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七中学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七中学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docx
    • 解析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七中学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卷).docx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七中学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第1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七中学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第2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七中学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第3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七中学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卷)第1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七中学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卷)第2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七中学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卷)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七中学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七中学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七中学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docx、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七中学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以下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鲜花怒放B.行星移动
    C.骏马奔驰D.箭被射出
    2.小华同学测量了物理课本的长度,测量记录分别是24.82cm、24.81cm、24.28cm、24.81cm、24.83cm,则课本的长度为( )
    A.24.71cmB.24.83cmC.24.81cmD.24.82cm
    3.下列有关声音的实验,其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乙图,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只能靠空气传播
    C.丙图,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频率决定
    D.丁图,扬声器对着烛焰发声,烛焰在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4.一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的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8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9.7m/sB.10.0m/sC.10.3m/sD.10.7m/s
    5.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都不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都相同
    C.甲的音调比丙的高D.乙是噪声
    6.甲、乙两车从相距20米的A、B两点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时间t后,两车相距10米.则( )
    A.v甲<v乙,t一定为10秒B.v甲<v乙,t可能为30秒
    C.v甲=v乙,t可能为10秒D.v甲=v乙,t可能为30秒
    二、多选题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8.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三、填空题
    9.章天同学用一把毫米刻度尺5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记录数据为,,,,,其中数据______ 是错误的,物理课本的宽度为______cm。
    10.小华坐车去奶奶家,车上速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km/h,2.5h到达,则这段时间车行驶的路程是_____m.
    11.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这是在_____处减弱噪声,噪声过大会损害人的听力,说明噪声能传递_____。
    12.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1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c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
    14.周末,小关和小超分别与家人驾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前往宜兴市森林公园游玩,如图是两小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的运动图象,由图可知,两小车都在做_____(加速/匀速)直线运动;小超家车速_____(大于/小于)小关家车速.
    15.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甲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_____m.图乙中机械秒表的读数为_____.
    16.车辆的鸣笛声是由发声体_____产生的,它通过_____传入人耳的.
    17.在进行百米赛跑时观众认定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他采用的是_____的方法比较快慢的;而裁判员则认定到达终点计时少的人运动得快,他采用的则是_____的方法比较快慢的.
    18.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实际上,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再“高”的声音也惊不到太空上的人,这是因为_____.
    四、简答题
    1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令他吃惊的是,当他抓到这个小东西时,发现它竟是一颗子弹.请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五、计算题
    20.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门口出发,到达灵峰广场参加活动,途中一半路程骑得慢,另一半路程骑得快,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如图所示.问:
    (1)小明骑得慢的是图中的哪一段?
    (2)小明骑得快的一半路程的速度是多少m/s?
    (3)小明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1.为了测定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华同学在长为1020m的一根空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小梦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2.75s,设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v空=340m/s.求:
    (1)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2)假如铁管中装满水,且知道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水=1500m/s,则声音在铁管里水中传播的时间是多少?听到该次敲击声与听到从空气中传播的敲击声相隔多长时间?
    22.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上海驶向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列车从常州到南京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六、实验题
    23.以下是某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摘要),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_____.
    (实验器材)小车、_____,_____、斜面、金属挡板、小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分析)
    (1)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cm/s,在AC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cm/s,小车全程是做__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24.在“声现象”一章的教材中出现了以下几个实验:
    (1)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来探究音叉振动时声音的响亮与振幅的关系.实验中,兵乓球的作用是_____,实验运用了_____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他记录了如表的实验现象.由实验现象可得到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是:_____.
    (2)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如图乙所示,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这个实验主要运用了_____的研究方法.
    (3)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如图丙所示;这主要探究声音的音调跟_____的关系,主要运用了_____的研究方法.
    25.如图为小聪、小明用自制的土吉它研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
    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_____;
    (2)若他们选择a和b是为了研究_____;
    (3)他们能不能选择c和d进行研究,答_____(填“能”或“不能”);
    (4)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_____进行哪项研究:_____;
    (5)实验探究中他们所用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
    26.小明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用它们来“比 较两个纸锥下落快慢”的实验.
    (1)为了便于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两个纸锥的起点位置应适当放置的较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且将纸锥按如图乙中的__________(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
    (2)关于比较纸锥下落快慢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比较两个纸锥哪个先着地,先着地的运动快;
    ②拍摄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哪个纸锥在下方,哪个纸锥下落得快;
    ③测量出纸锥下落的高度和时间,算出下落的速度,速度大的运动快, 针对以上这三种方法,小明认为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相同路程比时间,如__________(填写序号,下同);第二类是相同时间比路程,如__________.
    (3)小明想测算一个纸锥的下落速度,测量原理是__________,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米尺和_________.选择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纸锥可使下落时间的测量更加精确. 观察仔细的小明发现有时纸锥不能竖直下落,会导致他们测量的速度______.(选填“偏大”或 “偏小”)。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A.鲜花怒放是植物的一个生长过程,中间存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符合题意;
    BCD.行星转动、骏马奔驰、箭被射出都是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都属于机械运动,即BCD不符合题意。
    2.D
    【解析】
    【详解】
    由五个测量记录知道,24.28cm与其它数值偏差太大,说明此数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故物理课本的长度是:

