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三语文新教材一轮复习训练“古代诗歌阅读”系统训练(二)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三语文新教材一轮复习训练“古代诗歌阅读”系统训练(二)含解析第1页
    高三语文新教材一轮复习训练“古代诗歌阅读”系统训练(二)含解析第2页
    高三语文新教材一轮复习训练“古代诗歌阅读”系统训练(二)含解析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三语文新教材一轮复习训练“古代诗歌阅读”系统训练(二)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三语文新教材一轮复习训练“古代诗歌阅读”系统训练(二)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代诗歌阅读系统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 绍圣二年,黄庭坚因被诬陷而被贬黔州,元符元年迁戎州。此诗作于黄庭坚初到戎州之时。石泓:砚台的别称。松煤:用松烟制成的墨。霜兔:用雪白的兔毫制成的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既是黄斌老画竹时的感受,也是作者黄庭坚内心情绪的真实再现。

    B公与此君俱忘形是指黄斌老和横竹俱屈服于外部的压力,改变了自己的品格。

    C.诗的前两联侧重于借画竹表现人物的品质特征,后两联主要咏叹的是黄斌老画技的高超。

    D.本诗作者以炼句著名,全诗平仄交替,音韵优美,给人一种挺拔瘦劲之感。

    解析:B B项,俱屈服于外部的压力,改变了自己的品格说法错误。此句承接上句,是指竹不为雷霆所惊,而黄斌老也处变不惊。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从注释和首联可以看出作者的愤懑之情;从颔联中的雷不惊”“忘形可以看出作者的倔强不屈;从颈、尾两联可以看出作者对黄斌老画竹技巧的赞赏。

    参考答案:愤懑,对自己被贬的抑郁不平、愤懑之情;倔强不屈,借竹子的不屈来表现自己倔强不屈的品格;赞赏,对黄斌老画技的赞赏。

    借酒浇愁,但胸中抑郁不能平复,只得吐露出来,化作峥嵘岁月中高昂挺拔的横竹。横竹像卧龙安卧,不为雷霆所惊;您与横竹融为一体,全都超然忘形。晴天的窗影落在砚台上,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作画。在画中安置三块怪石使横竹盘曲,即便如此也担心横竹形神完备后会破壁飞去。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 此诗作于欧阳修被贬滁州之时。怀嵩楼,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刺史时所建,因其曾分司洛阳,建楼以表怀念嵩山、洛阳之意。画角:彩绘的号角,用以报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首联写诗人凭轩远眺,只见云遮雾绕,将远处的滁州城重重围住,境界开阔而略显凝重,引发诗人凭高怀古之思。

    B.颔联中山争出中的字,化静为动,写出深秋季节山林经霜落叶,山色更显峥嵘气象,用语准确而生动。

    C.颈联中诗人酒后解带”“倚栏,外显被贬之怅恨;而眼前之悲凉景象,也是他内心对人对己无限悲叹的投射。

    D.诗人深秋携友登楼赏景仍未尽兴,故而在尾联中采用虚写的手法,描绘与友人穷冬季节踏雪登楼再赏壮景的画面。

    解析:C 颈联中解带”“倚栏的动作表现出诗人的潇洒从容,而西风”“画角”“斜日等景物描写虽有萧瑟悲凉之意,却是为了反衬诗人的气概。

    (2)这首诗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

    答: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了诗人虽然仕途受挫、遭弃被贬,但从容潇洒、傲岸坚强的形象。(2)环境衬托(侧面描写)。以霜后争出的山峰、凌霜盛开的野菊、暮色中挺立的青松、冬日如玉的群峰衬托出诗人傲岸坚强的性格。(2)动作描写(正面描写)。诗中写自己酒后解带”“倚栏的动作、日后踏雪看山的想象,既表现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惬意,更展现了诗人面对挫折打击时从容潇洒的气度。(2)

