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苏教版1.地球的形状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苏教版1.地球的形状教案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探索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球的形状》课堂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 |||||||
学校 |
| ||||||
课名 | 地球的形状 | 教师姓名 |
| ||||
学科(版本) | 科学(苏教版) | 章节 | 第二章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 | ||||
学时 | 一课时 | 年级 | 六年级(上) | ||||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学会用模拟和对比试验进行合理推测。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能够通过计算对地球的大小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 |||||||
三、教材分析 首先,教材以介绍事实的方式说明,人站在地球上,由于视野受限能观察到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也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地球全貌的。接着,提出:“人类是怎样逐步正确认识地球的形状的?”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材依次向学生介绍古代、近代、现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最后借助计算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建立科学的地球大小概念,让学生意识到用计算得出的数据可以对事物做出更好地解释。 | |||||||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知道科学结论的得出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 (利用微视频、模拟实验及希沃白板互动等。) 教学难点:知道合理质疑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利用希沃电子白板中的有关工具以及视频链接解决难点。) 五、教学准备: 地球仪、纸船、大球、中球、小球 、细铜丝、多媒体课件 | |||||||
六、教学设计 | |||||||
教学环节 | 起止时间(’”- ’”) | 环节目标 | 教学内容 | 学生活动 | 媒体作用及分析 | ||
一、激情导入 (2’) |
0’—2’ | 引入课题——地球的形状 | 1、猜谜语: 有个圆球真好看,不用发动自己转,一天能行八万里,春夏秋冬轮流变。(打一自然物) 2、出示地球课件,请同学们说说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3、古代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呢?引入今天要探究的课题——地球的形状。 板书课题:地球的形状。 | 学生猜有关地球的谜语并举手回答地球的形状以及获得这一信息的途径。 | 利用图片展示、动画等功能,呈现课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本节课主题。 | ||
二、探索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3’) |
2’—25’ | 1、古代人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测。
2、古代人关于地球形状的探索。
3、古代人关于地球形状的实践。
4、麦哲伦环球航行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
5、现代科技进一步证明地球是圆球形的。 | 1、古代人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测。 (1)出示古代印度人对地球认识的图片并作简单交流。 (2)播放中国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的视频并作交流和补充。
2、古代人关于地球形状的探索。 (1)谈话:随着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交替循环又使古人对地球形状做出了另一种猜测。 出示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图片,并简单交流。 (2)出示月食形成过程动态图。 学生讨论:亚里士多德看到这种现象得出什么结论呢?他是怎么解释的呢? (3)师生演示:利用手电筒光模拟太阳,篮球模拟地球,屏幕上的圆形图片当作月亮,演示月食的形成,重点让学生感受月食的边缘圆弧形状从而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3、古代人关于地球形状的实践 谈话:起初人们不相信地球是圆的,后来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哪位同学知道到底发现了什么现象呢?据此,人们又猜测到什么?(教师播放航海微视频。) 同学们交流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猜测。 谈话:同学们都不住在海边,估计都没见过这种现象,大家想不想见见呢?下面老师给大家模拟一下,同学们看看到底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用模拟实验观察帆船进、出港,比较船在球体上和在平面上航行会出现什么不同现象。
4、麦哲伦环球航行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提问:麦哲伦环球航行从哪里出发?最终又会到哪里?这次成功的航行证明了什么?
