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展开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8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成系统的汉语言材料。甲骨文数量众多,刻有文字的甲骨约有16万片,不重复的单字字头有4000多个;内容宏富,涉及战争、祭祀、田猎等诸多方面,是研究我国殷商时期的语言、古史,乃至思想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的考释,在甲骨学研究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经过一代又一代学者的努力,现已有1000多个字头被成功识别。但是,由于甲骨残断、拓片不清以及对字词理解的不同等因素,还有相当一部分字词的考释在甲骨学界仍然存在分歧。甲骨文考释工作任重而道远,至少应在四个维度上同时展开。
一是甲骨文的今字判定。甲骨文中的某字相当于今天的某字,这是针对甲骨文中的未识字而言的。目前已被学界所考释出的1000多个字头,均属此类。如甲骨文中的“一”“二”几乎与今字毫无二致;再如甲骨文中的“月”“雨”等独体字,象形意味明显;又如“休”“伐”等合体字,古今文字结构始终未变。对于熟谙金石学的学者来说,辩识出部分文字是比较容易的。在未被考释出的约三分之二的甲骨文字中,大部分是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它们大都是十分难啃的“硬骨头”。对这些未识甲骨文的今字判定,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甲骨文考释工作的首要内容。
二是甲骨文的今字确释。甲骨文中的某字究竟是否相当于今天的某字,长期以来学界认识并不统一,经过深入研究后确认某- -种观点可接受,这是对悬而未决之字的考释。如甲骨文中多次用在作乱方国名称前的一个字,旧无确释,绝大多数学者照摹原形作缺释处理,仅少数学者释“屯”。李学勤在《释新出现的一片征夷方卜辞》一文中释读作“禺(遇)”。蒋玉斌在《释甲骨金文的“蠢”兼论相关问题》一文中指出,运用“对照法”,经过细致的字形比对,该字可确认为“屯”,主要用为蠢动之“蠢”。蒋说已被学界普遍接受。
三是甲骨文的今字改释。甲骨文中的某字,前人已考释出相当于今天的某字,但后人作出了另一种考释,这是针对甲骨文中的已识字而言的。如甲骨文中的“凡”是“盘”的象形初文,左右两个竖笔不对称,一个弯曲另一个不弯曲,且不等长。“同”, 像木桶形,是“简”“桶”等字的象形初文,左右两竖笔对称等长。在敏锐观察到甲骨文中的“凡”“同”二字的细微差别后,王子杨在《甲骨文字形类组差异现象研究》中指出,旧释“凡”之字绝大多数当改释为“同”。
四是甲骨文的用法考定。不管是已识字还是未识字,均有其在甲骨文中的某些用法不明,需要深入考辨、考定,这是针对所有甲骨文而言的。“未识字” 在今天看来其中不少可能是死文字,即这些字只是在某个历史时期使用过,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被淘汰,现在我们自然已经无法为其找到相对应的文字。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后的文字考释工作除了要继续关注甲骨文等古文字中的某个字是后世或今天的某字外,对于实在无法对应者,弄清楚其在文字材料中的具体用法也很有必要。
综上所述,正确的释文是通读甲骨文的关键,是利用甲骨文进行深入综合研究的基础。甲骨学者要继续坐稳“冷板凳”,充分利用大数据在搜集材料方面带来的便利,综合运用“对照法”“偏旁分析法”“历史考证法”等文字考释方法,发挥语法分析在疑难辞例疏通方面特有的优势,给目前运用传统手段研究陷于窘境的甲骨文字考释工作提供新思路,从而推动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深入发展。
(摘编自齐航福《甲骨文考释的四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甲骨文的内容丰富且体系完备,这对学者研究股商时期的语言和思想等均有极大帮助。
B.辨析某甲骨文字是否相当于今天某字并取得-致意见,是甲骨文今字判定的重要工作。
C.甲骨文中的部分独体字象形特征明显,从这些字中可以较容易地看出它们的构形意象。
D.甲骨文中的“未识字”仅在特定历史时期使用,导致学者现在很难对其用法进行考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段提及了甲骨文考释存在分歧的原因,指出考释工作任重道远,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B.文章总体采用“总——分——总” 论证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述的脉络清晰。
C.作者在论述时有自己的学术见解,并多次引用专家学者有关研究成果,增强了说服力。
D.文末提出了“历史考证法”“对照法” 等研究的新思路,体现了作者解决问题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 项是(3 分)
A.约三分之二的甲骨文还未被考释出,找到其对应的今字,是之后考释工作的重要内容。
B.虽然蒋玉斌的观点被学界普遍接受,但并不意味这个字的今字确释工作可以到此结束。
C.学者如果想要充分利用甲骨文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就必须先要得到甲骨文的准确释文。
D.甲骨文考释工作已陷入困境,需要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方法来代替传统研究手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题。
自2019年中国正式解锁5G商用后,5G成为“网红”。进入2020年,5G建设潮不断涌来,各大城市纷纷计划落地5G基站。近日,南都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南都记者:您怎么看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水平?
