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机化合物单元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展开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的某有机反应,其反应类型为( )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水解反应 D.氧化反应
【答案】A
【详解】
由图可知,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羧酸脱-OH,醇脱H,也属于取代反应,故选A。
2.如图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在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 )
A.①蒸馏;②过滤;③分液
B.①分液;②蒸馏;③蒸馏
C.①蒸馏;②分液;③分液
D.①分液;②蒸馏;③结晶、过滤
【答案】B
【详解】
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溶液中的主要成分为乙酸钠和乙醇,二者沸点相差较大,蒸馏可得到乙醇,乙酸钠加入硫酸,得到乙酸和硫酸钠,二者沸点相差较大,蒸馏可得到乙酸,故选B。
3.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的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
①乙醇沸点低 ②乙醇密度比水小 ③乙醇有还原性 ④乙醇的组成中含氧元素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C
【详解】
①乙醇沸点低,易挥发,若饮酒,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酒精,与测定原理有关;
②乙醇密度比水小,可与水以任意比混溶,与测定原理无关;
③K2Cr2C7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的Cr3+,Cr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为+3价,K2Cr2O7被还原,则乙醇被氧化,具有还原性,与测定原理有关;
④乙醇的组成中含氧元素,与测定原理无关;
则与反应原理有关的序号为①③,因此合理选项是C。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无论是乙烯的加成反应还是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都与乙烯分子内含有的碳碳双键有关
B.使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都可以鉴别乙烯和乙烷
C.使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都可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
D.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的化学性质活泼
【答案】C
【详解】
A.乙烯的加成反应,双键中一个键打开,原子或原子团加成到两个不饱和碳原子上;双键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因此都与双键有关,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褪色,而乙烷不具有这样性质,可以鉴别,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溴的四氯化碳能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但高锰酸钾有可能把乙烯氧化成CO2,产生新的杂质,C错误,符合题意;
D.乙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而乙烷性质相对稳定,D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5.PX是纺织工业的基础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X的分子式为C8H10 B.PX的一氯代物有3种
C.PX与乙苯互为同系物 D.PX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A
【详解】
A.由结构可知PX的分子式为C8H10,故A正确;
B.PX中有两种H,PX的一氯代物有2种,B错误;
C.PX与乙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PX与乙苯互为同分异构体,而非同系物,故C错误;
D.PX分子中含有2个饱和碳原子,与饱和碳原子直接相连的4个原子构成四面体,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D错误;
答案为A。
6.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
A.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甲烷和氯气混合光照,黄绿色变浅
C.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无色 D.苯与氢气反应生成环己烷
【答案】D
【详解】
A.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A错误;
B. 甲烷和氯气混合光照,黄绿色变浅发生的是取代反应,B错误;
C. 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无色发生的是萃取,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 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D正确。
答案选D。
7.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 )
A.脱落酸 B.生长素 C.乙烯 D.甲烷
【答案】C
【详解】
根据记载,其中的“气”是能促进果实成熟的气体;
A. 脱落酸指能引起芽休眠、叶子脱落和抑制细胞生长等生理作用的植物激素,不能促进果实成熟,“气”不是脱落酸;
B.生长素是植物激素,促进细胞分裂和根的分化,促进营养器官的伸长,促进果实发育,较低浓度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抑制生长,“气”不是生长素;
C.乙烯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的气体,“气”是乙烯;
D.甲烷对植物的生长无作用,“气”不是甲烷;
故选C。
8.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可依次通过盛有下列哪组试剂的洗气瓶或干燥管( )
A.澄清石灰水、无水 B.酸性溶液、浓硫酸
C.溴水、浓硫酸 D.溶液、无水
【答案】C
【详解】
A.甲烷、乙烯均不与石灰水、无水CaCl2反应,不能除杂,故A不选;
B.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故B不选;
C.乙烯与溴水反应,乙烷不能,洗气可分离,然后浓硫酸干燥甲烷,故C选;
D.甲烷、乙烯均不与NaOH溶液、无水CaCl2反应,不能除杂,故D不选;
故选:C。
9.下列有关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B.淀粉遇KI溶液变蓝
C.纤维素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葡萄糖
D.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解析】A. 蛋白质是由C、H、O、N等多种元素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另外单糖、二糖和油脂也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B. 淀粉遇碘溶液变蓝,B错误;C. 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错误;D. 蔗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答案选D。
10.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
A.淀粉 B.葡萄糖 C.蔗糖 D.果糖
【答案】C
【详解】
A.淀粉主要存在植物种子和块茎中,最终变为葡萄糖,供机体活动需要,故A错误;
B.葡萄糖主要是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恒定的需要,故B错误;
C.因为蔗糖是食品中常用得到甜味剂,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故C正确;
D.果糖是所有的糖中最甜的一种,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如制糖果、糕点、饮料等,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1.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真蚕丝还是“人造丝”,可选用的方法是( )
A.滴加浓硝酸 B.滴加浓硫酸 C.滴加酒精 D.灼烧
【答案】D
【详解】
A. 人造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浓硝酸只能使部分蛋白质发生显色反应,不能鉴别,故A错误;
B. 滴加浓硫酸,均能使真蚕丝、“人造丝”碳化,不能鉴别,故B错误;
C. 滴加酒精,蚕丝、“人造丝”都没有变化,不能鉴别,故C错误;