5、现代科技进一步证明地球是圆球形的。呈现美国人登上月球拍摄的地球照片和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飞船遨游太空模拟图。 | 1、学生观看图片和微视频并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测。
2、学生阅读课件内容了解“浑天说”内容;学生通过观察月食动态图和模拟实验推断地球形状。学生可以演示圆柱体、长方体等物体在“月亮”上的投影情况,帮助学生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3、学生观察微视频,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先观察老师模拟实验再进行分组实验,重点观察发现的现象,并解释所得出的结论。
4、学生观看视频,了解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并思考这次成功的航行证明了什么。
5、学生观看课件,了解有关人类登上太空的情况。 | 1、利用视频、设计白板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月食形状,帮助学生理解地球是个球体。
2、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了解航海帆船进出港景象,推断地球的形状,通过白板放大功能突出地球是个球体的结论,加深学生印象。
3、图文并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易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 ||
三、认识地球大小解决生活疑问 (10’)
|
25’—35’ | 认识地球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疑问 |
1、呈现图片介绍有关地球赤道半径、周长和地球表面积等相关数据,让学生了解地球有多大,便于解决生活中的质疑。 2、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多大了? 3、解决质疑:大家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了,可为什么我们总感觉地球是平的? 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大球、中球、小球各一个,三段长度相同的细铜丝(长度约10cm)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把三段细铜丝分别紧贴在大、中、小三个球上,一定要贴近,然后取下这三段细铜丝,并在老师发的报告纸上的相应位置画出铜丝的形状,感受铜丝的弯曲程度。 实验目的:通过铜丝在不同球面上的弯曲程度对比,以及地球之大,我们生活中为什么总感觉地球是平的疑问迎刃而解。 | 1、学生通过回答、读数等方法了解有关地球大小的数据,并通过计算亲身感受地球之大。 2、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亲身实践,解决生活中关于总是感觉地球是平的疑问。 | 白板课件呈现实验要求,设计模拟实验。 | ||
四、巩固与拓展 (3’) |
35’—38’ |
利用希沃白板软件设计分组竞赛游戏,让学生掌握人类的哪些认识是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 教师利用希沃白板软件设计分组竞赛游戏,让学生掌握人类的哪些认识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 学生参与游戏竞赛活动,掌握人类关于地球形状的认识。 | 利用希沃电子白板设计竞赛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 ||
五课堂总结 (2’) |
38’—40’ |
总结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的过程 |
1、师生共同总结使学生懂得人类认识的过程是漫长的,并且经历了由猜想到实践,再到精细观察三个阶段。 2、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像这些古人和科学家一样,敢于大胆猜想,大胆质疑,多观察、多思考、多发现、多实践,争当小小科学家好不好? | 学生与老师共同总结人类认识地球的经历的漫长过程以及探究的方法。 | 白板课件展示。 | ||
六、课外延伸 |
| 课后作业 |
请同学们课下观看人类登上太空的有关视频。 | 学生通过课外观看视频,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
| ||
|
|
|
|
|
| ||
教学反思:
《地球的形状》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地球的形状。下面我来谈谈上完这一节课的感受。
一、创设情境,切入主题
创设情境,让学生猜关于地球的谜语,同时教师出示地球图片,要求学生谈论地球的形状以及获得这一信息的途径,认识地球的美丽,号召同学们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引入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形状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悉心指导,设计实验
我把这课的重点放在两个实验上,一个是模拟帆船在球面上航行和在桌面上航行的对比实验,另一个是同样长度的细铜丝在不同球面上的弯曲度的对比实验。在做模拟帆船在球面上航行和在桌面上航行的对比实验前,我先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观察到的帆船进出港口的现象,然后教师用纸船分别在地球仪上和桌面上模拟,讲清模拟实验的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分组实验,认真观察得出结论。在做同样长度的细铜丝在不同球面上的弯曲度的对比实验时,目的是让同学们通过实验,解决生活中的质疑,生活中大家有个这样的疑问——地球是个球体可是人们总是感觉地球是平的。做这个实验时,老师要求同学们通过三段同样长度的细铜丝分别紧贴在小、中、大三个球面上,观察它们的弯曲度有什么不同,并分析原因,通过分析解决心中的疑问。
三、通过计算,感受大小
通过计算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建立科学的地球大小概念,让学生意识到用计算得出的数据可以对事物做出更好的解释。课堂上设计了一道计算题,让学生切身感受一下地球到底有多大。同时还呈现一段关于毕德哥拉斯用数字计算得出地球是个球体的视频。
四、借助视频,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借助微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分别设计了古人关于天圆地方的认识视频、帆船航海视频和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视频,通过这些视频的播放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很多知识。
附《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校 | 安徽省肥西县上派学区中心学校西校区 | |||
课题 | 地球的形状 | 教师 | 张青松 | |
学科及版本 | 科学(苏教版) | 章节 | 第二单元 第1节 | |
课件制作软件 | 希沃白板5 | |||
学时 | 一课时 | 年级 | 六年级(上) | |
教材分析:
首先,教材以介绍事实的方式说明,人站在地球上,由于视野受限能观察到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也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地球全貌的。接着,提出:“人类是怎样逐步正确认识地球的形状的?”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材依次向学生介绍古代、近代、现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最后借助计算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建立科学的地球大小概念,让学生意识到用计算得出的数据可以对事物做出更好地解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学会用模拟和对比试验进行合理推测。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能够通过计算对地球的大小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知道科学结论的得出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知道合理质疑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教学准备:地球仪、纸船、大球、中球、小球、细铜丝、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出示谜面:有个圆球真好看,不用发动自己转,一天能行八万里,春夏秋冬轮流变。(打一自然物)
2、出示地球课件,谈话:这就是我们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哪个同学说说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举手的同学回答)
3、同学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了,那么古代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地球的形状。
板书课题:地球的形状。
二、探索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古代人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测
谈话: 古代人对地球形状作出了很多的猜想,你知道有哪些吗?
