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这年头,出门办个事,不容易旅个游、游个泳、考个大学、找份工作、回个家、挤个公交……到处都是人满为患啊,有木有!
地 球能够养活多少人?
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通常是某一种资源的持续供养能力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那么某种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就是一块木板
如果把环境人口容量看成是一个木桶
木桶容量取决于 最短那块木板
木板长短都只是相对确定
世界极限:100亿中国极限:16亿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它是依靠什么条件来提高本国环境人口容量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一般在7 000万以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成为当时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材料二 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短的桶板,这就是“木桶效应”。按世界人均占有淡水量计算,中国能养活3.2亿人,按世界人均耕地计算,中国能养活2.6亿人,按世界人均占有林地计算,中国能养活1.7亿人。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的13多亿人口?为什么?
不能。资源种类和数量少(粮食产量低),科技水平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对外开放程度低,国外资源流入少等
(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消费习惯,则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数将会怎样变化?
(3)总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及其与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性。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生活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4)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5)在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哪一个为首要因素?
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手段是发展科技
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我们不仅仅是为了活着,更要追求幸福舒适的日子那样我们就要占有更多的资源,而地球能承受的人口则更少
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把人口控制在人口合理容量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环境人口容量研究工作。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对我国耕地、草地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而目前我国总人口已超过13亿。
(1)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数量大小关系怎样?
(2)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未必是人才强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劳动力要成为人才需要通过发展我国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来实现。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但人口多也会带来资源紧张、就业压力大、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只有发展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1~2题。1. 以下关系排列正确的是A. 科学技术—获取资源数量—人口容量B. 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人口容量C. 科技水平—人口容量—资源获取数量D. 人口文化—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2. 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A. 资源数量 B. 科技发展水平C. 消费水平 D. 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3.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分析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承载力小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A. ①②B. ③④C. ①③ D. ②④
人口问题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对我国人口有序合理发展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4~5题。4. 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人、10 000人、6 000人、4 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A. 8 000人B. 10 000人C. 4 500~6 000人D. 4 500人5.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目前人口总量为13.4亿(不包括港、澳、台),用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A. a6.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完成下列问题。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4)目前,对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有三种学说,即_____说、_____说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说。
(1)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介于悲观说与乐观说之间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试身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工业集聚,工业地域,本节内容,工业联系,生产工序上的联系,投入──产出关系,空间利用上的联系,信息联系,计算机网络,任务一工业联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课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水稻生产,小麦种植,想一想,农业区位含义,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