    环绕城郭的浓浓云烟,迷迷蒙蒙不知有几重;往昔唐时的名相曾经在此地感慨怀念嵩洛。秋霜过后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争相显露各自面容;野菊迎霜开放时,我们畅饮醇酒的逸兴正浓。西风中传来画角清哀的声音,我解开衣带,胸怀更加坦荡;斜倚着楼上栏杆观赏夕阳照在苍劲的青松上。我将要乘兴带领佳客,踏雪欣赏如玉的群峰。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9)

    官居戏咏(其一)

    陆 游

    万里飘然似断蓬,桐庐江上又秋风。

    判余牍尾栖鸦湿,衙退庭中立雁空。

    灯火市楼知酒贱,歌呼村路觉年丰。

    谁言病守无欢意,也与邦人一笑同。

    [] 栖鸦:比喻稚嫩拙劣的字。立雁:指站立两边的衙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首联以断蓬为喻写出自己宦游之状,用江上秋风营造出凄凉的意境。

    B.诗人忙完公务后,文书上稚嫩拙劣的字迹未干,空荡的庭院内衙役早已散尽。

    C.颔联和颈联实现空间变换,由空寂的衙内而至灯火通明的酒楼与丰收的乡村。

    D.全诗写诗人任所内外的常见之物、常见之事,语言生动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解析:B 稚嫩拙劣只是作者的自谦。

    (2)律诗讲究起承转合,清刘熙载《艺概》中说律诗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本诗的第三联出了新境界,请对此进行分析。(6)

    答:                                    

                                        

                                         

    参考答案:在意境上,由萧瑟孤寂,转为祥和热闹;在情感上,由羁旅之愁、仕宦之苦,转为欢愉快乐;在思想境界上,由关注个人,转向关注百姓,体现出诗人博大的胸襟。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哭刘尚书梦得(其一)

    白居易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 梦得:刘禹锡字梦得,死后追赠户部尚书。我知丘: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白居易自注《春秋》之旨微而婉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首句点明自己和刘禹锡是诗坛相提并论的名人,虽有自夸之意,却不令人反感。

    B绸缪表现了朋友间的情意殷勤,百年交分则更表现出二人友情的终生不渝。

    C.第三句写诗人与刘禹锡有着同样的贫困与病痛,字里行间含有委屈与不平之意。

    D.尾联说一代诗豪刘禹锡虽然去世了,但不久的将来,作者将在地下与之重逢欢聚。

    解析:D 尾联中的微之指元稹,元稹字微之,不指白居易。

    (2)诗歌颈联意蕴深刻,手法精妙,请简要赏析。(6)

    答:                                    

                                        

                                        

    参考答案:前一句将刘禹锡比作英雄刘备,表明刘、白二人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彼此惺惺相惜。后一句意为白居易非常欣赏刘禹锡婉而多讽的诗歌风格,是其难得的知音。颈联分别运用了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和孔子修撰评价《春秋》的典故,语言典雅精练,从政治抱负和诗文唱和两个方面颂扬了二人志趣相投,情意深厚。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

    题韩干马图(节选)

    张 耒

    头如翔鸾月颊光,背如安舆凫臆方。

    两髯执辔俨在傍,如瞻驰道黄屋张。

    北风扬尘燕贼狂,厩中万马归范阳。

    天子乘骡蜀山路,满川苜蓿为谁芳?

    [] 韩干:唐代著名画家,被玄宗召入宫廷专画内厩名马。凫臆:野鸭的胸部。燕贼:指安禄山。安禄山曾改国号为燕。范阳:在今天河北涿州一带。安禄山在这里发动了叛乱。苜蓿:多年生开花植物,可作饲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诗开篇就渲染马的不凡:头如飞翔的凤凰,双颊生光,体态丰硕健壮。

    B.三、四句用牵着缰绳的侍从好像靠在马旁,场面如同皇帝驾临衬托马的不凡。

    C. 北风两句极写安史之乱时,叛贼猖狂,国家遭受劫掠打击的沉重。

    D.本诗用正面描绘和侧面烘托写出马的非凡神采,是为诗的抒情作铺垫。

    解析:B B项,好像靠在马旁有误,字在这里的意思是庄重,画中两个美髯执辔者庄重地站立一旁,烘托出内厩中马的非凡气质。

    (2)诗以满川苜蓿为谁芳为结尾,写到苜蓿遍野,对表达作者的情感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答:                                    