    故只有D符合题意。
    3.B
    【解析】
    【详解】
    A.声音的产生靠物体的振动,物体的振动可借助其它物体(如纸屑)的跳动来体现,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所以,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直尺振动快慢与伸出桌面的长度有关,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频率决定,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可以传递能量,声还可以传递信息,发声的扬声器使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4.B
    【解析】
    【详解】
    由题意知,运动员跑过的路程s=100m,全程所用的时间t=10s,所以此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故选B。
    5.C
    【解析】
    【详解】
    A.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乙偏离原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响度相同,甲乙的周期相同,则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A错误;
    B.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不同,频率不同,所以音调不同,只是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B错误;
    C.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时间内甲比丙振动的次数多,所以甲的频率高,则甲的音调比丙的高,故C正确;
    D.噪声的波形图是尖锐不规则的,而乙图的波形图是周期性的规则图形,故D错误。
    6.B
    【解析】
    【详解】
    由图象知道,甲的速度是:

    乙的速度是:
    故v乙>v甲;又因为两车是相向而行,所以,
    v甲t+v乙t=20m-10m或v乙 t+v甲 t=20m+10m,
    代入数值解得t=10s或t=30s;综上所述,只有B正确。
    7.ACD
    【解析】
    【详解】
    A.由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并不是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不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在固体中最快,气体最慢,故D错误,符合题意。
    8.AD
    【解析】
    【详解】
    A.由于甲乙的s-t图象都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知道甲的速度是:
    乙的速度是:
    所以v甲 >v乙 ,故A符合题意;
    B.由图象知道,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由于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的距离是:
    L=1.2m-0.6m=0.6m,
    故B不符合题意;
    CD.由于v甲>v乙,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9.18.29cm 18.76
    【解析】
    【详解】
    在五个长度测量结果中,,,,,虽然不相同,但准确值都是,所以都是正确的;而中,准确值为,与其它测量值偏差最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该舍去;物理课本的宽度为。
    10.80 2×105
    【解析】
    【详解】
    [1]由图知道,速度计显示的速度是80km/h;
    [2]由知道,这段时间车行驶的路程是:
    s=vt=80km/h×2.5h=200km=2×105 m。
    11.人耳 能量
    【解析】
    【详解】
    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可知,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噪声过大会损害人的听力。
    12.人1s通过的距离为1.2m 静止
    【解析】
    【详解】
    [1]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表示人1s通过的距离为1.2m;
    [2]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们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相同的,由于相对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他是静止的。
    13.0.1 2.15
    【解析】
    【详解】
    [1]由图知道,刻度尺上相邻的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1mm,即分度值是0.1cm;
    [2]图中测量时,从刻度尺的零刻度开始量起,物体末端对应的为2.15cm。
    14.匀速 大于
    【解析】
    【详解】
    [1]由图象知道,两车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即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图知道,相同时间内小超家车通过的路程大于小关家车,即小超家车的速度大于小关家车的速度。
    15.1.757 1min39.8s
    【解析】
    【详解】
    [1]由图知道,刻度尺最小分度为1mm,所以,脚印长度为25.10cm,根据题意知道,“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是:
    25.10cm×7=175.7cm=1.757m;
    [2]由图知道,小盘的最小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指示1min,而大盘指针在39s和40s之间,指示大约是39.8s,所以,秒表示数是:
    1min+39.8s=1min39.8s
    16.振动 空气
    【解析】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车辆的鸣笛声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所以,通过空气车辆的鸣笛声传入人的耳中。
    17.控制时间相同比较路程 控制路程相同比较时间
    【解析】
    【详解】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控制时间不变比较路程长短,控制路程不变比较时间多少;
    [1]观众认为跑在最前面的人运动快,他采用的是控制时间相同,比较路程的方法;
    [2] 裁判员则认定到达终点用时最少的人运动得快,利用的是控制路程相同比较时间的方法。
    18.响度大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详解】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再“高”的声音也惊不到太空上的人,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点睛】
    (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9.子弹在飞行员脸旁,飞行员能够顺手抓住,说明子弹和飞行员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即二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满足这种情况的条件是子弹和飞机运动的方向相同,并且二者的速度也一样.
    【解析】
    【详解】
    当他抓到这个小东西时,发现它竟是一颗子弹,是因为子弹相对于地面高速运动,而飞行员相对于地面也在高速运动,当两者的飞行速度和方向都相同时,两者相对是静止的,所以飞行员能够顺手抓住子弹.
    20.(1)AB段 (2)6m/s (3)2.4m/s
    【解析】
    【详解】
    (1)(2)由图象知道,在OA段,物体路程是s1 =1800m,所用时间是t1 =5min=300s,由知道,
    在AB段,s2 =3600m-1800m=1800m,所用时间t2=25min-5min=20min=1200s。
    所以,小明骑得慢的是图中的的AB段;骑得快的是OA段;
    (3)由知道,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答:(1)小明骑得慢的是图中的AB段;
    (2)小明骑得快的一半路程的速度是6m/s;
    (3) 小明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的平均速度是2.4m/s。
    21.(1)4080m/s;(2)2.32s
    【解析】
    【详解】
    (1)由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
    因为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是:
    t2 =t1 -△t=3s-2.75s=0.25s;
    故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是:

