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与测试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本章知识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也是后面学习有关几何中计算和证明的基础.其常见的题目涉及角度的计算、垂线段及其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命题形式有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题目难度不大.其热门考点可概括为:五个概念、两个判定、两个性质、两种方法、两种思想.
1.已知命题“如果两条射线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 直线所截得到的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那么这两 条射线互相平行”. (1)写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2)根据图形用数学符号叙述这个命题; (3)用推理的方法说明这个命题是真命题.
(1)题设:两条射线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 截得到的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结论:这两条 射线互相平行.(2)如图,如果AB∥CD,直线AB,CD被直线EF 所截,EG平分∠AEF,FH平分∠EFD,那么 EG∥FH.
(3)∵EG平分∠AEF,FH平分∠EFD, ∴∠GEF= ∠AEF,∠EFH= ∠EFD. 又∵AB∥CD,∴∠AEF=∠EFD, ∴∠GEF=∠EFH,∴EG∥FH.
2.图中的对顶角共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EO⊥AB,则∠1与∠2( )A.是对顶角 B.相等 C.互余 D.互补
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C, ∠COF=35°,∠BOD=60°,求∠EOF的度数.
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得∠AOC=∠BOD=60°.∵OE平分∠AOC,∴∠COE= ∠AOC= ×60°=30°,∴∠EOF=∠EOC+∠COF=30°+35°=65°.
5.如图,点E在AB的延长线上,指出下面各组中的 两个角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 它们是什么角? (1)∠A和∠D; (2)∠A和∠CBA; (3)∠C和∠CBE.
(1)∠A和∠D是由直线AE,CD被直线AD所截形 成的,它们是同旁内角.(2)∠A和∠CBA是由直线AD,BC被直线AE所截 形成的,它们是同旁内角.(3)∠C和∠CBE是由直线CD,AE被直线BC所截 形成的,它们是内错角.
6.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与b满足下列条件,写出其对 应的位置关系. (1)a与b没有公共点,则a与b ; (2)a与b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a与b .
7.如图所示,将图中的“M”向右平移6格,再向上 平移1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8.如图,将三角形ABC平移到三角形A′B′C′的位置 (点B′在AC边上),若∠B=55°,∠C=100°, 求∠AB′A′的度数.
∵∠B=55°,∠C=100°,∴∠A=180°-∠B-∠C =180°-55°-100°=25°.∵三角形ABC平移得到三角形A′B′C′,∴AB∥A′B′,∴∠AB′A′=∠A=25°.
9.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M⊥AB. (1)若∠1=20°,∠2=20°, 则∠DON= 度; (2)若∠1=∠2,判断ON与CD的 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1= ∠BOC,求∠AOC和∠MOD的度数.
(2)ON⊥CD. 理由: ∵OM⊥AB,∴∠1+∠AOC=90°. 又∵∠1=∠2,∴∠2+∠AOC=90°, ∴∠CON=90°,∴ON⊥CD.(3)∵∠1= ∠BOC,∴∠BOC=4∠1, 即∠BOM=3∠1. ∵∠BOM=90°,∴∠1=30°, ∴∠AOC=90°-∠1=60°, ∠MOD=180°-∠1=150°.
10.如图,已知BE∥DF,∠B=∠D,那么AD与 BC有何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AD∥BC. 理由:因为BE∥DF(已知),所以∠EAG=∠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因为∠B=∠D(已知),所以∠EAG=∠B(等量代换),所以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如图所示,已知直线EF与直线AB,CD分别相 交于点K,H,且EG⊥AB于点G,∠CHF= 60°,∠E=30°,试说明AB∥CD.
因为EG⊥AB,∠E=30°,所以∠EKG=60°,所以∠AKF=∠EKG=60°,所以∠AKF=∠CHF=60°,所以AB∥CD.
12.如图,AB是一条河流,要铺设管道将河水引到C, D两个用水点,现有两种铺设管道的方案: 方案一:分别过点C,D作AB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点E,F,沿CE,DF铺设管道; 方案二:连接CD交AB于点P,沿PC,PD铺设管道. 这两种铺设管道的方案哪一种更节省 材料?为什么?(忽略河流的宽度)
按方案一铺设管道更节省材料.理由如下:因为CE⊥AB,DF⊥AB,CD不垂直于AB,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CE<PC,DF<PD,所以CE+DF<PC+PD.所以按方案一铺设管道更节省材料.