                                        

                                        

    参考答案:苜蓿遍野,但现在却无马可喂;前四句极写马的神采非凡,五、六句转写因战乱爆发,万马被夺,结尾绘出苜蓿遍野却无马可喂,诗脉发展跌宕有致,诗人情感也随之涌向高潮;以景结情,情景交融,以苜蓿遍野却无马可喂形象、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哀叹。

    马头昂扬生动像飞翔中的凤凰,双颊光泽有如月华;背如安稳的车子,胸如丰肥的野鸭。画中两个美髯执辔者庄重地站立一旁,这场面如同看到御路上飞驰而来的皇帝乘坐的马车。北方燕贼安禄山公然起兵反叛,这些叛贼夺走了皇宫后厩里的万匹名马。天子只得骑着青骡来到蜀地,苜蓿遍野却无马可喂。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

    好事近·又和纪别

    [南宋]高登

    饮兴正阑珊,正是挥毫时节。霜干银钩锦句,看壁间三绝。

    西风特地飒秋声,楼外触残叶。匹马翩然归去,向征鞍敲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饮兴二句,道出他们酒兴正浓,气氛热烈,席间不禁要提笔挥毫。

    B霜干,指所画的傲霜挺立的古柏。银钩,指书法笔姿之遒劲多姿。

    C 字传神地写出原本无形的风吹动树叶的情形,使字面更富音响。

    D.该词洗却了悲酸之态,音调爽朗,意境新颖,是首颇具特点的送别词。

    解析:A A项,道出他们酒兴正浓,气氛热烈错,阑珊意为衰落、萧瑟的样子

    (2)请简要赏析词中友人的形象特点。(6)

    答:                                    

                                        

                                        

    参考答案高雅超俗。能画傲霜挺立的古柏,书法笔姿遒劲多姿,还即席作诗,朋友的绘画、书法、辞章高悬壁上,词人看罢,更是喝彩赞叹,称之为三绝洒脱豪迈。友人在暮色中,只身匹马翩然而去,在马上还兴致勃勃地吟咏诗歌。

     

    7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2)题。(9)

    慈湖夹阻风(五首)

    苏 轼

    其 二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其 五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

    [] 这组诗为苏轼被贬岭南惠州、坐船经过安徽当涂的慈湖夹时所写。阻风,为风所阻。并,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

    A.两首诗运用叙述、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于路途所见所感中寄寓哲理思考。

    B.诗中描写的江水接天和月光平铺江面的情景,都体现了诗人豪迈旷达的情怀。

    C.山前墟落可供落脚,水路狭窄客船难行,写出诗人慈湖夹之行的不同际遇。

    D.第二首诗与《赤壁赋》都写到清风与明月,但它们所营造的意境有所不同。

    解析:B B项,都体现了诗人豪迈旷达的情怀错,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暗示此时诗人处境艰难,山峦重重,水浪遮天,看不清前途的路,此处并未体现诗人豪迈的情怀。

    (2)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请简要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6)

    答:                                    

                                        

                                         

    解析:题目要求分析两首诗情感的不同之处,第一首诗苏轼坐船经过安徽当涂的慈湖夹时,两岸无数青山,江面水浪滔天,看不清前面的路途,面对眼前的景象,诗人结合自身的处境,内心充满忧愁,愁闷之际忽听卖饼的叫喊声,内心忽的一喜,仿佛在漂泊中找到可依靠的地方。此诗中诗人由被贬后内心的消沉落寞转为喜悦。第二首诗前两句说,躺在船上,看到天边月落的地方云横千丈,啊,天将破晓了,老船工急急爬起来,呼唤得半帆清风,加紧开船。三、四句说,暂且傍着临江的小村,倾斜摇荡地驶过险段,这当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人世间又有何处不是峭壁危岩呢!此诗中诗人由看淡人生起伏到无所畏惧,寓哲理于形象之中,借助日常景物表现作者直面现实、不避艰险、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第一首诗从消沉到豁达(由低落转为愉悦)。面对水天茫茫感叹归路迷茫,看到有人卖饼,又听到前有墟落可以落脚,喜从中来。第二首诗从豁达到勇敢无畏(由愉悦转为低落)。欣赏江上的月色,又唤来行帆的清风,心情舒畅;船行水村时,又不由感叹人生艰难。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酬郭给事