    (2)根据题意知道,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时间是:
    听到该次敲击声与听到从空气中传播的敲击声相隔是:
    △t=t1 -t3 =3s-0.68s=2.32s。
    答:(1)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是4080m/s;
    (2)声音在铁管里水中传播的时间是0.68s;听到该次敲击声与听到从空气中传播的敲击声相隔2.32s。
    22.(1)108.86km/h;(2)111.89km/h
    【解析】
    【详解】
    (1)由列车运行时刻表知道,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距离是s1 =303km,列车在上海发车时间是09:00,到南京的时间是11:47,所以,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时间是:
    故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平均速度是:

    (2)由列车运行时刻表知道,列车从常州到南京的距离是:
    s2 =303km-165km=138km;
    列车从常州发车时间是10:33,到南京的时间是12:47,所以列车从常州到南京的时间是:

    列车从常州到南京的平均速度是:

    答:(1)列车由上海驶向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08.86km/h;
    (2)列车从常州到南京的平均速度是111.89km/h。
    23. 刻度尺 秒表 18 22.2 变速 减小
    【解析】
    【详解】
    [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3]根据实验原理知道,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所以,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和秒表;
    (1)[4]由表格数据知道,小车在AB段的路程是:
    sAB =45cm,tAB =2.5s,
    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是:
    [5]小车在AC段的路程是:
    sAC =45cm+55cm=100cm,tAC =2.5s+2.0s=4.5s,
    所以,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是:

    [6]由于AB段的速度小于AC段的速度,说明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2)[7]斜面的倾角越小(坡度越小),小车运动时间越长,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所以,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减小斜面的坡度。
    24.显示音叉的振动 转换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介质 实验推理 频率 控制变量
    【解析】
    【详解】
    (1)[1][2]根据题意知道,甲图乒乓球被弹起呈现了音叉的振动,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即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大振动,所以该实验中用到的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
    [3]由表格数据知道,用较大的力敲音叉时,小球被推开的幅度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大,说明音叉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4][5]由乙图实验知道,玻璃钟罩中的空气越少,声音越小,所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用到了实验推理法;
    (3)[6]丙图实验中,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尺子伸出的越长,拨动时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所以,是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7]根据题意知道,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这说明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25.a、d 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 不能 a、c 研究音调与琴弦材料的关系 控制变量法
    【解析】
    【详解】
    (1)[1]若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知道,应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使长度不同,所以,应选择a和d;
    (2)[2]若选择a和b,则由于材料和长度相同,粗细不同,所以,可以探究音调高低跟琴弦粗细的关系;
    (3)[3]若选择c和d,则由于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即无法进行控制变量,所以,不能探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
    (4)[4][5]若选择a和c,则由于长度和粗细相同,材料不同,所以,可研究音调与琴弦材料的关系;
    (5)[6]根据以上实验分析知道,实验探究中所用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6.高 a ① ②③ V=S/t 秒表 大 偏小
    【解析】
    【详解】
    (1)为了便于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两个纸锥的起点位置应当放置的较高一些,这样纸锥到达地面的时间较长,便于比较大小;
    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a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乙b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a的位置释放;
    (2)①是通过相同距离比较时间来比较快慢的;
    ②拍摄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在相同时间内,观察路程的大小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测量出纸锥下落的高度和时间,算出下落的速度,这是根据公式法比较快慢的;
    第一类是相同路程比时间,如①;第二类是相同时间比路程,如②;
    (3)小明想测算一个纸锥的下落速度,测量原理是v=,用米尺测量出路程,用秒表测量出时间,应选择大的纸锥,由于纸锥受到的阻力大,运动速度慢,便于测量时间。有时纸锥不能竖直下落,导致测量时间偏大,会导致他们测量的速度偏小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39
    10:29
    11:47
    发车时间
    09:00
    09:43
    10:33
    里程/km
    0
    84
    165
    303
    测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AC段
    路程s/cm
    45
    55
    时间t/s
    2.5
    2.0
    平均速度v/(cm•s﹣1)
    实验次数
    敲音叉力大小
    响度大小
    球被弹开幅度
    1
    较小
    较小
    较小
    2
    稍大
    稍大
    稍大
    3
    较大
    较大
    较大

    相关试卷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广信区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广信区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广信区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广信区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丰溪街道南屏中学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丰溪街道南屏中学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丰溪街道南屏中学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docx、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丰溪街道南屏中学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