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18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一、选择题
(2020·郑州模拟)河南省洛阳市龙潭峡谷山水风光奇异,峡谷的两侧是高达数十米至百余米的陡崖,陡崖的中间发育着由流水作用形成的一系列顶部小、肚子大的天然石龛。下图为石龛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石龛形成处的岩石为(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2.石龛位于陡崖中间的原因是该地区( )
A.多溶洞发育 B.地壳在抬升
C.盛行峡谷风 D.水位多次升降
1.D 2.B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石龛形成处的岩石有层理结构,说明岩石类型为沉积岩。第2题,由材料可知,石龛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说明其形成与河流有关;从图中可以看出石龛高出水面,说明该地区的地壳在上升。
(2020·浙江7月选考)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 500~3 600米。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2谷地景观可见于图1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图2谷地的成因是( )
A.构造断裂下陷 B.流水侵蚀作用
C.岩层挤压弯曲 D.冰川侵蚀作用
3.B 4.D 解析:第3题,图2为谷地,结合图1可知,只有乙为谷地。第4题,乙地为位于雪线附近的谷地,结合图2景观为U形谷,可知成因是冰川侵蚀作用。
(2020·天津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的地质构造图,该地区前期岩浆活动频繁,后期受到地壳水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双重影响。该地区是世界重要的金矿分布地,金矿埋深300多米,多以地下开采为主。图中的绿岩带是由玄武岩和早期浊流沉积(富含悬浮固体颗粒的高密度水流沉积作用)的碎屑沉积岩组成,因玄武岩的变质作用使岩石呈暗绿色。据此完成5、6题。
5.据图判断,该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方向是( )
A.东-西向 B.南-北向
C.东北-西南向 D.西北-东南向
6.图中形成金矿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A.地壳运动挤压 B.岩浆活动出露
C.岩石变质作用 D.浊流沉积作用
5.C 6.B 解析:第5题,图中断层线呈西北-东南走向,该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方向为东北-西南向。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金矿主要分布在断层线附近;河流处几乎没有分布;同时材料中“埋深300多米,多以地下开采为主”,有色金属矿物是岩浆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富集形成的,且图中分布有大量的花岗岩,说明当地岩浆活动频繁,地壳运动形成的断裂带是含金熔岩涌入的良好通道,后不断富集而成金矿。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边缘山前地带,有一奇特地貌区,当地人称其为龙脊谷。龙脊谷的核心地貌是距今2亿年前不同的砂岩与泥岩互层构成的,这里起伏的垄和槽相间分布,高差约5~10米,走向为东北-西南,出露的岩层近似于垂直地面,其中的垄状如龙脊。下图为游客拍摄的龙脊谷照片。据此完成7、8题。
7.推测2亿年前,该地区地势( )
A.起伏和缓 B.陡峭高峻
C.低洼积水 D.平坦广阔
8.当地岩层之所以近似于垂直地面,是因为( )
A.岩层性质差异 B.岩块断裂上升
C.岩浆向上喷发 D.岩层挤压隆起
7.C 8.D 解析:第7题,龙脊谷是距今2亿年前不同的砂岩与泥岩互层构成的,属于沉积岩,故可以判断为沉积作用形成;由此可判断出2亿年前,该地区应为河湖相沉积环境,地势低洼积水。第8题,据材料可知,该地起伏的垄和槽相间分布,垄状如龙脊,应为地壳运动造成板块挤压隆起形成的褶皱,其中垄为背斜,其外层岩层受外力作用被侵蚀,中间坚硬的岩层保留下来形成近似于垂直地面的岩层。
(2020·成都模拟)石环是一种特殊的地表形态,是由冻融作用形成的。下面左图为石环形成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某地石环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
9.砾石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可能是( )
A.冬→春 B.春→夏
C.夏→秋 D.秋→冬
10.下列四个地形区中,最可能有石环景观的是( )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东北平原
9.D 10.C 解析:第9题,结合图示可知,砾石上升是因为其冬季结冰时,发生冻胀作用,砾石上升;秋季到冬季气温下降幅度大,且土壤中含水量较大,结冰时砾石上升幅度最大。第10题,石环地貌的形成原因是冻融作用,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不结冰;图中显示石环地貌地面由粗细不等的砾石和土壤组成,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为河流冲积平原,土壤物质组成较为均匀,不会形成该地貌;柴达木盆地戈壁广布,土层中颗粒大小不均匀,且冬季寒冷,能够形成石环地貌。
二、非选择题
11.(2020·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解析:第(1)题,考查外力(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注重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这一关键能力;回答问题时,注意“动态性词语”的规范使用,渗透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据图文信息可知,台地形成之初是平坦的地形单元;流水侵蚀作用会使平坦的台地变得高低不平,起伏加大,面积缩小。第(2)题,判断岩石(玄武岩,喷出型岩浆岩)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判断理由,注重考查探讨和论证地理问题这一关键能力,强调结论(先后顺序)与理由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即基于地理事实(尖顶山、平顶山、台地的地貌特征)逆向推理,判断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渗透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台地是岩浆喷出冷凝后形成的平坦、完整的地形单元,而且是多次喷发而成(构成台地、平顶山和尖顶山的岩石形成于不同时期);后由于外力侵蚀、风化等作用,“破坏”平坦、完整的地形单元。根据外力作用对平坦地形单元的破坏程度,判断其形成时间的早晚,侵蚀程度最强,说明其受侵蚀的时间最长,形成的时间最早。第(3)题,考查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由材料可知,构成台地、平顶山和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于不同的喷发时期,说明该地区火山活动频繁;由台地、平顶山和尖顶山的地貌形态可判断,早期的玄武岩台地在长时间的外力侵蚀作用下,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成为山体,后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将以前的山体全部覆盖,只能在地势较低处(被侵蚀的地方等)冷凝形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形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12.(创新培优题)(2020·广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盐风化是岩石表面的盐分随着降水渗入岩石孔隙(或裂隙)中,向岩石背风面运动,在干燥的背风面结晶、膨胀,导致岩石背风面崩裂,在岩石表面形成坑坑洼洼的风化穴,这种风化作用多见于沿海和内陆干旱地区的近地面岩石中。下图示意盐风化原理和崖壁盐风化穴景观。
(1)(区域认知)简述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盐风化穴形成的基本条件。
(2)(综合思维)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盐风化现象主要发生在岩石东南侧,分析其原因。
(3)(地理实践力)根据盐风化穴景观图可判断崖壁的岩石为沉积岩,指出其依据。
解析:第(1)题,要根据盐风化的概念并结合图示岩层中的水运动,如材料中“降水渗入”“孔隙”和“干燥的背风面”等关键词思考答题切入点。第(2)题,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盐风化现象发生在岩石的东南侧,主要与降水、光照、蒸发量、盐分结晶对岩石表面的破坏密切相关。第(3)题,要根据盐风化原理图中的“砂岩颗粒”图例和岩石表面风化穴的形成情况等相关信息思考。
答案:(1)具有可渗水孔隙(裂隙)的岩石结构;渗入水分含盐量较高;干湿交替的小气候环境。
(2)西北地区盛行西北风,迎风坡一侧(西北侧)雨水较丰富,而东南侧一般保持干燥;南侧比北侧光照强,蒸发量大,盐分易结晶,破坏岩石表面。
(3)盐风化穴沿着特定的层位发育,层间差异明显;盐风化穴沿岩石表面延伸,说明同岩层岩性相似;不同岩层岩性不同,符合沉积岩的层理构造特点,应为沉积岩。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地貌与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地貌与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7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7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根据材料分析贝加尔湖形成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