邬贺铨:实际上从3G开始,中国就已经在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上有了突破。4G的时候,中国已经发展了自己的移动通信产业,基本上达到和世界先进国家同步的水平。进入5G时代,无论是在标准方面,还是在专利方面,又或是在产业方面,中国都走在了全球的前面。
南都记者: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5G技术、5G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已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邬贺铨:从整个系统技术而言,我国的5G技术确实是走在世界前面,尤其在芯片设计技术上面一点都不落后,甚至是领先的。但也应该看到,5G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体系,我国在基础的芯片生产加工技术,上,还是差得比较远。而且,在移动通信手机的操作系统方面,国产的操作系统还没有什么市场地位,所以在一些核心的、基础的技术上,我们还是存.在差距的。
南都记者:您提到的芯片技术正是一直被热议的“卡脖子”问题,差距在哪儿?
邬贺铨:中国的公司制作出的芯片是14纳米水平的,但国外已经是5纳米的水平,而5G的终端将来还是需要运用5纳米芯片。从目前来讲,只有少数国家拥有生产5纳米芯片的光刻机。这个技术实际上是工业技术、精密加工和精细化工技术的最集中的表现之一,虽然中国也能做这些化工材料,但在很多化工材料的纯度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比如我们目前只能做到9.99%的纯度,但芯片加工可能要求9.99%的纯度。
南都记者:有观点认为,5G基站等新基建不应一哄而上,而应按需建设,您怎么看?
邬贺铨:现在5G基站的建设绝对不存在一哄而上,首先,建5G基站是运营商自己出钱,没有动用国家的钱,其次,目前也没有大规模建设5G基站,今年仅仅是做到地级及其以上城市主城区的覆盖。中国到今年6月底有560万个4G基站,但是到今年底我们预计才能建成65万个5G基站,而未来需要的5G基站数是4G基站的几倍。
南都记者:那么我们是否应当鼓励各地加快建设5G基站?
邬贺铨:我认为这不是鼓励的问题。建5G基站要按需求、按步骤,对于5G技术需求不那么大,或没有需求的地方,不一定非要建5G基站。而且,这也是个逐步的过程。现在看起来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建得比较多,比较积极,是因为这些地方有运用5G的需求。
南都记者:您说的需求是指产业方面的需求吗?
邬贺铨:现在5G技术才刚开始,主要还是面向老百姓的应用需求,但最终可能80%的5G收入要靠产业应用获得。对于很多人来说,5G仅仅意味着网速比较快,那还不是刚需。用5G一秒钟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用一分钟也不是不行,何况现在不少用户4G流量还用不完。用户选择5G的理由更在于带来新的价值,也就是没有5G就不行。比如我们想看超清视频,4G可能无法满足这个需求,这时我们就需要5G。简单来说,就是5G在一些消费应用上创造了价值,才会大规模推广。
(摘编自《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政府需协调5G发展生态》,《南方都市报》2020年8月1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邬贺铨认为,从3G时代开始有所突破,到4G时代与世界先进国家同步发展,再到
5G时代领先全球,中国通信技术已走在了全球的前面。
B.在邬贺铨看来,目前我国芯片技术还不能满足5G发展所需,因5G终端会用到5纳
米芯片,但现阶段我国芯片生产仅能达到14纳米水平。
c.邬贺铨表示,现在并未大规模建设5G基站,2020年也仅是覆盖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的
主城区,但未来5G的基站需求量将是4G基站的数倍。
D.当被问及是否应该鼓励各地加快建设5G基站时,邬贺铨认为各地不宜盲目建设,而
应该尊重事实,按需求和步骤来推进5G基站的建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南方都市报》作为组织者,立足5G建设正快速发展这一现实, 期待通过这次访谈,.