(1)出示古代印度人对地球认识的图片并作简单交流。
(2)播放中国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的视频并作交流和补充。
2、古代人关于地球形状的探索
(1)谈话: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但是,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交替循环又使古人做出了另一种猜测。
出示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图片,并简单交流。
(2)出示月食形成过程动态图。
学生分组讨论:亚里士多德看到这种现象得出什么结论呢?他是怎么解释的呢?
(3)师生演示月食的形成验证地球是球形的判断:利用教室投影灯光当作太阳,篮球当作地球,屏幕上的圆形图片当作月亮,演示月食的形成,重点让学生感受月食的边缘圆弧形状从而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教师可以演示圆柱体、长方体等物体在“月亮”上的投影情况,帮助学生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3、古代人关于地球形状的实践
谈话:起初人们不相信地球是圆的,后来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哪位同学知道到底发现了什么现象呢?据此,人们又猜测到什么?(教师播放航海微视频。)
同学们交流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猜测。
谈话:同学们都不住在海边,估计都没见过这种现象,大家想不想见见呢?下面老师给大家模拟一下,同学们看看到底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用模拟实验观察帆船进、出港,比较船在球体上和在平面上航行会出现什么不同现象。
实验结论:地球是球体。
4、麦哲伦环球航行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提问:麦哲伦环球航行从哪里出发?最终又会到哪里?这次成功的航行证明了什么?
5、现代科技进一步证明地球是圆球形的
呈现美国人登上月球拍摄的地球照片和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飞船遨游太空模拟图。
三、认识地球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疑问
1、呈现图片介绍有关地球赤道半径、周长和地球表面积等相关数据,让学生了解地球有多大,便于解决生活中的质疑。
2、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多大了?
3、解决质疑:大家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了,可为什么我们总感觉地球是平的?
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大球、中球、小球各一个,三段长度相同的细铜丝(长度约10cm)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把三段细铜丝分别紧贴在大、中、小三个球上,一定要贴近,然后取下这三段细铜丝,并在老师发的报告纸上的相应位置画出铜丝的形状,感受铜丝的弯曲程度。
实验目的:通过铜丝在不同球面上的弯曲程度对比,以及地球之大,我们生活中为什么总感觉地球是平的疑问迎刃而解。
四、巩固与拓展
利用希沃白板软件设计分组竞赛游戏,让学生掌握人类的哪些认识是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五、总结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的过程
师生共同总结使学生懂得人类认识的过程是漫长的,并且经历了由猜想到实践,再到精细观察三个阶段。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像这些古人和科学家一样,敢于大胆猜想,大胆质疑,多观察、多思考、多发现、多实践,争当小小科学家好不好?
六、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课下观看人类登上太空的有关视频。
板书设计:
地 球 的 形 状
猜想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探索
实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科学教案地球的形状_苏教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了解地球的大小情况,导入,认识地球的大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地球的形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检查预习,导入 师生交流,认识地球有多大,拓展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苏教版1.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合作探究,拓展应用,总结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