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教学设计
展开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3节 超声与次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超声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了解次声特点和危害性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找资料以及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常识性的,层次为了解知道。因此确定本节的学重点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新技术应用的兴趣。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课前复习
1、噪声:
从物理角度看:发声体做___________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人们用______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其符号____。
3.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
防止噪声______、阻断噪声的_______、防止噪声进入______。即在______处减弱、在_____过程中减弱、在________处减弱。
讲述蝙蝠的故事(有条件的最好能放映这段录象)
(二)、新课引入
【设疑】你有这样的疑问吗?
蜜蜂或者蚊子从你耳边飞过时,明显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知道声源是什么吗?
蝴蝶的翅膀比蜜蜂和蚊子的翅膀大得多,从我们耳边飞行,却听不见声音,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不是所有的声源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得到的。
地震之前,蛇、鼠等都会出洞,许多动物都表现为不耐烦的状态,而我们人类却毫无感觉,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猜想】可能是地震前发出:我们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三)、学习新课:
【听故事/自习课文】
1、正常人耳朵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2、什么是超声?归纳超声的特点。
3、什么是次声?归纳次声的特点。
【音频素材】夜晚的实验.mp3
夜晚的实验
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习惯晚饭后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的在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的飞行呢?
1793年夏天,一个晴朗的夜晚,喧腾热闹的城市渐渐平静下来。斯帕拉捷匆匆吃完晚饭,便走出街口,把笼子里的蝙蝠放了出去。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尖叫起来。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呢?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轻巧自如的飞翔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假如他们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灵巧的躲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的捕捉飞蛾了。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于是,他把蝙蝠的鼻子堵住。结果,蝙蝠在空中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难道他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斯帕拉捷这样猜想。他又捉来几只蝙蝠,用油漆涂满它们的全身,然而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
最后,斯帕拉捷堵住蝙蝠的耳朵,把他们放到夜空中。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他们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到地上。
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斯帕拉捷的实验,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促使很多人进一步思考: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后来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受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做出判断,灵巧的自由飞翔,捕捉食物。
现在,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寻找地下的宝藏。超声波就像一位无声的功臣,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斯帕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巨大的恩惠。
【讲解】
介绍声波的范围,由10-4Hz到1012Hz,可听声音的频率范围仅为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人类既不能发出超声和次声,也不能听到超声和次声,但自然界中却有许多动物不仅能发出也能听到超声和次声。
请大家阅读信息窗内资料,归纳总结
能发出超声的有 :
能发出次声的有 :
受蝙蝠利用超声导航的启示,人们制成了超声雷达,又叫声呐,用它来探测海底深度,海中暗礁,鱼群,潜艇位置。
穿透力强,超声诊断仪(B超)可以来检查治疗人体疾病,超声金属探伤仪能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这种检查,不用开刀,不损坏身体的组织,既安全又方便。
频率高能引起剧烈振动进行超声治疗,把超声发射到病变部位,使人体细胞振动、发热、加快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如体内结石,可利用超声震碎达到融石排石治愈疾病的目的。
还可以将不能混合的液体(如油和水)混合在一起用于清洁行业,杀菌消毒、清洗仪器、洗碗、洗衣服等。
用超声处理过的种子可以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
【思考】超声雷达也叫声呐,可以用来探测海洋深度,探测时是如何工作的?
【分析】:需要先知道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用v表示,需要测出从海面上发声到海底及返回的时间t,便可知道海面到海底的深度。
【解析】: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为1500m/s,
从海面发出超声到接受到回声的时间t为4s,
海深则为1500m/s×4s×1/2=3000m
学习自己看书,阅读了解次声的存在与危害,知道在生产中要尽量防止次声的产生,尽量远离次声源。人声也听不到次声。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穿透能力强
表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声能量易于集中
表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图片素材】超声诊断仪(B超)、超声金属探伤仪 、超声清洗器、使油和水混合
【小结】
超声波的三个显著特点:
1.方向性好
2.穿透能力强
3.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量
次声的特点和危害:(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
A.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遭到破坏。
B.在强次声环境中,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受到破坏。
由于次声的破坏性强,危害大,但人耳无法直接听见,所以在生产等活动中要尽量防止次声的产生,尽量远离次声源。
介绍汶川、玉树地震时的一些情况,让学生了解次声的危害。介绍次声的应用:
⑴ 预报灾害:发生前会辐射次声源
⑵医疗:人和生物对次声波反应,某些器官也会发生微弱次声源,可了解人体生物器官活动
⑶军事:核武器
【小结】
次声的特点:
①能传很远(次声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
②很容易绕过障碍物(次声的波长往往很长)
③而且无孔不入
次声的危害:
对机械、建筑物、人体有伤害(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
次声波的作用:
1、科学家通过研究和监测,将它作为预报地震、台风的依据和监测核爆炸的手段。
2、次声武器。
【第二课堂】次声“杀人”之谜
1890年,一艘名叫“马尔波罗号”帆船在从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了.20年后,人们在火地岛海岸边发现了它.奇怪的是:船上的开都原封未动.完好如初.船长航海日记的字迹仍然依稀可辨;就连那些死已多年的船员,也都“各在其位”,保持着当年在岗时的“姿势”;
1948年初,一艘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一场风暴过后,全船海员莫明其妙地死光;
在匈牙利鲍拉得利山洞入口廊里, 3名旅游者齐刷刷地突然倒地,停止了呼吸......
上述惨案,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其中不少人还对船员的遇难原因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就以本文开头的那桩惨案来说,船员们是怎么死的?是死于天火或是雷击的吗?不是,因为船上没有丝毫燃烧的痕迹;是死于海盗的刀下的吗?不!遇难者遗骸上没有看到死前打斗的迹象;是死于饥饿干渴的吗?也不是!船上当时贮存着足够的食物和淡水.至于前面提到的第二桩和第三桩惨案,是自杀还是他杀?死因何在?凶手是谁?检验的结果是:在所有遇难者身上,都没有找到任何伤痕,也不存在中毒迹象.显然,谋杀或者自杀之说已不成立.那么,是以及病一类心脑血管疾病的突然发作致死的吗?法医的解剖报告表明,死者生前个个都很健壮!
经过反复调查,终于弄清了制造上述惨案的“凶手”,是一种为人们所不很了解的次声的声波.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1、 超声:>20000Hz
超声的应用
2、 次声:<20Hz
次声的危害
【作业】:
课外请收集有关超声应用的信息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型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思路,教学环境及教学器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任务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