让广大读者对5G的发展现状有所了解。
B.南都记者作为采访者,在采访中既关注5G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等情况,也
关注了关于5G基站建设和需求等问题。
C.邬贺铨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对话中既提到有关5G的专业内容,也列举了一些具
体的数据,这使得文章的可信性增强。
D.5G技术的价值在于其带来的新应用能有效地刺激老百姓的需求欲望,并让老百姓形
成刚需,这也是5G技术推广的前提。
6.采访者的前期准备与访问过程中“访”的质量往往决定了访谈的效果,请简要分析这篇访谈在“访”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9题。
大地深处的温暖
任林举
长春的雪,从来都不是寻常的飘落,而是弥漫一无边 无际的弥漫。
洁白的雪花飞满苍穹,天地之间就没有了界限。苍茫里,是谁在飞针走线?一针紧似一针,反复牵引着人的目光,一时竟分不清雪花是从天上落下,还是从地上飞起。街道、河流、田野、房屋等等,地上一应事物之间的边界和轮廓,都在雪中变得模糊。
四十多年前,1978年 10月,我还未满十六岁,拿着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第一次走在长春的大街上。那时候,年少懵懂,刚从一个偏远的小村庄出来,不知道要怎样面对这样一个高楼林立的城市和城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好在,这座城市已经给我预备好了可以埋头阅读的书桌,还有可以倒上去酣睡的床铺。
仿佛一夜之间,一睁眼,我就遇到了那场雪。寒风退避,雪落无声,有几分暖意,有几分温柔,温柔得让人心软。过去,我是经常站在乡村的雪中向往城市的;如今,我开始站在城市的雪中幻想未来。
天已经断续下了两日的雪,仍无意停止。我和相识不久的同学们,手拉手走在雪中。
积雪在我们的脚下吱吱呀呀,传达出时缓时急快乐的声音。
我们从学校的东门出发,穿过平阳街,穿过解放大路,一直向春城电影院进发。那天晚上要上演的电影我至今记得清清楚楚,名字叫《吉鸿昌》,当时各大中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竞相包场,一票难求,长春市仅有的几家电影院需要不间断播映。因为我所在的学校在院校里排位并不靠前,所以场次就排到了半夜。
时值午夜,市内的公交车已经全部停运。而那个年代,出租车等交通工具还没有出
现,几公里的路程,只能靠双脚一步步丈量。从开放的儿童公园东门进入,西门穿出,进入最负盛名的人民大街,右行八百米就到了大名鼎鼎的人民广场。广场上的纪念碑巍峨、高大,我们从纪念碑前走过,夜晚宁静异常,只有我们一行人脚下发出的沙沙踏雪声。
那天,回来的路上,大家毫无睡意,每个人都很兴奋,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另一部电影的主题曲:“红岩 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中间相隔多少坎坷与周折,又相隔多少场风霜与雨雪,已经无法准确统计。当我再一次走在一场纷飞的雪中,长春这个让我一度成为过客的城市,慷慨地许给我一个可以躲避风雨的居所,我在长春住了下来,而且一住就是经年。我不再青春年少,但却如一棵把根扎得很深的树,感受到了这片土地深处的温暖。
也是午夜,也是在人民大街,大街两侧高楼林立,夜晚的街道灯火通明,五光十色,
大街上的车流拖着一条光的尾巴往来穿梭,将整条街道描述成一条 色彩的河流。
那个晚上,我和一位老师在他的家中秉烛长谈。我静静地聆听着他对我的叮嘱,从生活到修身,从工作到文学,从现在到未来,从理想到信....他让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
局限和优长,懂得了放弃与坚守,学会了敬畏和勇敢。
我深深地知道,此夜不同寻常,但却不知道窗外正无声地下着一场大雪。当我深夜离去时,老师执意要出门送我,并执意要站在大雪中陪我候车。雪花大朵大朵地落在他已经不再浓密的头发上,落在他已经微驼的背上和他表情凝重的脸上。那情景,让我感觉我可能正面对一次隆重的远行。但我心里想得更多的,是多年之后,当我回想起那晚雪中的情景,我的心会涌起怎样的波澜。
转眼又是十年,城市仍然像一张没有画完的图画,在扩展,在丰富,虽然还没有最后完成,但却比以往更加丰满、绚丽。而我却单单因为它的雪,因为它纯净的白色,就心怀依恋。从最初的雪,到后来许多场雪,种种的情景、种种的经历、种种的故事,已经让我深深认定,长春的雪就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美好机缘。
冬天再来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棵树如果在一座城市把根系扎得太深,就已经不再是一棵树,而是城市固有的一个部分。它在岁月中汲取的一切,如今都要反哺给岁月:它在城市中所得的一切馈赠,如今也将回馈给城市。
那天,突然接到老友的电话,不为别事,就是一份来自好友的关切。我们畅叙交流,
一抬眼,又是一场纷飞的大雪,从天空飘向大地,又从窗外飘到窗里,在我的身前、身
后、头顶以及生命深处___弥漫。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满十六岁的“我”带着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从偏远乡村来到长春时,心中既有面
对陌生城市的迷茫,也有找到安身之所的庆幸。
B.“我”对和同学一起看电影《吉鸿昌》前后的相关细节仍记忆深刻,是因为作者从小
的生活经历让他非常珍惜能包场看电影的机会。
C.文章两次提到一棵根系扎得很深的树,“ 我”就如同这棵树,在和长春数十年的相
互陪伴中,逐渐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D.作者善于用场面描写来展现自我的生命体验,全景式描写与细节特写兼而有之,同
时也注重在描写中穿插“我”丰富的内心感受。