D.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丝”没有,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12.钠与下列物质反应都能够产生氢气:①H2O;②CH3COOH;③CH3CH2OH,从产生氢气的剧烈程度可推断出这三种物质产生H+的难易程度是(从难到易的顺序)(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答案】C
【详解】
物质的酸性越强,越容易电离出氢离子,则与钠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就越快;酸性: CH3COOH>H2O>CH3CH2OH ,则这三种物质产生H+的难易程度为(从难到易) ③①②,C正确;正确选项C。
13.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根据乙酸乙酯的性质、产品中含有的杂质,结合选项解答。
详解:A、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正确;
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B正确;
C、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实现分离,C正确;
D、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不能通过蒸发实现分离,D错误。
答案选D。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硬脂酸甘油酯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含淀粉或纤维素的物质可以制造酒精
C.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鸡蛋清凝聚,蛋白质变性
D.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能以不同的数目和顺序彼此结合,形成更复杂的多肽化合物
【答案】A
【详解】
A.硬质酸甘油酯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
B.淀粉或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可用于制造酒精,B正确;
C.硫酸铜属重金属盐,蛋白质遇重金属盐会发生变性,C正确;
D.多肽是由多种氨基酸根据不同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彼此结合,生成的一种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
故选A。
15.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甲烷能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
D.甲烷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D
【详解】
A. 甲烷为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A正确;
B. 甲烷是天然气、沼气以及坑气的主要成分,B正确;
C. 甲烷在光照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等,C正确;
D. 性质较为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反应,也就是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错误;
正确选项D。
16.误食重金属盐会使人中毒,可以解毒的急救措施是( )
A.服用鸡蛋清 B.服大量食盐水 C.服用适量的泻药 D.服用葡萄糖
【答案】A
【详解】
A. 重金属盐能够使得人体内蛋白质发生变性,重金属中毒时喝入大量含蛋白质的物质能够有效解毒,鸡蛋清是蛋白质,故A正确。
B. 食盐水不能与重金属盐反应,故B错误;
C. 服用适量的泻药不能及时将重金属盐从人体中除掉,故C错误;
D. 葡萄糖不能与重金属盐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7.下列物质不可能是乙烯的加成产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
A. 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故A不符合;
B. 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Cl,乙烯无论与哪种物质发生加成反应,两个氯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故B符合;
C. 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故C不符合;
D. 乙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Br,故D不符合;
故选B。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
B.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作为工业上生产葡萄糖的原料
C.油脂的水解反应,都是皂化反应(在强碱溶液中发生水解)
D.蔗糖是高分子化合物,其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答案】B
【详解】
A、淀粉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故A错误;
B、因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所以淀粉和纤维素可以作为工业上生产葡萄糖的原料,故B正确;
C、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而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皂化反应,故C错误;
D、因蔗糖是二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其水解产物为果糖和葡萄糖,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而果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
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发生装置和验证乙烯性质的实验装置,反应原理为 CH3CH2OHCH2=CH2↑+H2O。
图1 图2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
(2)收集乙烯气体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向溴的CCl4溶液中通入乙烯(如图2),溶液的颜色很快褪去,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反应类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度计圆底烧瓶排水集气法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
【详解】
(1)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为CH3CH2OHCH2=CH2↑+H2O,反应温度控制为170℃,仪器①的名称为温度计,根据反应原理和仪器的构造特点,仪器②的名称为圆底烧瓶。
(2)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略小,乙烯的密度比空气略小,用排空气法难以收集到较纯净的乙烯;乙烯难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收集乙烯最好用排水集气法。
(3)向溴的CCl4溶液中通入乙烯,溶液的颜色很快褪去,因为乙烯与Br2发生了加成反应生成了无色的BrCH2CH2B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BrCH2CH2Br。
20.现有A、B、C三种烃,其球棍模型如下图:
(1)等质量的以上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____填对应字母,下同);
(2)同状况、同体积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___;
(3)等质量的以上三种物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最多的是___,生成水最多的是___;
(4)在120 ℃、1.01×105 Pa条件下时,有两种气态烃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点燃,相同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这两种气体是____________。
【答案】A C B A A、B
【详解】
由题中模型可知,A、B、C分别为甲烷、乙烯、乙烷,其中甲烷中含碳的质量分数最低、乙烯中碳的质量分数最高。
(1)等质量的以上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A;
(2)同状况、同体积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C;
(3)等质量的以上三种物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最多的是B,生成水最多的是A。
(4)在120℃、1.01×105 Pa下时,水是气体。由烃的燃烧通式CxHy+(x+)O2→xCO2+H2O可知,若燃烧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1+ x+=x+,解之得y=4.所以在该条件下,分子中氢原子数为4的烃完全燃烧后,气体体积不变,符合这个条件的有甲烷和乙烯。所以这两种气体是A、B。
