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3.地球的内部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苏教版六年级上册3.地球的内部教案及反思,共6页。
《地球的内部》 的教学设计
章节 名称 |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地球的内部 | 学时 | 1 | ||||||||
课标依据 | 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上可以分为不同的圈层,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可以使学生们获得有关的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 ||||||||||
教学目标 | 科学知识 | ||||||||||
内容分析
| 本单元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分为《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球的内部》主要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 | ||||||||||
学情分析 | 1、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但他们还不能完全独立地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学生们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主要地形和地貌。 | ||||||||||
教学重点 | 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 通过自学,以及小组合作讨论,提高自己的认识,然后运用多媒体,加深印象。 | |||||||||
教学难点 | 科学家探测地球内部构造的依据 | 教师适当的引导和视频直观感受。 | |||||||||
学生课前
需要做的 准备工作 |
| ||||||||||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 1、情景创设策略:通过猜测问题情景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2、自主学习策略: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拓展资料,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构造的依据。 3、课件展示策略:用视频形象的展示地球内部构造及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 4、动手实验策略:通过动手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让学生加深对地球内部构造的认识。 | ||||||||||
教 学 过 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的活动 | 学生的活动 | 媒体的应用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 | 在学习新知识前,老师想让同学们帮一个忙,这里有三个重量一样但打不开的瓶子,里面装着盐、大米和小石头,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分辨每个瓶子装的是什么? | 学生开始猜测并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 |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做准备。 | |||||||
学习新知 |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的形状是(球形),那么地球内部有什么? 2、如果把地球比喻成打不开的瓶子,大家准备采用什么方法去探测地球的内部? |
猜测并说出自己想法。
|
|
训练学生的思维。
| |||||||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大家的想法与科学家的想法一致吗? 2、科学家利用这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内部的依据是什么? 3、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验证自己的想法。
|
小组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
自制课件、网上下载视频来 了解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成因。
|
将科学家的预测 与自己的预测进 行对比,不足的 可对自己的研究 方法和思路进行 反思,一致的可 以体验到成功的 喜悦。
| ||||||||
通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那么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 学生们阅读书上的内容,并回到问题。
|
视频
| 通过看书,对地 球内部形成简单 的认识,接着看 视频,让学生形 象地了解地球的 内部的构造。 | ||||||||
巩固练习 | 1、出示填空题。 2、教师适时补充书上 没有的内容。 3、地球内部像一个鸡蛋,你能用鸡蛋做 一个比方吗? | 回答问题并判断正确。 | 自制课件 | 加深了对地球内部的认识 | |||||||
拓展评价 |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地球内部构造,你们能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地球内部构造的模型吗?你们打算怎么做? | 小组讨论交流,确定方案。 | 出示自制课件 了解制作一个地球内部构造的模型方法。 | 从理论到实际,让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而且巩固了地球内部构造的认识,让学生在制作过 程中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 |||||||
教师巡视,给予帮助。 | 分组合作 | ||||||||||
个性化教学 |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构造的依据。 | ||||||||||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鼓励需要帮助的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予以表扬。 | |||||||||||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 教学模式:探究式 教学过程结构:
|
板书设计 | 3、地球的内部 钻孔 地震 地球的内部 地壳 火山 地幔 海啸 地核 地热 |
形成性评价 | 这节课中,学生积极参与猜测、探究、交流等活动,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学生们基本上知道了地球内部构造,但是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地球内部圈层的顺序容易混淆。 |
教 学 反 思 | 1、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探测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依据作大胆的预测, 然后通过阅读书上的资料和观看老师提供的图片和录像材料认识地球内部构造的庐山真面目,整个过程虽然有许多的知识讲解,但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他们讨论、交流,大胆猜测,并通过主动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内部,完善认知结构,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2、由于没有恰当处理好视频的运用时间,导致没有时间点评学生的作品。 3、由于学生没有学习“半径和直径”这两个数学概念,导致学生做填空题和做模型时有困难。因此,教师应全方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使教学效果尽善尽美。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六年级上册3.地球的内部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3.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提出问题,独立自学,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总结评价,运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3.地球的内部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