8.作者是如何通过“雪”来展开叙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9.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我”在长春这片土地上感受到了哪些“温暖”。(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汪伟,字叔度,休宁人,寄籍上元。崇祯元年进士。十一年,由慈溪知县行取。帝以国家多故朝臣词苑起家儒缓不习吏事无以理纷御变改旧例择知推治行卓绝者入翰林伟擢检讨给假归还朝充东宫讲官。十六年,贼陷承天、荆、襄。伟以留都根本之地,上《江防绸缪疏》,言:“九江一郡,宜设重臣镇之。自是而上之至于武昌,下之至于太平、采石、浦口,命南京兵部大臣建牙分阔,以接声援,而金陵之门户固矣。”帝嘉纳之,乃设九江总督。又言:“兵额既亏,宜以卫所官舍余丁补伍操练,修治兵船,以资防御。额饷不足,暂借盐课、漕米给之。”所条奏皆切时务。明年三月,贼兵东犯。伟语阁臣:“事急矣,亟遣大僚守畿郡。都中城守,文自内阁,武自公侯伯以下,各率子弟画地守。庶民统以绅士,家自为守。而京军分番巡徽,以待勤王之师。”魏藻德笑曰:“大僚守畿辅,谁肯者?”伟日:“此何等时,犹较尊卑、计安危耶?请以一剧郡见委。”藻德哂其早计。未几,真定游击谢加福杀巡抚徐标迎贼。伟泣日:“事至此乎!”作书寄友人日:“贼据真定,奸人满都城,外郡上供丝粟不至,诸臣无一可支危亡者,如圣主何!平时误国之人,终日言门户而不顾朝廷,今当何处伸狂喙耶!”贼薄都城,守兵乏饷,不得食,伟市饼饵以馈。已而城陷,伟归寓,语继室耿善抚幼子。耿泣日:“我独不能从公死乎!”因以幼子属其弟,衣新衣,上下缝,引刀自刭不殊,复投缳遂绝,时年二十三。伟欣然曰:“是成吾志。”移其尸于堂,贻子观书,勉以忠孝,乃自经。贈少詹事,谥文烈。本朝赐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六十六.列传一百五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帝以国家多故/朝臣词苑起家/儒缓不习吏事/无以理纷御变/改旧例/择知推治行卓绝
者入輸林/伟擢检讨/给假归/还朝/充东宫讲官/
B.帝以国家多故朝臣/词苑起家儒缓/不习吏事/无以理纷御变改旧例/择知推治行卓绝
者入翰林/伟擢检讨/给假归/还朝充/东宫讲官/
C.帝以国家多故/朝臣词苑起家儒缓/不习吏事/无以理纷御/变改旧例/择知推治行卓绝
者入翰林/伟擢检讨/给假归/还朝充/东宫讲官/
D.帝以国家多故朝臣/词苑起家/儒缓不习吏事/无以理纷御/变改旧例/择知推治行卓绝
者入翰林/伟擢检讨/给假归/还朝/充东宫讲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寄籍,指人长期离开本籍,居住在外地,附于外地的籍贯,如汪伟就将籍贯附于上元。
B.留都,古代王朝迁都后, 旧都仍置官留守,称留都,明代迁都北京后,以南京为留都。
C.总督,指朝廷派遺的巡视官员,他们虽不参与地方军政要务的管理但可行使监督之权。
D.盐课,既可指以食盐为对象所征收的赋税,也可以指办理盐课事务,文中指的是前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汪伟颇有远见。当贼人攻陷承天等地后,汪伟意识到留都是朝廷的根本所在,并未
雨绸缪,上疏陈述对防卫的看法。
B.汪伟积极献言。在皇帝采纳其建议加强九江防御后,汪伟又向皇帝奏献解决军队员
额亏缺与粮饷不足等问题的计策。
C.汪伟心忧时局。贼人东侵时,汪伟希望阁臣动员城中力量积极防御;徐标被杀后,汪
伟感叹都城中已无臣可支撑局面。
D.汪伟舍生取义。贼人攻破城池后,汪伟将幼子托付给自己的弟弟,并用忠孝的道理
来勉励儿子,然后上吊自杀身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此何等时,犹较尊卑、计安危耶?请以一剧郡见委。 (5分)
(2)贼薄都城,守兵乏饷,不得食,伟市饼饵以馈。(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 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 题。
观于舍人壁画山水
王季友
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
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
独坐长松是阿谁,再三招手起来迟。
于公大笑向予说,小弟丹青能尔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看似平淡实则言简义丰,既暗示了山中环境,也反映了“野人”的志趣。
B. “朝见此山谓山晓”表明了于舍人的画作色彩明亮,给观者以黎明破晓之感。
C.独坐长松下的一人也被壁画所吸引,诗人再三招手示意,他才慢慢地站起来。
D.于舍人的“大笑”,既有对“我”的逗趣之意,也有对自己画技的得意之情。
15.钟惺在《唐诗归》中评价此诗“看他字字是真,却字字是画”,请结合颔联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有这类似的表述,并由此勾起亡国的感伤。
(3)《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20年,是中国______的“航天大年”。在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____全面完成一个月后,7月23日中午,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 ) 。按照计划,“天问一号”还将飞行数月,才能完成这次最远跨越达4亿公里的拜访。这意味着我国航天事业也将迈入更广袤的宇宙。任务如果实现,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首次首个探索火星即完成软着陆的国家。中国人为什么要上火星?发展航天事业,进军深空探测,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也是着眼未来太空时代的现实需求,因此,它已经成为一种全民共识。中国火星探测任务2016年才正式批准立项,但却进步迅速。中国人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成绩?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成发轫曾以“______”来总结航天精神:“一切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______的是,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天问”系列的科研成果必将惠及全人类,这也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名副其实 部署 自力更生 毋庸置疑