    王 维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 洞门:指深宫中重重相对相通的门。霭:弥漫,笼罩。无那:无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诗人善于捕捉自然景象,状物以达意,将情感寓于对景物的描绘之中,表情达意不落俗套。

    B.首联写郭给事所在的门下省的暮春晚景,门户重叠,楼宇高耸,在落日余晖下,显得很壮丽。

    C.颔联写郭给事值晚班的场景,通过对比手法,用钟声和鸟鸣表现出环境的幽静。

    D.尾联表达了诗人的出世思想,写诗人自己虽想勉力追随郭给事,无奈年老多病,还是想辞官归隐。

    解析:C 对比手法错误,颔联没有运用对比手法,而是以动衬静,用钟声和鸟鸣反衬环境的幽静。

    (2)诗人是如何抒发对郭给事的颂扬之情的?(6)

    答:                                    

                                        

                                        

    参考答案:直抒胸臆。尾联作者表达想要勉力追随郭给事,直接表达了对他的崇拜。颈联描写郭给事早晨穿着盛装朝拜,傍晚捧着诏书向下宣达,直接表达了对他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工作精神的赞美。借景抒情。首联写郭给事所在门下省的壮丽的暮春景象,暗含对人物的赞美。颔联用钟声和鸟鸣表现出环境的幽静,体现郭给事居官清廉闲静。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贾 客 词

    刘 驾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歧。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人评刘驾最能以诗鸣于时,诗开篇以同情笔意再现贾客灯下起身赶路,表现出经商艰辛。

    B.贾客故事里寇盗可谓凶残,侧面反映出晚唐社会动乱、经济凋敝,以及百姓朝不保夕的命运。

    C终不疑语谓贾客未料夜行会身入死地,一如既往地走捷径,为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D.扬州是唐时繁华都会,也是商贾集散地,诗末点明住地扬州有深意,可使悲剧更具普遍意义。

    解析B B项,以及百姓朝不保夕的命运错误,理解诗歌内容,应为以及商人及其亲人的悲惨命运

    (2)结合全诗,赏析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场景较为丰富的艺术效果。(6)

    答:                                    

                                        

                                        

    参考答案:末尾巧写少妇当此日,让少妇上场而话分两头,少妇的红颜对镜和贾客的白骨无归,形成强烈对比,一乐一悲,而倍增悲情,再现了贾客及其妻子的悲惨命运。捕捉少妇不知悲剧已然发生而对镜打扮的细节,如此鲜活的形象暗示了晚唐社会动乱所带来的民生凋敝。

    天还没有亮,商人就起床了,却还觉得此时出发已经来不及了。

    高山之中有条捷径,商人以前经常走这条路,从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虽然此时天还没亮,但商人觉得这条路不会发生意外。

    但不幸的是这一次他遇到了劫匪,劫匪们埋伏在路旁,当商人经过时,他们一拥而上。

    商人遭遇横祸,钱财散尽,空落落的钱袋子被遗弃在路旁。

    商人辛苦多年,在扬州购买了大宅,却没想到路遇劫匪,葬身荒野。

    他的妻子此时不知不幸已经发生,正对着镜子细细整理自己的妆容,等待商人的归来。  

     

    相关试卷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系统训练二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系统训练二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系统训练一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系统训练一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四古代诗歌阅读__能力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四古代诗歌阅读__能力训练含解析,共25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