13.【中考·雅安】如图,已知AB∥CD,直线EF交 AB于点E,交CD于点F,且EG平分∠FEB,∠1 =50°,则∠2等于( ) A.50° B.60° C.70° D.80°
14.如图,已知直线AB∥CD,∠GEB的平分线 EF交CD于点F,∠1=42°,则∠2的度数为 ________.
15.如图,直线l1∥l2∥l3,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 B,C分别在直线l2,l3上,若边BC与直线l3的 夹角∠1=25°,求边AB与直线l1 的夹角∠2的度数.
如图,∵直线l1∥l2∥l3,∠1=25°,∴∠1=∠3=25°.∵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4=∠ABC-∠3=60°-25°=35°,又∵l1∥l2,∴∠2=∠4=35°.
1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C∥AD, 那么∠A与∠C,∠B与∠D的大小关系如何? 请说明理由.
∠A=∠C,∠B=∠D.理由如下:∵AB∥CD,BC∥AD,∴∠B+∠C=180°,∠A+∠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C(同角的补角相等).同理得∠B=∠D.
17.如图,∠E=∠B+∠D,猜想AB与CD有怎样的 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作辅助线构造“三线八角”
AB∥CD. 理由如下:如图,过点E作EF∥AB,所以∠B=∠BEF.又∵∠BED=∠B+∠D,∴∠BED=∠BEF+∠D,即∠BEF+∠DEF=∠BEF+∠D,∴∠DEF=∠D,∴EF∥CD,∴AB∥CD.
18.如图,已知AB∥CD,试说明∠B+∠D+ ∠BED=360°.
作辅助线构造“三线平行”
方法1:如图①,过点E作EF∥AB.∵AB∥CD,EF∥AB,∴EF∥CD,∴∠2+∠D=180°.∵EF∥AB,∴∠1+∠B=180°.∴∠1+∠B+∠2+∠D=360°.∴∠B+∠D+∠BED=360°.方法2:如图②,过点E作EF∥AB.∵AB∥CD,EF∥AB,∴EF∥CD,∴∠2=∠D.∵EF∥AB,∴∠1=∠B.∵∠1+∠2+∠BED=360°,∴∠B+∠D+∠BED=360°.
本题还有其他解法,如连接BD、延长DE交AB的延长线于点F等.
19.如图,AB∥CD,∠1∶∠2∶∠3=1∶2∶3, 判断BA是否平分∠EBF,并说明理由.
BA平分∠EBF. 理由如下:因为∠1∶∠2∶∠3=1∶2∶3,所以可设∠1=k,则∠2=2k,∠3=3k.因为AB∥CD,所以∠2+∠3=180°,即2k+3k=180°,解得k=36°.所以∠1=36°,∠2=72°,则∠ABE=180°-∠2-∠1=72°.所以∠2=∠ABE,即BA平分∠EBF.
当问题中角的数量关系出现倍数、比例时,可根据其数量关系建立方程,通过方程解决问题.
20.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E∥CD,∠A= 107°,∠ABC=121°,求∠C的度数.
如图,过点B作BF∥AE交ED于点F.∵BF∥AE,∠A=107°,∴∠ABF=180°-107°=73°.又∵∠ABC=121°,∴∠FBC=121°-73°=48°.∵AE∥CD,BF∥AE,∴BF∥CD.∴∠C=180°-∠FBC=132°.
本题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把问题转化为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问题,从而建立起角之间的关系.
21.如图,三角形ABC、三角形EFG、四边形ACEG 的面积相等,且有AE∥GD,BC:EC=3:1. 能 否求出DE:CE:BE的值,若能,请求出;若不 能,请说明理由.
能求出DE:CE:BE的值.如图所示,连接AD,与EG交于点O.∵AE∥GD,∴三角形EGD的面积和三角形AGD的面积相等 (同底等高),∴三角形AOG的面积和三角形EOD的面积相等,∴三角形ACD的面积和四边形ACEG的面积相等,三角形ADF的面积和三角形EGF的面积相等.
2020-2021学年第十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综合与测试习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十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综合与测试习题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呈现,习题链接,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因式分解综合与测试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因式分解综合与测试授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个概念因式分解,两个方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三个应用,应用因式分解计算,三个技巧,分组后用提公因式法,添项后用公式法,换元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综合与测试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综合与测试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四个概念,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四个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两个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