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9 鱼我所欲也练习
展开第9课 鱼我所欲也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蹴尔而与之(一起)
B.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C.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D.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
2.下列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C.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故患有所不辟也 故不为苟得也
3.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中心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B.文章第一段用假设的方式一正一反地论述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道理。
C.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很令人震撼。
D.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4.综合性学习。
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1)“义”,甲骨文作“”,从“”从“”。“”即“祥”;“”,指兵器。与战前占卜的吉兆有关。“再卜色变,遽告不义,公乃令偃旗”中的“义”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_____;“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的“义”则引申为:___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之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史记·屈原列传》)
②“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宋史·文天祥传》)
③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吕氏春秋》)
三、阅读理解与欣赏
5.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亦我所欲也 是进亦忧(范仲淹《岳阳楼记》)
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C.所恶有甚于死者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一狼得骨止(蒲松龄《狼》)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B.贤者能勿丧耳。
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C.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D.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
3.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①___________”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②___________。
四、默写题
6.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肆意蔓延之际,无数医疗工作者却纷纷主动请战,冒着感染病毒的危险奔赴防治一线救死扶伤,他们这种令人感动的行为就是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的真实写照。
五、填空题
7.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所恶(_______)
蹴尔(_______)
不辟(_______)
不屑(_______)
一豆羹(_______)
弗得(_______)
苟得(_______)
一箪食(_______)
乡为(_______)
8.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
(2)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
(3)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___)
(5)贤者能勿丧耳(_________)
(6)呼尔而与之(_________)
(7)蹴尔而与之(_________)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对《鱼我所欲也》一文的学习补全下联。
上联:读《论语》懂见贤思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题
10.课文一开始便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自然引出文章的题旨——“舍生取义”。这种以一般的生活经验作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能把抽象而深刻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又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请你也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一段话,发表你的某一观点。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句的意思是“用脚踢着给他”,所以“与”的意思是“给”。
2.答案:D
解析:A.为了/做。B.比/对。C.得到/同“德”,感恩、感激。D.都是“所以”的意思。
3.答案:C
解析:C项中“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不正确。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证明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观点。
4.答案:(1)神灵佑助的仁道、公理之战 合乎正义
(2)示例一:坚持真理、忠君爱国、大公无私。
示例二:洁身自好、共赴国难、清正廉洁。
5.答案:1.A
2.D
3.①舍生取义 ②本心
解析:1.A.也;B.动词,舍弃/名词,住所、房屋;C.介词,比/介词,对,对于;D.动词,感恩、感激/动词,得到。
2.“乡”同“向”,“先前、从前”的意思。此句翻译为“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6.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2.一箪食 一豆羹 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
3.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4.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析:本题是理解型默写题。根据题干与文章内容选准句子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丧”“箪”“羹”“蹴”“得兼”等的书写。
7.答案:wù cù bì xiè gēng fú gǒu dān wèi
8.答案:(1)超过 (2)苟且偷生 (3)祸患,灾难 (4)这种 (5)丧失 (6)给,施舍 (7)踩踏 (8)优厚的俸禄 同“辨”,辨别
9.答案:学《孟子》明舍生取义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首先分析上联,可知其结构为“单字动词+两字作品名+读作品后的五字感悟”;然后结合对《鱼我所欲也》的理解,遵循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的原则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10.答案:我们知道,人们赞美春蚕,因为它吃的是叶,吐出的是丝,闪耀着“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人们赞美老牛,因为它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索取甚少,奉献甚多。人们热爱太阳,因为它把无穷的光和热无私地奉献给了万物。人们歌唱母亲、老师,怀念雷锋、焦裕禄,把解放军称为最可爱的人,原因只有一个:他们也都像春蚕和老牛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奉献的人生,才是伟大、幸福和快乐的人生。
人教部编版鱼我所欲也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a href="/yw/tb_c15436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鱼我所欲也课时作业</a>,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填空,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通假字,一词多义,文本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