21.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的工业用乙烯气体(在储气瓶中),使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物质,推测在工业上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杂质,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杂质,再让乙烯与溴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使溴水褪色的反应不一定是加成反应
②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③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不一定是乙烯
④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
(2)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一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________,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前必须全部除去,除去该杂质的试剂可用________。
(3)为验证乙烯与溴发生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丙同学提出可用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 ①③ 溶液(答案合理即可) 若乙烯与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溶液的酸性会明显增强,若乙烯与发生加成反应,则生成,溶液的酸性变化不大,故可用试纸予以验证
【详解】
(1)根据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物质,推测在工业上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杂质,则可能是该还原性气体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溴水褪色,则溴水褪色不能证明是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所以①③正确,故答案为:不能;①③;
(2)淡黄色的浑浊物质是具有还原性的硫化氢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硫单质,反应方程式为;选用的除杂试剂能够除去硫化氢气体,但是不能与乙烯反应,也不能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根据除杂原则,可以选用溶液,故答案为:;;溶液(答案合理即可);
(3)若乙烯与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溶液的酸性会明显增强,若乙烯与发生加成反应,则生成,溶液的酸性变化不大,故可用试纸予以验证,故答案为:若乙烯与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溶液的酸性会明显增强,若乙烯与发生加成反应,则生成,溶液的酸性变化不大,故可用试纸予以验证。
22.根据要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由乙烷和乙烯都能制得一氯乙烷。
(1)由乙烷制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
(2)由乙烯制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
(3)以上两种方法中__(填“(1)”或“(2)”)更适合用来制取一氯乙烷,原因是______。
Ⅱ.分别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4)甲烷与氯气的混合物在漫射光下—段时间,出现白雾:_______。
(5)工业上通过乙烯水化获得乙醇:_________。
Ⅲ.(6)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苯的分子式为C6H6,它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属于饱和烃
B.从苯的凯库勒式()看,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应属于烯烃
C.二甲苯和的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D.苯分子中的12个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CH3CH3+Cl2CH3CH2Cl+HCl 取代反应 CH2=CH2+HClCH3CH2Cl 加成反应 (2) 产物纯净,没有副产物生成 CH4+Cl2CH3Cl+HCl CH2=CH2+H2OCH3CH2OH D
【详解】
(1)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乙烷和氯化氢,反应方程式为:CH3CH3+Cl2CH3CH2Cl+HCl;
(2)乙烯与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产生一氯乙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ClCH3CH2Cl;
(3)由乙烷通过取代反应制取一氯乙烷时,产生的一氯乙烷会与氯气进一步发生取代反应产生二氯乙烷、三氯乙烷等,使产品纯度降低,而且反应物原子不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原子利用率未达到100%;
(4)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产生有机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及无机气体HCl,HCl极易溶于水,遇空气中水蒸气形成形成盐酸小液滴,因而出现白雾,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H4+Cl2CH3Cl+HCl;
(5)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产生乙醇,反应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
(6)A. 饱和烃分子式通式是CnH2n+2,而苯分子式是C6H6,含有6个C原子的饱和烃最多可结合H原子数目为14,可见苯远没有达到饱和,不属于饱和烃,A错误;
B. 含有碳碳双键的烯烃能够使溴水褪色,而苯不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因此苯不属于不饱和烯烃,B错误;
C. 苯分子中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化学键,键长、键能都相同,元素邻二甲苯不存在同分异构体,C错误;
D. 苯分子式是C6H6,6个C原子构成的是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C与6个H原子在同一平面上,键角是120°,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23.某些有机化合物的模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比例模型的是___(填“甲”、“乙”、“丙”、“丁”或“戊”,下同)。
(2)表示同一种有机化合物的是___。
(3)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___,写出其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
(4)含碳量最低的是___,含氢量最低的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是___(保留一位小数)。
(5)C8H10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共有___种。
【答案】乙、丙 甲、丙 戊 CH3CH2CH2CH2CH3、CH3CH(CH3)CH2CH3、C(CH3)4 甲、丙 16.7% 4
【详解】
(1)乙、丙能表示的是原子的相对大小及连接形式,属于比例模型;
(2)甲、丙分别是甲烷的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属于同一种有机化合物;
(3)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戊(戊烷),其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CH3CH2CH2CH2CH3、CH3CH(CH3)CH2CH3、C(CH3)4;
(4)烷烃的通式为CnH2n+2,随n值增大,碳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逐渐增大,含碳量最低的是甲烷,含氢量最低的分子是戊烷,氢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是×100%=16.7%;
(5)C8H10属于苯的同系物,侧链为烷基,可能是一个乙基,如乙苯;也可以是二个甲基,则有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三种,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
高中化学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单元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氮的固定是指,下列方法适合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中,正确的是,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