B.货真价实 布置 自食其力 毋庸置疑
C.货真价实 布置 自力更生 毋庸置喙
D.名副其实 部署 自食其力 毋庸置喙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天问”标志着中国航天人即将踏上新征程,也将拉开中国航天向更遥远深空探索
的序幕。
B.中国航天人踏上新征程的标志是“天问”,它拉开了中国航天向更遥远的深空探索
的序幕。
C.“天问” 标志着中国航天人已踏上新的征程,也拉开了中国航天向更遥远深空探索
的序幕。
D.拉开中国航天向更遥远深空探索序幕的是“天问”,它也标志着中国航天人踏上了
新征程。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任务如果实现,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首个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软着陆的国家。
B.如果任务成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首个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软着陆的国家。
c.任务如果成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首次首个探索火星即完成软着陆的国家。
D.如果任务实现,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首次首个探索火星即完成软着陆的国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 分)
作为礼仪之邦,我国的饮食文化与传统礼仪早已高度融合,_①_, 更是 普遍成为衡量主人好客之心的尺度。但我们应该知道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也必须明白虽然现代农业科技已经高度发达,但“来之不易”的古训并未过时。谷莱禽畜固然是自然界的馈赠,_②_。爱惜食物,杜绝餐饮浪费,_③_,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5分)
央视网消息:记者昨天(9月20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于今
年11月1日起正式开启。开展好人口普查,有助于全面摸清我国人口总量、结构和分布等状况,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为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完善人口发展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鼓励大家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自行申报个人和家庭信息。此次普查将采用互联网云技术和云服务,整个流程都强化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目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11月1日起,700多万普查人员将走入千家万户,正式开启现场普查登记工作。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拓展阅读视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7 年版)》(教育部, 2020年5 月修订)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2020年7月)
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育总局、教育部,2020年8月)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下周学校将举行全校家长会,学生会邀请你作为高三学生代表在会上发言,发言主题是“如何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请你完成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A, C, B, D, A F 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共4页。
2022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11月)语文word版含答案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2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11月)语文word版含答案练习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