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第1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 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3. 会运用金属的性质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教学难点运用金属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新课引入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前几章学习了一些非金属元素以及它们间组成的物质,如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等。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而且不可缺少。学生活动:说说你知道哪些金属,完成课本习题,能以最快的速度金属元素的大约种类吗?说说你见过的金属,以及它们的颜色、状态、用途、和你知道的它们的性质。教学过程(一)金属的物理性质思考1:铁、铝常用于制作锅、铲等炊具,表现出金属哪种物理性质?思考2:铁、铝、铜能加工成导线、能压成薄片,表现出金属哪些物理性质?思考3:金、银、铂做成各种首饰等,表现出金属哪种物理性质?[探究活动一]:砂纸打磨请同学们找出镁带、铝带、铁带、锌带、铜带并用砂纸打磨后观察它们的颜色,取少量铁粉于试管中观察颜色。[小结]: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过渡]: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必须要考虑金属的耐腐蚀性,这是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金属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二)金属的化学性质P115《观察与思考》回忆镁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探究活动二]: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并将实验现象填入表中。实验 现 象 化学方程式结论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铝带在空气中加热 铜带酒精灯上加热 [结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_________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_____________(三) 金属与酸反应[活动与探究三]完成P116活动与探究的实验内容并将实验现象填入表中。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金属与盐酸现象化学方程式镁带与盐酸 铁带与盐酸 锌带与盐酸 铜带与盐酸 [探究问题三]:置换反应1. 置换反应 2.金属与金属盐溶液的反应[活动与探究四]将光亮的铁带深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结论]课堂小结一、金属的性质1.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光泽、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2.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2)与稀酸反应(3)与金属化合物反应二、金属材料1.合金:(1)定义(2)性能:熔点、硬度2.纯金属板书设计第1节 金属的性质与利用一、金属的性质1.金属的物理性质2.金属的化学性质二、金属材料1.合金:(1)定义(2)性能2.纯金属教学反思本堂课首先,对学生原有知识、能力的认知不够,对初中学生已接触过的知识重复再现。例如:金属与酸的反应。教师设计了盐酸与镁、铝、铁、铜分组探究实验, 希望能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而这个知识点初中已经出现过,因此学生探究起来,好像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而是对初中知识的实验验证。.化学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教学中我大胆创设情境,使学生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请你学完本节课后设计方案鉴别黄金真假,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因此化学教学,要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例题展示类型一 金属的物理性质例1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层与层之间连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会有电信号,警报系统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B )A.导热性B.导电性C.弹性D.延展性解析: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与导电性有关,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类型二 金属的化学性质例2 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合理解释的是( B )①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容易燃烧,说明镁比铝的活动性强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③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④尽管金属的种类很多,但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银、铂、金)以单质形式存在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在相同的条件下,金属与氧气反应时,反应条件越简单,说明该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故对;②金属铝更耐腐蚀是由于其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就可以和氧气反应而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进一步氧化,而不是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铝强,故错;③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可以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故不能用铁桶来配制波尔多液,故对;自然界中金属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只有少数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课后作业一、当堂反馈1.下面四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能与其余几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则该金属是( C )A.Ag B.Cu C.Al D.Zn解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则可知:Al>Zn>Cu>Ag,又因为:“其中一种金属能与其它三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则可知它为金属活动性最强的金属铝.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甲投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有丙析出。将乙、丙两种金属分别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丙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乙的表面没有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甲投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有丙析出”说明甲的活动性应大于丙。“将乙、丙两种金属分别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丙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乙的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丙的活动性大于铜,而乙的活动性小于铜。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应为甲>丙>乙。应选B项。3.黄金是Au对应的单质,化学性质很稳定,而假黄金是铜锌合金,颜色和外形似黄金,下列不能区分黄金与假黄金的方案是( C )A.在空气中灼烧 B.放入盐酸中C.放入NaNO3溶液中 D.放入AgNO3溶液中解析:A、在空气中灼烧黄金无颜色变化,而铜和氧气会生成黑色固体,故能区分;B、放在盐酸中黄金不反应,而假黄金中的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泡,故能区分;C、因为黄金与假黄金都不与NaNO3溶液反应,故无现象,故不能区分;D、因为铜锌的活动性均大于银,所以两者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表面覆盖银白色物质,而金不能与硝酸银反应,故能区分.二、课后练习1.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丁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但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D )A.甲>乙>丁>丙 B.丙>丁>乙>甲 C.丙>乙>丁>甲 D.乙>丁>丙>甲解析: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甲是最稳定的金属;丁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丁强,即乙>丁,但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说明丙的金属活动性比丁弱,即丁>丙;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乙>丁>丙>甲.2.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黄金的情节引起了广泛的热议。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没有氢气产生。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王水”溶解黄金是物理变化B.金比氢活泼C.HAuCl4中,Au的化合价为+3价D.“王水”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解析:A、根据题意,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王水”溶解黄金的过程中有新物质HAuCl4(四氯合金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而非物理变化,故A错误;B、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没有氢气产生,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比氢稳定,故B错误;C、氢元素显+1,氯元素显-1,设金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HAuCl4中金元素的化合价:(+1)+x+(-1)×4=0,则x=+3.故C正确;D、根据题意,“王水”能溶解黄金这样的活动性稳定的金属,也能溶解铁,所以“王水”不能用铁质容器盛装.故D错误3.X、R表示两种金属,在溶液中发生反应:X+3RNO3=3R+X(NO3)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若X是Al,R是Ag,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C.X可能是Fe,R可能是Cu D.X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解析:A、X+3RNO3=3R+X(NO3)3,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正确;B、若X是Al,R是Ag,反应方程式是Al+3AgNO3=3Ag+Al(NO3)3,根据化学方程式不难看出,每27份质量的铝就会从溶液中置换出324份质量的银,会使溶液质量减少,正确;C、由X与硝酸R溶液反应的生成了X(NO3)3,X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价,而铁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化学式中硝酸根应该是2个,故该金属不可能是铁,故错误;D、金属X能与R的硝酸盐反应,说明X的活动性比R强,正确;故选C.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1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1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第1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与讨论,联想与启示,活动与探究1,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课堂练习,活动与探究2,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