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地理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专题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时练习,共6页。
[合格过关练]
运输里程是交通网中某种运输方式线路总长度。下图是1979~2014年我国四种运输方式年里程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运输里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期间,四种交通运输方式里程均有增加
B.公路运输里程提高幅度最大
C.2000年以后,民航运输里程增长率最高
D.2001年起,民航运输里程超过铁路运输里程
2.图中运输里程公路长于铁路,是因为公路运输比铁路运输( )
A.速度慢 B.运价高
C.灵活性强 D.连续性差
1.C 2.C [第1题,由图可知,2000年以后,民航运输里程大幅增加,其增长幅度较其他运输方式大很多,说明增长率最高;图示期间,内河航道运输里程先减少后增加,但总体上是减少的,其他运输方式里程均增加;提高幅度最大的是民航运输里程;图示期间,民航运输里程一直长于铁路运输里程。第2题,公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的优点,可以实现从门口到门口的运输,因此公路运输里程长于铁路运输里程。]
矮寨特大悬索桥位于湖南省吉首市内,大桥主跨1 176米,跨越德夯大峡谷,是世界上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见下图)。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大桥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4.建设矮寨特大悬索桥主要是为了 ( )
A.缓解噪声污染 B.提高通行效率
C.减少洪涝灾害 D.增加科技含量
3.A 4.B [第3题,矮寨特大悬索桥跨越德夯大峡谷,是世界上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所以影响大桥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第4题,矮寨特大悬索桥的建设,可有效提高通行效率;避免因车走谷地、山地等耗时费力。]
在詹天佑主持建设的京张铁路建成100多年后,2016年4月29日京张高铁正式开工,2019年6月12日全线铺轨完成。下图示意京张高铁沿线站点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从老京张铁路到新京张高铁,交通布局区位因素变化最明显的是( )
A.地形地质 B.河流水文
C.科学技术 D.资源分布
6.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密度大 B.工业密度大
C.景点密度大 D.建筑密度大
5.C 6.A [第5题,地形地质、河流水文、资源分布等自然因素一般在短时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新京张铁路从八达岭长城下方山体穿过,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也是埋深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实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科学技术。第6题,铁路沿线站点密度的大小取决于沿线人流量的多少,所以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大。]
下图为某城市略图。读图,完成7~8题。
7.根据图示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是( )
A.水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地形条件好 D.气候适宜
8.该城市城区建设的发展方向是( )
A.向西扩展 B.向北扩展
C.向南扩展 D.向东扩展
7.B 8.D [第7题,从图中看出,该城市临江靠湖,又有铁路通过,因此优越的区位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第8题,该城市北有长江、西有湖泊,限制了其发展,向东是平原,且交通便利,利于发展。]
下图是我国某小城市地域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该城市2008年的地域形态与1948年明显不同,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政治 B.地形
C.河流 D.交通
10.目前,该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较为突出,正确的解决措施有( )
①修建卫星城镇 ②修建环城公路 ③将铁路、国道迁往城郊 ④疏散城市居民,减少城区人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D 10.B [第9题,1948年该城市的城区呈带状沿河流分布,2008年城区除了沿河流分布外,还沿铁路、公路分布,说明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城市地域形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第10题,铁路、公路穿越城区是交通拥堵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修建环城公路和将铁路、国道迁往城郊是解决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正确措施。]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俄原油管道一线工程是我国四大国际能源战略通道之一,管道起自俄罗斯境内的斯科沃罗季诺输油站,终点位于大庆林源输油站。二线工程起始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漠河输油站,途经黑龙江、内蒙古两省,终止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林源输油站。中俄原油管道一线二线全部投产后,每年可向中国输入3 000万吨原油。
(1)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过去选择铁路运输,现在选用管道运输有哪些优点?
