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16* 最苦与最乐精品ppt课件
展开15 《最苦与最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曾参与“戊戌变法”,广东新会人。著作有《饮冰室全集》。梁启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二、预习检查
1.写作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统治腐败,人民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一个有良知的致力于中国改革的维新运动领袖,希望唤起更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2.注音。
契 (qì )约 揽 ( lǎn ) 大抵( d ǐ ) 悲天悯 ( mǐn )人
3.根据所给的解释填出相应的词语。
①不得志。 失意
②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如释重负
③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悲天悯人
④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无入而不自得
三、整体感知
1.速读全文。(自由诵读)思考:这篇文章给我们讨论了哪些问题?
明确:①什么是最苦②什么是最乐③苦和乐之间是什么关系
2.读完后告诉老师:(集体抢答)
__未尽责任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尽责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_负责任_____,而不能 ____逃避责任______ 。
3.作者认为,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_______,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知足、安分、达观、责任)
4.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 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5.什么事最快乐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6.用文中语句概括第4、5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7.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明确: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四、同桌互探
1.在课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苦乐观的原句。
苦乐观:“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 一种未了的责任。”或 “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 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或 “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3.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请从文中找出相应例子。
事实论据: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如:“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道理论据: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如:古语说得好, “如释重负’;俗语亦说,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得”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结合以上论据的类型,你认为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引用名言论证
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
对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
比喻论证:把责任比喻为“重负”“石头”
5.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3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5、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五、随堂训练(PPT)
六、布置作业
用“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这四个词语连词组段,词序不拘,字数在100字以上。
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查
二、深入探究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1、作者在提出了“人生什么事最苦”这个问题后,一连用了三个设问,构成排比句,请分析一下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作者用这样一组设问构成的排比句,语气强烈,气势雄浑,给读者突出了“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这一观点,使人深受震撼。
2、在文中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明确:“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明确:通过与贫穷、失意、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
明确:“贫、失意、老、死不能算苦”与“末尽到责任是一处苦”对比,层层深入。
(二)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1、作者又是怎样论述“尽责并得快乐”这一观点的?
明确:责任完成才能得到快乐;从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快乐。
2、作者引用“如释重负”和“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用比喻的方法,论证“尽了责任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这样一个观点。这是比喻论证法。
3、作者为什么说“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明确:因为快乐的源泉是尽责,尽责并得快乐,相反,不尽责并得痛苦。那么尽不尽责就在于个人的责任心,这是由个人自己决定的,所以说“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三)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1、在第5段中,作者引用曾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为理论论据证明“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这一观点。这是引用论证。
2、在第5段中,作者除了引用曾子的话作论据外,还使用了什么论据?
明确:作者还举了“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的例子,来证明身上的责任越重,得到的快乐就会越大。这是实事论据,其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
3、文章第6段主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段话在这里起到补充论证的作用。作者首先提出自己论证过程中的一个漏洞“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然后论证卸掉责任,只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这样就使论证更完整。
4、在作者看来,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作者最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明确: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四)写法探究
1.论证结构严谨。
分论1:没有完成责任最苦
分论2:完成了责任就最乐
结论:在苦中可以得到真乐
2.语言特色
(1)朗朗上口比较流畅:“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2)运用修辞心情愉悦:设问、反问、比喻。
三、拓展延伸
1.什么是苦?什么是乐?以我们的人生经历,能体会到的并不多,所以,我们用不着费尽心机去弄懂这个问题。但关于苦与乐的成语、名言却有不少,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成语、名言,与同学们交流。
2.实话实说--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负有怎样的责任?(作为学生、作为子女、作为公民)或者责任从何而来,作者如何论述?请说说你自己学习生活中有怎样的责任。
明确:受过最大好处的人:父母 亲戚 师长 同学
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做人、求知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我们要有爱心和正义感,主动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从小培养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四、本课小结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五、随堂训练
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回答问题。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⑴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⑵请从这两段中找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明确:事实论据:“圣贤、豪杰,……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道理论据:“君子有终身之忧”;“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⑶文中画横线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起强调作用,能引用读者的深思,增强语言论证力。
⑷“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明确:“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⑸文中红字的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表明这是假设的情形,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⑹你认为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①培养热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的责任感。
②建立自信,要有毅力,勇于面对失败。
③培养学习的责任感。
六、课后作业(写小作文,任选一)
1.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200字左右。
2.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负责任是人生 1、贫老失意死不是最苦。
最大的痛苦 2、最大的痛苦是负了未 了的责任。
(分论点1) 3、负责任情况及痛苦状态。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 引证法:古语、俗语、名言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最大的快乐 比喻论证
中心论点 (分论点2) 对比论证
人生当勇于负责,而 当勇于负责。
不能逃避责任(结论) 不能逃避
人教部编版16* 最苦与最乐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16* 最苦与最乐课堂教学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托物言志,考查形式,解题技巧,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最苦与最乐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最苦与最乐教课内容ppt课件,共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学习目标,走近作者,文体知识,字词梳理,整体感知,精读细研,担责任,疑难探究,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