著名的寺庙有数十等,而吉祥寺名气最大。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西为荆州山水,东南是吴地风光,山水交织,灿烂如锦绣。起初我以没到过这里为遗憾,今天来了才弥补了遗憾,满足了愿望。
既而在山上四处游览观光,赞不绝口,在竹石之间最佳处寻到新亭,红彤彤的仿佛能工巧匠所画的鳌背上的神物。登亭四望,远近大小景物纷纷呈现在眼前,优美的风光目不暇给。询问修建此亭的经过和始末,有的人说:有僧义然,发动僧侣一起动手,因势象形,就地取材,建亭于此。该亭盘曲高耸,气象万千,山中景象,尽收眼底。词人置身此地,意境常新;僧侣置身此地,随遇而安;忧郁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永远消失。飞鸟思归,猿猴依恋,在亭子的梁椽之间,鸟飞猿攀随处可见。明月照在松林及雕镂的窗户和台阶上。巨石上悬挂着钟磐的木架,常绿藤就像蛟龙一样依附缠绕在高大的乔木上。有修竹万竿,夏季依然舒爽清凉。这就是这个亭子的真实记录。
然而,山上的和尚手持如意向我作揖行礼说:“既然写了篇文章记录它,何不再给它命个名字,让它传播更远呢!”我凭借这个亭子环视了一下四周,认为没有不适宜的地方。不仅赏心悦目又能让人心里清净,所以命名为“洗心”。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九月二十三日。刘禹锡记。
【赏析】
苏轼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任杭州通判时。全诗表达了对同乡僧人的崇敬和对相隔万里之外的家乡的怀念之情,也流露了仕途失意,只好自我调节的心境。对仗工稳,风格清雄。
五、作文——“人”书写的漫画与寓意
(一)审题
这道作文题,属于漫画作文,漫画是组画,共四格,可以取题为“写人”。作文,则要求整体把握漫画内容和寓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反映自己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先谈“写人”,也就是看懂漫画。
第一格,表面上是说“撇”的写法,要义是“逆笔起锋,葳而不露”。于青年来说,“葳”极具针对性的,具有劝诫性意义。
第二格,讲“捺”的上半部的写法,要义是“中锋用笔,不偏不倚”。“不偏不倚”最为重要,突出青年最不可缺的“正”字。
第三格,谈“捺”的下半部的写法,要义是“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强调的“缓”字,强调“停滞迂回”。
最后一格,将前三格合为一体。呈现的是“人”的描红,没谈要义,但寓意是显明的,这就是“不能脱离真正的人的标准”,后面再细述。
接下来讲“做人”,也就是就漫画寓意作延伸性思考,体现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具有的思考。
第一张,可就青年的血气方刚,喜冲好闯的弱点来分析:青年人敢想敢为,固然可贵,但讲求内敛、积蓄内功也是非常必要的,并非要锋芒毕露。这样说,并不是说,青年人遇事葳头掖尾,缩手缩脚,而是要注意谦虚,要注意低调,不可张狂。
(关于“葳”与“露”,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针对新时代青年的成长特点来分析)
第二张,就“不偏不倚”来说,原指的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在书法漫画中当指的是新时代青年待人做事公正公平,不偏袒当事的任何一方。公正公平当是新时代有为青年的突出特点,也是有棱有角的具体表现,作为时代的中流砥柱,当代青年应该努力成为公正公平的人。
第三张,就当下一些急功近利,早想成名的现象,讲磨砺的重要性,表明青年一代要潜心做事,静心蓄势,要注重涵养,要不断磨砺,不要早早就想着出人头地。
最后一张,是对做人的完整总结,新时代的青年,要汲取红色基因,成为新时代有为青年,楷模青年。
由以上分析,我们应该知道,新高考卷作文的走向就是由“学写人”到“学做人”,要成为新时代大写的人,就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刚正不阿,持盈守虚,久久为功,坚持不懈。想法成为正真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纯粹的人,真正的人。
(二)构思(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50新闻图标解读 (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的人阅读量不少于10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三语文新教材一轮复习考点50新闻图标解读,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的人阅读量不少于10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三语文新教材一轮复习考点病句易错题(20)试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病句的类型,辨析病句,考题对接, 句式杂糅, 关联词使用不当, 不合逻辑, 表意不明,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