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有关物理现象的描述,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蜗牛在地上爬行B.草原上奔驰的骏马
C.雄鹰在空中翱翔D.花园里鲜花怒放
2.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
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成年人步行速度约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
C.教室黑板的高度约为
D.正常人安静时心脏每分钟跳动为120次
4.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45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B.2.357cmC.2.35cmD.2.38cm
5.下列四个选项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
D.从30m高处竖直落下的物体用了2.5s
6.在匀速直线运动中,根据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C.速度越大,运动的时间越少 D.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7.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地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推迟
D.是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8.如图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D.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
9.下列措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是( )
A.在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屏障B.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
C.在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
10.下列光学器件中,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是( )
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透镜D.凸透镜
11.光的世界变化莫测,奥妙无穷。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图乙中,海面上形成海市蜃楼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C.图丙中,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D.图丁中,人的眼睛被凸透镜放大是投影仪的原理的应用
12.如图所示,笔在水中发生了“折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
A.B.C.D.
13.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全程48 m,前一半路程做匀速运动需6 s,后一半路程也做匀速运动需4 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4.8 m/s B.4 m/s C.5 m/s D.6 m/s
14.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学生用手机上网课,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①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 )
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 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
C.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 D.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
二、填空题(23分)
16.如图所示,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 ________ 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为 ________ s。
17.敦煌曲子词《浣溪沙》中有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前一句“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仔细看山山不动”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18.甲、乙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得甲车速度为72km/h,乙车速度为5m/s,则甲、乙两车运动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之比s甲:s乙=______;甲、乙两车运动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t甲:t乙=______.
19.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产生的;人们面对面交谈时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表明_____能够传声;在水中的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_____也能传声.
20.城市街道上设有噪声监测装置,若某一时刻,某装置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值是“20”,这个数值的单位是______.当附近有拖拉机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值将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21.一束光线和液面成30°角从空气射向某透明液体的表面,在液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并测得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互相垂直,那么反射角为 ________,折射角为 ________
22.小芳站在平面镜前,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她在镜中像的大小会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雨后彩虹是由光的_____形成的;在暗室中物理课本的蓝色封面在红光照射下呈现_____色;彩色电视机屏幕上丰富多彩的画面是由红、_____、蓝三种颜色的光叠合而成的.
24.小明在湖边游玩时,看到了一些光现象.
(1)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圆形的小光斑,是由于___________而形成的太阳“像”;
(2)看到的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___________(选填“深”或“浅”);
(3)湖中孔桥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而形成的像.
2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蜡烛和凸透镜置于光具座上图示位置,凸透镜焦距为10cm,调节光屏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的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据此规律可制成________.
②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逐渐向_______移动,光屏上能成清晰缩小的像.
三、作图题(8分)
26. (1)如图所示,S为一发光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从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路图。
(2)一束与平面镜成40°角射到平面镜上,请画出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7.在下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
四、实验探究(27分)
28.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29.如图甲是探究声现象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 ;
(2)如图乙加大敲音叉的力度,根据发生的现象,由此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 ;
(3) 如图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能传递 ________ .
30.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
(1)为了在纸板上同时呈现入 射光束与反射光束,将平面镜水平放置后,白色纸板应与平面镜_________,并保持硬纸板A, B两部分在_________;
(2)改变入射角大小做4次实验后,将其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能得出结论:_____;
(3)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及法线_________ (选填“仍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1.小芳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有关?于是制定了如图装置进行探究 .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________ 环境中进行(填“亮”或“暗”);
(2)此实验选用透明的玻璃板,是因为玻璃板有平面镜所不具有的________ (填“反光”或“透光”)的特点;
(3)点燃竖直放置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 完全重合,这一步骤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___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5)为测多组数据,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__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3)相同的操作
(6)细心的小芳同学还发现蜡烛A竟然有两个像,这是由于________ .
32.小明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
(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 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4)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
(5)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时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6)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调。调好后,烛焰中心在凸透镜_________(选填“主光轴的上方”、“主光轴的下方”或“主光轴上”)。
五、综合应用(12分)
33.一列长为300m的火车匀速驶过长为2100m的大桥,测得火车通过大桥的时间为60s。求:
(1)火车的速度;
(2)火车在桥上运行的时间。
34.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1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m。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1.D2.C3.A4.A5.B6.D7.B8.B9.B10.D11.C12.D13.A14.B15.D
16.1.95 335 17. 船 地面
18.4:1 1:4
19.振动 空气 液体
20.分贝(dB) 增大
21.60° 30°
22.不变
23.色散 黑 绿
24.光沿直线传播 浅 反射
25.放大 投影仪 右
26.
27.
28.时间 大 大 0.25
29.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能量
30.垂直 同一个平面内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不能 在
31.暗 透光 大小 不能 虚 B 玻璃板较厚
32.光屏的中央 放大 能 二倍焦距 一倍焦距处或焦点 远离 下 主光轴的下方
33.34略
34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共9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五四学制)(含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五四学制)(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