(2)修建中俄输油管道,沿途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3)简要分析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营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解析] 第(1)题,对比管道运输与铁路运输的特点可回答。第(2)题,由材料可知,中俄输油管道纬度高,气温低,且穿过了大兴安岭。第(3)题,可从缓解能源紧张,保证能源安全等方面回答。
[答案] (1)受时间和季节限制小,连续性强,运量大;液体不外流,货物损耗小;安全性好。
(2)低温、冻土;地形复杂;生态脆弱。
(3)增加我国石油进口的渠道,有利于保证我国的石油战略安全;缓解能源紧张,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素养培优练]
南宋时期赣州古城是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古城建在章江、贡江交汇的三角洲。为了方便与外界联系,古城在章、贡两江上先后建造了三座浮桥,其南面是深沟高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章江上的两座古浮桥因修建公路大桥而被拆除,而贡江上的一座古浮桥——建春门浮桥被保留下来。该浮桥长约400米,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连而成。下图为赣州市建春门浮桥位置及景观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古代跨河桥梁多为石桥,而赣州古城跨河桥梁为木质浮桥,其主要原因是( )
A.当地石料缺乏,木材丰富
B.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C.江面宽阔,木质浮桥修建难度小
D.地形条件复杂
13.与另两座古浮桥相比,建春门浮桥得以保留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历史价值突出B.通行需求小
C.拆除难度大 D.抵御洪水能力强
12.C 13.B [第12题,根据材料可知,古浮桥建于南宋时期,根据“浮桥长约400米”可知,江面宽阔,以当时的工程技术水平,要在宽度400米的江面上建永久性石桥,难度较大,而浮桥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连而成,修建难度较小;根据“南面是深沟高垒”可知当地石料并不缺乏;河流水位季节变化较大,对修建石桥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建木质浮桥的主要原因;该地位于三角洲,地形条件并不复杂。第13题,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建春门浮桥位于市区边缘地带,河流两岸交通通行需求较少,故被保留下来;而章江两岸交通通行量较大,需修建公路大桥以满足其通行需求。建春门浮桥与其他浮桥在历史价值,拆除难度,防御洪水能力等方面差异不大。]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交通运输建设,下表为某国某交通线路修建说明表。读表,回答14~15题。
14.从该交通线路的投入成本及交通运输量、安全性、快捷性等综合因素考虑,该地区适合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有( )
A.公路、管道 B.公路、河运
C.河运、航空 D.铁路、航空
15.修建该交通线路可( )
①促进该地区和外界的交流 ②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
③大力开发各种生物、地热及矿产资源 ④减少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D 15.A [第14题,本题可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判断。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该地区位于内陆腹地,河流湍急,不适合发展河运;管道运输主要是运输气态和液态的物质,该地区的丰富资源是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该线路约2 080千米,距离较长,而公路短途运输较有利;该项目线路长,投资较大,比较适合发展铁路及航空运输。第15题,修建该交通线路,可方便客、货运输,促进该地区和外界的交流,故①②正确。该地地质条件复杂,具有各种原始状态的生态群落,大力开发生物资源会破坏生态环境,故③不正确;该地地质条件复杂,修建该交通线路会对当地地形、地貌造成影响,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故④不正确。]
16.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北起石家庄,南至武汉,是北京—广州—深圳—香港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正线全长840.7 km。下图是石武高速铁路路线图。
(1)简述石武高速铁路建设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
(2)该高速铁路的修建多采用高架桥模式,其主要目的(作用)有哪些?
(3)简述石武高速铁路建设的地理意义。
(4)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说明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解析] 第(1)题,结合交通线的区位因素,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分析。第(2)题,高架铁路主要优势从少占耕地、保持交通畅通及预防自然灾害等方面回答。第(3)题,建设石武高铁的地理意义主要是沟通区际联系,带来较强的社会、经济效益。第(4)题,高速铁路发展迅速,主要说明现代交通方式向高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答案] (1)①沿线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高速铁路的建设;②途经我国中部地区,区内经济基础好(经济较发达);③合理布局铁路网,有利于缓解京广铁路线的压力;④有先进的技术作保障等。
(2)减少占用耕地的数量,有利于保护当地宝贵的耕地资源;减少(避免)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相互干扰。
(3)石武高速铁路纵贯我国南北,从根本上缓解了京广铁路大动脉运输紧张的状况;把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环渤海地区、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珠三角”地区和广大中部地区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促进国家北部、中部、南部区域协调健康发展;能够与京沪、京哈、陇海、沪昆等快速客运通道相衔接,成为覆盖全国的铁路快速客运网的主骨架之一。
(4)高速化、专业化。
项目
某国某交通线路修建说明
地理位置
居内陆腹地,和外界交流渠道少
环境特征
地质:多断层、地热,且岩石脆弱
地形:山区和高原
气候:半湿润、半干旱气候
河流:河水湍急,水量较大
生态:各种原始状态的生物群落
资源:有色金属、稀有金属丰富
线路长度
约2 080千米
投入成本
约100亿美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巩固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精品当堂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精品同步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